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6775发布日期:2018-12-28 18:4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光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关于一种光学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携带式电子设备的光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相机模块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手机、平板计算机等携带式电子设备中。相机模块一般都具有一镜头以及一影像传感器。入射光可经由透镜照射至影像传感器,且影像传感器依据照射于其上的入射光产生一影像信号。为了提高相机模块所拍摄的影像质量,相机模块利用一驱动马达来调整镜头的位置,以达到自动对焦(autofocus)且/或变焦(zoom)的功能。

此外,当用户利用携带式电子设备进行拍摄时多半会以手持的方式进行。然而,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携带式电子设备所拍摄的影像会变得模糊,因此在已知(现有)技术中可在相机模块中增加光学防震机构,以使相机模块具备光学防手震的功能。

一般而言,已知的光学防震机构包括有马达机构来驱动光学组件。然而,马达机构所产生电磁场会对调整镜头的驱动马达产生影像,进而降低了相机模块所产生的影像的质量。因此,虽然目前的相机模块符合了其使用的目的,但尚未满足许多其他方面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相机模块的改进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其可设置于携带式电子设备中。上述光学装置可以不需要包括会产生电磁场的马达机构来实现防光学防手震的功能,进而能提高光学装置所产生的影像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包括:一基座;一转动机构,连接于基座;一承载座,连接于转动机构;以及一光学组件,设置于承载座,用于改变一入射光的行进方向,其中通过改变转动机构的一偏压导线长度,使承载座沿一第一转动轴相对于基座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导线包括一第一导电端以及一第二导电端。一电源经由第一导电端与第二导电端提供一电压于偏压导线,以改变偏压导线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座枢接于基座,且偏压导线包括:一第一导电端,连接于基座;以及一第二导电端,连接于承载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还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且承载座还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偏压导线连接于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

光学装置还包括一第二偏压导线以及一连接导线。第二偏压导线连接于基座以及承载座。连接导线设置于承载座上,且连接于偏压导线以及第二偏压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还包括一弹性组件,连接于基座以及承载座。偏压导线环绕该弹性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组件包括:一弹性本体,设置于承载座上;一弹性臂,连接于弹性本体;以及一活动部,设置于弹性臂上。偏压导线接触于活动部。当偏压导线长度缩短时,偏压导线移动活动部,并使弹性本体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还包括一固定部,且弹性臂的一远程(远程部)连接于固定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包括一限制部,且偏压导线滑动地接触于该限制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还包括一簧片,该簧片设置于基座以及承载座,用以提供基座以及承载座之间一弹性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簧片还包括一转轴部,沿第一转动轴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还包括一第三偏压导线,其中通过改变第一偏压导线长度,使承载座沿一第一旋转方向相对于基座转动,且通过改变第三偏压导线长度,使承载座沿一第二旋转方向相对于基座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转动机构,连接于基座以及承载座。通过改变第二转动机构的一第二偏压导线长度,使承载座沿一第四转动轴相对于基座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还包括:一外基座,活动地设置于基座上;以及一第三转动机构,连接于外基座以及基座。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导线延伸的方向垂直于第一转动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导线位于一假想平面上,且该假想平面与第一转动轴不平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导线与承载座沿着第一转动轴的一延伸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光学组件的入射光沿一光轴行进,且第一转动轴不平行于光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还包括邻近于光学组件的一透镜。透镜与光学组件沿着与第一转动轴不平行的方向排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装置还包括一驱动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驱动组件邻近于该光学组件,且用以该移动该透镜。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设置于驱动组件与透镜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一磁性组件以及对于磁性组件的一驱动线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可设置于携带式电子设备并提供光学防手震的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电压于偏压导线来改变偏压导线长度,以使光学组件相对于基座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可不需要设置产生电磁场的机构来实现防光学防手震的功能,进而能提高光学装置所产生的影像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的剖示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 10

