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照相设备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30955阅读:来源:国知局
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为Vd。在曝光步骤中,使电子照相感 光构件曝光使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为VI。在转印步骤中,将转印偏压施加至电 子照相感光构件使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为vt。在下一步骤中,电子照相感光构 件需要带电使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从vt改变为Vd。因此,电位差大并且电子照 相感光构件的表面很可能通过放电而劣化。
[0034] 本发明中,其中形成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电荷产生层的范围小于其中充电单元接 触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范围。因此,接触充电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为其 中没有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区域。因此,可以想到,在该区域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 位没有通过曝光而改变为VI。另外,其中转印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范围小于其 中充电单元接触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范围。因此,接触充电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 件的表面为其中转印单元没有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区域。因此,可以想到,在该区 域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电位没有通过转印而改变为Vt。因此,可以想到,接触充电 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电位仍为约Vd,在充电步骤中没有显著的放电发 生,并且抑制接触充电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劣化。
[0035] 在转印步骤与充电步骤之间可进行除电步骤。在除电步骤中,优选使用曝光单元。 在该情况下,由于接触充电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电位仍为约Vd并且 接触充电单元的端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没有除电,所以放电的影响小;因此,本发 明的效果显著。
[0036] 此外,Ll、L2和L4优选满足下式(4)或(5):
[0037]L1>L4>L2 (4)
[0038] L1>L2>L4(5)。
[0039] 当满足式⑷或(5)时,其中形成电荷产生层的范围不同于其中转印单元与电子 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范围,从转印单元的端部放电的影响降低,并且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 表面磨耗可以降低,这是优选的。当L2等于L4时,其中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区域的端部与其 中转印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区域的端部一致。在通过浸渍涂布法形成电荷产生 层的情况下,在支承体的轴方向的一半处通过浸渍涂布法形成用于形成电荷产生层的湿膜 (wetfilm)并且剥离湿膜的下端部。在该情况下,其中形成电荷产生层的区域的端部可能 比除了其端部以外的部分更厚。当其中转印单元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相对的区域的端部与 电荷产生层的厚部分一致时,从转印单元的端部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表面的放电的影响 很可能是显著的。
[0040] 此外,L1优选为比L4远2謹以上。
[0041] 以下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案中记载的组件的尺 寸、材料、形状和相对配置等,除非另有限定。
[0042] 电子照相设备的构成
[0043] 以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设备100的构成。图1为电子照相设备 100的示意性截面图。
[0044] 电子照相设备100包括多个图像形成部,S卩,用于形成黄色(Y)图像的第一图像形 成部SY、用于形成品红色(M)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部SM、用于形成青色(C)图像的第三图 像形成部SC和用于形成黑色(K)图像的第四图像形成部SK。参考图1,沿与垂直方向交叉 的方向以一列配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图像形成部SY、SM、SC和SK。
[0045] 在电子照相设备100中,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Y-SK的构成和操作除了由此形 成的图像颜色彼此不同以外实质上彼此相同。因此,在不需要区别的情况下,省略Y、M、C和 K并且以下提供一般说明。
[0046] 电子照相设备100包括沿与垂直方向交叉的方向设置的四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9(9Y、9M、9C和9K)。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沿由如图1所示的箭头G表示的方向旋转。在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周围配置充电辊10(10Y、10M、10C和10K)和扫描器单元(曝光装 置)11。
