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82040发布日期:2020-05-26 17:1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电子设备上配置的功能器件越来越多,例如摄像头、指纹模组、传感器等光学器件,这给电子设备的装配带来极大的挑战。随着用户对电子设备外观需求的提升,用户越来越青睐大屏占比的电子设备。

以摄像头为例,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可以采用屏下设置摄像头的方式。具体地,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内可以设置透光区域,该透光区域具有一定的透光率,摄像头可以对应该透光区域设置,使得摄像头可以正常工作。

然而,采用上述方案后,显示模组对应于摄像头等光学器件的区域无法进行显示,导致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仍然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走线区域和透光区域,所述透光区域位于所述走线区域内,

所述显示模组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柔性电路板、电连接部和驱动芯片,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叠置,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均位于所述透光区域内,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设有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位于所述走线区域内,所述电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走线结构电连接,所述电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且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显示模组,还包括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且所述光学器件与所述透光区域相对。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显示模组中,驱动芯片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背离第二基板的一侧,其通过柔性电路板和电连接部与第一基板上的走线结构相连,因此第二基板可以向第一基板的边缘延伸,此时第二基板的一部分位于显示模组的走线区域内。如此设置后,可以在走线区域内设置透光区域,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一部分均位于该透光区域内,光学器件可以对应该透光区域设置。由于透光区域位于走线区域内,因此走线区域外的显示区域不需要设置透光区域,使得显示区域中可用于显示的部分增加,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走线区域、b-透光区域、c-显示区域、100-透光盖板、200-第一基板、300-第二基板、400-柔性电路板、500-电连接部、510-第一线路层、520-第二线路层、530-第三线路层、600-驱动芯片、700-偏光片、800-光学胶、910-光学器件、920-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具有光学器件910的电子设备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显示模组具有走线区域a、透光区域b和显示区域c,其中:走线区域a用于设置走线结构,该走线区域a不用于显示,并且该走线区域a通常位于显示模组的边缘位置,具体地可以是显示模组的底端位置;透光区域b与光学器件910相对设置,使得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可以通过该透光区域b进入光学器件910内,或者光学器件910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该透光区域b进入外部环境中;显示区域c位于走线区域a之外,该显示区域c可以用于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透光区域b位于走线区域a内,使得透光区域b不占用显示区域c的空间。

具体地,上述显示模组可以包括透光盖板100、第一基板200、第二基板300、柔性电路板400、电连接部500和驱动芯片(integratedcircuit,ic)600,第一基板200、第二基板300和透光盖板100依次叠置,透光盖板100可以覆盖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从而保护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均可以为玻璃板,第一基板200上可以设置薄膜晶体管,第二基板300上可以设置彩色滤光层。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的一部分均位于透光区域b内,第一基板200朝向第二基板300的一侧设有走线结构,该走线结构位于走线区域a内,其与第一基板200上的驱动电极等部件相连接,该走线结构可以将驱动芯片600传输的驱动信号传递到驱动电极等部件上,以驱动显示模组工作。

电连接部500的一端与走线结构电连接,电连接部500的另一端与柔性电路板400电连接,柔性电路板400与驱动芯片600电连接,且驱动芯片600位于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驱动芯片600输出的驱动信号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400和电连接部500传输至走线结构,从而实现显示模组的驱动。

上述显示模组中,驱动芯片600可以设置于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其通过柔性电路板400和电连接部500与第一基板200上的走线结构相连,因此第二基板300可以向第一基板200的边缘延伸,此时第二基板300的一部分位于显示模组的走线区域a内。如此设置后,可以在走线区域a内设置透光区域b,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的一部分均位于该透光区域b内,光学器件910可以对应该透光区域b设置。由于透光区域b位于走线区域a内,因此走线区域a外的显示区域c不需要设置透光区域b,使得显示区域c中可用于显示的部分增加,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另外,第二基板300向第一基板200的边缘延伸后,可以使透光盖板100的悬空区域减小,因此显示模组的整体强度较大,显示模组不容易破裂,进而使得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较高。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00的方向上,第一基板200的投影轮廓与第二基板300的投影轮廓相重合。此时,第一基板200的每个侧面与第二基板300的每个侧面对应平齐,因此走线区域a和透光区域b可以尽量向显示模组的边缘设置,促使显示模组的显示区域c进一步增大,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屏占比更高。同时,第一基板200和第二基板300的各个侧面相平齐,从而使得透光盖板100的悬空区域更小,以此进一步提高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一种实施例中,电连接部500可以设置为l形结构,该电连接部50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线路层510和第二线路层520,第一线路层51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朝向第二基板300的一侧,第二线路层52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的侧面。采用此种结构时,电连接部500不会延伸至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面,因此柔性电路板400可以与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面贴合,使得整个显示模组的厚度更小。可选地,可以在第一基板200朝向第二基板300的一侧以及第一基板200的侧面开设凹槽,然后通过镀膜的方式在凹槽内制备第一线路层510和第二线路层520。

