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1258发布日期:2018-11-16 22:4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将显示面板直接通过双面胶带黏贴于背光模组的中框上,但是当液晶显示装置需要重新安装或者拆卸维修时,由于显示面板是采用直接黏贴于中框上的固定方式,因此将显示面板与中框拆开会很麻烦,甚至在拆卸的过程中会造成显示面板的破片或者划伤,从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报废,造成资源浪费,增加制造成本。此外,位于中框四周的胶带会在拆卸液晶面板时带起,出现褶皱或者偏移的现象,从而需要返工,不仅耗费工时,而且产品的品质也降低。

一般液晶面板还需通过围绕中框粘接的多个橡胶块来实现对液晶面板的进一步固定和保护。在贴附橡胶块时,为了将橡胶块贴附在准确位置上,在中框上设有挡边或者贴附线,依挡边或者贴附线为基础,将橡胶贴附于中框上。但是,在贴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橡胶块的滑动,造成贴附位置不准确,从而导致液晶面板安装位置不准确甚至出现皮片现象,费时费力,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即能方便快捷地将液晶面板从显示模组上拆卸掉,又能更好的限定胶块在中框上的贴附位置,实现精准贴附,从而起到对液晶面板更好的限位和保护作用,使得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液晶面板;以及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中框,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承载片,一面与所述液晶面板连接,另一面与所述中框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为片状结构,其中间部分具有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发光面对应的开口。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的外边缘与所述中框外边缘对齐。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中框包括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位于所述中框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包括第一安装孔,所述中框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中框上,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安装槽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还包括粘接部,其设置于所述承载片的所述开口的边缘四周,所述液晶面板对应固定于所述粘接部。优选地,所述中框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凸设于所述中框上表面的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承载片还包括凹槽,开设于所述承载片的外边缘,与所述中框上的所述挡板位置对应,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配合限定出空位。

优选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胶块,设置于所述挡板与所述凹槽之间限定出的所述空位内,所述胶块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空位对应匹配。

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中框卡合于所述背板中,所述中框与所述背板形成容纳腔;光源,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反光板,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导光板,位于所述反光板上;多层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液晶面板与中框之间设置了承载片,通过位于承载片上的粘接部将液晶面板固定于承载片上,通过位于承载片上的第一安装孔以及位于中框上面的第二安装孔或者安装槽,将承载片与中框通过螺栓连接,利用该承载片间接实现了液晶面板与显示模组的固定。当需要拆卸时,可以将承载片连同液晶面板同时从中框上拆卸下来,这样会方便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的分离,避免了液晶面板的破片或者划伤以及胶带的褶皱,降低了液晶面板的报废率,提高效力,节约制造成本。

此外,承载片上开设的凹槽与中框上的挡板相配合快速限定出了胶块的位置,避免了胶块的滑动以及贴附不准确等现象,使得安装过程方便快捷,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

图1a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1b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2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截面图;

图3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承载片的立体图;

图4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和俯视图,图2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截面图,其中图2是图1b所示沿A-A的截面图;图3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承载片的立体图。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40、承载片130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中框120。承载片130位于中框120的上面,液晶面板140位于承载片130的上面,承载片130与液晶面板140连接,使得液晶面板140通过承载片130间接与中框120连接。

此外,背光模组还包括背板110、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多层光学膜片180以及外框(图中未示出)。背板110卡合于中框120中,背板110和中框120形成容纳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以及多层光学膜片180的容纳腔。反光板160位于容纳腔的最下面,导光板170位于反光板160上,多层光学膜片180位于导光板170上。外框包覆在背板110和中框120的外部。多层光学膜片180包括扩散片以及增光片。

如图1和图2所示,中框120由四个侧面以及一个中间开口的上表面构成,中框120包括第二安装孔121以及挡板122,第二安装孔121位于中框120的上面;挡板122凸设于中框120的上表面的边缘处。中框120的上表面的中部设置开口,使得背板110与中框120形成的容纳腔与外界连通,即使得背光模组的发光面可以作用于液晶面板140上。

参照图1和图3,承载片130为片状结构,其中间部分具有与背光模组的发光面对应的开口,承载片130的开口与中框120开口对应,并且承载片130的外边缘与中框120外边缘对齐。承载片130包括第一安装孔131,与中框120的第二安装孔121对应。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二安装孔131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承载片130与中框120的固定。

