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6245发布日期:2019-01-25 17:0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该实用新型涉及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附接到图像形成设备的设备主体,并且该实用新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该处理盒。



背景技术:

具有感光鼓和显影辊的处理盒是已知的。处理盒通常包括感光鼓和显影辊。感光鼓通过从设置在设备主体处的齿轮接收驱动力而旋转,并且显影辊通过从联接器接收驱动力而旋转(日本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10-271352)。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一种形态,该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框架、显影辊和阻力产生部件。所述感光鼓能够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感光鼓。所述显影辊能够根据驱动力绕在所述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显影辊的表面通过调色剂接触所述感光鼓的表面。所述阻力产生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感光鼓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情形中产生阻力转矩TQ1,所述阻力转矩TQ1用作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感光鼓之间的阻力。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表面通过调色剂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的状态下所述显影辊根据所述驱动力旋转的情形中,所述阻力转矩TQ1小于转矩TQ2,所述转矩TQ2引起所述感光鼓由于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表面和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之间的摩擦而旋转。

利用这种构造,阻力转矩TQ1小于用于引起感光鼓由于在显影辊的表面和感光鼓的表面之间的摩擦而旋转的转矩TQ2。因此,能够减小使感光鼓旋转需要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减小使显影辊和感光鼓旋转需要的驱动力。

所述框架可以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在所述指定方向上离开所述第一框架定位。在此情形中,所述感光鼓位于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所述阻力产生部件可以包括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被构造成朝向所述第一框架推压所述感光鼓。

所述推压部件例如可以是弹簧。

所述阻力产生部件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感光鼓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框架之间的毡,所述毡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第二框架。

所述感光鼓可以包括第一齿轮。所述处理盒可以进一步包括联接器,所述联接器被构造成接收所述驱动力。

在用于使感光鼓旋转的驱动力由齿轮接收的情形中,存在感光鼓由于齿轮的制造误差等而不均匀旋转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条带化(banding)。然而,显影辊通过联接器接收驱动力,并且感光鼓通过跟随显影辊而旋转。这抑制了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性并且减轻了条带化。

所述第一齿轮可以包括多个齿轮齿。优选地,所述多个齿轮齿中的每一个齿轮齿的齿面由渐开线曲线形成,且相对于理想渐开线曲线向齿厚小的一侧偏离。

通过将所述多个齿轮齿的齿厚设定为相对小的厚度,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性能够被抑制。

优选地,所述齿面从所述理想渐开线曲线的偏离量从齿根朝向齿尖增加。

利用这种构造,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性能够进一步被抑制。

所述处理盒可以进一步包括充电器,所述充电器被构造成对所述感光鼓充电,所述充电器与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间隔开。在此情形中,所述充电器可以是电晕充电器(scorotron charger)。

所述处理盒可以进一步包括转印辊,所述转印辊能够绕在所述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旋转,所述转印辊的表面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而且,仅所述显影辊的表面和所述转印辊的所述表面可以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所述处理盒可以是无清洁器类型。

所述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所述显影辊;和鼓盒,所述鼓盒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显影盒,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和所述阻力产生部件。

所述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所述显影辊;和鼓盒,所述鼓盒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显影盒,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和所述阻力产生部件。

所述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所述显影辊和所述联接器;和鼓盒,所述鼓盒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显影盒,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阻力产生部件。

所述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所述显影辊;和鼓盒,所述鼓盒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显影盒,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和所述充电器。

所述处理盒可以包括:显影盒,所述显影盒包括所述显影辊;和鼓盒,所述鼓盒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显影盒,所述鼓盒包括所述感光鼓和所述转印辊。

用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调色剂可以是压碎的调色剂。

当使用压碎的调色剂时,在感光鼓的表面和显影辊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趋向于是大的。因此,上述构造有效地减小了用于驱动感光鼓和显影辊的驱动力。