第一侧壁 11

第二侧壁 12

底板 13

连接部(第一连接部) 14

连接部 15

固定部 16

限制部 17

定位部 18

承载座 20

承载本体 21

枢轴部 22

胶槽 221

容置槽 23

限位槽 24

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25

连接部 26

光学组件 30

透明本体 31

反射膜 32

转动机构 40

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 40a

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 40b

弹性组件 41、41a

弹性本体 411

弹性臂 412

连接端 4121

远程 4122

转折部 4123

活动部 413

偏压导线 42、42a、42b、42c、42d、42e

第一导电端 421、421a

第二导电端 422、422a

簧片 50

固定片 51、55

转轴部 52、54

限位片 53

外基座 60

携带式电子设备 A1

外壳体 A10

显示面 A11

透光孔 A12

背面 A13

显示面板 A20

相机模块 A30

光学装置 A31

透镜组件 A32

透镜 A321

驱动组件 A322

磁性组件 A323

驱动线圈 A324

反射组件 A33

影像传感器 A34

光轴 AX1

第一转动轴 AX2

第二转动轴 AX3

第三转动轴 AX4

延伸方向 D1、D2、D3

第一拉动方向 D4

第二拉动方向 D5

入射光 L1

电源 P1

第一旋转方向 R1

第二旋转方向 R2

容置空间 S1

连接导线 W11、W12、W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组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实用新型,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例如,第一特征在一第二特征上或上方的结构的描述包括了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直接接触,或是以另一特征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以使得第一和第二特征并不是直接接触。

此外,本说明书在不同的例子中沿用了相同的组件标号及/或文字。前述的沿用仅为了简化以及明确,并不表示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设定之间必定有关联。

本说明书中的第一以及第二等词汇,仅作为清楚解释的目的,并非用以对应于以及限制专利范围。此外,第一特征以及第二特征等词汇,并非限定是相同或是不同的特征。

在此使用的空间上相关的词汇,例如上方或下方等,仅用以简易描述附图上的一组件或一特征相对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附图上描述的方位外,包括于不同的方位使用或是操作的装置。此外,附图中的形状、尺寸、厚度、以及倾斜的角度可能为了清楚说明的目的而未依照比例绘制或是被简化,仅提供说明之用。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携带式电子设备A1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的剖示图。携带式电子设备A1可为一智能型手机、一平板计算机、或是一智能型手表。携带式电子设备A1包括一外壳体A10、一显示面板A20、以及至少一个相机模块A30。外壳体A10可为板状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体A10的厚度为5mm至10mm的范围之间。显示面板A20设置于外壳体A10的一显示面A11上,用显示一画面。

相机模块A30设置于外壳体A10内,对应于外壳体A10的一透光孔A12。入射光L1可经由透光孔A12照设置相机模块A30并产生一影像信号。显示面板A20可依据影像信号显示一画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相机模块A30可具有变焦功能以及光学防手震功能。

为了简洁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仅绘制了一个透光孔A12以及一个相机模块A30。然而,透光孔A12可具有多个,且可设置于外壳体A10的背面A13及/或显示面A11,多个透光孔A12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相机模块A30。

相机模块A30包括一光学装置A31、一透镜组件A32、一反射组件A33、以及一影像传感器A34。光学装置A31、透镜组件A32以及反射组件A33可沿一光轴AX1依序排列。入射光L1经由透光孔A12进入外壳体A10内部后依序通过光学装置A31、透镜组件A32、以及反射组件A33后照射至影像传感器A34。

光学装置A31,可为一光学反射装置,用以改变入射光L1的行进方向,以使入射光L1沿光轴AX1光行进。透镜组件A32可包括多个透镜A321以及驱动组件A322。透镜A321可沿光轴AX1依序排列。驱动组件A322用以沿光轴AX1移动透镜A321,以改变与反射组件A33或影像传感器A34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实现变焦或对焦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A322包括一磁性组件A323以及对于磁性组件的一驱动线圈A324。透镜A321连接于磁性组件A323。通过为驱动线圈A324供给电流而使驱动线圈A324与磁性组件A323之间产生磁力,并借助磁力移动磁性组件A323。

