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1268发布日期:2018-11-16 22:4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因机身薄、省电、无辐射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1和印刷电路板12,液晶显示面板11与印刷电路板12通过柔性电路板17连接,液晶显示面板11包括显示区域13和围绕显示区域13周围的非显示区域14。在非显示区域14中集成绑定显示驱动芯片15,并且布置有连接走线16。显示驱动芯片15与连接走线16在非显示区域14中绑定,以便驱动显示区域13中的像素单元进行显示。

然而,由于此种设计在非显示区域14的连接走线16设置在玻璃基板上,导致显示面板11边缘连接走线阻抗较大,造成信号衰减,波形输出失真严重,引发画质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通过使部分连接走线分布在柔性电路板或印刷电路板上,减小玻璃基板上连接走线的长度,可大大降低连接走线的总阻抗,降低信号衰减,从而改善显示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边缘设置有连接走线;显示驱动芯片,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与所述连接走线相连;以及还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走线经由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驱动芯片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显示驱动芯片包括源极驱动芯片和时序控制器;所述连接走线包括用于与源极驱动芯片相连的多条源极线以及用于与时序控制器相连的多条栅极线。

优选地,所述非显示区域中的栅极线经由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时序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多条栅极线分别从所述显示面板两侧连接至所述时序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和第三柔性电路板,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走线分别经过所述第二柔性电路板和所述第三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后,再经由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从所述显示面板边缘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连接走线分别从所述显示面板的两侧经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印刷电路板后,再通过所述第一柔性电路板连接至所述显示驱动芯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改变与显示驱动芯片连接的连接走线的布线路径,将一部分走线布线于柔性电路板上,使信号沿连接走线由时序控制器输出后经过柔性电路板和印刷电路板后再传送给显示区域,因为柔性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上连接走线均为铜线,经过计算发现,这样改进能大大减小线路阻抗,解决信号衰减造成的画异等问题,方便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显示面板21以及与之相连的柔性电路板27,柔性电路板27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271,显示面板21包括显示区域23及围绕在显示区域23周围的非显示区域24,非显示区域24包括连接走线26;显示驱动芯片25位于非显示区域24中,与连接走线26连接,并且经由第一柔性电路板271与印刷电路板22相连。非显示区域24内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走线26经由第一柔性电路板271与显示驱动芯片25相连接。

显示驱动芯片25位于非显示区域24的边缘中部,包括源极驱动芯片和时序控制器,连接走线26包括用于与源极驱动芯片相连的多条源极线(图中未示出)以及用于与时序控制器相连的多条栅极线,非显示区域24中的栅极线经由第一柔性电路板271连接至时序控制器。且多条栅极线分别从显示面板21的两侧连接至时序控制器。即连接走线26从围绕显示区域23的非显示区域24的两个侧边开始延伸,并分别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71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25。

优选地,显示区域包括多条排列整齐的相互交错的扫描线和数据线,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pixel)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包括三个子像素单元,每个子像素单元内均设有TFT。每个TFT包括栅极、源极及漏极,其中栅极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源极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各数据线连接至显示面板21内部的源极驱动芯片,各扫描线连接至面板内的栅极驱动芯片,通过时序控制器控制源极驱动芯片及栅极驱动芯片的工作状态。本实施例中因为走线蚀刻在玻璃上,所以没有设置栅极驱动单元,但仍然通过源极驱动芯片选择每个像素单元中需要打开的子像素单元,通过时序控制器输出的信号控制扫描线的扫描顺序。

本实施例中的时序信号部分由8个交流信号组成,由时序控制器输出至栅极侧的栅极线上,用来控制栅极线路的逐行扫描,从而控制与之相连的像素单元的逐行打开与关闭。即连接走线26从围绕显示区域23的非显示区域24的两侧经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71延伸至显示驱动芯片25,则控制信号由显示驱动芯片25的时序控制器输出至显示面板21两侧的栅极线,控制像素单元的打开和关闭。

具体地,显示驱动芯片25位于非显示区域24的底边边缘中部,第一柔性电路板271位于显示驱动芯片25的下方。连接走线26直接将显示驱动芯片25的端部和第一柔性电路板271连接,连接走线26分两个方向布线,分别从显示面板21两侧延伸,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271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25的两端。优选地,沿两侧分布的连接走线26包括多根连接线,这里为了便于观察,用一条粗的走线代替。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200的柔性电路板27还包括:第二柔性电路板272和第三柔性电路板273,第二柔性电路板272和第三柔性电路板273分别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271的两侧,也位于非显示区域24的边缘上。沿两侧分布的非显示区域24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走线26分别从显示面板21的两侧经过第二柔性电路板272和第三柔性电路板273连接至印刷电路板22后,再经由第一柔性电路板271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25。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的连接走线26包括位于柔性电路板27上的连接走线261和位于印刷电路板22上的连接走线262。

