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传递辊的配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946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色剂传递辊的配位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和概述欧洲专利说明书494454公开了把非磁、非导电调色剂施加到其上有静电图案的一成象件上、最终在移动卷筒纸之类基材上成象的设备和方法。该专利所公开的系统(其内容作为参考材料包括在本申请中)使用一调色剂流化床、一把调色剂传送到一成象件的辊系统(各辊的电位不同)以及一在该流化床中补充调色剂的机构。虽然该系统十分有用,但是有时要求比方说在(Lake Forest,Illinois的)穆尔商用表格公司(Moore Business Form,Inc.)的Midax 300印刷机中使用更简单的系统把带电调色剂施加到成象件上、有时要求确保均匀的单层调色剂在传送到成象件前不受干扰,而剩余调色剂直接返回调色剂储槽中。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实现这些目的的系统。
按照本发明,在一单部件非磁调色剂施加系统中,用一双导电辊系统把带电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例如成象辊)上的静电潜影。调色剂相继用电场和静电粘合力从带电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潜影。本发明的辊系统、罩以及真空(吸气)系统的配位使得均匀的单层调色剂在传送到正对成象件上潜影的一点前不受干扰,然后在该点显影,剩余调色剂直接返回调色剂储槽以便再次使用。该对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为带正电荷,但本发明也可用于带负电荷系统)的调色剂在两辊之间传送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从而消除负调色剂在整个成象系统中造成的副作用。本发明双辊系统还因可在各种位置上成象而显示出很大的灵活性,包括7点钟位置、6点钟位置、一般来说为2点钟与10点钟之间的任何位置,从而在静电照相中根据种种不同应用场合使用种种不同的配位。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系统,包括下列部件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辊系统(例如一对辊),该辊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第一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该储槽的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第二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第一辊(例如直接从第一辊的圆周面)接受调色剂,从而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把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辊围绕该两轴线(例如以相反反向)转动的装置。刮除第一辊圆周面的第二辊与储槽之间第一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转过第二辊后部位上的剩余调色剂、使剩余调色剂落入调色剂储槽中而不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的装置以及在(第二辊上的)调色剂传送后从第二辊圆周面上刮除剩余调色剂、使剩余调色剂落入调色剂储槽中而不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的装置。
调色剂刮除装置可包括任何现有刮除装置,例如(刚性或柔性)刮刀或与鼓风机和/或吸气源相配合的刮刀以及/或者装在特殊形状的罩和壳体中、以便有效地把调色剂引向调色剂储槽的刮除装置。
第一和第二辊的充电装置可为任何现有电位源。它们把这两个辊充电成正电位,一般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例如该充电装置可使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约300-500v(例如约400v)。例如,第一辊的充电电位可约为(正)400-500v,而第二辊约为(正)0-100v。
最好在第二辊的两边各设置一吸气装置,从而在第二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之前和之后,除去散逸的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吸气装置可包括任何现有真空源以及把散逸调色剂抽吸到一废弃地的任何通道。
转动两辊的装置可为任何现有动力源,包括电动机、液压原动机、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轮等。第二辊最好在7点钟或6点钟位置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第一辊的转动轴线与第二辊的转动轴线最好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相间距。
