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9000发布日期:2019-12-06 21:1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全面进入了全面屏时代,智能手机通常采用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来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在使用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智能设备上,由于lcd中的背光模组无法透光,使得设置在背光模组下的指纹识别模组无法获取用户手指信息。但是lcd价格低廉,在中低端机型仍然占据是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lcd屏幕上,如何通过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来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可通过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来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

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具有非透光区,所述显示屏包括彩膜基板及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且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设置。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能够接收从所述显示区反射的光线,以实现识别用户指纹的功能。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更加接近于所述显示区,减少了从所述显示区发射回来的光线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识别用户指纹的精确度。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设置,减少或消除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对所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及所述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还包括触控层,所述触控层与所述彩膜基板层叠设置,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触控层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电连接,所述触控层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由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避免了将电子设备所有的指纹识别模组开启而浪费资源,且降低了处理器处理所述指纹识别转换的电信号模组的负荷,提高了处理器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实现指纹识别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中的像素区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屏中的像素区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指纹识别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沿iii-i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实现指纹识别的示意图;图3为图1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20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显示屏20为电子设备提供显示图像和文字功能。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任何具备通信和存储功能的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遥控器、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网络电视、可穿戴设备等具有显示屏20的智能设备。下面对所述显示屏20进行详细阐述。

所述显示屏20具有显示区21,所述显示区21具有非透光区21a,所述显示屏20包括彩膜基板23及指纹识别模组24,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且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21a设置。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能够接收从所述显示区21反射的光线,以实现识别用户指纹的功能。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更加接近于所述显示区21,减少了从所述显示区21发射回来的光线在传导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的精确度。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21a设置,减少或消除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所述显示屏20的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屏20为液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20具有指纹识别区22,所述指纹识别区22位于所述显示区21的至少部分。所述显示区21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所述指纹识别区22指的是用于供用户手指放置的区域,通常情况下,当需要进行指纹采集时,所述指纹识别区22显示指纹标识,所述指纹标识用于提示用户进行放置手指。所述指纹识别区22不限于位于在所述显示区21的任一地方,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可对应所述显示区21的局部,当所述指纹识别区22对应所述显示区21的局部时,所述显示屏20具有局部指纹识别功能。所述指纹识别区22也可对应所述显示区21的全部,当所述指纹识别区22对应所述显示区21的全部时,所述显示屏20具有全屏指纹识别功能。在本实施方式的示意图中,以所述指纹识别区22对应所述显示区21的局部且所述指纹识别区22显示有指纹标识为例进行示意。所述显示区21具有非透光区21a,所述非透光区21a用于遮蔽所述显示屏20内部的器件。所述彩膜基板23用于承载彩色滤光膜。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不限于为光学指纹识别模组24,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以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其中,所述光线不限于从所述显示屏20发出。

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3,所述显示屏2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20a和背光模组20b。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所述背光模组20b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源。所述显示面板20a包括层叠设置的所述彩膜基板23、液晶层29、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所述彩膜基板23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间隔设置。液晶层29夹设在彩膜基板23及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3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3与所述彩膜基板26共同作用以固定所述液晶层29。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包括承载板261及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262,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的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21a设置。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用于调整所述液晶层29中的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所述背光模组20b发出的光线经所述薄膜晶体管262调整的液晶分子后呈现不同亮度的光线,所述不同亮度的光线再透过所述彩膜基板23后形成图像和文字。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上,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与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间隔设置,减少了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之间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所述薄膜晶体管262在运行时会传输信号的,而所述薄膜晶体管262传输的信号会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运作产生干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与所述彩膜基板23之间设置有液晶层29,所述液晶层29将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的所述薄膜晶体管262与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上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间隔开,从而减小了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运作时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彩膜基板23不会遮挡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也不会遮挡承载在所述彩膜基板23上的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且所述显示屏20并没有其他器件会遮挡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所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因此,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能够接收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所述电信号输出以形成用户的指纹信息。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在所述彩膜基板23上,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能够靠近所述指纹识别区22设置,缩短了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到达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路程,减少了所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在传导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识别用户指纹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2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包括承载板261及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的多个薄膜晶体管262,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的至少部分对应所述非透光区21a设置。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上,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与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间隔设置,减少了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之间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可以理解的,所述薄膜晶体管262在运行时会传输信号的,而所述薄膜晶体管262传输的信号会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运作产生干扰。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6与所述彩膜基板23之间设置有液晶层29,所述液晶层29将承载于所述承载板261上的所述薄膜晶体管262与承载于所述彩膜基板23上的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间隔开,从而减小了所述每个薄膜晶体管262运作时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屏20还包括偏光片、扩散片等的光学器件(图中未标出),所述偏光片、扩散片等的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20a与所述背光模组20b之间。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至图3,所述彩膜基板23包括基板231、及多个间隔设置的黑矩阵232,所述黑矩阵232沿垂直于所述基板231方向上投影的区域为所述非透光区21a,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设置在所述黑矩阵232及所述基板231之间。由于至少部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非透光区21a设置,而所述黑矩阵232沿垂直于所述基板231方向上投影的区域为所述非透光21a,使得至少部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黑矩阵232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设置在所述黑矩阵232及所述基板231之间,所述基板231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设置在基板231背离所述黑矩阵232的一侧而导致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容易受到磨损。进一步地,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设置在所述黑矩阵232及所述基板231之间,所述黑矩阵232无法遮挡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能够传导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可以理解地,所述基板231用于承载所述黑矩阵232。所述黑矩阵232用于遮挡显示屏20内部的走线、及排布杂乱的液晶。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设置在所述黑矩阵232及所述基板231之间,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黑矩阵232设置,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沿垂直于所述黑矩阵23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黑矩阵232内。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黑矩阵232设置,且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沿垂直于所述黑矩阵232方向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黑矩阵232内,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面积小于所述黑矩阵232的面积。由于使得所述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无法透过黑矩阵232而传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减少了所述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干扰,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只能接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的精准度。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屏20发出的光线无法透过黑矩阵232而传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指的是所述显示屏20中的背光模组20b发出的光线无法透过黑矩阵232而传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中的像素区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所述黑矩阵232包括第一子黑矩阵232a及第二子黑矩阵232b,所述显示屏20还包括阵列分布的像素区25,所述像素区25位于所述显示区22内,所述像素区25设置有色阻单元251,相邻的色阻单元251之间设置有第一子黑矩阵232a,所述色阻单元251包括多个子色阻单元251a,相邻的子色阻单元251a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设置。所述像素区25位于所述显示区21内。由于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而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设置,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图中未标出)设置的面积;进一步地,由于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面积,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的面积,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识别用户信息的精准度。可以理解地,所述显示屏20还包括阵列分布的像素区25,所述像素区25设置有所述色阻单元251,所述色阻单元251用于显示画面内容。所述色阻单元251包括多个子色阻单元251a,所述每个子色阻单元251a不限于为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至少部分对应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设置指的是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至少部分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方向上的投影落入到所述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内。