如图2所示,另一种实施例中,电连接部5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线路层510、第二线路层520和第三线路层530,第一线路层51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朝向第二基板300的一侧,第二线路层52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的侧面,第三线路层53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此时,电连接部500大致呈u形结构,柔性电路板400不需要延伸至第一基板200的侧面,因此该侧面更靠近显示模组的边缘,使得显示模组的黑边宽度较小,以此提升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可选地,上述第一线路层510、第二线路层520和第三线路层530同样可以采用镀膜方式制备而成。具体地,可以通过真空溅镀的镀膜方式在第一基板200朝向第二基板300的一面、第一基板200的侧面以及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面上形成掩膜版,再对掩膜版进行曝光蚀刻脱模等处理得到线路图案,从而形成所需的电连接部500。此种电连接部500的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电连接部500更薄,使得显示模组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偏光片700,该偏光片700和第一基板200分别位于第二基板300的两侧,该偏光片700可以延伸至第二基板300的边缘,使得偏光片700的一部分位于透光区域b内。这样设置一方面可以提升透光区域b处的光学性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尽量减少透光盖板100的悬空部分,使得显示模组的可靠性更高。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00的方向上,偏光片700的投影轮廓与第二基板300的投影轮廓相重合,从而进一步强化上述效果。

为了实现透光盖板100和偏光片700之间的连接,显示模组还可以包括光学胶800,该光学胶800设置于偏光片7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上述实施例中,偏光片700延伸至第二基板300的边缘,偏光片700的延长部分与透光盖板100之间存在悬空区域,该悬空区域可能会造成偏光片700或者透光盖板100破裂,从而降低显示模组的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地,该光学胶800可以延伸至偏光片700的边缘,光学胶800的一部分位于透光区域b内。此时偏光片700的延长部分与透光盖板100之间所形成的悬空区域更小,从而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垂直于第一基板200的方向上,光学胶800的投影轮廓与偏光片700的投影轮廓相重合。此时,光学胶800覆盖住整个偏光片700,使得透光盖板100与第一偏光片700贴合后基本不存在悬空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该电子设备还包括光学器件910,该光学器件910设置于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且该光学器件910与透光区域b相对。可选地,该光学器件910可以包括摄像头、指纹模组、传感器和补光灯中的至少一者。为了防止灰尘、液体等杂质进入光学器件910内,可以在第一基板200和光学器件910之间设置泡棉、硅胶套等结构,从而实现光学器件910的密封。

显示模组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此时电子设备还包括背光模组920,该背光模组920和第二基板300分别位于第一基板200的两侧。这里的背光模组920可以作为光源,以便于显示模组进行显示。进一步地,背光模组920和光学器件910可以沿平行于第一基板200的方向间隔排布。也就是说,背光模组920和光学器件910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一基板200背离第二基板300的一侧。如此设置后,背光模组920与光学器件91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背光模组920发出的光线基本不会对光学器件910的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也就不需要额外设置结构以防止漏光、串光、光学器件910内进入灰尘以及液体等杂质,使得电子设备的结构更加简单。

由于走线区域a的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将光学器件9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光学器件910沿平行于第一基板200的方向间隔排布。例如,光学器件91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三个,这些光学器件910的结构、规格等可以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的光学器件910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以此提升光学器件910的性能。另外,走线区域a对于光学器件910的尺寸基本没有限制,设计电子设备的结构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光学器件910的位置和尺寸,使得电子设备的外观质感有所提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或可穿戴设备。当然,该电子设备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