第一辊和第二辊最好设置成由充电装置充电,从而这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第一辊和第二辊一般设置成它们之间有一比方说约为100-250微米的宽度一致的间隙。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下列部件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辊(例如一对辊)系统,该辊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第一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该储槽的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第二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第一辊(例如直接从第一辊的圆周面)接受调色剂,从而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把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辊围绕该两轴线转动的装置。以及第二辊两边的吸气装置,从而在第二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之前和之后,除去散逸的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这些部件的详情最好如上所述。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系统,包括下列部件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双辊传送系统,该双辊传送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第一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该储槽的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第二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第一辊(例如直接从第一辊的圆周面)接受调色剂,从而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把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第一和第二辊围绕该两轴线以相反转动方向转动的装置;其中,第一辊和第二辊最好设置成由充电装置充电,从而这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最好是,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成它们的转动轴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相间距,从而它们之间有一比方说约为100-250微米的宽度一致的间隙。该系统的其他详情最好如上所述。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简单、但有效的系统。从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中可清楚看出这一目的和其他目的。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调色剂传送系统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为简明起见除去机壳。
图2为图1系统的辊件的放大图,示出其调色剂传送、刮除和吸除部件;以及图3同图1,但示出本发明系统另一实施例。
对附图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显影工段9装在一印刷机中,因此调色剂在成象件10上的部位12显影。该成象件如箭头11所示顺时针转动。成象件10的结构可多种多样;图1中的成象件10为一圆筒。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圆筒10为一光电导鼓,其背景电位(非成象区)约为+550v、成象电位约为+60v。由于显影工段9和调色剂充电方法可采取许多不同的电位,因此电位的正负和精确数值无关紧要。只要背景区与成象区之间的对比电位(电压)足以在成象区选择性地吸引带电调色剂,成象件10也可使用介电皮带、介电圆筒或光电导皮带。
显影工段9的主要部件包括一如EP494454所示、最好为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的调色剂储槽13以及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10上图象显影位置12的传送辊系统30。调色剂在储槽13中由流化调色剂表面下的高压电晕装置14充电后由电晕装置14与辊31之间的电场传送到该辊系统30中的第一辊或传送辊31。电晕装置14可如EP494454所述或如申请日为1996年4月8号的专利申请第08/629,089号中所述(其内容作为参考材料包括在本申请中)或为各种现有电晕装置中的任一种电晕装置。
电晕装置14上方、传送辊31下方的调色剂的高度受非接触声波传感器15的监控。该声波信号在现有控制电子装置16中处理。当调色剂的高度下降到设定值之下时,电子装置16向气动调色剂供应器发出声波信号,从而该供应器从顶部储槽18、例如一装在该供应器中的倒置储瓶供应一定量的调色剂。当所供应的调色剂到达下部流化储槽13后,传感器15再次检测流化床高度,确定是否达到设定值。
在显影辊系统30中,带电调色剂由充电电晕装置14与传送辊31之间的电场传送到传送辊31的表面。形成在辊31上的单层调色剂如箭头31a所示顺时针方向传送到正对第二辊33(下面称为施加辊)的一位置32。在最接近位置32处,有一由辊31与33之间的电位差造成的电场,因此调色剂均匀传送到以箭头33a所示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施加辊33上。
施加辊33在最靠近成象件10的部位12把调色剂传送到成象件10。在这里,与在部位32一样,调色剂由施加辊33与成象件10上的潜影之间的电位差造成的电场传送到成象件。传送辊31和施加辊33的表面速度与成象件10的表面速度匹配。
辊31、33用辊31、33转动装置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以相反转动方向转动。这些转动装置在图1中用标号24和25表示,可为任何合适的动力部件,例如两个普通电动机;单个电动机加上传动系统、链轮或皮带;液压原动机或任何其他类型的动力装置或传动机构,包括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以及齿轮。成象件10同样视成象件10的性质不同而用现有转动装置或移动装置驱动。
