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571发布日期:2019-11-12 22:23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的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医学用自动化设备装置中应用光学显微镜时,如需要使用到低倍镜40X向高倍镜100X转换时,需要滴油操作,以便在高倍镜下更好的观察样本的显微细胞,由于人为滴油的不一致性而多次滴油以及擦油,耗费的人力及时间较多。因此,设计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物镜自动切换及自动滴油的装置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现有的滴油装置均未外置式自动滴油装置,在滴油开始前需要移动放置标本的平台,该方法会导致滴油位置产生偏差,且移动标本平台需要花费时间,此外外置式自动滴油装置无法检测滴油量的多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的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该滴油装置和光学显微镜的物镜转换器连接,滴油时无需一定平台,具有滴油定位准确且滴油量通过传感器检测控制,准确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包括物镜转换器及滴油镜头组合件,所述滴油镜头组合件包括滴油紧固件、树脂滴油头、硅胶进油管及传感器;所述物镜转换器与滴油镜头组合件之间通过滴油紧固件连接,所述树脂滴油头与滴油紧固件连接,树脂滴油头侧边设有进油口,硅胶进油管与进油口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树脂滴油头的下侧部开口处,树脂滴油头与传感器的对应面设有开口槽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滴油紧固件包括螺纹杆、螺母限位部、螺钉以及设于限位部的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的下侧部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所述树脂滴油头设有定位轴和定位孔,树脂滴油头的定位轴与传感器的第一定位孔固定连接,且滴油树脂的定位孔和传感器的第二定位孔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树脂滴油头的顶部设有卡槽,滴油紧固件上设有卡扣结构,通过两者的卡槽式定位固定后,旋转一定角度,通过紧固件的螺钉和螺母限位部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硅胶进油管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采用管道鲁尔公接头,外管与进油口连接,内管的直径为渐变式设计,内管入口管径大于出口管径,所述内管采用垂直设计,其靠近垂直端的水平处设有“V”型低洼设计,垂直部的末端对应传感器的高度。管道内部采用防自重式下坠设计,当滴油完成后,和硅胶进油管相连的蠕动泵翻转,实现油倒吸功能,垂直内管内油量倒吸入管内,少量油滴流入水平部的“V”型低洼处,放置镜头晃动导致油滴掉落于标本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1、该滴油装置和物镜转换器连接,在滴油前无需移动平台,只需要转动滴油装置的操作,具有滴油定位准确的优点;2、滴油装置设有传感器,用于检测滴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滴油镜头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滴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滴油镜头组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滴油镜头组合件的剖视图。

图中所示:1、物镜转换器,2、滴油镜头组合,3、40×镜头,4、100×镜头,5、滴油紧固件,51、螺纹杆,52、螺母限位部,53、螺钉,54、螺纹孔,6、树脂滴油,61、定位轴, 62、定位孔,7、硅胶进油管,71、外管,71、内管,73、V型结构,8、传感器,81、第一定位孔,82、第二定位孔,9、进油口,10、开口槽,11、螺钉,12、卡槽,13、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光学显微镜上物镜转换器的自动滴油装置,包括物镜转换器1、滴油镜头组合件2、40×镜头3以及100×镜头4,所述滴油镜头组合件包括滴油紧固件5、树脂滴油头6、硅胶进油管7及传感器8;所述物镜转换器与滴油镜头组合件之间通过滴油紧固件连接,所述树脂滴油头与滴油紧固件连接,树脂滴油头侧边设有进油口 9,硅胶进油管与进油口连接,所述传感器设于树脂滴油头的下侧部开口处,树脂滴油头与传感器的对应面设有开口槽结构10。

所述滴油紧固件包括螺纹杆51、螺母限位部52、螺钉53以及设于限位部的螺纹孔54。

所述传感器的下侧部设有第一定位孔81和第二定位孔82,所述树脂滴油头设有定位轴 61和定位孔62,树脂滴油头的定位轴与传感器的第一定位孔固定连接,且滴油树脂的定位孔和传感器的第二定位孔之间通过螺钉11固定连接。

所述树脂滴油头的顶部设有卡槽12,滴油紧固件上设有卡扣结构13,通过两者的卡槽式定位固定后,旋转一定角度,通过紧固件的螺钉和螺母限位部的螺纹孔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硅胶进油管包括外管71和内管71,所述外管采用管道鲁尔公接头,外管与进油口连接,内管的直径为渐变式设计,内管入口管径大于出口管径,所述内管采用垂直设计,其靠近垂直端的水平处设有“V”型73低洼设计,垂直部的末端高于传感器的高度。管道内部采用防自重式下坠设计,当滴油完成后,和硅胶进油管相连的蠕动泵翻转,实现油倒吸功能,垂直内管内油量倒吸入管内,少量油滴流入水平部的“V”型低洼处,放置镜头晃动导致油滴掉落于标本平台上。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