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41590发布日期:2021-04-02 10:2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具有非接触、无辐射、高探测灵敏度、无损伤的特点,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已经成为眼科手术中测量人眼结构的标准技术。而飞秒激光辅助眼科手术,是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光学相干层析技术高精度检测,计算机精密计算进行轨迹规划,将传统眼科手术的几个关键步骤自动化、智能化实现的一种眼科手术。术前、术中和术后需要精确扫描眼组织的位置及轮廓并成像显示给医生。

目前的技术方案中使用自然光进行测量,受到环境中杂散光的影响,容易引入成像误差,与高精度测量的目的相悖。当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探测时容易发生串扰,易受到自然环境中的杂散光的干扰,大大降低了信号强度和信噪比,降低成像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提高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成像的准确性和手术的安全性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包括:光源(1)、探测单元(2)、干涉仪(3)、图像束传输单元(4)、参考束传输单元(5)、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控制单元(7)及图像显示单元(8);所述的图像束传输单元(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准直透镜(41)、偏振耦合器(42)、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二向色镜(44)、第二准直透镜(45)、色散补偿器(46)及聚焦透镜(47),所述参考束传输单元(5)包括第一起偏器(51)、第二起偏器(52)及反射镜(53);其中:

所述光源(1)生成扫描波长束经过所述干涉仪(3)分为图像束和参考束;

所述参考束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起偏器(51)、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反射镜(53),所述参考束再依次经所述反射镜(53)、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第一起偏器(51)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所述图像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准直透镜(41)、所述偏振耦合器(42)、所述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所述二向色镜(44)、所述第二准直透镜(45)、所述色散补偿器(46)及所述聚焦透镜(47)聚集于眼睛处,并由所述眼睛处将所述图像束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所述的参考束和所述图像束在所述干涉仪(3)处进行相干产生相干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单元(2),所述探测单元(2)检测所述相干光并传输至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生成图像信息传递至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显示图像信息;

所述的控制单元(7)根据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生成的图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递至整个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起偏器(51)和第二起偏器(52)为偏振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时间为0.01-0.1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的帧率为50-100帧/秒。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深度为8mm。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分辨率为5μm。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包括:

所述光源(1)生成扫描波长束经过所述干涉仪(3)分为图像束和参考束;

所述参考束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起偏器(51)、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反射镜(53),所述参考束再依次经所述反射镜(53)、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第一起偏器(51)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所述图像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准直透镜(41)、所述偏振耦合器(42)、所述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所述二向色镜(44)、所述第二准直透镜(45)、所述色散补偿器(46)及所述聚焦透镜(47)聚集于眼睛处,并由所述眼睛处将所述图像束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所述的参考束和所述图像束在所述干涉仪(3)处进行相干产生相干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单元(2),所述探测单元(2)检测所述相干光并传输至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生成图像信息传递至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显示图像信息;

所述的控制单元(7)根据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生成的图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递至整个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下述效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及方法,包括:光源(1)、探测单元(2)、干涉仪(3)、图像束传输单元(4)、参考束传输单元(5)参考束传输单元(5)、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控制单元(7)及图像显示单元(8),本申请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采用偏振光成像技术,通过光纤起偏器和偏振耦合器的使用构建协调工作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不易受到自然环境中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整个光路的色散,也大大降低了对光纤色散性能的要求,降低了技术方案实时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成像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和实施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的结构图。

其中:1为光源、2为探测单元、3为干涉仪、4为图像束传输单元、41为第一准直透镜、42为偏振耦合器、43为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4为二向色镜、45为第二准直透镜、46为色散补偿器、47为聚焦透镜、5为参考束传输单元、51为第一起偏器、52为第二起偏器、53为反射镜、6为数据采集分析单元、7为控制单元、8为图像显示单元、9为人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光源(1)、探测单元(2)、干涉仪(3)、图像束传输单元(4)、参考束传输单元(5)、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控制单元(7)及图像显示单元(8);所述的图像束传输单元(4)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准直透镜(41)、偏振耦合器(42)、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二向色镜(44)、第二准直透镜(45)、色散补偿器(46)及聚焦透镜(47),所述参考束传输单元(5)包括第一起偏器(51)、第二起偏器(52)及反射镜(5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起偏单元(10)为二向色性的偏振片。

