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947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长带状的照片胶片或印相纸等照片感光材料通过其装在处理槽内的处理液而进行显影处理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
已知的这种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例如,装有显影液的显影处理槽、装有漂白液的漂白处理槽、装有定影液的定影处理槽)将照片感光材料由上游至下游传送。另一方面,各处理槽与相应的装有显影液的显影子处理槽、装有漂白液的漂白子处理槽、装有定影液的定影子处理槽及装有稳定液的稳定子处理槽连通设置。在各处理槽与相应的各子处理槽之间使处理液处于循环状态。
其中,为了抑制附在照片感光材料表面的前工序的处理液对定影液和稳定液引起的污染,装有定影液的定影处理槽和装有稳定液的稳定处理槽以及与其相应的各子处理槽都设置成复数个。
这样,装有显影液和漂白液的子处理槽从外部被补充新的处理液,从处理槽向外部排出旧的处理液。关于装有定影液和稳定液的子处理槽,由于向下游的子处理槽中补充新的处理液,从上游的处理槽向外部排出旧的处理液,使下游的子处理槽中的处理液往上游的子处理槽中流入。
如上所述构成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各处理槽内设有搬运架,该架使长带状的照片感光材料顺次通过各处理槽的处理液,形成从上游至下游的连续显影处理工序。
可是,装有定影液的处理槽及其子处理槽中,由于前工序的比重重的漂白处理液附在照片感光材料的表面而被带入其中,与下游的处理槽及其子处理槽相比,越接近于前工序的上游侧处理槽极其子处理槽,其比重越重。下游的子处理槽的比重轻的处理液将流入上游的子处理槽的处理液上面,由于比重差的存在,流入的处理液与上游的子处理槽内处理液不能被很好地混合。
另外,装有稳定液的处理槽及其子处理槽,前工序的比重重的漂白处理液附在照片感光材料的表面而被带入其中,其结果下游的处理槽及其子处理槽中,越接近于前工序的上游的处理槽及其子处理槽其处理液比重越重,下游的子处理槽中比重轻的处理液流入上游的子处理槽处理液上面时,由于比重差的存在,流入的处理液与上游的子处理槽内处理液也不能被很好地混合。
为此,在以往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在邻接的子处理槽的隔板的纵向的中部设置贯穿孔。另一方面,在此贯穿孔上配设供给管,经由此管、下游的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能流入上游的子处理槽的中部或下部。这样、比重轻的下游的处理液能与比重重的上游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
可是,在邻接的子处理槽的隔板的纵向的中部设置供给管贯穿孔,此种配管作业很烦杂。而且,由于处理槽和子处理槽是用合成树脂模制成一体的,为在隔板等的纵向中间部作贯穿孔,模具的构造变得复杂,因而生产成本高成了问题。
本发明鉴于以上问题,用简单的构造以达到提供一种由下游子处理槽流入上游子处理槽的比重轻处理液能与比重重的处理液可靠地混合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具有从照片感光材料传送方向的上游至下游顺次设置的并装有同一种处理液的第1、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且并列设置的装有上述同一种类处理液的第1、2子处理槽、将各子处理槽的处理液通过该子处理槽中设置的过滤器供给相对应的处理槽的供给手段、上述第1、2子处理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通过下游侧第2子处理槽补充从外部填充的新的处理液使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上述液体通路流入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上述液体通路设在第1、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且设在第1子处理槽内上述过滤器附近。
由此结构,经第1、2子处理槽之间上端备有的液体通路,从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流入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可达到第1子处理槽内的过滤器处,并与第1子处理槽内比重重的处理液一起被吸入过滤器并供给其相对应的处理槽,从而使比重轻的处理液能与比重重的处理液比较好地混合。此时,子处理槽内过滤器越接近于液体通路,比重轻的处理液就会与比重重的处理液越好的混合。
而且,本发明涉及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具有从照片感光材料传送方向的上游至下游顺次设置的装有同一种处理液的第1、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且并列设置装有上述同一种类处理液的第1、2子处理槽、上述第1、2子处理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通过第2子处理槽补充从外部填充的新的处理液使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上述液体通路流入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上述液体通路除设在第1、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以外,同时,在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配设导引部件,该部件使来自第2子处理槽的处理液经上述液体通路流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
由此构成,经第1、2子处理槽之间上端备有的液体通路,从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流入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由导引部件被导引至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从而,能与第1子处理槽内比重重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
并且,在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该子处理槽内设置的过滤器供给其相对应的处理槽时,由于流入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与比重重的处理液能一起被吸入过滤器并供给其相对应的处理槽,从而能与比重重的处理液可靠地混合。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构成概略图。
