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66410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和其制造方法。更为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其感光层与导电基板之间有一层底涂层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及其制造方法。采用感光组件的电子照相法,作为利用光导电组件所产生的光电导现象的信息记录方式之一被广泛使用。在此方法中,图象按下列方式形成,即光电导组件被放在暗处并通过电晕放电对其表面充电,然后对光电导组件曝光以使曝光区域上的电荷被选择地去除。于是形成与未曝光区域对应的静电潜象。随后彩色带电细颗粒(调色剂)借助于静电吸引力等沉积在静电潜象上。再对静电潜象显影形成可视图象。在这种电子照相技术中,所有光电导体需要有如下基本特性(1)在暗处在适合的电位下能均匀充电;(2)在暗处有很好的电荷保持性或者说在暗处充上的电荷基本上不被释放;(3)有极好的感光性能,因此充上的电荷能够迅速地去掉;(4)光电导体的表面在光照射下能快速放电;(5)几乎没有什么剩余电位;(6)具有很好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7)多次重复使用后各种电子特性,尤其是充电特性,感光特性和剩余电位均稳定;及(8)具有抗热、光、温度、湿度、臭氧损耗等等性能,以使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寿命。另一方面,在现行使用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包括导电基板和置于导电基板上的感光层),在基板与感光层之间已设置有底涂层,它需满足下列要求(1)防止不必要电荷从基板注入感光层,以防止感光层表面电位的降低或防止显影过程中图象缺陷的产生;(2)掩盖导电基板表面上存在的各种缺陷;(3)改善光电导体的充电特性;(4)改善感光层的粘附特性;及(5)改善向导电基板上涂覆感光层的特性。现有的用于底涂层的树脂,是诸如下列的树脂材料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树脂,聚氯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蜜胺树脂,硅酮树脂,聚丁缩醛树脂,聚酰胺树脂,等等,或是其中包含至少两个重复单元要素的共聚物树脂,如氯乙烯-乙酸乙共聚物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等。此外,也可以使用干酪素,明胶,聚(乙烯醇),乙基纤维素,等等。其中最适宜的是聚酰胺树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47344/1973,25638/1977和95351/1983)。但是,在上述用聚酰胺树脂作底涂层成份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由于底涂层的体电阻一般在1012至1015ohm·cm的范围内,故底涂层应该有一个大约0.3μm或更小的厚度。在此情况下,如果底涂层比0.3μm左右更厚,则剩余电位很可能积累在光电导体中,致使复印出的图象模糊。相反的,如果使底涂层厚度较薄,则在涂覆过程中将难以控制底涂层的厚度,这可能难以用底涂层来掩盖导电基板的缺陷,而且难以使对光电导体的充电特性得到充分改善。在这些情况下,已提出了一些类型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如,为了减少光电导体上剩余电位和防止所得图象的缺陷产生,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80864/1987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把1至10份重的氧化钛与氧化锡混合物分散到100份重的尼龙-8树脂中,以制备出一底涂层。而且,为了改善氧化钛在树脂成分中的分散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81158/1990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底涂层中包含有包覆铝的氧化钛颗粒。于是,通过把氧化钛混入底涂层,有可能获得一种有厚的底涂层和较小剩余电位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产品。但是,在这种光电导体中,仍然存在着多次重复使用时光电导体稳定性受环境条件影响的问题,尤其是在低温/低温条件下。由于这些原因,需要一种能够改善充电特性和剩余电位的底涂层,从而提供一种在多次重复使用时和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表现出很少存在剩余电位积累和感光性能下降。因此,需要底涂层的树脂材料在与感光层接触时不发生感光层内的电荷产生物质凝聚的现象。这是因为电荷产生物质的聚集会使底涂层上的感光层涂覆不均匀,这有可能引起光电导体感光性能的下降和所得图象对比度的不均匀。此外,底涂层还需要在广泛的环境条件下有稳定的电阻率,包括低温/低湿和高温/高湿环境。而且,还需要底涂层形成一个阻挡层,以阻止带正电的空穴从导体基板注入感光层中,并对制备感光层所用的涂剂有一个阻挡作用。在底涂层涂覆液体的制备过程中,醇类溶剂诸如甲醇和乙醇是现行所采用的,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底涂层的主要成份是溶于醇的尼龙。但是,采用单纯醇类成份作为溶剂,由于涂覆后溶剂的不均匀蒸发,因此在导体基板上涂覆该涂层液体含有一个不均匀的问题。当感光层与底涂层非均匀涂层部分相接触时,感光层中的电荷产生物质会在该部分聚集,导致感光层或底涂层的不均匀涂覆。这些现象将引起光电导体感光性能的下降,和复制图象对比度不均匀的缺点。在此情况下,便完成了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它具有极好的特性诸如充电特性和剩余电位特性,并在多次重复使用和广泛的环境条件下包括低温低湿和高温高湿条件下有极好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上述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其中底涂层的涂覆液体可以被均匀地涂在导电基板上。