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0166发布日期:2019-11-25 22:21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主要由发光源、反射片、光学膜片、导光板、背板等相关器件组成。具有棱镜结构的光学膜片主要作用是凝聚光线,部分类型的光学增亮膜片与偏光片搭配可将无法透过偏振片的偏振光反射、回收、再利用,以提高光的有效利用率。这就要求光学膜片定位安装准确,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目前,背光模组的膜片固定方式为:将膜片耳朵放入到胶框承载穴当中,上边贴附胶带固定,防止膜片发生位移,但是对于超薄的机种来说,承载穴的深度很浅,膜片在震动的过程中,会爬到胶框上边,造成膜片位移、褶皱、翘曲等问题,以致显示装置发光面出现亮线,影响画面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具其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可以避免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出现位移、褶皱、翘曲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板上的导光板、胶框以及多个光学膜片组成的光学构件,其中,所述胶框包括由多个侧壁围成的容纳空间,并且所述胶框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光学构件中每一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主体,并且至少顶层和底层光学膜片包括沿所述本体的至少一个侧壁向所述本体的外侧凸出的凸耳,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凸耳层叠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凸耳折弯或延展后与所述胶框嵌套连接,将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在所述胶框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设置有折弯处,所述固定件沿所述折弯处折弯后与所述胶框卡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由凹槽底部向背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孔,以及沿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孔形成“l”型。

进一步地,所述凸耳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三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三开孔和所述第一开孔,所述固定件的第一部分遇力延展成平面位于所述光学构件上,所述固定件的第二部分遇力沿所述折弯处向所述第二开孔内弯折,卡合在所述第二开孔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孔的顶壁设置有凹穴,所述固定件的第二部分遇力沿所述折弯处向所述第二开孔内弯折,卡合在所述第二开孔的凹穴中。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上设置有由凹槽底部向背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孔,以及沿所述第一开孔的内壁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下方水平位置形成“凸”型,所述固定件的第二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开孔内遇力延展成平面,与所述第二开孔内壁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具有延展性的材料,可为金、铂,铁,铝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的第四开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开孔、所述第三开孔、所述第四开孔将光学构件与胶框固定。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避免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出现位移、褶皱、翘曲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光学构件与胶框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件组装时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背光模组

11-背板,111-底板,112-侧板,113-第四开孔

12-光学构件,121-第一光学膜片,122-第二光学膜片,123-第三光学膜片,

124-第四光学膜片,125-第三开孔,126-本体,127-凸耳

13-胶框,131-凹槽,132-第一开孔,133-第二开孔,134-凹穴

14-固定件,141-第一部分,142-第二部分,143-折弯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元件采用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为了清楚起见,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没有按比例绘制。此外,在图中可能未示出某些公知的部分。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实用新型。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光学构件与胶框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所示,背光模组10包括背板11、胶框13以及多个光学膜片组成的光学构件12,背板11包括底板111以及围绕底板垂直设置的侧板112,胶框13设置在底板111的上表面。胶框13包括由多个侧壁围成的容纳空间(图中未示出),也就是说,胶框13内部形成有所述容纳空间。胶框13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31,凹槽131上设置有由凹槽131底部向背板方向延伸的第一开孔132,以及沿第一开孔132的内壁水平向外延伸的第二开孔133,第一开孔132与第二开孔133连通,第一开孔132与第二开孔133组合成l型。第二开孔133的顶壁设置有凹穴134。

光学构件12由多个光学膜片层叠组合而成,本实施例以四个光学膜片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光学膜片的具体数量、种类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光学构件12包括层叠设置在胶框13上的第一光学膜片121、第二光学膜片122、第三光学膜片123和第四光学膜片124。每一光学膜片包括膜片本体126,并且,至少顶层和底层光学膜片包括沿本体126的至少一个侧壁向本体126的外侧凸出的凸耳127,凸耳127设置有与第一开孔132对应的第三开孔125,多层光学膜片的位于同一位置处的凸耳127层叠设置,凸耳127层叠设置于胶框13的凹槽131中,第三开孔125与第一开孔132对齐,以使得多层光学膜片处于所述胶框13的预设位置处。凹槽131相当于多层光学膜片的定位基准,之后,将多层光学膜片的本体126设置在胶框13的容纳空间内即可。