图2为图1所示构成概略图的显影处理部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3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显影处理槽和显影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4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漂白处理槽和漂白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5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第1定影处理槽和第1定影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6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第2定影处理槽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7为表示第1定影子处理槽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
图8为图7所示第1定影子处理槽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A-A的断面图。
图9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第1稳定处理槽和第1稳定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10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第2稳定处理槽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11为表示第1稳定子处理槽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
图12为图11所示第1稳定子处理槽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B-B的断面图。
图13为图2所示显影处理部的第3稳定处理槽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的构成说明图。
图14为表示第2稳定子处理槽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
图15为图14所示表示第2稳定子处理槽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之间的液体通路及其引导部件的构成说明图C-C的断面图。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构成概略图。图中,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装入长带状照片感光材料胶片F的胶片填装部10、对从胶片填装部10引出的胶片F进行显影处理的显影处理部30、将显影处理部30处理后的胶片F进行干燥处理的干燥部60及将经干燥部60干燥后的胶片F暂时保存的胶片接受部80构成。而且,至少胶片填装部10和显影处理部30应设置成遮光的暗室。
胶片填装部10由将胶片F向下游传送的传送辊11、对着传送辊11挤压胶片F的上下可动的从动辊12、使从动辊12上下移动的电磁螺线管13、将胶片盒P引出的胶片F的尾端切断的切刀14及将切刀14的刃上下移动电磁螺线管15构成。
显影处理部30由装有显影液的显影处理槽31、装有漂白液的漂白处理槽32、装有定影液的第1定影处理槽33及第2定影处理槽34、装有稳定液的第1稳定处理槽35、第2稳定处理槽36及第3稳定处理槽37构成。各处理槽之间由隔板311、321、331、341、351及361顺序连接而成,使胶片F的传送方向从上游端(图的左侧)至下游端(图的右侧)呈流水线处理形式。各处理槽31、32、33、34、35、36、37内分别设有传送辊单元38,该单元使从胶片填装部引出的胶片F顺次通过显影液、漂白液、定影液从上游侧输送到下游侧。
各处理槽31、32、33、34、35、36和37呈上开口状,同时如图2所示,各处理槽通过隔板312、322、332、342、352、362和372分别配设有装有显影液的显影子处理槽39、装有漂白液的漂白子处理槽40、装有定影液的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及第2定影子处理槽42、装有稳定液的第1稳定子处理槽43、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及第3稳定子处理槽45。
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和45(如图2所示)也呈上开口状,同时、通过各子处理槽之间的隔板391、401、411、421、431和441,与上述处理槽一样、沿由上游侧至下游侧的胶片F的传送方向顺序设置。这些处理槽31、32、33、34、35、36、37和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45可通过将液体的合成树脂灌入模具后硬化一体成形。
显影处理槽31和显影子处理槽39,如前所述,由隔板312相隔(如图3所示)在隔板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显影液LQ1在显影处理槽31和显影处理子槽39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显影处理子槽39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39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393’的管393而组成的过滤器394。内部的显影液LQ1经连接在过滤器394下端的供给管395,由第1显影液泵396供给到显影处理槽31的底部。由此,显影液LQ1在显影处理槽31和显影处理子槽39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显影子处理槽39内部,除设置加热显影液LQ1的加热器397、保持显影液LQ1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398、监控显影液LQ1液面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399之外,同时在外部为了给显影子处理槽39补充显影液LQ1,设置补充槽46。该槽内的新的显影液LQ1由第2显影液泵462经供给管461供给。
还有,在显影处理槽31的外部设有废液槽47,同时在其上部安有排出管471。由于向显影子处理槽39补充新的显影液LQ1而产生的溢出废液经排出管471可排至废液槽47中。