本目的可以通过改进制备底涂层所用溶剂来完成。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它包括一个导电基板;一个置于导电基板上的底涂层;和一个置于底涂层上并具有电荷产生与电荷迁移两种功能的感光层,其中所述的底涂层包含聚酰胺树脂和用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二氧化钛。这里,底涂层可以进一步包括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聚酰胺树脂可以是尼龙-12/6/66共聚物。底涂层可以有0.1至10μm的厚度。感光层可以有一个按功能区分的叠层结构,该叠层结构包括一个有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和一个具电荷迁移功能的电荷迁移层,其中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迁移层依次叠置在基板上。感光层也可以有一个单层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作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其步骤包括(1)将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后的氧化钛分散到醇类溶剂与卤代烃类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出底涂层的涂覆液;(2)将所述涂覆液涂到导体基板上,从而在该基板上提供一个底涂层;以及(3)在所述底涂层上形成一感光层。其中,在步骤(1)中,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还可以与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一起分散到混合溶液中。步骤(3)可以包含下列步骤(a)在底涂层上形成电荷产生层,且(b)在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迁移层。聚酰胺树脂可以是尼龙-12/6/66共聚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效果、特性和优点将通过结合附图对其实施例例的下列说明变得更为清楚。图1是一个表面本发明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实施例例主部的截面图,其中感光层有一个按功能区分的叠层结构。图2是一个表示本发明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另一实施例例主部的截面图,其中感光层有一个单层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一个导体基板,一个提供于导体基板上的底涂层和一个提供在底涂层上的感光层。在本发明中,可用于导体基板的材料可以是已使用的现有导体基板中的任意一种材料。该材料的例子包括诸如铝,铝合金,铜,锌,不锈钢,镍和钛;聚合物材料的叠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酯),尼龙和聚苯乙烯或硬纸与铝等等金属箔层压而成;被导电材料浸渍过的聚合物或硬纸再沉积上铝,铝合金,氧化铟,氧化锡或金等等材料。在导体基板的形式和形状方面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采用包括鼓、片,无缝带等等任何形式的基板。在本发明中,形成在导体基板上的底涂层包含有聚酰胺树脂的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底涂层最好还包括与上述两种成分混于一起的苯乙烯-马来酸半酯。苯乙烯-马来酸半酯的添加可以使所得底涂层的膜形成特性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底涂层与导体基板的粘附特性。对本发明所用的聚酰胺树脂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是现有感光层的底涂层能使用的都能被采用。但最适宜的聚酰胺树脂是尼龙-12/6/66共聚物。尼龙-12/6/66共聚物可以通过月桂内酰胺和己内酰胺与己二酸己二胺盐的共聚反应而制备出来。在共聚反应中,两组分可以按彼此相等的量使用。但是,任何一种尼龙共聚物都可以用于本发明,只要它能够溶于酒精而不溶于制备感光层所用的任何一种有机溶剂中。本发明优选使用的具体的尼龙-12/6/66是一种市售产品″Daiamid″(Daisel-Huls公司的商标名)。本发明的底涂层进一步包括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和聚酰胺树脂。在本说明书中,″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一词(下文有时称为″处理后的氧化钛″)是指,氧化钛颗粒在甲基氢聚硅氧烷中高密度的分散,在其中每个氧化钛颗粒的表面都涂有甲基氢聚硅氧烷。因此,在底涂层中,使用处理后的氧化钛可以显著地改善氧化钛颗粒在底涂层树脂组分中的可分散性。处理后的氧化钛具体例子是一种市售产品″ST-UFTR-ZF″(MiyoshiKasei公司的商标名),其中用已知的方法使超细颗粒的金红石型氧化钛分散于甲基氢聚硅氧烷中。在本发明的底涂层中,适宜使用占底涂层成分总量的50到70wt%含量范围的处理后的氧化钛。在本发明中,底涂层适宜进一步包括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与聚酰胺树脂和处理后的氧化钛。本发明所用的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也没有特殊限制,只要它溶于酒精而不溶于制备感光层所用的任何一种有机溶剂即可。这种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的具体例子包括市售产品″SprapalAP-20″(BASF中的商标名)。