[0047]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为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各充电辊10为用于使 相应的一个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单元。扫描器单元(曝光装置)11 为用于基于图像信息将激光束施加至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形 成静电潜像的曝光单元。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周围配置显影单元12 (12Y、12M、12C和 12K)和清洁刮板 14 (14Y、14M、14C和 14K)。
[0048] 显影单元12为使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显影单元12可以根据 本文中使用的显影系统来选择。本文中使用的显影系统的实例包括其中仅使用调色剂来 进行显影的单组分显影系统,其中使用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来进行显影的双组分显影系 统,其中感光构件与调色剂接触的接触显影系统,以及非接触显影系统。施加至显影辊的电 压仅为直流电压或者为通过将交流电压叠加在直流电压上获得的电压。清洁刮板14为去 除转印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残留的调色剂(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构件。与四个电 子照相感光构件9相对配置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材料1 的、用作中间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2 8。
[0049] 在电子照相设备100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充电辑10、显影单元12和清洁刮 板14组合在盒中并且形成处理盒8 (8Y、8M、8C和8K)。处理盒8通过如安装至电子照相设 备100的主体的安装导向件或定位构件等安装单元(未示出)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照相设 备 100〇
[0050] 参考图1,处理盒8具有相同的形状。各处理盒8包括相应的一种黄色(Y)调色 剂、品红色(M)调色剂、青色(C)调色剂和黑色(K)调色剂。中间转印带28接触四个电子 照相感光构件9并且沿由如图1所示的箭头Η表示的方向旋转。
[0051] 中间转印带28搭在多个支承体构件(驱动辊51、二次转印对向辊52和从动辊53) 上。在中间转印带28的内周面侧上设置作为一次转印构件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3 (13YU3M、 13C和13Κ)使得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相对。在中间转印带28的外周面设置作为二次转 印构件的二次转印辊32使得位于与二次转印对向辊52相对的位置。
[0052] 在图像形成时,用充电辊10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表面均匀带电。然后,将电 子照相感光构件9的带电表面扫描并暴露于根据图像信息由扫描器单元11发射的激光束, 从而根据图像信息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用显影单元12使电子照 相感光构件9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用一次转印辊13使电子照相感光构 件9上承载的调色剂图像转印(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带28。本发明中,将一次转印辊13 的宽度设定为下述值。
[0053] 在形成四种颜色的图像的情况下,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图像形成部SY、SM、SC 和SK依次进行上述过程并且在中间转印带28上顺次叠加各色调色剂图像并且然后一次转 印。其后,在中间转印带28移动的同时将转印材料1输送至二次转印部。通过介由它们之 间的转印材料1接触中间转印带28的二次转印辊32的作用将中间转印带28上的四色调 色剂图像一起二次转印至转印材料1上。
[0054] 将具有转印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材料1输送至作为定影单元的定影装置15。在定 影装置15中,将热和压力施加至转印材料1,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转印材料1。在一次 转印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9上残留的一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用清洁刮板14来去除并且回收 在去除调色剂室1如(1如¥、14〇]?、14(^和14(31()中。中间转印带28上残留的二次转印残留 调色剂用中间转印带清洁装置38来去除。
[0055] 电子照相设备100使用第一至第四图像形成部SY-SK的一种或几种(不是全部) 可形成单色或多色图像。
[0056] 中间转印带28优选由体积电阻率为1Χ104Ω·cm至1Χ1〇12Ω· cm的半导电性 树脂制成。特别是,中间转印带28由例如,以下材料制成:通过将如碳等导电性填料分散在 如聚碳酸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偏二氟乙烯或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等树脂中,或者分 散在如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或聚氨酯等橡胶中制备的材料,或者离子导电性 材料。
[0057] 各一次转印辊13由兼任用转印偏压供给的充电电极的金属芯和在金属芯的外周 面上设置的弹性构件构成。弹性构件可以由例如以下制成:如氨基甲酸酯橡胶、硅橡胶、乙 丙橡胶(EPR)、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或异戊二烯橡胶(IR)等橡胶。分散于 橡胶中的导电性材料的实例包括碳、氧化锌和氧化锡。将导电性材料分散于橡胶中,接着通 过发泡或成型在金属芯上厚厚地形成橡胶。金属芯由SUS或铝等制成。根据需要通过研磨 将橡胶修整成期望的形状。
[0058] 充电辊10 -般具有其中在导电性金属芯上依次堆叠导电性弹性层、电阻控制层 和表面层的结构并且可以各自包括至少一种金属芯和弹性体。弹性体由例如,如氨基甲酸 酯橡胶、SBR、EVA、SBS、SEBS、SIS、TPO、EPDM、EPM、NBR、IR、BR、硅橡胶或表氨醇橡胶等树脂 或橡胶制成。为了控制电阻的目的,可以添加例如,炭黑、碳纤维、金属氧化物、金属粉末,如 高氯酸盐等固体电解质,或者如表面活性剂等导电性赋予剂。电阻控制层由例如,以下制 成:如聚酰胺、聚氨酯、氟树脂、聚乙烯醇、硅橡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