漂白处理槽32和漂白子处理槽40,如前所述,由隔板322相隔(如图4所示),隔板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漂白液LQ2在漂白处理槽32和漂白子处理槽40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漂白子处理槽40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向缝隙40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03’的管403而组成的过滤器404。内部的漂白液LQ2经连接在过滤器404下端的供给管405,由第1漂白液泵406供给到漂白处理槽32的底部。由此,漂白液LQ2在漂白处理槽32和漂白子处理槽40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漂白子处理槽40内部,除设置加热漂白液LQ2的加热器407、保持显影液LQ2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08、监控漂白液LQ2液面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09之外,同时在外部为了给在漂白子处理槽40补充漂白液LQ2,设置补充槽48。该槽内的新的漂白液LQ2由第2漂白液泵482经供给管481供给。
还有、在漂白处理槽32的外部设有废液槽49,同时、在其上部安有排出管491。由于向漂白处理子槽40补充新的漂白液LQ2而产生的溢出废液经排出管491可排至废液槽49中。
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如前所述,由隔板332相隔(如图5所示),隔板332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定影液LQ3在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子处理槽41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41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13’的管413而组成的过滤器414。内部的定影液LQ3经连接在过滤器414下端的供给管415,由第1定影液泵416供给到定影处理槽33的底部。由此,定影液LQ3在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子处理槽41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内部,设置加热定影液LQ3的加热器417、保持定影液LQ3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18及监控定影液LQ3液面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19。
还有,在第1定影处理槽33的外部设置废液槽50、同时在其上部安有排出管501。由于向第1定影子处理槽41补充新的定影液LQ3而产生的溢出废液经排出管501可排至废液槽50中。
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如前所述,由隔板342相隔(如图6所示),在隔板342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定影液LQ3在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处理子槽42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第2定影处理子槽42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42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23’的管423而组成的过滤器424。内部的定影液LQ3经连接在过滤器424下端的供给管425,由第2定影液泵426供给到定影处理槽34的底部。由此,定影液LQ3在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处理子槽42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内部,除设置加热定影液LQ3的加热器427、保持定影液LQ3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28及监控定影液LQ3液面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29之外,同时在外部为了给第2定影子处理槽42补充定影液LQ3,设置补充槽51。该槽内的新的定影液LQ3由第3定影液泵512经供给管511供给。
还有、在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42之间的隔板411的上端(如图7和图8所示)切1个缺口,由缺口部CP1形成一个液体通路411a。同时,此液体通路411a的位于第1定影子处理槽41侧上横向两侧,从隔板411的上端至下端朝着该槽内侧方向悬立一对突出板(第1堰)411b、411c。接着、在这对突出板411b、411c的上端,也就是液体通路411a和位于该液体通路411a下端与隔板411的对面,横跨突出板411b、411c设有对向板411d。
还有、在此对向板411d的横向两端,朝着隔板411侧竖立一对侧板(第2堰)411e、411f,此侧板411e、411f位于突出板411b、411c的外侧呈相互对面状态。也就是说,对向板411d的左右两端的侧板411e、411f包着突出板411b、411c而设置。
其结果、向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内补充新定影液LQ3时,由于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42的液面上升,定影液LQ3经液体通路411a从位于下游的第2定影子处理槽42流入位于上游的第1定影子处理槽41。流入的定影液LQ3经过由一对突出板411b、411c和对向板411d围成的通路而被导入至第1定影处理子槽41内的下部。
由此、该导入的定影液LQ3与已经在该定影子处理槽41内的定影液LQ3混合并经过滤器414供给第1定影处理槽33。因此、通过液面的上升,旧的定影液LQ3经排出管501被排至废液槽50。
也就是说,上述一对突出板411b、411c和对向板411d将从第2定影子处理槽42流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内的定影液LQ3导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的下部从而构成导引部件54。另外,一对突出板411b、411c至少应形成在液体通路411a的左右两侧的下部为好。
还有、上述对向板411d,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位于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45的开口部KB的覆盖板53的下面并与之连成一体,当覆盖板53盖上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45的开口部KB时,该对向板411d与液体通路411a及其位于该液体通路411a下方的隔板411呈正对面形式。
由此、可容易地设置对向板411d。另外由于上述对向板411d两端的侧板411e、411f将突出板411b、411c包住而构成,侧板411e、411f和突出板411b、411c之间也形成通路,由此通路也能将流入的定影液LQ3导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的下方。