相关技术中,请参阅图6,图6为相关技术中显示屏中的像素区的放大示意图。相邻的所述色阻单元251之间设置的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与相邻所述子色阻单元251a之间设置的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相同,而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对应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设置。这样的设计往往会限制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面积。

本申请中,由于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和相关技术中的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及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相同,则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大于相关技术中的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面积、及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面积,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可以设置在本申请的所述第一子矩阵比相关技术中的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多出的位置,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面积。进一步地,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的面积,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识别用户信息的精准度。

可选地,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还对应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设置。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还对应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设置,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设置的面积,增大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的面积,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块识别用户信息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5,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延伸方向交叉。由于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延伸方向交叉,使得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与所述第二黑矩阵232相连,所述至少部分指纹识别模组24能够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相连的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上。图5中,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延伸方向与x轴平行,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延伸方向与y轴平行,所述第一子黑矩阵232a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黑矩阵232b的延伸方向交叉。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可以结合前面描述的任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2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包括光敏传感器241、及开关242,所述光敏传感器241用于接收光线,并根据所述光线转换为电信号,所述开关242电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241,当所述开关242导通时,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转换的电信号被输出。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包括开关242,以便于控制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转换的电信号输出,且只有当所述开关242导通时,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转换的电信号才被输出。可以理解地,所述光线指的是从所述显示屏20发出、照射到用户指纹并反射回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光线。

相关技术中,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不包括开关242,所述光敏传感器241则一直将转换的电信号输出,增大了处理器10的负荷。

相比于相关技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包括开关242,以便于控制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转换的电信号输出,且只有当所述开关242导通时,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转换的电信号才被输出,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更加智能化。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242包括控制端2421、第一端2422、及第二端2423,所述控制端2421用于接收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端2422电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241,当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端2422及所述第二端2423导通时,所述开关242导通,所述第二端2423用于将所述电信号输出。所述开关242包括控制端2421、第一端2422、及第二端2423,所述控制端2421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第一端2422与所述第二端2423导通或者断开。当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端2422及所述第二端2423导通时,所述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端2422将所述电信号传至所述第二端2423,所述第二端2423将所述电信号输出,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更加智能化。

进一步地,所述光敏传感器241包括连接部2411、及主体部2412,所述连接部2411电连接所述开关242,所述主体部2412与所述连接部2411电连接,且所述主体部2412与所述基板231平行。由于所述主体部2412与所述基板231平行,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传导至所述主体部2412,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准确度。可以理解地,所述主体部2412用于将接收到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所述连接部2411用于连接所述主体部2412与所述开关242,以将所述电信号传输出去。所述主体部2412包括多个用于接收光线的子光敏传感器(图中未标出),当外界的光线全部都是沿垂直于所述子光敏传感器的表面进入所述子光敏传感器时,此时所述子光敏传感器将接收到的所述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的精准度最高。由于所述主体部2412与所述基板231平行,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传导至所述主体部2412,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上的子传感器的表面进入所述子传感器,提高了所述子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转换为电信号的精准度,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所述彩膜基板23还包括平坦层233,所述平坦层233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23和所述主体部2412之间,所述平坦层233背离所述基板231的表面为平面。由于所述平坦层233背离所述基板231的表面为平面,且所述平坦层233设置在所述基板231和所述主体部2412之间,使得所述光敏传感器241与所述基板231平行,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传导至所述主体部2412,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准确度。进一步地,所述平坦层233还用于隔绝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与所述黑矩阵232,避免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与所述黑矩阵232接触而容易损坏。可以理解地,所述平坦层233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23和所述主体部2412之间的方式不限于填充、粘结等。