优选地,转矩差TQ1-TQ2小于或等于-2[Ncm]。更优选地,所述转矩差TQ1-TQ2是-3至-7[Ncm]。

根据另一种形态,该说明书还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处理盒和设备主体,所述处理盒被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所述处理盒包括感光鼓、框架、显影辊、阻力产生部件和联接器。所述感光鼓能够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包括第一齿轮。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感光鼓。所述显影辊能够根据驱动力绕在所述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旋转。所述显影辊的表面通过调色剂接触所述感光鼓的表面。所述阻力产生部件被构造成在所述感光鼓相对于所述框架旋转的情形中产生阻力转矩TQ1,所述阻力转矩TQ1用作在所述框架和所述感光鼓之间的阻力。所述联接器被构造成接收所述驱动力。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表面通过调色剂接触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的状态下所述显影辊根据所述驱动力旋转的情形中,所述阻力转矩TQ1小于转矩TQ2,所述转矩TQ2引起所述感光鼓由于在所述显影辊的所述表面和所述感光鼓的所述表面之间的摩擦而旋转。所述设备主体包括马达、第二齿轮和驱动力输入部件。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能够以与所述马达的旋转速度对应的旋转速度旋转。所述驱动力输入部件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输入到所述显影辊。

利用这种构造,第二齿轮以与马达旋转速度对应的的旋转速度旋转。因此,第二齿轮用作感光鼓的速度限制齿轮。

优选地,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显影辊的周速高于所述感光鼓的周速。而且,优选地,所述显影辊的周速是所述感光鼓的周速的1.3至1.7倍。

利用这种构造,感光鼓能够通过跟随显影辊而适当地旋转,并且显影辊的磨损能够被抑制。

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从动部件,所述从动部件不同于所述显影辊和所述感光鼓;和齿轮系,所述齿轮系将所述马达联接到所述从动部件,使得所述马达驱动所述从动部件。

利用这种构造,用于驱动从动部件的转矩用作抵抗第二齿轮的速度波动的阻力。这进一步抑制了感光鼓的旋转不均匀性。

在所述图像形成设备中,在所述显影辊根据所述驱动力旋转的状态下,所述第一齿轮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的在所述第一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处的齿面可以接触所述第二齿轮的多个齿轮齿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的在所述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处的齿面。

根据该实用新型,能够用小的驱动力使感光鼓和显影辊旋转。

附图说明

将参考以下的图详细描述根据该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示意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图2是示出在感光鼓和转印辊被移除的状态下的鼓盒、显影盒和设备主体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3A是处理盒的侧视图;

图3B是处理盒的局部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4是图示阻力产生部件的构造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图示齿轮系的图;

图6A是用于图示使感光鼓旋转的操作的感光鼓的周围的图;

图6B是用于图示齿轮啮合的放大视图;

图7是示出在TQ1-TQ2和旋转不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并且

图8是示出在齿形误差和旋转不均匀性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感光鼓以作为干扰由纸片材的进入或者显影辊与感光鼓的接触引起的不均匀旋转速度旋转。如果存在感光鼓的任何旋转不均匀性,则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即,称为“条带化”的带状图案在所形成的图像中出现。

因此,为了抑制由于干扰引起的感光鼓的这种旋转不均匀性,在比较例中,产生摩擦阻力的构件被设置在处理盒的框架和感光鼓之间。摩擦阻力被设定为以下值,该值大于由于在感光鼓的表面和显影辊的表面之间的摩擦而在感光鼓上施加的旋转转矩。

然而,在该比较例中,在感光鼓上的大的旋转阻力是由在框架和感光鼓之间产生摩擦阻力的构件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向感光鼓输入大的驱动力。而且,除了输入到感光鼓的驱动力之外的另一驱动力被输入到显影辊。因此,为了驱动感光鼓和显影辊,大的驱动力是必要的。

该实用新型目的的实例是提供处理盒和以小驱动力使感光鼓和显影辊旋转的图像形成设备。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该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作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示意构造。