每一辊上未传送的剩余调色剂最好用图1和2所示位置上的刮除装置的刮刀34和35刮除。这些刮刀34、35最好是刚性的,但也可以是柔性的,它们可与其他部件一起构成刮除装置,例如管道、支架、吸气装置、高压鼓风机等。内装辊传送系统30的室中的环境充满灰尘,因此散逸调色剂的控制对成功运转来说非常重要。带电的散逸调色剂被吸附到所有表面上积成厚厚一层,最终过重而掉下。这可用真空气流控制,但高压真空抽吸的缺点是会干扰两辊上的均匀调色剂层而影响印刷质量并造成调色剂的大量消耗。按照本发明,使用这样的装置,即使在充满灰尘的环境下工作而可能遭到大量污染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传送给成象件10上的潜影的调色剂层不受干扰。
图2示出可确保调色剂层在传送给成象件10上的潜影前不受干扰的机构以及恰当使用罩和真空通道来控制散逸调色剂。下部储槽13中的调色剂19处于流化状态。高压电晕装置14用称为场充电或Pauthenier充电的过程把静电电荷注入到调色剂粒子上。带电调色剂粒子在电晕装置14与传送辊31之间的电场的作用下经传送区70传送到辊31的表面上后沉积在辊31上,在辊31的圆周面上点31c与31b之间区域形成一非常均匀的单层调色剂71。这些粒子靠静电粘合力粘在辊31上。调色剂层71在以箭头31a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靠该粘合力粘附。该调色剂层71在到达两辊31、33之间的压区32中的传送点31d之前必须始终不受干扰。
电晕装置14的工作电位一般约为+6.0kV至+10.0kV,在调色剂上生成的电荷质量比约为8.0-25.0微库仑/克(μCoulombs/gram)。传送辊31可为工作电位一般约为+400v至约+1000v的导电硬圆筒。该传送辊的电位例如可保持在约+900v。即使传送辊31不为地电位,它与电晕装置14之间的电场也约为2.0v/μM,容易把调色剂传送到辊31的表面上。
调色剂层71进入两辊31、33之间的压区32后受传送辊31与施加辊33之间的电位差生成的电场力的作用。两辊31、33之间的间隙最好约为100-250微米。施加辊33的电位比传送辊31约低300-500v(例如400v),当调色剂上的电场力超过调色剂在辊表面上的静电粘合力时,它在点33b处传送到施加辊33上。例如,施加辊33的电位保持在+520v。由静电粘合力粘在施加辊33上的调色剂和均匀调色剂层以箭头33a所示逆时针方向从点33b转动到显影点。
在点33b与33c之间,也须防止施加辊33上的调色剂层受到干扰。在点33c,成象件10上的静电潜影由施加辊33上的均匀的带电调色剂层用潜影与施加辊33之间的电位差生成的电场显影。施加辊33与潜影之间约为1.0-3.0v/微米的电场所生成的电场力足以克服把调色剂粘附在施加辊33上的静电粘合力,均匀调色剂层的该成象部在点12传送给潜影。在正常工作时,如果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电位比施加辊约低400v,而在位置12处施加辊33与成象件10之间的间隙约为50-250微米,就会正确显影。例如,潜影在+550v背景电位上的电位为+60v。在该例中,在点12处施加辊33与成象件10之间的最小间隙为100微米。
图1的成象件10为一以箭头11所示顺时针方向转动的圆筒。显影潜影然后带着调色剂层21传送到一待成象的基材(例如EPO494454中的卷筒纸),然后用热或压力或同时用热和压力熔融到基材上。传送辊31和施加辊33的表面速度与成象件10的表面速度匹配。
也可用导电或半导电弹性辊取代导电硬施加辊33。从而传送辊31与施加辊33之间以及施加辊33与成象件10之间的间隙不复存在。此时电位不同的部件之间为接触传送。
该调色剂传送过程会在辊31和33上留下未传送的剩余调色剂层,某些调色剂会从传送点甩出到空中。传送辊31上的剩余调色剂72用固定在刚性支架件36上的刮刀34刮除。为了进一步防止从刮除区刮除的调色剂散逸,用一调色剂定向罩39和刮刀支架件36形成一调色剂回收室38,部件38、39、36构成刮除装置的一部分。从传送辊31上刮除的调色剂被截获在所述调色剂回收室38中而直接返回(落入)下部调色剂储槽13。
施加辊33上的剩余调色剂74用与传送辊31的上述相同的装置刮除。施加辊33上的剩余调色剂用固定在刚性支架37上的刮刀35刮除后落入由内罩41和外罩42构成的调色剂回收室40中。该调色剂直接返回下部调色剂储槽13。
逃离静电控制力的散逸在空中的调色剂必须除去,以防止它们累积在显影工段的内表面上。潜影的显影区四周是关键区。为了除去所有散逸调色剂粒子,使用最好为真空刀状件50、60的吸气装置。下部真空刀状件50由形成一真空室51的一外壁52和一内壁53构成。该显影工段外部的一真空源56(例如泵、文丘里管等)与真空体55中的压力通风系统54连接。流入真空源56中的气流在真空室51中形成一向下气流而从显影区12带走散逸调色剂。
同样,上部真空刀状件60用与下部刀状件50相同的部件构成。真空室61由一上部罩62和一下部罩63构成。外部真空源56也与真空体65中的压力通风系统64连接,同样在真空室61中生成一气流,除去显影区12另一边的散逸调色剂。真空刀状件50、60构成除去散逸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调色剂层71的吸气装置。
各部件在该辊组件30中的布置至关重要。均匀带电调色剂层71从喷涂过程结束的点31c直到施加辊上的显影点33c必须始终不受干扰。可能影响带电调色剂层71的均匀性的干扰包括累积在该显影工段的各内表面上的调色剂块落下、辊旁的气流太大而吹走调色剂或均匀调色剂层71必须从中通过的散逸带电调色剂云太密集。在调色剂传送到静电显影的过程中均匀调色剂层垂直上方的表面的位置至关重要。从传送辊31上的点31c直到调色剂层传送到施加辊33的点31d,均匀调色剂层71垂直上方的表面为经刮除的干净施加辊。
施加辊33上从刮刀35处的刮除点到传送点33b没有带电调色剂。同样,施加辊33在接受调色剂的点33b直到显影点33c之间区域的垂直上方也没有调色剂收集表面。还应看到,两辊31、33在垂直方向上稍稍错开(它们的轴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相间距),以便放置重要部件。调色剂会聚集在调色剂罩53或63的内表面上,但它们最终会落到辊31、33的无需均匀带电调色剂层的区域上。此时调色剂会落到一辊上后由刮刀34、35刮除而返回下部调色剂储槽13。
图3例示出如何改变该配位以适合于不同显影位置(更接近6点钟位置)、成象件10的不同方向(该例所述圆筒上的逆时针方向)和在电方面适合于其他结构的静电印刷机。在本发明范围内可使用其他种种实施例。重要的是用不同成象件(圆筒、皮带、电场阶梯阵列等)、成象件的不同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向上、向下、横向)、成象电参数(背景和成象区的电位和极性)的不同组合以及成象件的显影点(限制在2点钟-10点钟之间的接触角和皮带成象件上的相应角度)获得各种可能的配位。