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屏沿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贴合所述基板231的表面。由于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贴合所述基板231的表面,使得所述光敏传感器241与所述基板231平行,使得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的光线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或者接近垂直于所述主体部2412的方向传导至所述主体部2412,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准确度。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光敏传感器241贴合所述基板231,使得所述光敏传感器241靠近所述指纹识别区22设置,缩短了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所述显示屏20的光线到达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路程,减少了所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在传导至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过程中的损耗,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识别用户指纹的精准度。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图9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子设备实现指纹识别的示意图;图11为图9沿iii-iii线的局部剖视的放大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1包括处理器10、及所述显示屏20,所述显示屏20还包括触控层27,所述触控层27与所述彩膜基板23层叠设置,所述处理器10与所述触控层27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电连接,所述触控层27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所述处理器10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所述处理器10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由于所述处理器10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避免了将电子设备1所有的指纹识别模组24开启而浪费资源,且降低了处理器10处理所述指纹识别转换的电信号模组的负荷,提高了处理器10识别用户的指纹的效率。可以理解地,所述触控层27不限于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23、电子设备1的盖板上。所述显示屏20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20a和背光源,所述背光源用于为所述显示面板20a提供光源,所述显示面板20a用于显示图像和文字。所述处理器10与所述触控层27及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电连接。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包括开关242、及光敏传感器241,所述开关242包括所述控制端2421、所述第一端2422、及所述第二端2423,所述控制端2421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10发送的控制信号,所诉第一端2422电连接所述光敏传感器241。

以下对所述电子设备1实现指纹识别的过程进行阐述:当用户将手指放置在所述显示屏20上时,所述触控层27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将用户的触控操作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并将所述第一电信号传至所述处理器10。所述处理器1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电信号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然后,所述处理器10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用于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所述控制端2421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一端2422、及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所述第二端2423通过所述控制端2421电连接并实现导通。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端2422接收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一端2422件接收到的第二电信号经所述第二端2423传导至所述处理器10,所述处理器10对所述第二电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用户的指纹信息。其中,所述第二电信号为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光敏传感器241,将接收到的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转换而成。所述指纹识别区22位于所述触控操作为位置内,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源自所述背光源。

可选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亮屏且锁屏的状态时,所述显示屏20的亮度为第一亮度,所述触控层27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所述处理器10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所述处理器10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将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显示屏20的部分的亮度调整为第二亮度,其中,第二亮度大于第一亮度。其中,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亮屏指的是所述显示屏20处于显示图像和文字的状态,所述图像和所述文字不限于任一种颜色、任一种亮度;所述锁屏指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锁定的状态,电子设备1需要先确认用户的身份信息与预设的身份信息相符合才能关闭锁定的状态,其中,锁定的状态指的是用户无法进入电子设备1的主页面。由于所述处理器10将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显示屏20的部分的亮度调整为第二亮度,增大了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显示屏20的部分的亮度,增强了所述光敏传感器241接收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的精准度。

可选地,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熄屏且锁屏的状态时,所述触控层27用于接收用户的触控操作,所述处理器10用于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所述处理器10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将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显示屏20的部分开启。当所述电子设备1处于熄屏且锁屏的状态时,所述处理器10在确定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后,将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显示屏20的部分开启,所述处理器10还用于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开启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使得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能够接收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并将所述从所述指纹识别区22反射回的光线转为电信号传至所述处理器10,以识别用户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10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确定出初始触控区28,并根据所述初始触控区28得到目标触控区28a,所述处理器10根据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位置开启与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位置相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其中,所述目标触控区28a位于所述初始触控区28内,且所述目标触控区28a包括所述初始触控区28的中心。由于所述目标触控区28a位于所述初始触控区28内,且所述目标触控区28a包括所述初始触控区28的中心,使得所述目标触控区28a小于所述初始触控区28。所述处理器10只开启与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位置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且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环境光的亮度比所述初始触控区28的环境光的亮度低,从而减少了所述环境光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精准度。

可以理解地,所述处理器10根据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确定出初始触控区28,而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往往存在环境光,使得与所述触控操作的位置对应的初始触控区28也存在环境光。因此,所述处理器10控制所述初始触控区28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开启,则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接收到的光线往往会夹杂着环境光,进而降低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精准度。

而由于所述处理器10没有控制所述初始触控区28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开启,而是只开启与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位置对应的指纹识别模组24,且所述目标触控区28a的环境光的亮度比所述初始触控区28的环境光的亮度低,从而减少了所述环境光对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的影响,提高了所述指纹识别模组24识别用户指纹信息的精准度。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