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子处理槽43,如前所述,由隔板352相隔(如图5所示),隔板352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稳定液LQ4在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子处理槽43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43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33’的管433而组成的过滤器434。内部的稳定液LQ4经连接在过滤器434下端的供给管435,由第1稳定液泵436供给到稳定处理槽35的底部。因此,稳定液LQ4在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内部,还设置了加热稳定液LQ4的加热器437、保持稳定液LQ3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38及监控稳定液LQ4液面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39。
还有、在第1稳定处理槽35的外部设置废液槽55,同时、还在其上部连着排出管551。如后所述当向第3稳定处理子槽45补充新的稳定液LQ4时,溢出的废液经排出管551可排至废液槽55中。
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如前所述,由隔板362相隔(如图10所示),在隔板362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稳定液LQ4在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44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44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43’的管443而组成的过滤器444。内部的稳定液LQ4经连接在过滤器444下端的供给管445,由第2稳定液泵446供给到稳定处理槽36的底部。由此,稳定液LQ4在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部,还设置了加热稳定液LQ4的加热器447、保持稳定液LQ4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48及监控稳定液LQ4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49。
还有、在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之间的隔板431的上端(如图11和图12所示),切一个缺口,由缺口部CP2形成一个液体通路431a。在此液体通路431a的两侧位于第1稳定子处理槽43侧上横向两侧,从隔板431上端至下端朝着该槽内侧方向、悬立一对突出板(第1堰)431b、431c。接着、在这对突出板431b、431c的上端,也就是液体通路431a和位于该液体通路431a下面隔板431的对面,横跨突出板431b、431c设有对向板431d。
还有、在此对向板431d的横向两端,朝着隔板431侧竖立一对侧板(第2堰)431e、431f,此侧板431e、431f位于突出板431b、431c的外侧呈相互对面状态。也就是说,对向板431d的左右两端的侧板431e、431f包着突出板431b、431c而设置。
其结果、如后面将要介绍的那样,从位于下游的第3稳定子处理槽45向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内补充新的稳定液LQ4时,由于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子处理槽44的液面上升,稳定液LQ4经液体通路431a从位于下游的第2稳定子处理槽44流入位于上游的第1稳定子处理槽43。流入的稳定液LQ4经过由一对突出板431b、431c和对向板431d围成的通路而被导入至第1稳定子处理槽43内与该槽现有的稳定液LQ4混合,经过滤器434提供给第1稳定处理槽35。因此、由于液面的上升,旧的稳定液LQ4经排出管551被排至废液槽55。
也就是说,上述这对突出板431b、431c和对向板431d将从第2稳定子处理槽44流入第1稳定子处理槽43内的稳定液LQ4导入第1稳定子处理槽43的下部从而构成导引部件56。另外、这对突出板431b、431c至少应形成在液体通路431a的左右两侧的下部为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向板431d(如图12所示),位于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和45的开口部KB的覆盖板53的下面并与该盖板连成一体。当覆盖板53盖上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和45的开口部KB时,该对向板431d与液体通路431a及其位于该液体通路431a下面的隔板431呈正对面形式。由此、可容易地设置对向板431d。另外由于上述对向板431d两端的侧板431e、431f将突出板431b、431c包住而构成,侧板431e、431f和突出板431b、431c之间也形成通路,由此通路也能将流入的稳定液LQ4导入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的下方。
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45,如前所述,由隔板372相隔(如图13所示),隔板372的上部两槽相互连通。稳定液LQ4在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45之间可自由流动。
并且,在第3稳定子处理槽45内部,纵向设置有带有复数个竖长缝隙452的外围绕有过滤材料453’的管453而组成的过滤器454。内部的稳定液LQ4经连接在过滤器454下端的供给管455,由第4稳定液泵456供给到第3稳定处理槽37的底部。因此,稳定液LQ4在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45之间呈循环状态。
另外,在第3稳定子处理槽45内部,还设置了加热稳定液LQ4的加热器457、保持稳定液LQ4为一定温度(例如约30℃)的温度调节传感器458及监控稳定液LQ4高度并发出警报信号的液面监控传感器459。同时在外部为了给在第3稳定子处理槽45补充稳定液LQ4,设置了补液槽58。该第3稳定子处理槽内的新稳定液LQ4由第4稳定液泵582经供给管581供给。
还有、在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45之间的隔板441的上端(如图14和图15所示),切1个缺口,由缺口部CP3形成一个液体通路441a。在此液体通路441a的两端位于第2稳定子处理槽44侧的横向两侧,从隔板441的上端至下端朝着该槽内侧方向悬立一对突出板(第1堰)441b、441c。
