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板、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8985发布日期:2019-12-06 21:10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背板、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机上采用玻璃背板的设计越来越普及,并逐渐在显示器、电视等大尺寸显示装置上得以应用。但由于玻璃的厚度及其隔热的特性,使得显示装置的厚度薄型化受限,另外,由于玻璃超薄化价格昂贵,所以产品的厚度受玻璃背板厚度的影响很难超薄化。因此,如何在采用玻璃背板的设计基础上,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通常玻璃背板为一整体结构,玻璃背板的下方一般放置有与液晶面板连接的控制板,从而显示装置的厚度包括玻璃背板的厚度及控制板的厚度。同时,玻璃背板的上方放置有灯条,灯条及控制板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导出,热量集聚达到一定温度是会使背光膜材发生褶皱,造成画面异常,甚至玻璃的爆裂,目前采用在玻璃背板上开孔的方式,让内部的热量通过空气传到至外部,此种方式一方面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玻璃强度及外观要求的限制使得玻璃背板上开孔的数量有限,且空气的导热效果非常有限,造成此种散热方式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板、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达到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背板。所述背板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所述第一子背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厚度,所述第一子背板的上表面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上表面平齐,且所述第一子背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一腔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侧面围绕形成所述腔体。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的材质为金属或者塑料;所述第二子背板的材质为玻璃。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与所述第二子背板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包括主体和连接部,所述主体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部围绕形成所述腔体。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通过固定件与所述第二子背板连接;和/或,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背板卡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包括钩部,所述钩部设于所述第一子背板远离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一端,且所述钩部位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上方。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所述背光源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背板和灯条,所述第一子背板靠近所述灯条设置,所述第二子背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背板远离所述灯条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背光源模组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位于所述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均与所述框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和所述第二子背板通过胶条连接于所述框架。

可选的,所述第一子背板和所述框架卡扣配合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子背板相对于所述框架的水平方向的位置。

本申请中背光源模组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背光源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背板和灯条,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子背板的钩部内。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背光源模组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内。

本申请中显示装置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背光源模组、控制板、以及与所述控制板连接的液晶面板,所述控制板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液晶面板位于所述第一子背板的钩部的上方,且抵接于所述钩部的上表面。

上述实施例的背板、背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所述背板包括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所述第一子背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子背板的厚度,以使所述第一子背板的下表面形成有一腔体,而将控制板摆放在该腔体中,从而能够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包括控制板以及部分控制板的厚度,或者仅包括第二子背板的厚度,而达到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框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2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2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子背板和第二子背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3的第一子背板和框架的部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沿c-c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板10

第一子背板11

钩部111

主体112

连接部113

螺丝114

胶层115

固定凸起116

限位槽117

第二子背板12

固定槽126

腔体13

背光源模组20

框架21

侧板211

支撑台212

镂空区域213

限位凸起214

灯条22

反射片23

导光板24

扩散片25

遮光片26

下棱片27

上棱片28

胶条29

控制板30

液晶面板40

后壳50

容置腔51

胶带61

泡棉62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多个”包括两个,相当于至少两个。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实施例1

请结合图1至图7予以理解,本实施案例提供一种背板10。背板1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子背板11和第二子背板12,第一子背板1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背板12的厚度,第一子背板11的上表面至少部分与第二子背板12的上表面平齐,且第一子背板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一腔体13。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背板11的材质为金属或者塑料;第二子背板12的材质为玻璃。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子背板11的材质为金属或者塑料,能够实现第一子背板11的超薄化;金属或者塑料的导热性能均优于玻璃,能够实现更为优异的散热功能。进一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子背板11可以设置散热孔,以进一步到达提供散热效果的作用,且在金属或者塑料材质的第一子背板11上进行开设散热孔,相对于玻璃材质具有不会增加成本、降低整体的强度的优势。

具体地,第二子背板12的厚度为1.8mm~2.0mm;第一子背板11的厚度为0.1mm~0.8mm。

第一子背板11与第二子背板12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

具体地,第一子背板11的下表面与第二子背板12的侧面围绕形成腔体13。即通过第一子背板11的下表面与第二子背板12的侧面围绕形成腔体13。

进一步,第一子背板11包括钩部111,钩部111设于第一子背板11远离第二子背板12的一端,且钩部111位于第二子背板12的上方。在此情况下,第二子背板12的上表面与第一子背板11靠近第二子背板12的一端的上表面平齐。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钩部111,从而第一子背板11为一平板结构,在此情况下,第一子背板11的上表面与第二子背板12的上表面平齐。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20,背光源模组20包括如上的背板10、框架21、灯条22、反射片23、导光板24、扩散片25、遮光片26、下棱片27和上棱片28。