如在图1中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作为设备主体的实例的主外壳2、进给器部3和图像形成部4。

主外壳2包括前盖2A、开口2B、马达21、片材排出盘22和传送辊23。前盖2A被构造成打开和关闭开口2B。马达21向以下描述的联接器92(参考图2)输入驱动力。

进给器部3包括片材进给盘31、片材挤压板32和传送辊33。片材挤压板32朝向传送辊33向上挤压片材S。传送辊33将片材S传送到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4包括曝光装置5、处理盒10和定影装置8。

曝光装置5包括发光部、多角反射镜、透镜和反射镜等(未示出)。曝光装置5将激光束发射到以下描述的感光鼓60的表面上。

处理盒10通过开口2B被安装到主外壳2。处理盒10包括鼓盒6和显影盒7。

鼓盒6被构造成使得显影盒7被安装于此。鼓盒6包括感光鼓60、充电器12和转印辊13。感光鼓60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X1旋转。充电器12面对感光鼓60。转印辊13面对感光鼓60。

显影盒7包括显影辊18、供应辊19、层厚调节刀片14、调色剂容纳部15、搅拌器16和外壳17。显影辊18能够根据通过联接器92输入的驱动力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线X2旋转。显影辊18的表面通过调色剂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调色剂是压碎的调色剂。通常,与当使用聚合的调色剂时相比,当使用压碎的调色剂时,在显影辊18的表面和感光鼓6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更大。外壳17由树脂形成。外壳17被构造成容纳调色剂。

充电器12对感光鼓60的表面充电。充电器12被从感光鼓60的表面间隔开。充电器12例如是电晕充电器。充电器12包括充电线12A和栅极12B。充电偏压被施加到充电线12A和栅极12B之间。

转印辊13能够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旋转。转印辊13的表面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

曝光装置5在感光鼓60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18向感光鼓60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利用这种操作,调色剂在感光鼓60的表面上变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13被构造成将感光鼓6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S。

定影装置8包括加热辊8A和挤压辊8B。挤压辊8B被构造成抵靠加热辊8A挤压片材S。加热辊8A被构造成将调色剂图像热定影到片材S上。传送辊23被构造成将片材S排出到片材排出盘22上。

如在图2中所示,鼓盒6包括框架11、感光鼓60、阻力产生部件70和转印辊13。

框架11包括第一框架11A和第二框架11B。第二框架11B在指定方向上离开第一框架11A地定位。如由双点链线示意地,在感光鼓60被组装到框架11的状态下,感光鼓60位于第一框架11A和第二框架11B之间。

感光鼓60具有鼓主体61、轴62、第一齿轮63和转印辊驱动齿轮64。

鼓主体61由金属管制成。感光层(未示出)被设置在金属管的外周表面处。

轴62通过第一齿轮63、转印辊驱动齿轮64和阻力产生部件70支撑鼓主体61。即,阻力产生部件70的一部分构成感光鼓60的一部分。轴62在指定方向上贯穿鼓主体61。第一齿轮63和转印辊驱动齿轮64被固定到鼓主体61,并且能够与鼓主体61一起地旋转。

第一齿轮63包括多个齿轮齿63A。所述多个齿轮齿63A的齿面由渐开线曲线形成。相对于理想渐开线曲线,所述多个齿轮齿63A的齿厚向更小的一侧偏离。此外,齿面从理想渐开线曲线的偏离量从齿根朝向齿尖增加。换言之,随着它更靠近于齿尖,与理想渐开线齿轮的齿轮齿相比,齿厚变得更窄。

第二齿轮88被设置在主外壳2的侧框架2C处。第二齿轮88包括多个齿轮齿88A。第二齿轮88由具有与第一齿轮63相同模数的渐开线齿轮制成。当处理盒10被安装到主外壳2时,第一齿轮63的所述多个齿轮齿63A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63A啮合第二齿轮88的所述多个齿轮齿88A中的至少一个齿轮齿88A。