在本发明中,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以尼龙-12/6/66共聚物重量为基准,以1~30wt%的量与尼龙-12/6/66共聚物相混合。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的量没有落在不利于底涂层涂覆液成膜特性的特定范围内。本发明的底涂层可以这样来形成首先把处理过的氧化钛和聚酰胺,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分散在有机溶剂中,以制备出底涂层的涂覆液,然后将涂覆液涂在导体基板上。涂覆液所用的有机溶剂是一种醇类溶剂,如甲醇或乙醇,与卤代烃类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的混合溶剂。如前所述,如果使用仅含醇类的溶剂作为分散底涂层成分的溶剂,则可能在制备底涂层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底涂层成分的聚集。由此,使底涂层有一个不均匀的厚度。在本发明中,由于卤代烃型溶剂作为添加剂用于分散底涂层成分的溶剂中,致使底涂层组分的溶解度稳定性得以改善。因此,减少了聚集现象的发生,从而能够实现在导体基板上均匀涂覆底涂层。在本发明中,底涂层适宜有0.1至10μm的厚度,且以0.2至1μm最佳。如上所述,如果底涂层的厚度超过10μm,则不希望的剩余电位很可能会积累在光电导体上,并导致复印图象的模糊。另一方面,如若底涂层的厚度小于0.1μm,则底涂层很可能厚度不均匀,这不仅不能有效地掩盖导体基板表面上的缺陷,而且无法改善光电导体的电导率。因此,使底涂层厚度落在上述特定范围之外是不利的。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感光层在底涂层的上面。该感光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按功能区分的叠层结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和长的寿命,感光层适宜为充负电型的。下文将参考附图1和2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图1是本发明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主部的截面图,它是一个单电型的光电导体。图2是本发明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主部的截面图,它包括一个按功能区分的叠层型光电导体。在图1和2中每一个标号表示如下含义1.导体基板;2.底涂层;3.电荷产生层;3a.电荷产生层粘合剂;4.电荷产生物质;5.电荷迁移层;5a.电荷迁移层粘合剂;6.电荷迁移物质;7.感光层;及7a.感光层粘合剂。在图1和2的两个光电导体中,适用的导体基板是由诸如铝、不锈钢或镍与聚酯膜等绝缘基板构成的金属基板;或是由其表面上有一层铝、铜、钒、氧化锡,氧化铟等物质构成的导体层的纸制或玻璃制基板。其中,最适宜的基板是铝筒。在导体基板1上,用已知的方法提供一个底涂层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底涂层2包括有聚酰胺树脂和用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且适宜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底涂层可以按这样的方式形成将这些组分分散到醇溶剂和卤代烃类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出底涂层涂覆液;然后把所得涂覆液涂在导体基板1上并干燥,在导体基板上形成一层底涂层。在图1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其中感光层7是功能分离型的),感光层7包含有两层,即底涂层2上的电荷产生层3和电荷产生层3上的电荷迁移层5。电荷产生层3包含分散于粘合剂3中的电荷产生物质4,而电荷迁移层5包含分散于粘合剂5a中的电荷迁移物质6。电荷产生物质4的实施例包括无机光电导材料,如硒及其合金,硫化镉等等;有机染料,如酞菁染料,偶氮染料,双偶氮染料,三偶氮染料,角鲨烯鎓盐(squalilium)染料,吡喃鎓染料;苝染料,蒽酮染料等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中一种或多种相组合使用。对于电荷产生层3中所用的粘合剂3a,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它具有电绝缘特性并能形成膜即可。但是,尤为适宜的是聚(乙烯基缩酮)如聚(乙烯基醇缩甲醛),聚(乙烯基醇缩乙醛)和聚(乙烯基醇缩丁醛),丙烯酸树脂,苯乙烯基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氯乙烯基树脂,醋酸乙烯基树脂,硅氧烷树脂等等。在电荷产生层3中,粘合剂3a需要相对于电荷产生物质4的重量以10至300wt%范围的含量使用。电荷产生层3有0.01至2μm的厚度。在电荷产生层3上,提供一层含有电荷迁移物质6的电荷迁移层5。对于所用的电荷迁移物质6和粘合剂5a来讲,任何现有的电荷迁移物质和粘合剂都能使用。电荷迁移物质6的实施例包括吡唑啉型化合物,腙类化合物,苯乙烯美化合物,三苯甲烷类化合物及三苯胺类化合物。粘合剂的实施例包括聚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本发明的电荷迁移层5可以这样形成首先把电荷迁移物质6和粘合剂5a溶于适当的溶剂以获得涂覆液,随后把所得涂覆液涂在电荷产生层上并干燥,以获得厚度为5至50μm的电荷迁移层5。如果需要,电荷迁移层5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如抗氧剂。另一方面,在图2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中,感光层7是单层型的,且包含均匀分散于粘合剂7a中的电荷产生物质4和电荷迁移物质6。电荷产生物质4,电荷迁移物质6及粘合剂7a可以是图1电子照相光电导体所能使用的那些物质。为制备这种类型感光层7,这些组分被溶于适合的溶剂中,以得到涂覆液,且将所得涂覆液涂在底涂层2上(它已被形成在导体基板1上)并干燥,于是获得一个厚度为10至50μm的感光层。这种类型的感光层7还可以包含各种添加剂,如抗氧剂。