在图3中,显影工段200的所有标准部件与图1中的显影工段9相同。辊系统230的位置改变成在成象件310上更接近6点钟位置进行静电潜影的显影、成象件310以箭头311所示逆时针转动。传送辊231和施加辊233把调色剂传送到点312处的潜影的方法不变。两辊231、233与图1中的辊31、32一样如箭头231a、233a所示以相反方向转动。与图1实施例一样,刮刀234和235刮除两辊上的剩余调色剂,罩239和243用作经刮刀刮除的调色剂的通道,调色剂然后向下返回调色剂储槽210。上部真空刀状件260和下部真空刀状件250的作用与图2所示真空刀状件50、60相同,清除显影区311四周的散逸调色剂。
该系统的其他部件如调色剂供应器213、倒置的调色剂储瓶214和电子控制装置的位置可改变。所示例子只是显示出各部件的一种可能组合。
在这样一种系统中,举例说,高压电晕装置211的工作电压可约为+6.0kV至+10.0kV,视两辊和成象件310的表面速度而定。带正电的调色剂用电位偏置到约+400v的传送辊231的电场传送。调色剂由传送辊231与约为0电位或地电位的施加辊233之间的电场传送到该施加辊上的区域232。带电调色剂层然后传送到正对成象件310上的潜影的一点,电位为+50v的背景区上的潜影的电位约为-350v。正调色剂经电场线到达负成象区。调色剂层一旦位于成象件310上就传送到纸基材而熔融到其位置上。
因此可看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10(310)上的静电潜影的简单、但有效的系统。该系统使用第一和第二辊31、33(231、233),它们放置成由一电位源充电,从而两辊用作只容许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调色剂储槽13(210)传送到成象件10(310)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尽管以上结合当前来说最实用的优选实施例示出和说明了本发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难看出,可在与附权利要求的最宽泛解释一致的本发明范围内作出种种修正,因此所有相当结构和系统都在本发明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系统,包括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所述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辊传送系统,该辊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所述第一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所述储槽的所述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所述第二辊放置成其圆周面从所述第一辊接受调色剂,从而所述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把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围绕所述两轴线转动的装置;刮除所述第一辊圆周面的、所述第二辊与所述储槽之间调色剂传送后部位上的剩余调色剂、使这些调色剂落入所述调色剂储槽而不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的装置;以及刮除所述第二辊圆周面的在所述第二辊转动方向上所述成象件与所述第一辊之间部位上的剩余调色剂、使这些调色剂落入所述调色剂储槽而不散逸到周围环境中的装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装置把它们充电成正电位,所述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把所述第二辊的电位保持在比所述第一辊低约300-500v。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二辊的吸气装置,从而在所述第二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之前和之后,除去散逸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成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从而所述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所述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所述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所述第一和第二辊为硬面辊,它们放置成其间形成一约为100-250微米的宽度一致的间隙。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装置顺时针转动所述第一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辊;所述成象件为一顺时针转动圆筒。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在约7点钟位置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上;所述第一辊转动轴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与所述第二辊转动轴线相间距。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刮除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刮刀、支架、室和罩。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装置把它们充电成正电位,所述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