第一框架11A和第二框架11B中的每一个具有贯穿孔11H。通过在感光鼓60被布置在指定位置处的状态下将轴62插入在所述两个贯穿孔11H和鼓主体61中,感光鼓60被支撑在框架11处使得感光鼓60能够旋转。轴62利用夹环69被附接到框架11使得轴62不从框架11脱落。

转印辊13能够绕在指定方向上延伸的第三轴线X3(见图1)旋转。转印辊13通过轴承部件(未示出)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框架11处。转印辊13在转印辊13的主体的端部处具有转印辊齿轮13A。转印辊齿轮13A啮合转印辊驱动齿轮64。利用这种构造,当感光鼓60旋转时,旋转力被从转印辊驱动齿轮64传递到转印辊齿轮13A,并且转印辊13旋转。

在该实施例中,除了作为打印介质的片材S和调色剂T,仅显影辊18的表面和转印辊13的表面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在不具有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的清洁器的情况下,处理盒10是使用显影辊18移除感光鼓60的表面上的残余调色剂和异物的无清洁器类型。

显影盒7的外壳17包括侧框架17A、侧框架17B,和突出部17C。侧框架17B在指定方向上离开侧框架17A地定位。每一个突出部17C在离开显影辊18的方向上突出。突出部17C在指定方向上相互间隔开并且被设置在外壳17的两端处。在显影辊18被组装到外壳17的状态下,显影辊18位于侧框架17A和侧框架17B之间。显影辊18具有辊主体18A和轴18B。

轴18B的两端由轴承部件18C支撑,并且每一个轴承部件18C由侧框架17A、17B支撑。辊主体18A由导电性橡胶制成,并且被固定到轴18B。

显影盒7包括联接器92,联接器92被构造成旋转。联接器92被设置在侧框架17A处。联接器92在侧框架17A的内侧处具有联接齿轮92A(见图5)。驱动力输入部件86(见图5)被设置在主外壳2的侧框架2C处。驱动力输入部件86接合联接器92并且向显影辊18输入驱动力。当显影盒7被安装到主外壳2时,联接器92接合驱动力输入部件86。联接器92被构造成从驱动力输入部件86接收用于使显影辊18旋转的驱动力。

显影辊18在显影辊18的主体的一个端部处包括显影辊齿轮18D(见图5)。显影辊齿轮18D啮合联接齿轮92A。

如在图3B中所示,鼓盒6包括挤压机构67。挤压机构67被构造成将显影盒7锁定到鼓盒6,并且朝向感光鼓60挤压显影辊18。具体地,挤压机构67包括挤压部件65和弹簧66。弹簧66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66的一端接触框架11。弹簧66的另一端接触挤压部件65。如在图2中所示,挤压机构67被设置为对应于外壳17的两端处的突出部17C。具体地,挤压机构67被设置在框架11的两端处从而在指定方向上相互离开。

如在图3A中所示,当显影盒7被安装到鼓盒6时,如在图3B中所示,每一个挤压部件65用弹簧66的推压力挤压显影盒7的每一个突出部17C。利用这种构造,显影辊18的表面被抵靠感光鼓60的表面挤压。

如在图4中所示,阻力产生部件70包括:弹簧接收部件71、活塞72;作为推压部件的实例的弹簧73;和垫74。在构成阻力产生部件70的部件中,弹簧接收部件71、活塞72和弹簧73构成感光鼓60。

弹簧接收部件71是具有底部的圆筒形形状的部件。弹簧接收部件71具有圆筒形部71A和底部71B。弹簧接收部件71的圆筒形部71A的外周配合在鼓主体61的内侧。圆筒形部71A的开口71C面向鼓主体61的一端侧。

活塞72是具有底部的圆筒形形状的部件。活塞72具有圆筒形部72A和底部72B。活塞72的圆筒形部72A的外周配合在弹簧接收部件71的圆筒形部71A的内侧。活塞72的底部72B位于鼓主体61的一端侧处。活塞72能够在圆筒形部71A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弹簧接收部件71可滑动地移动。