反射组件A33用以改变入射光L1的行进方向,以使入射光L1照射于影像传感器A34。在本实施例中,反射组件A33可为一反射镜(mirror)、一折射菱镜(Prism)或是一分光镜(beam splitter)。

影像传感器A34依据照射于其上的入射光L1而产生一影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影像传感器A34可为一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传感器。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光学装置A31包括一基座10、一承载座20、一光学组件30、以及一转动机构40。

基座10可具有一第一侧壁11、一第二侧壁12、以及一底板13。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可垂直于底板13延伸,且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可形成一容置空间S1。换句话说,第一侧壁11可平行及对应于第二侧壁12,且与第二侧壁12分离。

承载座20可转动地位于基座10的容置空间S1内。承载座20可沿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旋转。如图2及图3A所示,第一转动轴AX2不平行于光轴AX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轴AX2可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光轴AX1。承载座20可枢接于基座10的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

承载座20可具有一承载本体21、两个枢轴部22、以及一容置槽23。承载本体21可转动地位于基座10的容置空间S1内。枢轴部22设置于承载本体21的两相反侧且枢接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枢轴部22可沿第一转动轴AX2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轴部2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且枢接于承载本体21。容置槽23形成于承载本体21。

光学组件30设置于承载座20的容置槽23内,用于改变一入射光L1的行进方向。容置槽23的形状可配合光学组件30的形状以使光学组件30更稳固地设置于承载座20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光学组件30的入射光L1可沿光轴AX1行进。

如图2所示,光学组件30邻近于透镜组件A32的透镜A321。光学组件30与透镜A321沿着与第一转动轴AX2不平行的方向排列。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30与透镜A321沿着垂直或大致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的光轴AX1排列。

光学组件30可为一反射镜、一折射菱镜或是一分光镜。在本实施例中,光学组件30包括一透明本体31以及一反射膜32。透明本体31可为一个三角柱。反射膜32设置于透明本体31的一表面,且可接触于承载座20。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座20还可包括一限位槽24,形成于承载本体21,且连接于容置槽23。当光学组件30设置于容置槽23内时,可在容置槽23内设置黏胶以将光学组件30固定于承载座20。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组件30可延伸至限位槽24内,且用以使光学组件30更稳固地设置于承载座20内。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还可包括定位部18,设置于底板13上。定位部18可配合承载座20底部的形状,用以限制承载座20在基座10内移动的范围。

转动机构40设置于基座10内,且承载座20可连接于转动机构40。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40包括两个弹性组件41以及多个偏压导线42。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组件41设置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之间,且可分别位于承载座20的两相反侧。弹性组件41用以提供一弹性力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弹性组件41可为一扭力弹簧、一簧片、一弹性材质、或是一挠性结构。枢轴部22的一端可连接弹性组件41。因此,当转动机构40转动时,弹性组件41可施加一弹性力以使承载座20恢复至一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可具有两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其中一个偏压导线42邻近于第一侧壁11,且另一偏压导线(第二偏压导线)42邻近于第二侧壁12。上述两个偏压导线42分别连接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偏压导线42可线性延伸,且偏压导线42延伸的方向可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转动机构40的偏压导线42的长度,可使承载座20沿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偏压导线42可位于承载座20的两相反侧,且可相对于承载座20对称设置。换句话说,偏压导线42与承载座20沿着第一转动轴AX2延伸的一延伸方向D1排列。上述两个偏压导线42可沿相同的方向线性延伸且可位于一假想平面上,且第一转动轴AX2平行于假想平面。

基座10还包括多个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4。连接部14可设置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及/或底板13,且连接部14可位于容置空间S1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可分别邻近于第一侧壁11以及底板13的交接处,以及邻近于第二侧壁12以及底板13的交接处。

