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反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4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反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光学观瞄仪器用的隐蔽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防反光装置。
背景技术
军队或其他安全保卫人员经常携带望远镜、瞄准镜等光学仪器在野外观察和瞄准 目标。但因为这些仪器的观察通道大都是由球面透镜组成的,而这些透镜都是进行严格抛 光后制成的,虽然它们表面往往镀有减反射膜,但仍然残留1 2%的反射比。例如,图l表 示一个物镜3的外凸球面4反射阳光2的情形。阳光2通过该面的反射在物镜3的内侧形 成一个太阳1的虚像1'。图2为阳光通过物镜3内表面5反射后在物镜的外侧形成一个 太阳1的实像1〃 。虽然这两个像的亮度大约是太阳原有亮度的1 2%,但因为太阳的亮 度非常高,反射光的亮度仍然比阳光下的树叶高若干个数量级,在a角度范围内很远的距 离处也能很容易地看到,使观察者或瞄准手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对方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或 反击措施,从而有可能对观察者或瞄准手造成严重危害。这里是以阳光为例,实际上也可能 是其他强光源。
为解决仪器表面反射引起的暴露目标问题,最初的方法是在物镜3前加一个较长 的遮光筒6,如图3所示。这种遮光筒需要做得很长,携带和使用非常不便,因此很少使用。 另一种方法如图4、图5所示,是在物镜3前加一块格栅结构,或称蜂窝结构的装置 7,观察仪器通过该装置的多个格栅孔8进行观察。该装置上的所有格栅孔8具有相同的形 状和大小。将该装置固定在一个套筒9内再安装到仪器物镜筒前端,可以起到隐蔽作用。这 种方法的优点是结构长度大大减小,携带、使用方便。但因为格栅装置位于光路中,必然会 遮挡部分有用光线,使系统透射比下降,视野亮度明显变暗,使其推广使用受到很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反光装置,该装置采用新型的格栅结构,能 够有效地改善格栅结构的开口比,提高系统透射比,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视野变暗的程度。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反光装置,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 格栅结构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外表面为平面,其朝向镜头的面与镜头外表面相近似,所 述多孔板的所有格栅孔的长径比保持一致。
所述多孔板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凹球面。所述多孔板上的格栅孔的径向尺寸从中心 到边缘逐渐增大,多孔板的厚度也随之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所述多孔板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凸球面。所述多孔板上的格栅孔的径向尺寸从中心 到边缘逐渐减小,多孔板的厚度也随之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
所述格栅孔的长径比等于其最小视场的纵横比或者等于最大视场的纵横比的两 倍。该装置配用的系统视场应在该装置的最小视场与最大视场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安装到观瞄仪器上时,在不增加总长的前提下,能尽量增大格栅孔的直径,并能使多孔板的开口比尽量增大,从而改善防反光装置 的透射比。


图1是望远物镜前表面反射阳光的情形示意图。
图2是望远物镜后表面反射阳光的情形示意图。
图3是已有的遮光筒式防反光装置截面图。
图4是已有的栅格结构防反光装置截面主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主视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最大视场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最小视场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视场的纵横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格栅结构的防反光装置,其核心是一个 新型格栅结构的多孔板10。其包括连接筒12,在连接筒12内设置有格栅结构的多孔板10 ; 多孔板10的外表面为平面,其朝向镜头的面与镜头外表面相近似,以便尽可能使多孔板与 仪器物镜贴近,还可以防止从一个格栅孔照射到物镜镜面上的强光反射后从另一个格栅孔 透出;多孔板10的所有格栅孔11的长径比保持一致。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安装到观瞄仪器 上在不增加总长的前提下,能尽量增大格栅孔的直径,当孔的壁厚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能 使多孔板的开口比尽量增大,从而改善防反光装置的透射比。比如直径40mm的多孔板,长 径比等于3,中心厚度等于17. 5mm,孔壁厚度0. 5mm,当栅格孔的尺寸一致时,开口比约等于 0.76 ;而边缘孔的尺寸是中心的1.5倍时,开口比约等于0.81。也就是说,这里所述的均匀 孔径的防反光装置使观察系统中心视场的亮度下降24%,而渐变孔径的防反光装置只下降 19%,即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后,对亮度下降的影响改善了 20%。