接着、在这对突出板441b、441c的上端、也就是液体通路441a和位于该液体通路441a下面隔板441的对面位置,横跨一对突出板441b、441c设有对向板441d。还有、在此对向板441d的两端,朝着隔板441侧垂直形成一对侧板(第2堰)441e、441f,此侧板441e、441f位于突出板441b、441c的外侧呈相互对面状态。也就是说,对向板441d的左右两端的侧板441e、441f包着突出板441b、441c而设置。
其结果向第3稳定子处理槽45内补充新的稳定液LQ4时,由于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子处理槽45的液面上升,稳定液LQ4经液体通路441a从位于下游的第3稳定子处理槽45流入位于上游的第2稳定子处理槽44。流入的稳定液LQ4经过由一对突出板441b、441c和对向板441d围成的通路而被导入至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内并与该槽现有的稳定液LQ4混合,经过滤器444提供给第2稳定处理槽36。也就是说、上述一对突出板441b、441c和对向板441d将从第3稳定子处理槽45流入第2稳定子处理槽44内的稳定液LQ4导入第2稳定子处理槽44的下部从而构成导引部件58。另外、这对突出板441b、441c至少应形成在液体通路441a的左右两侧的下部为好。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对向板441d(如图15所示),位于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和45的开口部KB的覆盖板53的下面并与该盖板连成一体,当覆盖板53盖上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和45的开口部KB时,该对向板441d与液体通路441a及其位于该液体通路441a下方的隔板441呈正对面形式。由此、可容易地设置对向板441d。另外由于上述对向板441d两端的侧板441e、441f将突出板441b、441c包住而构成,侧板441e、441f和突出板441b、441c之间也形成通路,由此通路也能将流入的稳定液LQ4导入第2稳定子处理槽44的下方。
干燥部60是由加热器61、将由显影处理部30而来的胶片F搬送至胶片受接部80的干燥室62、将加热器61产生的热量扇入干燥室62的风扇63及监测干燥室62温度的温度传感器64构成。另外、胶片受接部80根据需要可备有卷烘干后胶片的卷辊(未图示)。
下面就上述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的动作作如下说明。顺便提一句,此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是由未图示的中央处理器(CPU)和内存等构成的自控系统来控制全体的动作。
首先,说明一下该装置总体的大概动作。首先、打开电源开关,显影处理部30的各子处理槽39、40、41、42、43、44、45内的加热器397、407、417、427、437、447、457将被通电并将装入其中的达到所定液面高度的各处理液加热。另外,干燥部60的加热器61也被通电,经过风扇63的送风,将干燥室62加热至所定温度。
在此状态下,将要显影的胶片F装入填装部10,将胶片的前端卡入传送辊单元38,按下起动按钮,胶片F将顺次被浸入显影处理槽31内的显影液LQ1、漂白处理槽32内的漂白液LQ2、第1、第2定影处理槽33、34内的定影液LQ3及第1、第2、第3稳定处理槽35、36、37内的稳定液LQ4而进行显影处理。经显影处理的胶片F接着被送至干燥部60进行烘干处理,最后被输出至胶片受接部80。当全部胶片F从胶片盒P中被引出后,胶片的尾端由切刀14切断。
其次,说明一下显影处理部30的动作。当按下上述的起动按钮时,第1、第2显影液泵396、462、第1、第2漂白液泵406、482、第1、第2、第3定影液泵416、426、512及第1、第2第3、第4稳定液泵436、446、456、582启动。
第1、第2显影液泵396、462启动时,由于显影处理子槽39内的显影液LQ1是经过滤器394除去杂质等不纯物质后提供给显影处理槽31的,显影液LQ1可在显影处理子槽39和显影处理槽31之间循环。另外,由于来自补液槽46的新显影液LQ1是顺次(或间歇地)提供至显影处理子槽39内的。随着液面高度的上升,显影处理槽31内的旧显影液可经排出管471排出至废液槽47。因此、显影处理槽31内的显影液LQ1可一直保持所规定的显影处理功能。
第1、第2漂白液泵406、482启动后,由于漂白处理子槽40内的漂白液LQ2是经过滤器404除去杂质等不纯物质后提供给漂白处理槽32的,漂白液LQ2可在漂白处理子槽40和漂白处理槽32之间循环。另外、由于来自补液槽48的新漂白液LQ2是顺次(或间歇地)提供至漂白处理子槽40内的。随着液面高度的上升,漂白处理槽32内的旧漂白液可经排出管491排出至废液槽49。因此,漂白处理槽32内的漂白液LQ1可一直保持所规定的漂白处理功能。
当第1、第2、第3定影液泵416、426、512启动后,由于第1、第2定影处理子槽41、42内的定影液LQ3是经过滤器414、424除去杂质等不纯物质后分别提供给第1、第2定影处理槽33、34的,定影液LQ3可在第1定影子处理槽41和第1定影处理槽33之间以及在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和第2定影处理槽34之间分别循环。
另外,由于来自补充槽51的新定影液LQ3是顺次(或间歇地)提供至第2定影处理子槽42内的,由此、引起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子处理槽42液面高度的上升的结果使位于下游的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内的定影液LQ3通过隔板411的液体通路411a流入上游的第1定影子处理槽41中。由于流入的定影液LQ3经导引部件54被导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的下部,因此可与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现存的定影液LQ3很好地混合。而且、由于经导引部件54导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下部的定影液LQ3是经过滤器414供给第1定影处理槽33的,因此能与第1定影处理槽33内的定影液LQ3可靠地混合。
还有、向第2定影子处理槽42提供来自补液槽51的新定影液LQ3时,为使提供的新定影液LQ3很好地吸入至第2定影子处理槽42内的过滤器424,最好在过滤器424的下流侧供给。
还有、由于定影液LQ3从下游的第2定影子处理槽42流入上游的第1定影子处理槽41而引起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的液面上升,其结果第1定影处理槽33内的废液LQ3可经排出管501排出至废液槽50。因此,第1、第2定影处理槽33、34内的定影液LQ3可一直保持所规定的定影处理功能。
还有、虽然比定影液LQ3比重重的前工序的漂白液LQ2可浮在胶片F的表面带入到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处理子槽41内,从而导致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处理子槽41内的定影液LQ3的比重比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处理子槽42内的定影液LQ3的比重重,由于来自第2定影处理子槽42的比重轻的定影液LQ3是经如前所述导引部件54导入至第1定影处理子槽41的下方的,因此能与比重重的定影液LQ3很好地混合。