在图1中,第一安装孔131为4个,均匀分布在承载片130相对两边上,第二安装孔121为与第一安装孔131对应设置的4个,可以加强承载片130与中框120的固定,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孔131以及第二安装孔121均可以为相应设置的多个。

承载片130还包括凹槽132,开设于承载片130的外边缘,与中框120的挡板122相对应,并且挡板122与凹槽132配合限定出空位,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地,挡板122与凹槽132配合限定出的空位为矩形空位,但不以此为限。在图1和图3中,承载片130上开设了4个凹槽132,分别开设于承载片130的相邻两侧边上,每侧各设置两个凹槽132,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但不以此为限。

承载片130还包括粘接部133,设置于承载片130中间开口的边缘四周,液晶面板140的边缘四周对应固定于粘接部133处,使得液晶面板140固定于承载片130上,从而形成液晶面板140与中框120的固定。示例性地,采用双面胶带将液晶面板140的边缘对应黏贴于所述粘接部133处,但不以此为限。

当液晶面板140需要拆卸时,直接通过拧开螺栓的方式,即可分离开承载片130与中框120,即可将承载片130连同液晶面板140同时从中框120上拆卸下来,避免了液晶面板140的破片或者划伤以及胶带的褶皱,降低了液晶面板140的报废率,节约的制造成本。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胶块134,设置于挡板122与凹槽132之间限定出的空位内,胶块134的形状及大小与该空位对应匹配。胶块134既可以保护液晶面板140,还能对液晶面板140起到限位的作用。此外,承载片130的凹槽132以及中框120的挡板122用于限定胶块134的位置,可以快速准确的将胶块134安装在凹槽132相应的位置,避免了胶块134的滑动以及贴附不准确等现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图1中,胶块134的数量为4个,这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的,胶块134的数量与挡板122与凹槽132之间限定出的空位数量相一致。胶块134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或者其他适合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步骤如下:

将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以及多层光学膜片180安装在背板110中。

随后,将中框120通过卡合连接安装在背板110上,使得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以及多层光学膜片180依次放置于中框120与背板110形成的容纳腔中。随后,将承载片130置于中框120的上面,使得承载片130的第一安装孔131与中框120的第二安装孔121相对应,第一安装孔131与第二安装孔121通过螺栓连接,形成承载片130与中框120的固定。

随后,将胶块134设置于承载片130的凹槽132与中框120的挡板122形成的空位内。

随后,将液晶面板140的边缘四周对应固定于承载片130的粘接部133处,使得液晶面板140固定于承载片130上。该固定方式可采用双面胶带黏贴的方式来固定,但并不以此为限。随后,安装外框,使得外框包覆整个内部组装件。

图4示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中框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类似,为了描述清楚,下面主要对区别部分进行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面板140、承载片130以及背光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括中框220。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主要区别在于:利用中框220中的安装槽221代替第一实施例中框120的第二安装孔121,安装槽221位于中框220的上面,与承载片130的第一安装孔131对应,穿过第一安装孔131的螺栓还可以调节在安装槽221中的位置。安装在承载片130上的第一安装孔131的螺栓可以通过在中框220的安装槽221中的移动来调整承载片130上显示面板140的位置。图4中,安装槽221为与第一安装孔131对应设置的4个,但并不以此为限。

如果固定于承载片130上的液晶面板140相对于中框220位置仍有偏移,这时无需将液晶面板从支撑板130上拆卸,只需通过螺栓在安装槽221内的移动调整液晶面板140的位置,这样不仅操作方便,而且可以缩短安装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步骤如下:

将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以及多层光学膜片180安装在背板110中。

随后,将中框220通过卡合连接安装在背板110上,使得光源150、反光板160、导光板170以及多层光学膜片180依次放置于中框220与背板110形成的容纳腔中。

随后,将液晶面板140的边缘四周对应固定于承载片130的粘接部133处,使得液晶面板140固定于承载片130上。该固定方式可采用双面胶带黏贴的方式来固定,但不以此为限。

随后,将固定有液晶面板140的承载片130置于中框220的上面,使得承载片的第一安装孔与中框220的安装槽221相对应,通过螺栓在安装槽221内的移动调整液晶面板140的位置。

随后,将第一安装孔131与安装槽221的螺栓紧固,使得承载片130与中框220固定。

随后,将胶块134设置于承载片130的凹槽132与中框220的挡板122形成的空位内。

随后,安装外框,使得外框包覆整个内部组装件。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上文所述,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