10.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邻近所述第二辊的吸气装置,从而在所述第二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之前和之后,除去散逸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成象件在约6点钟位置上抵靠所述第二辊;所述第一辊转动轴线在水平方向上与所述所述第二辊转动轴线相间距。
12.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系统,包括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一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所述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辊传送系统,该辊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所述第一辊放置成其所述圆周面从所述储槽的所述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所述第二辊放置成其所述圆周面从所述第一辊接受调色剂,从而所述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把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围绕所述两轴线转动的装置;以及邻近所述第二辊的吸气装置,从而在所述第二辊圆周面在其转动方向上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之前和之后,除去散逸的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成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从而所述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所述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所述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所述第一和第二辊为硬面辊,它们放置成其间形成一约为100-250微米的宽度一致的间隙。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装置把它们充电成正电位,所述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
15.按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把所述第二辊的电位保持在比所述第一辊低约300-500v;所述第一辊的充电电位约为400-1000v。
16.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一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系统,包括一具有一带电调色剂流化床、其顶部开口的调色剂储槽;一成象件;一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所述成象件上的静电潜影的双辊传送系统,该双辊传送系统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每一辊有一圆周面;所述第一辊放置成其所述圆周面从所述储槽的所述开口顶部接受调色剂,所述第二辊放置成其所述圆周面直接从所述第一辊的圆周面接受调色剂,从而所述第二辊的圆周面直接把调色剂传送到所述成象件;把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成不同电位的装置;使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围绕所述两轴线以相反转动方向转动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成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从而所述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所述调色剂储槽传送到所述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辊充电装置把它们充电成正电位,所述第二辊的电位比所述第一辊低。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把所述第二辊的电位保持在比所述第一辊低约300-500v。
19.按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的充电电位约为400-1000v。
20.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设置成其间形成一约为100-250微米的宽度一致的间隙;它们的两轴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都相间距;所述第二辊位于所述成象件旁,它们之间的间隙约为50-250微米。
全文摘要
一种把均匀的单层调色剂传送给成象件(例如转动圆筒)上的静电潜影的系统,用来确保正确处理调色剂,它使用第一和第二辊,该两辊用作只容许带特种电荷的调色剂从一调色剂储槽传送到该成象件的调色剂极性过滤器。该双辊传送系统(30)包括可围绕两平行的水平轴线转动的第一辊(31)和第二辊(33),从而第一辊的圆周面从顶部开口的储槽(13)接受调色剂,第二辊从第一辊接受调色剂后把调色剂传送到该成象件(10)。第一辊和第二辊充电到不同的电位、例如都充电到正电位,但第二辊的电位比第一辊低约400v。该两辊围绕该两转动轴线以相反方向转动。沿第一和第二辊的特定部位设置调色剂刮除装置(34、35),使得剩余调色剂落入该调色剂储槽中,第二辊两边各设置一吸气装置(50、60),从而在其圆周面把调色剂传送到该成象件之间的之后,除去散逸调色剂,防止它们干扰均匀的单层调色剂。
文档编号G03G15/08GK1222982SQ98800443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1日
发明者欧林·D·克里斯蒂, 马克·J·穆拉尼, 凯文·J·胡克 申请人:穆尔美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