当第1、第2、第3、第4稳定液泵436、446、456、582启动后,由于第1、第2、第3稳定处理子槽43、44、45内的稳定液LQ4是经过滤器434、444、454除去杂质等不纯物质后分别提供给第1、第2、第3稳定处理槽35、36、37的,稳定液LQ4可在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和第1稳定处理槽35之间,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和第2稳定处理槽36之间以及在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和第3稳定处理槽37之间分别循环。
另外,由于来自补液槽58的新稳定液LQ4是顺次(或间歇地)提供至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内的,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处理子槽45液面高度上升的结果使位于下游的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内的稳定液LQ4通过隔板441的液体通路441a流入上游的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中。由于流入的稳定液LQ4经导引部件58被导入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下方,因此可与第2稳定子处理槽44现存的稳定液LQ4很好地混合。而且、由于经导引部件58导入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下部的稳定液LQ4是经过滤器444供给第2稳定处理槽36的,因此能与第2稳定处理槽36内的稳定液LQ4可靠地混合。
还有、向第3稳定处理子槽45提供来自补液槽58的新稳定液LQ4时,为使提供的新稳定液LQ4很好地吸入至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内的过滤器454,最好在过滤器454的下流侧提供新的稳定液。
还有、由于稳定液LQ4从第3稳定处理子槽45流入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从而引起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液面上升,下游的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稳定液LQ4经隔板431的液体通路431a可流入上游的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内。由于流入的稳定液LQ4经导引部件56被导入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的下方,因此可与第1稳定子处理槽43内现存的稳定液LQ4很好地混合。而且、由于经导引部件56导入第1稳定处理子槽43下部的稳定液LQ4是经过滤器434供给第1稳定处理槽35的,因此能与第1稳定处理槽35内的稳定液LQ4可靠地混合。
还有、由于稳定液LQ4从下游的第2稳定处理子槽44流入上游的第1稳定处理子槽43从而引起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的液面上升,其结果第1稳定处理槽35内的废液LQ4经排出管551排出至废液槽55。因此、第1、第2、第3稳定处理槽35、36、37内的稳定液LQ4可一直保持所规定的稳定处理功能。
还有、虽然比稳定液LQ4比重重的前工序的定影液LQ3可浮在胶片F的表面带入到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内从而导致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内的稳定液LQ4的比重比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的稳定液LQ4的比重重,但由于来自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比重轻的稳定液LQ4是经如前所述导引部件56导入至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的下方的,因此能与比重重的稳定液LQ4很好地混合。
还有,虽然比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的稳定液LQ4比重重的稳定液LQ4可浮在胶片F的表面带入到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从而导致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内的稳定液LQ4的比重比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内的稳定液LQ4的比重重,但由于来自第3稳定处理子槽45的比重轻的稳定液LQ4是经如前所述导引部件58导入至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下方的,因此能与比重重的稳定液LQ4很好地混合。
还有、上述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由于长时间地连续使用,水份从各处理液中蒸发从而使各处理液浓度变高,在附设有补充槽46、48、51、58的各子处理槽39、40、42、45内各安装一个浓度传感器,液体达到一定的浓度以上时能自动地补充水份(说明省略)。「0082」本发明即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如上所述构成、但也可采用以下介绍的各种变形形式。①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液体通路441a、431a、441a流入的处理液是经导引部件54、56、58导入子槽41、43、44的下方的,如果液体通路441a、431a、441a在过滤器414、434、444的附近位置形成,也可省去导引部件54、56和58。此时,由于从液体通路441a、431a、441a流入的处理液是被良好地吸入过滤器414、434、444之后供给处理槽33、35、36的,因此能与现存的与自己比重不同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也就是说,上述的附近位置是指将液体通路441a、431a、441a设置在和过滤器414、434、444相对位置(过滤器设置在中央位置时液体通路也应设置在中央位置),使从液体通路441a、431a、441a流入的处理液很好地吸入至过滤器414、434、444的位置而言的。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子槽39、40、41、42、43、44、45经隔板391、401、411、421、431、441而构成一体,液体通路441a、431a、441a由在隔板411、431、441的上端切一个缺口而构成。但也可将各子槽39、40、41、42、43、44、45各自独立,将独立的相邻的子处理槽壁的上端切口,通过在切口处搭设一筒状通路来构成。