图6、图7中所示的物镜3为凸球面,相应的多孔板10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凹球面。 多孔板10上的格栅孔11的径向尺寸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多孔板10的厚度也随之从中 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如果物镜3的表面是凹面,相应的多孔板10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凸球面。多孔板10 上的格栅孔11的径向尺寸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多孔板10的厚度也随之从中心到边缘 逐渐减小。
多孔板10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是它的长径比,如图6中所示,a表示格栅孔11的径 向尺寸(如正方形的边长或正六边形的高等),b表示孔11的深度(或平均深度),则长径 比入=b/a。
多孔板10除了开口比引起的视野变暗外,还由于其格栅孔11的长径比会引起轴 外视场的渐晕,如图8、图9所示。图8表示渐晕到0时的情形,此时的视场角2"max即为多孔板10所能达到的最大视场,如果观察仪器的视场大于2co^,观察视场的边缘就会被多 孔板10切割,将它限制在2"max以内。可见多孔板10的最大视场应当大于配用观察仪器 的视场2"。由图8可见
t腳鹏4
图9所示为渐晕到50%时的情形。由图9可见,视场为2 "min的强光源有近一半孔 径的光可以通过多孔板照射在物镜上,经物镜表面反射后的光线又被另一边的孔壁拦截。 因为多孔板10用反射比较低的漫反射材料制成,所以镜面反射光被多孔板10完全拦截,使 对面无论视场内还是视场外都不会发现强光源的镜面反射。此时的视场角2co^称为最小
视场。如果观察仪器的视场2"小于2"min,多孔板就不能完全拦截镜面反射光,造成暴露
的可能。由图9可见
1
tanwmin=^
如图10所示,k = x/y称为视场2 "的纵横比,视场越小纵横比越大,反之亦然。 多孔板10最小视场和最大视场的纵横比lq与k2分别为 , 1 , , 1 义
-=义》2=:7^:-=-
所以,多孔板10的长径比A等于其最小视场的纵横比、,或者等于最大视场纵横 比k2的两倍。
终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格栅结构防反光装置应当与配用的观察仪器视场相 匹配,它的最小视场和最大视场由其长径比决定,观察仪器视场应当在防反光装置的最小 视场与最大视场之间。
权利要求
一种防反光装置,包括连接筒(12),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筒(12)内设置有格栅结构的多孔板(10),所述多孔板(10)的外表面为平面,其朝向镜头的面与镜头外表面相近似,所述多孔板(10)的所有格栅孔(11)的长径比保持一致。
2. 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10)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凹 球面。
3. 按照权利要求
2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10)上的格栅孔(11)的 径向尺寸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多孔板(10)的厚度也随之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
4. 按照权利要求
l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10)的朝向镜头的面为凸 球面。
5. 按照权利要求
4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孔板(10)上的格栅孔(11)的 径向尺寸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多孔板(10)的厚度也随之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减小。
6. 按照权利要求
l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格栅孔(11)的长径比等于其最小 视场的纵横比或者等于最大视场的纵横比的两倍。
7. 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防反光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配用的系统视场应在该装置的 最小视场与最大视场之间。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反光装置,包括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设置有格栅结构的多孔板,所述多孔板的外表面为平面,其朝向镜头的面与镜头外表面相近似,所述多孔板的所有格栅孔的长径比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安装到观瞄仪器上时,在不增加总长的前提下,能尽量增大格栅孔的直径,并能使多孔板的开口比尽量增大,从而改善防反光装置的透射比。
文档编号F41G1/46GKCN201449489SQ200920047218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0日
发明者安宝林, 徐毅刚, 谢卫 申请人:无锡市星迪仪器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