本实施例中,每个光学膜片的本体126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凸耳126,相应地,所述胶框13的沿长度方向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凹槽131。其中,每个凸耳126设置在与其所对应的凹槽131内。每个光学膜片设置的凸耳126的数量、位置并不限于此,只要保证胶框13上设置的凹槽131数量、位置与光学膜片的凸耳数量、位置对应一致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第一开孔132,第二开孔133,第三开孔125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圆柱体等其他立体形状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开孔132与第三开孔125的形状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以第一开孔132,第二开孔133,第三开孔125均为圆柱体为例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固定件组装时结构变化示意图;

结合图1和图4所示,背光模组10还包括固定件14,固定件14为一体式结构,包括第一部分141和第二部分142,第二部分142设置有折弯处143,固定件14为具有延展性的材料,遇力或者光照可以折弯或者延展成平面,例如可以为金、铂,铁,铝中的一种。固定件14的形状与第一开孔132形状相适应,固定件14的直径小于第一开孔132及第三开孔125的直径。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固定件为倒刺螺钉,倒刺螺钉的下端遇力使倒刺蓬开,与胶框13卡合固定,倒刺螺钉的上端遇力或施加光照延展成平面,该平面的面积大于第三开孔125的面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件14可以是组合式结构,例如可以是薄铁片加倒刺螺钉的结构,薄铁片固定于倒刺螺钉的上端并平铺在光学构件12上。

固定件14的第二部分142穿过光学构件12的第三开孔123后伸入到胶框13的第一开孔132内,遇到第一开孔132的底壁后沿折弯处143向第二开孔133内折弯,与第二开孔133的凹穴134卡合。第一部分141位于光学构件12的上表面,遇力后延展成平面与光学构件12贴合。固定件14穿过光学构件12后与胶框13嵌套连接,将光学构件12固定在胶框13上。

固定件14固定胶框13与光学构件12的过程如下:

1、组装背板组装胶框光学膜片放置,将光学膜片第三开孔中心与胶框的第一开孔的中心精密对齐以对膜片精确组装。

2、将固定件精密组装到光学膜片第三开孔和胶框的第一开孔内

3、对固定件施以很小的力,使固定件第二部分折弯

4、继续对固定件施以光照或很小的力,使固定件第一部分延展开。

固定件14能够有效防止光学膜片在胶框13侧壁上的凹槽131内产生移位或错位,有效避免该背光模组10漏光现象的发生,同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提高该背光模组10的制作良率。固定件14的直径可以做到很小(比如:0.2mm),固定件14的高度大于第一开孔132的高度与光学膜片12凸耳的叠加高度之和。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10结构,原理均与实施一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的胶框13的第二开孔133位于第一开孔132的下方水平位置,第二开孔133的与第一开孔132整体呈一个凸字形,第一开孔132垂直第二开孔133。固定件14的第二部分142穿过光学构件12的第三开孔125以及胶框13的第一开孔132,伸入到第二开孔133底壁时,遇力或者光照延展成平面与第二开孔133内壁抵接。固定件14的第一部分141位于光学构件12的上表面,遇力延展成平面,与光学构件12贴合。此时,第二开孔133的顶壁不需要设置凹穴134。另外,本实施例二的背光模组10结构,原理均与实施一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背光模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三的背光模组10结构,原理均与实施一相同,区别特征在于:本实施例中,背板11的底板111上设置有与第一开孔132对应的第四开孔113,第四开孔113贯穿背板11的底板111。第四开孔113与固定件14的形状相适应,固定件14的直径小于第四开孔113的直径。此时,胶框13的第一开孔132为通孔。固定件14穿过第三开孔125、第一开孔132以及第四开孔113将光学构件12与胶框13固定。固定件14的第一部分141位于光学构件12的上表面,遇力延展成平面,与光学构件12上表面贴合。固定件14的第二部分142延展成平面与背板11的底板11的下表面贴合。此时,胶框13的凹槽131内不需要设置第二开孔133。固定件14的高度大于第一开孔132的高度和光学膜片12凸耳的叠加高度以及背板11的底板111的厚度之和。另外,本实施例三的背光模组10结构,原理均与实施一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的背光模组,显示面板安装在背光模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可以避免光学膜片在背光模组组装过程中出现位移、褶皱、翘曲等问题,提高显示装置的画面品质。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