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通路441a、431a、441a由在其相应隔板的上端仅形成一个。此时、也可在相应隔板的上端分别形成复数个通路。④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引部件54、56、58是由一对突出板411b、411c、431b、431c、441b、441c和对向板411d、431d、441d组合而构成,但也可用独自的筒状部品代之。而且,导引部件54、56、58还可省去一对突出板411b、411c、431b、431c、441b、441c,只由对向板411d、431d、441d构成。此时,对向板411d、431d、441d至少应与液体通路441a、431a、441a的下方的隔板411、431、441呈对面状态配置即可。这时,对向板411d、431d、441d也可省去各侧板411e、411f、431e、431f、441e、441f而呈平板状或全体弯曲状。还有,导引部件54、56、58也可以同时省去一对突出板411b、411c、431b、431c、441b、441c和各侧板411e、411f、431e、431f、441e、441f,仅由平板状的对向板411d、431d、441d构成。还有,导引部件54、56、58不仅只是将来自下游子处理槽的处理液导入子处理槽的下方,也可通过斜向设置该导引部件等手段使之导入过滤器414、434、444的附近位置。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处理子槽41以及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处理子槽42设计成相同的液面高度。但是此时也可以通过将第1定影处理槽33的排出管501设置在较低的位置,使第1定影处理槽33和第1定影处理子槽41的液面高度比第2定影处理槽34和第2定影处理子槽42的液面高度低。此时,由于落差大,从第2定影处理子槽42流入第1定影子处理槽41的处理液带有势能,能更好地和与自己比重不同的处理液混合。⑥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以及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处理子槽45分别设计成相同的液面高度。但此时也可以通过将第1稳定处理槽35的排出管551放在较低的位置使第1稳定处理槽35和第1稳定处理子槽43的液面高度比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液面高度低。还可以通过将第1定影处理子槽43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之间的液体通路431a的位置设计成比第2稳定处理子槽44和第3稳定处理子槽45之间的液体通路441a的位置低等手段使第2稳定处理槽36和第2稳定处理子槽44的液面高度比第3稳定处理槽37和第3稳定处理子槽45的液面高度低。此时、由于落差大,流入的处理液带有势能,能更好地和与自己比重不同的处理液混合。⑦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即照片感光材料的显影处理装置,即可适用于作为感光材料之一的胶片显影处理,也适用于印相纸的显影处理。另外,还可适用于具备胶片显影处理和印相纸显影处理两种功能的装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沿感光材料的传送方向,从上游至下游顺次设置使用了装有相同处理液的第1、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并列设置的装有上述相同处理液的第1、第2子处理槽、各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在该子处理槽中配设的过滤器提供给相应的处理槽方式的供给手段、在上述第1、第2子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还有、该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由来自外部的新处理液补充给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通过上述的液体通路流入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且上述的液体通路在第1、第2子处理槽的上端并被设置在第1子处理槽的过滤器附近。
本发明具有沿感光材料的传送方向,从上游至下游顺次设置了装有相同处理液的第1、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并列设置的装有上述相同处理液的第1、第2子处理槽及上述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还有该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由来自外的新处理液补充给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通过上述的液体通路流入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上述液体通路设在第1、第2子槽的上端,且在第1子处理槽内还设置经液体通路将第2子处理槽的处理液导入第1子处理槽下部的导引部件。
鉴于这些,本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不必象以往那样,在邻接的子槽之间的隔板的纵向中心处设置贯穿孔及在贯穿孔上设置供给管,而用简单的构造实现使下游子处理槽内比重轻的处理液流入上游子处理槽,并与比重重的处理液可靠地混合。另外,用合成树脂等将处理槽和子处理槽模制成一体时,由于不必象以往那样在邻接的子处理槽之间的隔板的纵向中心处设置贯穿孔,模具构造不复杂,可望降低成本。而且,第1、第2子槽用隔板连接,也可在隔板上切一切口而形成液体通路。
这样、下游第2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经隔板上端的切口流入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另外、流入该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流至第1子处理槽内的过滤器处,与该子处理槽内比重重的处理液一起被吸入过滤器提供给相应的处理槽,与比重重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
还有、在隔板处朝着第1子处理槽侧,切口的左右两侧的下方纵向放一对第1堰也可以。这样、经液体通路流入的处理液由于第1对堰的存在,抑制此处理液向左右方向扩散,有效地将处理液导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
还有、导引部件也可至少由放置在切口下方并与隔板呈对面方向的对向板构成。这样、经切口从下游第2子处理槽流入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撞击对向板而导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与该槽内比重重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同时也可简化子处理槽内部的构造。