弹簧73是压缩螺旋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73位于弹簧接收部件71的底部71B和活塞72的底部72B之间。弹簧73被构造成在离开弹簧接收部件71的底部71B的方向上恒定地推压活塞72。通过调节弹簧73的强度(弹性),在感光鼓60相对于框架11旋转时的阻力能够被调节。

垫74被固附到第二框架11B的在鼓主体61侧处的表面。即,垫74位于第二框架11B和作为感光鼓60的端部的活塞72的底部72B之间。垫74是用于产生适度摩擦系数使得感光鼓60以适度摩擦力相对于框架11旋转的部件。垫74例如由毡制成。垫74面对活塞72的底部72B。即,垫74接触感光鼓60的端部并且接触第二框架11B。

多个突条72C在活塞72的底部72B的面对垫74的表面上形成。所述多个突条72C以具有在轴62的位置处的中心的同心圆形形状延伸。所述多个突条72C被设置成使得底部72B相对于垫74具有适度摩擦系数。

活塞72的底部72B被弹簧73的推压力朝向第二框架11B推压并且被抵靠垫74挤压,这使得阻力产生部件70产生当感光鼓60相对于框架11旋转时用作阻力的阻力转矩TQ1。此外,由于朝向第二框架11B推压活塞72的力的反力,感光鼓60被朝向第一框架11A推压。即,弹簧73朝向第一框架11A推压感光鼓60。这抑制了感光鼓60在第一轴线X1方向上摇摆。

如在图5中所示,马达21通过齿轮系80被联接到第二齿轮88和驱动力输入部件86。除了第二齿轮88和驱动力输入部件86之外,马达21还通过齿轮系80联接到片材传送系统诸如传送辊23、33并且联接到定影装置8。即,激光打印机1包括作为与显影辊18和感光鼓60不同的从动部件的实例的传送辊23、33和定影装置8。而且,齿轮系80将马达21联接到从动部件使得马达21驱动这些从动部件。

作为实例,齿轮系80包括驱动齿轮81、第一惰轮82、第二惰轮83、变速齿轮84、第三惰轮85、第四惰轮87和第五惰轮89。

驱动齿轮81被直接连接到马达21的输出轴。第一惰轮82啮合驱动齿轮81。第二惰轮83啮合第一惰轮82以从第一惰轮82接收驱动力。第二惰轮83通过多个惰轮被联接到传送辊23、33。

变速齿轮84包括一起旋转的小直径齿轮84A和大直径齿轮84B。小直径齿轮84A的直径小于大直径齿轮84B的直径。小直径齿轮84A啮合第一惰轮82。大直径齿轮84B啮合第三惰轮85。

第三惰轮85啮合驱动力输入部件86的齿轮。驱动力输入部件86被构造成通过驱动齿轮81、第一惰轮82、变速齿轮84和第三惰轮85从马达21接收驱动力。

第四惰轮87啮合第一惰轮82。第四惰轮87啮合第二齿轮88。利用这种构造,第二齿轮88以根据马达21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旋转。

变速齿轮84被设置在从驱动齿轮81到显影辊齿轮18D的线中,而无变速齿轮被设置在从驱动齿轮81到第一齿轮63的线中。由于此,显影辊18的周速高于感光鼓60的周速。优选地,显影辊18的周速是感光鼓60的周速的1.3至1.7倍。更优选地,显影辊18的周速是感光鼓60的周速的1.55倍。作为实例,显影辊18的周速是感光鼓60的周速的约1.5倍。即,在该实施例的处理盒10中,显影辊18的周速高于感光鼓60的周速。