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层夹在导体基板与感光层之间的底涂层,其中该底涂层的组分包括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后的氧化钛,且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因此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在多次重复使用后几乎不降低充电特性和灵敏度,且不增加剩余电位。本发明的光电导体也几乎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既使在高温/高温和低温/低湿的条件下。而且,在本发明中,由于底涂层组分被分散在一种由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等)和卤代烃类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烷等)构成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出底涂层的涂覆液,所以所得的涂覆液可以均匀地涂在导体材料上。实施例参考下文中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这不应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一个其感光层具有按功能区分的多层结构,且该多层结构包含一电荷产生层和一电荷迁移层的光电导体,它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即在70份重甲醇与30份重二氯甲烷构成的混合溶剂中,添加3.15份重的尼龙-12/6/66共聚物(Daicel-Huls公司商标名为″DaiamidT-171″),0.8份重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BASF商标名为″AP-20″)及6.1份重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MiyoshiKasei公司商标名为SI-UFTR-ZF″)。用球磨机将所得混合物分散10个小时,从而得到处理后氧化钛(含10wt%)的底涂层涂覆液。将一个铝筒(有30mm外径,长为245.3mm,厚为1mm,表面粗糙度为0.8S)浸入所制备出的涂覆液中,从而在该筒上形成一层干燥厚度为0.5μm的底涂层。另一方面,把2.1份重且有下述结构式1的偶氮化合物和10份重聚(乙烯基醇缩乙醛)(SekisuiChemical公司商标名″SlecKS-1″),用球磨机分散到16份重丁酮与9份重环己酮的混合液中,然后再把75份重丁酮添加到其中,以制备出电荷产生层涂覆液。结构式1这种化合物可以根据诸如美国专利US,4,988,594所公开的方法进行制备。将其上涂有底涂层的铝筒浸入到该涂覆液中,从而在底涂层上提供一层干燥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把具有下述结构式2的10份重腙基化合物和10份重聚碳酸酯(MitsubishiGasChemical公司商标名″UpilonePCZ-300″)溶解到80份重四氢呋喃中,以提供电荷迁移层涂覆液。然后将所得涂覆液涂到前面制出的电荷产生层上,从而在电荷产生层上得到一层有20μm厚的电荷迁移层。于是,制作出一个光电导体。结构式2这个腙化合物可以用诸如美国专利US.4,957,837所公开的方法来制备。把如此获得的光电导体装入市售复印机中(″ModelZ-25″;夏普公司制造)。在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即低温/低温条件(5℃,20%相对湿度(RH)),常温/常湿条件(22℃,50%RH)和高温/高湿条件(35℃,80%RH)),做复印50,000次测试运行。对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作出评价。评价项目和方法如下所述(1)电子特性下述电子特性是利用静电记录测试装置测出的(KawaguchiDenkiModelEPA8100)。光电导体表面的初始暗电位(Vd)和初始亮电位(Vi)分别调节到-600V和-30V。然后,改变光照射强度,以使从-600V变到-300V的表面电位及做这一改变所需光量被定义为半衰曝光量(lx.s),它是光电导体的感光系数。剩余电位(Vr)被定义为曝光量为10lx.s时光电导体表面的电位。光电导体受过50,000次复印测试运行,然后测量上述项目。(2)图象质量用装有本发明光电导体的复印机分别复印全黑原稿和全白原搞。评价在复印50,000次之前和之后从全黑原稿和全白稿复印出的每张复印图象的图象质量。在表1的结果中,″好″一词表示,在白原搞复印图象上没有模糊,在黑原稿复印图象上也没有细小白点出现;″黑纸上白点″一词是指,白色原搞的复印图象是好的,但是黑色原稿复印图象上有细少白点;″白纸上模糊″一词是指,黑原搞的复印图象是好的,但是白色原搞复印图象上有模糊现象;而″50,000C之后″一词是指,″复印过50,000张之后″。(3)涂覆液的稳定性用刚制备出的底涂层涂覆液和存放30天后的涂覆液制作出两个光电导体。通过目视检查每个所得光电导体表面的外观。(4)粘附特性根据JISK5400所述的网格测试法评价本项目。即用有许多薄片的切刀制出切割线来,以便在光电导体上以1mm为间隔沿一个轴方向和一个转动的方向使刻出的这些切割线深达基板;于是形成由切线限定出的1mm×1mm方形面积,从而得到感光层和底涂层构成的薄膜的切割图案。然后把24mm宽的粘合带压在底涂层表面上,以使粘合面积为24mm×25mm。随后沿转动的方向拉下粘合带,并计算该膜上被剥落方形的多少。在表1中,″好″一词意味着膜上没有方形被剥落;″差″意味着膜上有一块或更多块方形被剥落。实施例2除了用有下述结构式3的多环苯醌作为电荷产生物质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以获得一种光电导体。结构式3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实施例3除了用有下述结构式4的偶氮化合物作为电荷产生物质之外,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以获得光电导体。