框架21包括侧板211和垂直于侧板211设置的支撑台212。第一子背板11和第二子背板12通过胶条29连接于框架21的支撑台212的下表面。这样,通过胶条29能够更为紧固地将第一子背板11和第二子背板12固定在框架21上。

支撑台212具有镂空区域213,灯条22、反射片23、导光板24、遮光片26、扩散片25、下棱片27和上棱片28均位于支撑台212的镂空区域213中,其中,灯条22设置第一子背板11上,且设置于第一子背板11的钩部111内。这样,通过设置钩部111,能够起到对灯条22的限位作用。

反射片23设置第一子背板11以及第二子背板12上;导光板24设置在反射片23上;扩散片25设置在导光板24上;遮光片26位于灯条22及导光板24的上方,且遮光片26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子背板11的钩部111内,另一端位于扩散片25和导光板24之间;下棱片27和上棱片28作为光学膜片依次设置在扩散片25上。其中,遮挡片用于遮挡进入导光板24的杂光,防止光进入画面区,采用黑色可吸收掉杂光,优化灯前品位;采用白色将杂光反射回去,部分光可重新射入导光板24,从而提升光效,但灯前品位优化效果没有黑色的效果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背光源模组20、控制板30、液晶面板40、以及后壳50。液晶面板40与控制板30连接。控制板30至少部分设置于腔体13内。这样,通过将控制板30摆放在该腔体13中,从而能够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包括控制板30以及部分控制板30的厚度,或者仅包括第二子背板12的厚度,而达到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的效果。

液晶面板40位于第一子背板11的钩部111的上方,且抵接于钩部111的上表面。这样,通过设置钩部111,能够起到对灯条22的限位作用,以及实现对液晶面板40的支撑作用。

后壳50设有容置腔51,背光源模组20、控制板30、液晶面板40均位于有容置腔51内,背光源模组20中的第二子背板12通过胶带61固定于容置腔51的下表面。液晶面板40通过胶条固定于背光源模组20中框架21的支撑台212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子背板11的钩部111的上表面。从而,通过框架21的支撑台212及第一子背板11的钩部111对液晶面板40起到支撑作用。液晶面板40与容置腔51的上表面之间设有泡棉62,泡棉62具有缓冲作用。

上述实施例的背板10、背光源模组20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背板10包括第一子背板11和第二子背板12,第一子背板11的厚度小于第二子背板12的厚度,以使第一子背板11的下表面形成有一腔体13,而将控制板30摆放在该腔体13中,从而能够使显示装置的厚度包括控制板30以及部分控制板30的厚度,或者仅包括第二子背板12的厚度,而达到减薄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的效果。

实施例2

请结合图8至图11予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背板10的整体结构基本和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其不同的之处在于,第一子背板11包括主体112和连接部113,主体112的上表面与第二子背板12的上表面平齐,连接部113的一端与主体112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二子背板12的下方且与第二子背板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12的下表面与连接部113围绕形成腔体13。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连接方式可根据设计要求而采用多种方式。可通过固定件连接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以使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如图8所示,固定件为螺丝114,通过螺丝114铆合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固定件为胶层115,通过胶层115粘接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

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连接部113远离主体112的一端与第二子背板12卡合连接。具体地,连接部113远离主体112的一端设有固定凸起116,第二子背板12与固定凸起116对应的位置设有固定槽126,通过固定凸起116卡合于固定槽126中从而将连接部113与第二子背板12连接在一起。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凸起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子背板12,而连接部113与所述固定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固定槽。这样,通过卡合连接的这种可拆卸地连接方式,能够方便拆卸第一子背板11和第二子背板12,方便维修工作。

在再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也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在固定槽126中形成固定凸起116。

实施例3

请结合图12和图13予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背光源模组20的整体结构基本和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其不同的之处在于,第一子背板11通过胶条29固定于框架21的支撑台212的下表面的同时,第一子背板11和框架21还通过卡扣配合以限定第一子背板11相对于框架2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子背板11和框架21卡扣配合,以限定第一子背板11相对于框架2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到达有效的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框架21的支撑台212上设置有限位凸起214,第一子背板11与限位凸起214对应的位置设有限位槽117。通过限位凸起214卡扣于限位槽117中从而限定第一子背板11相对于框架21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即第一子背板11与框架21不会在水平方向产生相对位移,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限位凸起214卡扣于限位槽117,在安装第一子背板11于框架21上时,能够起到定位作用。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子背板11上,框架21与所述限位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所述限位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