第五惰轮89啮合驱动齿轮81。第五惰轮89通过多个惰轮被联接到定影装置8。例如,第五惰轮89通过所述多个惰轮被联接到定影装置8的加热辊8A或者挤压辊8B的齿轮。

如在图6A中所示,显影辊18的表面通过调色剂T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当显影辊18旋转时,由于显影辊18的表面和感光鼓60的表面通过调色剂T的接触而产生摩擦力F1(动态摩擦力)。摩擦力F1和感光鼓60的半径R1的乘积R1·F1是使感光鼓60由于在显影辊18的表面和感光鼓6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而旋转的转矩TQ2。

由阻力产生部件70产生的上述阻力转矩TQ1小于转矩TQ2(=R1·F1)。即,即使当在显影辊18的表面通过调色剂T接触感光鼓60的表面的状态下显影辊18根据驱动力旋转时,在处理盒10中关系TQ1<TQ2仍然被满足。这个关系减小了使感光鼓60旋转要求的驱动力。

由于转印辊驱动齿轮64和转印辊齿轮13A的啮合,转印辊13被感光鼓60旋转。因此,对于感光鼓60,用于使转印辊13旋转的转矩TQ3用作阻力。用作当感光鼓60旋转时的阻力的阻力转矩TQ1和转矩TQ3的总和的大小小于转矩TQ2的大小。即,关系TQ1+TQ3<TQ2被满足。这种构造使得感光鼓60能够通过跟随显影辊18的旋转而旋转。即,通过显影辊18的旋转,感光鼓60被旋转。

优选地,转矩差TQ1-TQ2小于或等于-2[Ncm]。更优选地,转矩差TQ1-TQ2是-3至-7[Ncm]。利用这种构造,当感光鼓60跟随显影辊18旋转时,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能够减轻。

将描述上述处理盒10和激光打印机1的操作和效果。

当马达21驱动以通过联接器92使显影辊18旋转时,显影辊18以作为感光鼓60的周速的约1.5倍的周速旋转。此时,由于在显影辊18的表面和感光鼓6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F1,感光鼓60的表面被在显影辊18的表面的移动方向上拉动。在图6A中,显影辊18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并且因此感光鼓60的表面被显影辊18的表面在顺时针方向上拉动。

从显影辊18的观点,在显影辊18的表面和感光鼓6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用作抵抗显影辊18的旋转的阻力或者制动。

如上所述,处理盒10满足关系TQ1+TQ3<TQ2,并且由于摩擦而引起的转矩TQ2大于当感光鼓60旋转时作用的所有的阻力。这使得感光鼓60能够跟随具有更高周速的显影辊18旋转。

这里,因为第一齿轮63啮合第二齿轮88,所以第一齿轮63的速度被第二齿轮88限制。即,第二齿轮88以根据马达21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旋转。这里,第二齿轮88不用于驱动第一齿轮63,而是用于限制第一齿轮63的速度使得第一齿轮63不过快地旋转。所以说,第二齿轮88用作第一齿轮63的速度限制齿轮。

因此,如在图6B的放大视图中所示,在显影辊18根据驱动力旋转的状态下,第一齿轮63的所述多个齿轮齿63A中的至少一个齿在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处的齿面63D接触第二齿轮88的所述多个齿轮齿88A中的至少一个齿在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处的齿面88U。

在比较例中,弹簧73的弹性力是强的,并且关系TQ1>TQ2被满足。在此情形中,感光鼓不跟随显影辊旋转。而且,设备主体的齿轮的驱动力主要地使感光鼓旋转,并且在显影辊的表面和感光鼓的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用于辅助感光鼓的旋转。

此外,在比较例中,因为阻力转矩TQ1是大的,所以需要从第二齿轮88和显影辊18向感光鼓60输入足够大以克服这个阻力转矩的驱动力。

在该实施例的处理盒10中,因为阻力转矩TQ1小于转矩TQ2,所以使感光鼓60旋转所要求的驱动力能够减小。这减小了使显影辊18和感光鼓60旋转所要求的驱动力。

因为感光鼓60跟随显影辊18的旋转而旋转,所以不需要从第二齿轮88向感光鼓60输入用于使感光鼓60主动地旋转的驱动力。

在用于使感光鼓60旋转的驱动力由齿轮接收的情形中,存在感光鼓60由于齿轮的制造误差等而不均匀旋转的可能性,这可能导致条带化。然而,在该实施例中,显影辊18通过联接器92接收驱动力,并且感光鼓60通过跟随显影辊18而旋转。这抑制了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并且减轻了条带化。