还有、也可以在对向板的左右两侧纵向放置一对第2堰。这样、经液体通路流入的处理液由于第2对堰的存在,抑制此处理液向左右方向扩散,有效地将处理液导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
还有、在第1子槽侧,切口的左右两侧的下方纵向地放置一对第1堰,第2对堰也可以包住第1对堰。这样、经液体通路流入的处理液由于第1对堰的存在,抑制此处理液向左右方向扩散的同时,经第1对堰和第2对堰之间形成的通路,更有效地将处理液导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
还有、第1子处理槽除在其上端备有开口部外,同时备有覆盖开口部的覆盖板,对向板和覆盖板可一体形成。这样、由于第1子处理槽的开口部被覆盖板覆盖,与覆盖板形成一体的对向板位于隔板的开口部的对面,只需用覆盖板盖上开口部,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对向板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即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由于液体通路在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和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且在第1子处理槽内的过滤器附近,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将从下游第2子处理槽流入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与现有的比重重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
而且、除在上游的第1子处理槽和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备有液体通路外,由于还在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设置将自下游第2子处理槽流入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导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的导引部件。因此、用简单的结构即可将从下游第2子处理槽流入上游第1子处理槽内的比重轻的处理液与现有的比重重的处理液很好地混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将感光材料沿自上游至下游传送而顺次设置的装有同一种处理液的第1、第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且并列设置的装有上述同一种处理液的第1、第2子处理槽、将各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设置在该槽内的过滤器提供给相应的处理槽的供给手段、上述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在通过补充来自外部的新处理液使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上述液体通路流入第1子处理槽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其特征是上述液体通路位于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第1子处理槽内的上述过滤器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由隔板连接,上述液体通路由在隔板上形成的切口构成。
3.一种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将感光材料沿自上游至下游传送而顺次设置的装有同一种处理液的第1、第2处理槽、与各处理槽处于连通状态且并列设置的装有上述同一种类处理液的第1、第2子处理槽、上述的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形成的液体通路、在通过补充来自外部的新处理液使下游的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经上述液体通路流入第1子处理槽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中,其特征是除上述液体通路是在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的上端形成之外,还在第1子处理槽内,设置经上述液体通路将来自第2子处理槽内的处理液导入该第1子处理槽的下方的导引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上述第1、第2子处理槽之间由隔板连接,上述液体通路是由在隔板上形成的切口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上述隔板上,在第1子处理槽侧,位于上述切口左右两侧的下方位置上垂直形成一对第1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上述导引部件至少由位于上述切口的下方,与隔板对向配置的对向板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对向板的两侧形成一对第2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上述隔板上,在第1子处理槽侧,位于上述切口两侧的下方垂直形成一对第1堰,上述第2堰包住上述第1堰。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项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照片感光材料的自动显影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第1子处理槽上部有开口,同时还设有覆盖开口的覆盖板,上述对向板与覆盖板为一体成形。
全文摘要
装有定影液的子处理槽41、42之间的隔板411的上端设置有将子处理槽42内的定影液流入子处理槽41的液体通路411a,还设置有将流入子处理槽41内的定影液导入其下方的由对向板411d等组成的导引部件。而且,装有稳定液的子处理槽43、44之间的隔板431的上端设置有将子处理槽44内的稳定液流入子处理槽43的液体通路431a,还设置有将流入子处理槽43内的稳定液导入其下方的由对向板431d等组成的导引部件。同样,装有稳定液的子处理槽44、45之间的隔板441的上端设置有液体通路441a,还在子处理槽44内设置由对向板441d等组成的导引部件。
文档编号G03D3/06GK1222980SQ98800453
公开日1999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0日
发明者中村善文, 根来尚司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