在图1的现有技术里,连接走线16位于非显示区域14边缘的玻璃基板上,而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24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走线26移动至与非显示区域24依次连接的柔性电路板27和印刷电路板22上。这样设计,可以减小连接走线的总阻抗,下面通过公式比较计算两种走线方式的走线总阻抗。

阻抗计算公式为:R=ρ*L/S=ρ*2L/[(a+b)*h]。

其中,R是导体电阻,单位:欧姆;L是导体长度;ρ是导体电阻率(材料及厂商不同,导体电阻率也会不同);S是导体截面积(导体经过蚀刻后,截面形状一般为梯形),a为导线上底宽度,b为导线下底宽度,h为导线厚度。以常用的13.3寸的液晶显示屏为例,计算两种连接走线的阻抗:

现有技术的原连接走线,走线均刻蚀在玻璃基板上,经Array软件(数据分析软件)计算,现有技术的基板走线的模拟阻抗值R1=650Ω。

本实施例连接走线,大部分位于显示面板21外部,只有小部分位于玻璃基板上,经Array软件(数据分析软件)模拟,基板连接走线阻抗RWOA=0.8Ω;柔性电路板上的导线电阻率ρ=1.75*10^-8,柔性电路板上的连接走线的上下底宽度,导线厚度,导线长度分别为:a=45um,b=50um,h=12um,L=24mm,计算得出,柔性电路板连接走线阻抗RFPC=0.737Ω;印刷电路板上的导线电阻率,其上的连接走线的上下底宽度,导线厚度,导线长度分别为:ρ=1.75*10^-8,a=101.6um,b=101.6um,h=18um,L=110mm,计算得出,印刷电路板连接走线阻抗RPCB=1.057Ω。所以,本实施例的连接走线的总阻抗R2=RWOA+RFPC+RPCB=0.8Ω+0.737Ω+1.057Ω=2.594Ω。

通过计算可以得知:2.594Ω<<650Ω,即R2<<R1,即本实施例的走线阻抗远小于现有技术中的走线阻抗,由大阻抗带来的失真,信号衰减问题都可以由此解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改变连接走线路径,将原本位于玻璃基板上的一部分连接走线转移至柔性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上,因为连接走线为金属线(例如铜),其在柔性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上的阻抗远小于玻璃基板上的阻抗,经过实验验证,由阻抗公式计算新旧连接走线的总阻抗,发现改进后的连接走线阻抗大大降低,可以解决信号衰减带来的画质问题,提升显示效果。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都是将原本位于玻璃基板上的一部分走线下移至显示面板外部,本实施例只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小变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也包括:显示面板31,包括显示区域33和非显示区域34;位于显示面板31外部的印刷电路板32;位于非显示区域34边缘的显示驱动芯片35;以及连接显示驱动芯片35与印刷电路板32的柔性电路板,非显示区域34包括连接走线36。

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只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37,直接从显示面板3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而且非显示区域34内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走线36直接经由第一柔性电路板37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35,不经过印刷电路板32。本实施例走线长度减小,阻抗更小,相比现有技术也可以实现大大减小阻抗的效果。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也基本相同,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400也包括:显示面板41,包括显示区域43和非显示区域44;位于显示面板41外部的印刷电路板42;位于非显示区域44边缘的源极驱动芯片45;以及连接显示驱动芯片45与印刷电路板42的柔性电路板。

本实施例的柔性电路板同实施例二相同,只包括第一柔性电路板47,从显示面板41边缘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连接走线46布置与实施例一相同(包括位于第一柔性电路板47上的连接走线461和位于印刷电路板42上的连接走线462),非显示区域44内的至少一部分连接走线46分别从显示面板41的两侧经过第一柔性电路板47连接至印刷电路板42后,再通过第一柔性电路板47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45。本实施例相比现有技术,阻抗大大减小,可以有效避免阻抗大带来的信号失真问题。

上述实施例是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举例,其他实施例还可以有其他形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任一显示装置以及其他需要的部分。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Pad)、个人计算机(PC)、智能手表等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将以往位于显示面板的玻璃基板边缘上的显示驱动芯片与栅极侧之间的部分连接走线重新设计,使其从显示面板两侧的栅极侧,分别经由与显示面板相连的柔性电路板及印刷电路板连接至显示驱动芯片中的时序控制器。采用此种设计,可以避开在玻璃基板边缘布线,可大大减少连接走线的阻抗,从而达到减弱信号衰减的目的,提升显示装置的画质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本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