承载座20还包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25。连接部25可设置于承载本体21的两相反侧,且可位于容置空间S1内。偏压导线42连接于基座10的连接部14以及承载座20的连接部25。在一些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可缠绕于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25,且可滑动地连接于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25。

相机模块A30还可包括连接导线W11、W12、W13,设置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线W11、W12、W13可以通过印刷或镀膜(coating)的方式形成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线W11、W12、W13以三维模塑互联对象(Molded Interconnect Device,MID)的方式形成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线W11、W12、W13以激光直接成型法(Laser Direct Structuring,LDS)的方式形成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上。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导线W11可设置于基座10的底板13以及第一侧壁11。连接导线W13可设置于基座10的底板13以及第二侧壁12。连接导线W12设置于承载座20的承载本体21。连接导线W12的两端可分别延伸至承载座20的连接部25。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导线W11、13可延伸至基座10的连接部14,且与偏压导线42的第一导电端421连接。连接导线W12可延伸至承载座20的连接部25,因此连接导线W12的一端可连接于偏压导线42的第二导电端422,且连接导线W12的另一端可连接于另一偏压导线(第二偏压导线)42的第二导电端42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与连接导线W11、W12、W13可形成一电路。一电源P1可连接于连接导线W11、W13,以输入一电流于偏压导线42与连接导线W11、W12、W13。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可由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所制成。因此,当电源P1经由第一导电端421与第二导电端422向偏压导线42提供电压时,会改变偏压导线42长度。举例而言,当电压越大时,偏压导线42的温度越高,而当偏压导线42的温度越高时偏压导线42长度越短。

由于偏压导线42的第一导电端421连接于基座10的连接部14,且第二导电端422连接于承载座20的连接部25,因此当偏压导线42长度缩短时,偏压导线42可产生一拉力以使承载座20沿一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沿一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上述的拉力可大于弹性组件41所产生的弹性力。此外,通过调整电源P1供给于偏压导线42的电压,可调整拉力的大小,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

当电源P1停止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时,偏压导线42冷却进而使得偏压导线42长度变长。此时由于偏压导线42长度变长,使得偏压导线42停止提供拉力于基座10与承载座20,因此借助弹性组件41所提供的弹性力可使得承载座20恢复至一初始位置。

通过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设计,使得当用户使用携带式电子设备A1进行拍照时,携带式电子设备A1可经由调整光学组件30的旋转角度以提供光学防手震功能。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40不具有磁性组件以及驱动线圈,因此当驱动转动机构40使光学组件30相对于基座10旋转时,并不会产生磁场,进而能减少携带式电子设备A1内部的电磁波干扰,进而能提高携带式电子设备A1拍摄影像的质量。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可沿一延伸方向D2延伸。上述延伸方向D2可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光轴AX1。换句话说,连接部14与连接部25可大致沿延伸方向D2排列。借以让偏压导线42所产生的拉力相对于第一转动轴AX2的力矩加大,以使承载座20转动时具有更大的扭力。

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40还可包括一偏压导线(第三偏压导线)42a。基座10还可包括一连接部15。承载座20还可包括一连接部26。偏压导线42a的两端连接于连接部15以及连接部26。枢轴部22可位于连接部25以及连接部26之间。

电源P1可选择性地向偏压导线42及偏压导线42a供给电压。当电源P1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时,偏压导线42长度缩短,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而当电源P1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a时,偏压导线42a长度缩短,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上述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于第二旋转方向R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电源P1供给于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a的电压,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具有多个连接部14、多个连接部15、以及多个固定部16。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15可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且连接部14邻近于连接部15。

连接导线W11、W13分别延伸至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15。偏压导线42的第一导电端421连接于连接部14,并与连接导线W11连接。偏压导线42的第二导电端422连接于连接部15,并与连接导线W13连接。因此偏压导线42以及连接导线W11、W13形成一电路,并可连接于电源P1。此外,上述固定部16可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用以连接于弹性组件41。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15可为卡槽。偏压导线42的第一导电端421以及第二导电端422卡合于连接部14以及连接部15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两个偏压导线42可位于承载座20的两相反侧,且可相对于承载座20对称设置。偏压导线42与承载座20沿着第一转动轴AX2延伸的一延伸方向D1排列。此外,每一偏压导线42可位于一假想平面上,且上述假想平面与第一转动轴AX2不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假想平面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