结构式4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1-3除了底涂层不包含处理后的氧化钛,并以0.3μm厚度涂在基板上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3每一种相同的过程,于是获得分别与实施例1-3的光电导体相对应的三个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4-6除了在基板与感光层之间没有底涂层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3每一种相同的过程。于是,得到分别与实施例1-3光电导体相对应的三个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7除了用于分散底涂层组分的溶剂是单独由甲醇构成的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从而获得一个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8除了底涂层不包含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且在基板上涂0.5μm的厚度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以获得一个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9除了底涂层中含有未处理氧化钛(即未被甲基氢基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经钛),且在基板上涂0.5μm厚度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从而获得一比较例。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比较例10除了底涂层含有用金电镀处理过的氧化钛,并在基板上涂0.5μm厚度之外,基本重复与实施例1相同的过程,从而获得一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的各种特性。实施例1-3和比较例1-10的结果汇总于表1中。表1<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width="615">环境条件耐久性涂覆液的稳定性粘附特性电子特性图象质量外观Vd(V)Vi(V)灵敏度(lx.s)Vr(V)初始复印50,000张后初始30天后实施例15℃,20%-597-421.52-17好好好好好22℃,50%-595-401.50-15好好35℃,85%-592-391.50-14好好实施例25℃,20%-596-371.51-15好好好好好22℃,50%-595-351.50-14好好35℃,85%-594-321.50-14好好实施例35℃,20%-595-341.52-17好好好好好22℃,50%-595-351.55-14好好35℃,85%-594-341.54-12好好</table></tables>表1(续1)</tables>p表1(续2)<tablesid="table3"num="003"><tablewidth="678">环境条件耐久性涂覆液的稳定性粘附特性电子特性图象质量外观Vd(V)Vi(V)灵敏度(lx.s)Vr(V)初始复印50,000张后初始30天后比较例45℃,20%-594-421.51-16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好好好22℃,50%-592-391.50-15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35℃,85%-584-361.50-13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比较例55℃,20%-596-401.52-18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好好好22℃,50%-593-331.52-15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35℃,85%-585-351.50-16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比较例65℃,20%-593-411.55-18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好好好22℃,50%-594-361.53-15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35℃,85%-587-341.53-13黑纸上有白点黑纸上有白点</table></tables>表1(续3)</tables>从表1所示测试结果可知,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实施例1-3)其充电特性,剩余电位和灵敏度不怎么变化,而且既使连续复印50,000次之后,仍有很好的图象质量。实施例4用下述方法制作一种有单层结构感光层的平板式光电导体。即用一块铝板(30mm×30mm×1mm)作导体基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在基板上提供一层0.5μm厚的底涂层。随后,把5份重的作为电荷迁移物质的有下述结构式5的胺化合物,5份重的聚碳酸酯(MitsubishiGasChemical公司商标名″UpilonPCZ-300″)和0.3份重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溶解到45份重的四氢呋喃中,以得到一种溶液。结构式5在所得溶液中,加入作为电荷产生物质的0.5份重有下列结构式6的偶氮化合物,从而获得感光层涂覆液。用绕线棒控技术把所得涂覆液涂到底涂层上。之后在110℃下干燥60分钟。于是,带有20μm厚感光层的平板型光电导体被制作出来。结构式6如此制出的光电导体,用静电记录纸测试装置(KawaguchiDenkiModelEPA8100)进行半衰减曝光量测量(lx.s)(感光系数)。即当通过电晕放电法在暗处用+6.0KV电压下为光电导体表面充正电10秒时,测量初始表面电位。在暗处测得光电导体表面电位之后,以2lx照度用白光照射光电导体的表面,使充电电位降至其初始值的一半,其中照射光的总量被定为半哀曝光量(lx.s)。