可以理解,偏振片用于从自然光中获得偏振光,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一致。使用偏振光成像不易受到环境中杂散光的影响,不易引入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成像系统的精确度。

本申请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其工作方式如下:

所述光源(1)生成扫描波长束经过所述干涉仪(3)分为图像束和参考束;

所述参考束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线路(9)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起偏器(51)、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反射镜(53),所述参考束再依次经所述反射镜(53)、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第一起偏器(51)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光纤传输线路(9)为单模光纤,模场直径为6.2μm。

所述单模光纤材质为石英、玻璃或高分子聚合材料找那个的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单模光纤中心芯径很小,本发明采用的是直径为6.2μm,它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纤。因此,其模间色散很小,能把光以很宽的频带传输很长距离,而且信号畸变很小,提高了整个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精确度。

所述图像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准直透镜(41)第一准直透镜(41)、所述偏振耦合器(42)、所述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所述二向色镜(44)、所述第二准直透镜(45)、所述色散补偿器(46)及所述聚焦透镜(47)聚集于眼睛处,并由所述眼睛处将所述图像束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的偏振耦合器(42)是的自然光改变为偏振光,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一致,使用偏振光成像不易受到环境中杂散光的影响,不易引入误差,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成像系统的精确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采用了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振镜的偏转速度极快因而整个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导致成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意味着可以生成可以提供关于眼科手术进程的及时且因此有用的反馈给医生的图像使得医生可以响应于反馈修改手术过程,可以在进行人眼结构成像过程中可实时观察。在进行飞秒激光辅助眼科手术中,医生可以实时观察患者手术进程,同时两种光学相干层析测量系统协调工作对人眼结构实时成像,能同时完成人眼结构三维模型成像和手术实施过程观察。

所述的参考束和所述图像束在所述干涉仪(3)处进行相干产生相干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单元(2),所述探测单元2检测所述相干光并通过所述电信号通路10传输至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生成图像信息传递至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显示图像信息。

所述的控制单元(7)根据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生成的图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递至整个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时间为0.01-0.1秒。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系统的帧率为50-100帧/秒。

可以理解的是,实况视频图像通常使用的刷新速率是约24帧/秒。因此,50-100帧/秒的刷新速率或帧率提供图像的成像系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实况图像给医生。而帧率或刷新速率远小于20到25帧/秒的系统可能不被视为实况视频成像,而是被视为不稳定、跳跃图像,可能甚至使医生从眼科手术分散注意力。

进一步地,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深度为8mm。所述成像系统的成像分辨率为5μm,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兼顾深度、高分辨率的人眼结构成像的问题,可实现术前高精度检测,术中全眼实时成像,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本申请提供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采用偏振光成像技术,通过光纤起偏器和偏振耦合器的使用构建协调工作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不易受到自然环境中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整个光路的色散,也大大降低了对光纤色散性能的要求,降低了技术方案实时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成像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和实施手术的安全性。

实施例2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的成像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s110:所述光源(1)生成扫描波长束经过所述干涉仪(3)分为图像束和参考束;

步骤s120:所述参考束通过所述光纤传输线路9依次进入所述第一起偏器(51)、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反射镜(53),所述参考束再依次经所述反射镜(53)、所述第二起偏器(52)及所述第一起偏器(51)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步骤s130:所述图像束依次经所述第一准直透镜(41)、所述偏振耦合器(42)、所述二维振镜扫描单元(43)、所述二向色镜(44)、所述第二准直透镜(45)、所述色散补偿器(46)及所述聚焦透镜(47)聚集于眼睛处,并由所述眼睛处将所述图像束返回至所述干涉仪(3)。

步骤s140:所述的参考束和所述图像束在所述干涉仪(3)处进行相干产生相干光传输至所述探测单元(2),所述探测单元2检测所述相干光并通过所述电信号通路10传输至所述的数据采集分析单元6,生成图像信息传递至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显示图像信息。

步骤s150:所述的控制单元(7)根据所述的图像显示单元(8)生成的图像信息生成控制信号传递至整个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进行实时调整。

本申请提供的光学相干成像方法,采用偏振光成像技术,通过光纤起偏器和偏振耦合器的使用构建协调工作的可降光路色散的光学相干成像系统,不易受到自然环境中杂散光的干扰,降低了整个光路的色散,也大大降低了对光纤色散性能的要求,降低了技术方案实时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成像信号强度和信噪比,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和实施手术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