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1206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
[0001]本申请是2012年6月28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210218321.X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背光结构及其显示模块”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背光结构及液晶显不(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模块。
【背景技术】
[0003]显示模块被使用在许多应用场合,如膝上型电脑、移动电话、或个人数字助理。对目前及下一代的移动应用设备来说,市场需求着重在降低显示模块的外观大小,但是同时保持特定的屏幕大小。
[0004]为了符合这样的需求,死边(dead border)是一项重要的考量因素。与显示模块的有源区(active area)不同的是,死边通常是一种无法显示的区域,有时也可被称为是死区(dead area)。死边的范围,包括有源区的外边与显示模块的外边或外框之间的区域。有源区与死边两者决定了显示模块的外观大小。因此,若有源区域需保持在特定的大小,则显示模块外观大小将取决于其死边或死区的大小。
[0005]目前已有各种方式能用来减小死边。举例来说,可借由缩小显示模块的元件来减小死边。例如,窄化作为显示面板的外框的铁框的宽度,减小用来支持显示面板的支持物的尺寸,或减小用来提供光线给显示面板的背光单元的尺寸。
[0006]然而,上述的作法是有其限制的。举例来说,缩小显示模块的元件尺寸可能在制程上,以及显示模块坚固性或强度上会遭遇一些问题。基于这些限制,很可能显示模块已使用可达到的最小尺寸的元件,但显示模块的死边仍然太大而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如何降低显示模块的死边,仍是业界所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结构及显示模块,能降低显示模块的死边。
[0008]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背光结构。背光结构包括背光单元及壳体。背光单元用于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壳体具有基座部及支持部。基座部围绕背光单元。支持部与基座部连接且与部分的背光单元重叠。支持部用于支持显示面板于其上。
[000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显示模块,包含显示面板、背光单元及壳体。背光单元用于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壳体具有基座部及支持部。基座部围绕背光单元。支持部与基座部连接且与部分的背光单元重叠。支持部用于支持显示面板于其上。
【附图说明】
[0010]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0011]图1A绘示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
[0012]图1B绘示图1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X的剖面图的一例。
[0013]图2A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
[0014]图2B绘示图2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l-Xl的剖面图的一例。
[0015]图2C绘示图2A的显示模块的部分爆炸图。
[0016]图3A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
[0017]图3B绘示图3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2-X2的剖面图的一例。
[0018]图4A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
[0019]图4B绘示图4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3-X3的剖面图的一例。
[0020]图5A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
[0021]图5B绘示图5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4-X4的剖面图的一例。
[00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3]10、20、30、40、50:显示模块
[0024]110:显示面板
[0025]111:上偏光板
[0026]112:上基板
[0027]113:显示材料层
[0028]114:下基板
[0029]115:下偏光板
[0030]116:密封层
[0031]130:背光单元
[0032]131:光学膜
[0033]132:导光板
[0034]133:反射膜
[0035]140、240、340、540:壳体
[0036]150:铁框
[0037]160:DSA 层
[0038]102、202、302、402、502:背光结构
[0039]241、341、441、541:基座部
[0040]242、342、442、542:支持部
[0041]Al:有源区
[0042]D、D,:距离
[0043]El ?E4、E1,?E4,:边
[0044]G1、G2、G2,:间隔
[0045]L:重叠处
[0046]M、M1、M2:长度
[0047]VA1、VA2:虚线
[0048]Z:厚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以下描述背光结构及显示模块的实施例。于一实施例中,背光结构具有背光单元,而背光单元的边是与用来支持显示面板的壳体相重叠,故能缩短有源区域的边与对应的显示模块的边之间的距离。如此,背光结构与显示模块可具有较窄的死边。此外,壳体与背光单元的边之间的重叠部分能避免背光单元的边上出现光晕现象(optical artifact)。兹配合相关图式于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0050]请参照图1A,其绘示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于此例中,显示模块10包括显示面板110及背光结构102。显示面板11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或触控面板。背光结构102包含背光单元130、壳体140、及铁框150。背光单元130用于提供光源至显示面板110,且位于显示面板110底下,故以虚线来绘示。壳体140作用如同支持物,用来支持显示面板110于其上。壳体140例如是塑胶材质、树脂材质、或其它此技艺中所知悉的材质。铁框150的作用如底架,用来保护显示面板110或显示模块10的其他元件避免受到损害。
[0051]请参照图1B,其绘示图1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X的剖面图的一例。
[0052]显示面板110包含上偏光板111、上基板112、显示材料层113、下基板114、下偏光板115、及密封层116。上偏光板111及下偏光板115分别设置在上基板112及下基板114上,而显示材料层113是设置在两基板112及114之间。密封层116设置在两基板112及114的周围,其间所形成的内部空间用来填入显示材料层113并避免显示材料层113泄漏。
[0053]背光单元130包含至少一光学膜131、导光板132、及反射膜133。以多数个光学膜131为例。背光单元130的光线从光学膜131射出。光学膜131具有多个边,如图1B的剖面图所示的边E2。光学膜131例如包含扩散(diffusing)片及棱镜(prism)片。导光板132设置于光学膜131及反射膜133之间。反射膜133将来自导光板132的下行光线反射,使之朝向显示面板110行进。显示面板110经由双面粘合(double-side adhesive, DSA)层160连结至壳体140。
[0054]显示模块10的尺寸与许多参数有关。在所述参数中,将对部分参数加上标号进行说明,如有源区Al的边E1、光学膜131的边E2、壳体140的内边E3、及铁框150的外边E4。此外,还有边El与边E2之间的长度M、边E2与边E3之间的间隔G1、边E3与边El之间的间隔G2、及边El与边E4之间的距离D。
[0055]为了减小显示模块10的尺寸,并同时保持特定的屏幕大小,显示模块10的死边是一项考量因素。于图1A中,死边是指从显示模块10的有源区Al的外边至显示模块10的外框或外边之间的区域。更详细地说,如第IB所示,显示模块10的死边可由有源区Al的边El至铁框150的边E4之间的距离D来决定。如此,若能缩短距离D,便能减少显示模块10的死边。
[0056]针对图1B中显示模块10的背光结构,缩短距离D有许多的限制。其中一项限制,是有关有源区Al的边El与光学膜131的边E2之间的距离M。于图1B所示的例中,此距离M是长度Ml与M2的组合。除了虚线VA2所示的用于特定视角的长度M2外,长度Ml是额外增加的,用来避免光学膜131的边E2被使用者看见,并以虚线VAl所绘示。再者,在壳体140的内边E3与光学膜131的边E2之间,也需要有适当的间隔G1。故知,有关距离D的缩短,距离M与间隔Gl两者可视为是限制条件,从而增加缩短死边的困难度。
[0057]请参照图2A,其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一例的平面图。于此例中,与显示模块10不同的是,显示模块20有不同的背光结构202。背光结构202具有的壳体240是与部分的背光单元130重叠。如此,壳体240与背光单元130之间会有重叠处L,如图2A所示。
[0058]请参照图2B,其绘示图2A的显示模块沿着线段Xl-Xl的剖面图的一例。更详细地说,壳体240具有基座部241及支持部242。基座部241围绕背光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