而且,测量以2lx照度用白光照射5秒之后的光电导体表面电位,作为剩余电位。对于充电电位与剩余电位而言,要在5,000次复印之前和之后进行测试。其结果示于下文表2中。比较例11除了基板与感光层之间没有底涂层之外,基本重复同样的过程,从而获得比较光电导体。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评价所得光电导体。其结果也示于表2中。与比较例11相比,实施例4在多次重复使用情况下表示出极好的特性。表2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包括一个夹在导体基板与感光层之间的底涂层,其特征在于底涂层主要包括尼龙-12/6/66共聚物和甲基氢基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且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因此,该光电导体可以防止反复使用时出现图象缺陷,充电特性变差及剩余电位的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光电导体在多次重复使用和广泛的环境条件下仍然能保持其稳定性。此外,本发明的光电导层还有如下特征首先通过把处理过的氧化钛和尼龙-12/6/66共聚物且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溶入醇类溶剂(如甲醇,乙醇,异丙醇和正丙醇)与卤代烃类溶剂(如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或三氯乙烷)的混合溶剂中,以获得底涂层涂覆液;然后将该分散液涂到导电基板上。随后,底涂层被均匀地形成在基板上,用该制出的板可以生产出有极佳图象质量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结合优选实施例例已对本发明做了详细的说明,从前文可以看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化和变型都没有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属于本发明,显然,权利要求书覆盖了属于本发明构思的全部变化与变型。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一个导体基板;一个被提供在导体基板上的底涂层;及一个被提供在底涂层上具有电荷产生和具有电荷迁移两种功能的感光层,其中所述的底涂层包含一种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2.如权利要求1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所述的底涂层还包含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3.如权利要求1或2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所述的聚酰胺是尼龙-12/6/66共聚物。4.如权利要求1至3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所述的底涂层具有0.1至10μm范围内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至4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所述的感光层有一个按功能区分的叠层结构,包括具有电荷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和具有电荷迁移功能的电荷迁移层,其中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迁移层是依次叠加在基板上的。6.如权利要求1至4的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其中所述的感光层有一个单层结构。7.一种制造电子照相光电导体的方法,它包括步骤(1)把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和聚酰胺分散到醇类溶剂与卤代烃类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以制备出底涂层涂覆液;(2)将所述涂覆液涂在导体基板上,从而在该基板上提供一个底涂层;及(3)在所述底涂层上形成感光层。8.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骤(1)中,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与所述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一起分散到所述混合溶剂内。9.如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3)包括下列步骤(a)在所述底涂层上形成电荷产生层;及(b)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形成电荷迁移层。10.如权利要求7至9的方法,其中所述聚酰胺是尼龙-12/6/66共聚物。全文摘要一种电子照相光电导体,包括一个导体基板;一个置于导体基板上的底涂层;和一个置于底涂层上具有电荷产生与电荷迁移功能的感光层。底涂层包括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基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共聚物。该光电导体可以用下列步骤制作将聚酰胺树脂和甲基氢基聚硅氧烷处理过的氧化钛且最好还有苯乙烯-马来酸半酯分散到醇类溶剂与卤代烃类溶剂的混合溶剂中,从而制备出底涂层涂覆液;将该涂覆液涂在导体基板上,从而在基板上形成一个底涂层;以及在底涂层上形成一感光层。文档编号G03G5/14GK1164679SQ9610724公开日1997年11月12日申请日期1996年3月29日优先权日1995年3月31日发明者井口靖,野上纯孝,北川恭子申请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