特别地,转矩差TQ1-TQ2小于或等于-2[Ncm],并且更优选地,转矩差TQ1-TQ2是-3至-7[Ncm],这有效地抑制了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图7示出其中申请人确认了这一点的实验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使用具有以下规格的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88。

<第一齿轮(渐开线斜齿轮)>

模数:0.8

齿数:33

压力角度:20度

螺旋角度:18度

<第二齿轮(渐开线斜齿轮)>

模数:0.8

齿数:30

压力角度:20度

螺旋角度:18度

在图7中,“F”是弹簧73的推压力。作为弹簧73,制备了具有0.1[N]至7.0[N]的推压力F的五种弹簧,并且对于每一个转矩差TQ1-TQ2测量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

作为结果,虽然在其中TQ1-TQ2处于零的附近的区域中产生旋转不均匀性,但是在其中TQ1-TQ2小于或等于-2[Ncm]的区域中,旋转不均匀性在相对小的值处是稳定的。特别地,在其中TQ1-TQ2是-3至-7[Ncm]的区域中,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是小的。

此外,通过将第一齿轮63的所述多个齿轮齿63A的齿厚设定为相对小的厚度,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能够被抑制。

图8示出其中申请人确认了这一点的实验的结果。在这个实验中,与上述相同的齿轮被用作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88,并且对于第一齿轮63的齿形的每一个制造误差测量旋转不均匀性。这里,具有与第一齿轮63同等的齿形误差的第二齿轮88被用于与第一齿轮63组合。在图8中,正(加)齿形误差示意齿形具有向在此处相对于理想渐开线曲线齿厚增加的一侧的误差,并且负(减)齿形误差示意齿形具有向在此处相对于理想渐开线曲线齿厚降低的一侧的误差。

如在图8中所示,与在其中齿形误差是正的区域中相比,在其中齿形误差是负的区域中,旋转不均匀性更小。另外,与在其中齿形误差是正的区域中相比,在其中齿形误差是负的区域中,响应于齿形误差的变化的旋转不均匀性的变化更小。

此外,在所述多个齿轮齿63A中,齿面从理想渐开线曲线的偏离量从齿根朝向齿尖增加。这进一步抑制了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

该实施例的处理盒10使用压碎的调色剂作为调色剂T。因此,能够容易增加在感光鼓60的表面和显影辊18的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实现关系TQ1<TQ2。此外,通过颠倒当使用压碎的调色剂时采用关系TQ1<TQ2的思考的方式,能够特别地减小驱动感光鼓60和显影辊18所要求的驱动力。

该实施例的激光打印机1被构造成使得马达21不仅驱动显影辊18而且驱动其它从动部件诸如传送辊23和33。因此,用于驱动从动部件的转矩(惯性)用作抵抗第二齿轮88的速度波动的阻力。这进一步抑制了感光鼓60的旋转不均匀性。

虽然参考其以上方面详细描述了该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中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被构造成接触感光鼓的部件仅是显影辊和转印辊。然而,另一部件可以接触感光鼓,只要这种部件不用作抵抗感光鼓的旋转的很大的阻力。例如,充电辊或者清洁辊可以接触感光鼓。

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盒是被分离成显影盒和鼓盒的类型。处理盒可以是不能被分离成显影盒和鼓盒的类型,即,具有作为一体盒的显影盒和鼓盒的类型。此外,该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存储调色剂的调色剂盒被从具有显影辊的显影盒分离的类型的处理盒。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该实用新型被应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是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该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其它图像形成设备诸如复印机和多功能外围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和变型中描述的每一个元件可以被任意地组合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