弹性组件41设置于承载座20的枢轴部22上,且连接于基座10。偏压导线42环绕于弹性组件41。弹性组件41可由弹性材质所制成,例如橡胶。当偏压导线42长度缩短时,偏压导线42使弹性组件41产生变形,且通过弹性组件41的变形转动承载座20。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41包括一弹性本体411、多个弹性臂412、以及多个活动部413。弹性本体411设置或固定于承载座20的枢轴部22。弹性本体411可为一环状结构,环绕于枢轴部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本体411可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本体411可为四边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轴部22可具有胶槽221。通过在胶槽221内填充黏胶,可使弹性组件41固定于枢轴部22。

弹性臂412可分别连接于弹性组件41的两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臂412可以螺旋状的方式由弹性组件41延伸而出。弹性臂412的一连接端4121可连接于弹性本体411。弹性臂412的一远程4122可连接于基座10的固定部16。此外,弹性臂412具有一转折部4123,大致位于弹性臂412的中央区段,且弹性臂412可在转折部4123处弯折。

活动部413可设置于弹性臂412的弯折部上。活动部413可由刚性材质所制成,例如金属或硬塑料。基座10还可包括多个限制部17,设置于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上,用以限制偏压导线42的位置。偏压导线42可滑动地接触于限制部17以及活动部413。

偏压导线42可接触及环绕于活动部413以及限制部17。此外,偏压导线42的第一导电端421以及第二导线端固定于基座10。因此,当偏压导线42的长度缩短时,偏压导线42会使活动部413朝向枢轴部22移动,并使弹性臂412变形及使弹性本体411旋转。此时由于弹性臂412的远程4122固定于基座10的固定部16,因此通过弹性本体411的旋转会驱动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电源P1供给于偏压导线42的电压,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

当电源P1停止向偏压导线42供给电压时,偏压导线42长度变长,因此弹性组件41回复原状,进而驱动载座以及光学组件30沿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并回复至一初始位置。

如图4B及图4C所示,光学装置A31还包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40a。转动机构40a的设计可依据上述已披露的转动机构40。转动机构40a连接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40a位于基座10的底板13以及承载座20之间。

转动机构40a包括一偏压导线(第四偏压导线)42b,连接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通过改变转动机构40a的偏压导线42b的长度,使承载座20沿一第二转动轴AX3(如图4A所示)相对于基座10转动。上述第二转动轴AX3沿一延伸方向D3延伸。第二转动轴AX3可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延伸方向D2可垂直于延伸方向D3。

通过调整供给于偏压导线42b的电压来调整拉力的大小,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当电源P1停止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b时,偏压导线42b长度增加,使得偏压导线42b停止提供拉力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因此转动机构40a的弹性组件41a所提供的弹性力可使得承载座20恢复至一初始位置。

据此,本实施例的携带式电子设备A1能通过转动机构40以及转动机构40a,以提供更佳的光学防手震功能。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四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5C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四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D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装置A31还包括一簧片50,设置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用以在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之间提供一预压力。簧片50可位于一假想平面上。簧片50可由一金属板件经由冲压制程(工艺)所制作。

簧片50可包括两个固定片51、两个转轴部52、一限位片53、两个转轴部54、以及一固定片55。固定片51、一转轴部52、限位片53、两个转轴部54、以及固定片55可位于一假想平面上。

固定片51可分别固定于基座10的第一侧壁11以及第二侧壁12。转轴部52连接固定片51以及限位片53。转轴部52沿第一转动轴AX2延伸。因此,承载座20沿转轴部52以及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旋转。当承载座20相对于基座10由一初始位置旋转至一预定位置后,簧片50所提供的弹性力可将承载座20回复至上述初始位置。

