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及法兰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4432发布日期:2018-11-30 19:03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及法兰盘。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塑料材质光纤适配器和光纤跳线头,一般比较强调连接过程中的光耦合的插损和耐用性等指标,而忽略在实际使用中因光纤跳线头和光纤适配器插接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该静电可能引起附近的灰尘颗粒因感应起电而被吸附到光纤跳线头的陶瓷头上及适配器端口附近。当再次将光纤跳线头插入光纤适配器时,吸附上来的灰尘颗粒将严重污染甚至损伤陶瓷及光纤端面。为了解决该静电所引发的问题,业界当前的做法是:采用昂贵的检测设备检测陶瓷及光纤端面是否有灰尘颗粒,若检测到有尘灰颗粒则使用专门的清洁工具或耗材进行清理操作。可见当前做法成本高,且可能因无法完全清除造成器件的损坏和报废。技术实现要素: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及法兰盘,可以防止灰尘颗粒被吸附到陶瓷及光纤端面,并最终减少因光口上脏污造成的物理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包括:光纤插接件,其中一端用于连接光纤线束,另一端为活动端用于对接光纤适配器;及法兰盘,用于容置所述光纤插接件,所述法兰盘具有供所述活动端与所述光纤适配器对接的开口;其中,所述法兰盘具有抗静电特性。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包括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物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中掺杂有抗静电物质。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物质包括炭黑。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物质为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以2%~3.5%的质量占比在所述法兰盘成型过程中被加入所述法兰盘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法兰盘,包括:本体,具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容置部,其中容置部位于所述本体内并贯通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其中,所述本体具有抗静电特性。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包括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物质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本体中掺杂有抗静电物质。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物质包括炭黑。进一步地,所述抗静电物质为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以2%~3.5%的质量占比在所述本体成型过程中被加入所述本体中。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及法兰盘具有以下优势:1、减少了相关检测设备、清洁工具或耗材的使用;2、减小光纤跳线在拔插过程中产生静电,既可保护电子敏感产品,又可减小静电吸附空中微尘颗粒,从而保持光器件光口表面清洁;3、进一步减少75%光器件端面损伤概率,从而可节约大量因端面损伤报废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插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法兰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之法兰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插接件通过光纤法兰盘实现物理对接的横剖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光纤连接器1光纤插接件10、10a、10b连接端11光纤头121、121a、121b外壳122、122a、122b法兰盘20第一部件21第二部件22第一端口201、211第二端口202、212C形环221、2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1由光纤插接件10和法兰盘20组成。法兰盘20结构与光纤适配器接口相匹配。光纤插接件10至少部分内置于法兰盘20中。当所述法兰盘20和所述光纤适配器对接时,光纤插接件10的光纤头和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光纤头正好对接,从而实现光纤插接件10和所述光纤适配器之间的信号传导。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插接件1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光纤插接件10具有连接端11和活动端,连接端11用于连接光纤线束,活动端12用于对接法兰盘20,其中,活动端包括光纤头121和外壳122。本实施例中,外壳122的表面为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物质制成。所述抗静电物质可以是炭黑或其它抗静电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122中掺杂有抗静电物质,所述抗静电物质为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以2%~3.5%的质量占比在外壳122的成型过程中被加入外壳122的制作材料中。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法兰盘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法兰盘20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第一端口201和第二端口202,其中,第一端口201和第二端口202用于容置光纤插接件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法兰盘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法兰盘的端口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法兰盘20的表面为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物质制成,所述抗静电物质可以是炭黑或其它抗静电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法兰盘20中掺杂有抗静电物质,所述抗静电物质为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以2%~3.5%的质量占比在法兰盘20的成型过程中被加入法兰盘20的制作材料中。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法兰盘2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光纤法兰盘20的本体包括结构互相匹配的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其中,第一部件21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法兰盘20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部件21具有第一端口211、第二端口212、第一凸柱(图中未示出)、第二凸柱(图中未示出)、第一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二定位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开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开孔(图中未示出)。第一开孔、第二开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第一凸柱,以及第二凸柱同处于第一部件21的同一端面,用于与第二部件22的对接。第一开孔与第一端口211相通,第二开孔与第二端口212相通,其中,第一开孔与第二开孔用于分别容置C形环221和C形环222。第一端口211和第二端口212用于容置光纤插接件10。第二部件22与第一部件21的上述结构相同,但第二部件22还包括C形环221和C形环222(如图5中所示),C形环221和C形环222用于容置光纤插接件10的光纤头121。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的表面和/或内表面为抗静电层,所述抗静电层由抗静电物质制成,所述抗静电物质可以为炭黑。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中掺杂有抗静电物质,所述抗静电物质为抗静电剂,所述抗静电剂以2%~3.5%的质量占比在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3本体的成型过程中被加入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3本体的制作材料中。在所述实施例中,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结构间的具体配合如下:第一部件21的第一凸柱贯穿于第二部件22的第一定位孔,同时,第一部件21的第二凸柱贯穿于第二部件22的第二定位孔,第二部件22的第一凸柱贯穿于第一部件21的第一定位孔,第二部件22的第二凸柱贯穿于第一部件21的第二定位孔。第二部件22的C形环221贯通于第一部件21的第一端口211和第二部件22的第二端口,C形环222贯通于第一部件21的第二端口212和第二部件22的第一端口。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光纤插接件通过光纤法兰盘20实现物理对接状态下的横剖结构图。当光纤插接件10a和光纤插接件10b插接至光纤法兰盘20后,光纤插接件10a的光纤头121a和外壳122a插入第一部件21的第一端口23,光纤插接件10b的连接端121b和外壳122b插入第二部件22的第二端口,其中,光纤插接件10a的连接端121a和光纤插接件10b的连接端121b通过C形环221相接触。在光纤插接件10a插入第一端口211与光纤插接件10b插入所述第二端口的过程中,外壳122a(图5中未具体示出)与第一端口211的接触面,以及外壳122b(图5中未具体示出)与所述第二端口的接触面均会发生摩擦。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和法兰盘具有抗静特性,在光纤插接件与法兰盘插接过程中,不会由于光纤插接件的外壳与法兰盘的接触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避免了静电会吸附空中微尘颗粒于法兰盘端口和光纤插接件表面的问题。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结合生成的实际需要做出其他相应的改变或调整,而这些改变和调整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