限位片53连接于转轴部52以及转轴部54,且固定片55可固定于承载座20。转轴部54沿第二转动轴AX3延伸。因此,承载座20沿转轴部54以及第二转动轴AX3相对于基座10旋转,且当承载座20相对于基座10由一初始位置旋转至另一预定位置后,簧片50所提供的弹性力可将承载座20回复至上述初始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偏压导线42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0的连接部14,且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座20的连接部25。偏压导线42可滑动地接触基座10的限制部17。连接导线W12设置于承载座20,且连接于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第二偏压导线)42c。偏压导线42c的一端连接于基座10的连接部15,且另一端连接于承载座20的连接部26。偏压导线42可滑动地接触基座10的限制部17。因此,偏压导线42、连接导线W12、偏压导线42c可形成一电路。

当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被供给电压时,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长度缩短。此时,如图5D所示,偏压导线42沿拉动方向D4拉动连接部25,且偏压导线42c沿第二拉动方向D5拉动连接部26。因此,借助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所产生的拉力,可使得承载座20沿转轴部52以及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旋转。因此,通过调整电源P1供给于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的电压,可调整拉力的大小,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

当电源P1停止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时,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长度增加,使得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停止提供拉力给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因此通过簧片50所提供的弹性力可使得承载座20恢复至一初始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偏压导线42以及偏压导线42c且可位于一假想平面上,且上述假想平面与第一转动轴AX2不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假想平面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

如图5B所示,相机模块A30还包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40a。转动机构40a的设计可依据上述已披露的转动机构40。转动机构40a连接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在本实施例中,转动机构40a位于基座10的底板13以及承载座20之间。

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转动机构40a包括一偏压导线(第四偏压导线)42b以及一偏压导线42d。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分别连接于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通过改变转动机构40a的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长度,使承载座20沿第二转动轴AX3以及转轴部54相对于基座10转动。

通过调整供给于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的电压来调整拉力的大小,以使承载座20以及光学组件30转动至一预定位置。当电源P1停止供给电压于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时,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长度增加,使得偏压导线42b以及偏压导线42d停止提供拉力基座10以及承载座20。因此通过簧片50所提供的弹性力可使得承载座20恢复至一初始位置。

据此,本实施例的携带式电子设备A1,能通过转动机构40以及转动机构40a,以提供更佳的光学防手震功能。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A31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承载座20可经由转动机构40沿第一转动轴AX2相对于基座10转动及/或经由转动机构40a(如图4B及图5B所示)沿第二转动轴AX3相对于基座10转动。转动机构40及/或转动机构40a的设计可依据前述以披露的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装置A31还包括一外基座60,可活动地设置于基座10上。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0位于外基座60内。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40b连接于基座10以及外基座60。转动机构40b用以使基座10沿一第三转动轴AX4相对于外基座60旋转。上述转动机构40b可依据上文已描述的实施例的转动机构40及/或转动机构40a的设计。

第三转动轴AX4可不平行于第一转动轴AX2以及第二转动轴AX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转动轴AX4可垂直于第一转动轴AX2。第三转动轴AX4可垂直于第二转动轴AX3,或相对于第二转动轴AX3倾斜。

转动机构40b可包括连接于基座10以及外基座60的偏压导线42e。通过改变转动机构40b的偏压导线42e长度,以使基座10沿第三转动轴AX4相对于外基座60转动。

据此,本实施例的携带式电子设备A1,能通过转动机构40b,来提供更佳的光学防手震功能。

上述已披露的特征能以任何适当方式与一或多个已披露的实施例相互组合、修饰、置换或转用,而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可设置于携带式电子设备并提供光学防手震的功能。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电压于偏压导线来改变偏压导线长度,以使光学组件相对于基座旋转。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装置可不需要设置产生电磁场的机构来实现防光学防手震的功能,进而能提高光学装置所产生的影像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虽以各种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其仅作为范例参考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应可做出某些更改与修饰。因此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