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54632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包括光导鼓,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压力接收单元,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所述显影盒被固定到感光体盒上,其中,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使得处理盒中的光导鼓和显影辊的相对位置稳定固定,进而能够保证成像品质较好。
【专利说明】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图像形成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成像原理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一种设备,图像形成装置通常按下述过程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充电元件带电后给感光元件(光导鼓)充上一层均匀的表面电荷;曝光元件根据电子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信号选择性的扫描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表面形成均匀静电潜像;带负电的显影剂被带正电的静电潜像吸引,显影元件(显影辊)根据静电潜像对应的图像,将显影剂容纳室内预定量的显影剂输送感光元件表面,感光元件表面形成显影剂图像;经转印辊的转印作用后,静电潜像上的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打印介质上,并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清洁组件再清洁感光元件表面上未完全转印的显影剂,以便使得感光元件更好的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中。
[0003]图像形成装置通常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处理盒,而处理盒通常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分体式处理盒将感光元件和显影元件分别至于两个盒体中,即感光体盒和容纳有显影剂的显影盒,工作时感光体盒和显影盒可分离地组装在一起,并可拆卸地安装至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随着显影剂的消耗,根据分体式处理盒中的其它易耗件的寿命可选择性更换其中一部分,以节省成本,这就是分体式处理盒的便捷之处。
[000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能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分别拆卸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处理盒及使用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测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板关闭后显影盒被加压单元挤压受力的状态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主体100、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感光体盒200a包括光导鼓I,感光体盒200a通过开口 101附接到主体100上或从主体100拆卸,显影盒300a包括显影辊4,主体100包括开口 101,开口101用于为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的安装或拆卸提供通道,在开口 101处设置有盖板400,盖板400用于打开或关闭该开口 101,盖板400抵靠在显影盒300a上的压力接触部371a(372a、373a)、以通过在平行于连接光导鼓I的中心与显影辊4的中心的中心线LI的方向上向显影辊4提供压力Fa而将显影盒300a固定安装到感光体盒200a。其中,图示方向Al为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的安装方向,方向A2为感光体盒200a和显影盒300a的拆卸方向,方向B为光导鼓I的长度方向。
[0005]上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是通过盖板400上的加压单元440在平行于连接光导鼓I的中心和显影棍4的中心的中心线方向上向显影棍4提供压力,以由于光导鼓I的驱动齿轮和显影辊4的驱动齿轮啮合传动时产生的震动会使光导鼓I和显影辊4接触时打滑,进而影响光导鼓I和显影辊4接触时的稳定性,而提供的平行于连接光导鼓I的中心和显影辊4的中心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压力并不能有效控制这一技术问题,导致打印品质较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以使得处理盒中的光导鼓和显影辊的相对位置稳定固定,保证成像品质较好。
[0007]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包括光导鼓,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压力接收单元,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所述显影盒被固定到感光体盒上,其中,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感光体盒包括安装部分,所述显影盒上设有与所述安装部分配合的安装件,在所述安装部分的端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安装件的固定槽,所述安装件可在所述安装部分滑动并滑入所述安装部分的固定槽内。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
[0010]所述安装部分包括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盒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安装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显影盒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一引导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显影盒上、用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的第二引导凸起,所述固定槽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导轨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一引导凸起的第一固定槽,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导轨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二引导凸起的第二固定槽;
[0011]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轨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导轨的首端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
[00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引导凸起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分别从所述感光体盒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且形成所述第一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等于形成所述第二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
[00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前方;且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槽的上方。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感光体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一个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盒的第一内侧壁上,另一个第一导轨和另一个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盒的第二内侧壁上。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一引导凸起沿拆卸方向脱出的防后退部。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一引导凸起的上方。
[0018]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开设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开口,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安装有如上述任一所述的处理盒,在所述开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开口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对所述显影盒的压力接收单元施加外部压力。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处理盒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感光体盒包括光导鼓,而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压力接收单元,压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显影盒被固定到感光体盒上,由于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因此使得外部压力可将显影盒上压或者下压固定于感光体盒上,保证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体盒的光导鼓的相对位置稳定固定,进一步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
[0021]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测图;
[0022]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盖板关闭后显影盒被加压单元挤压受力的状态不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光体盒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7]图8A至图S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的过程示意图;
[0028]图9为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后盖板关闭挤压显影盒时的状态示意图;
[0029]图10为图9中的A处放大图;
[00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中时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相应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动力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00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
[00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实施例一
[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感光体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感光体盒的安装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中的显影盒的结构示意图二;图9为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后盖板关闭挤压显影盒时的状态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的A处放大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感光体盒和显影盒的动力连接结构的示意图。请参照附图4至附图7,以及附图9、附图10、附图12。
[003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感光体盒10和显影盒20,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可拆卸地连接,感光体盒10包括光导鼓11,显影盒20包括显影辊21和压力接收单元22,压力接收单元22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显影盒20被固定到感光体盒10上,其中,压力接收单元22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11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21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a。
[0038]通常感光体盒10包括底座12以及安装在底座12上的光导鼓11,光导鼓11可以在驱动力的作用下以自身轴线为中心转动,显影辊21也可转动地设置在显影盒20上,请参照附图12,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通过如图示的动力装置连接,本实施例的处理盒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输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例如可参照现有技术的图2,第一耦合器30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壳体40的一个或两个侧壁上,在当前实施例中,第一耦合器30可以设置在壳体40的一个侧壁上,且可被设置在壳体40中的电机驱动,而在感光体盒10的侧壁上可以设置第二耦合器50。第二耦合器50可以设置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处(如图12所示),由此,可以使得从电机到第一耦合器40再到第二耦合器50的旋转力能够被直接传输到光导鼓1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耦合器50也可以通过设置在感光体盒10中的齿轮系上,进而间接地将旋转力传输到到光导鼓11。当感光体盒10安装到壳体40中时,第一耦合器30和第二耦合器50彼此接合,由此从电机处传递的驱动力可以从壳体40传输到感光体盒10。如图12所示,第一齿轮60设置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111处,第二齿轮70设置在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上,在该处理盒工作时,第一齿轮60在第二耦合器50的带动下转动,并与第二齿轮70啮合,由此,驱动力可以从感光体盒10传递到显影盒20。
[0039]而由于感光体盒10与显影盒2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当第一齿轮60与第二齿轮70啮合进行动力传输的过程中,由于啮合振动的原因,可能会出现第一齿轮60与第二齿轮70的啮合量不稳定的现象,进而影响显影辊21与光导鼓11的接触的稳定性,进一步影响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品质的可靠性。因此,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显影盒20上的压力接收单元22的压力接收方向所在线L2与连接光导鼓11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21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LI呈预设夹角a;该预设夹角a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的压力大小而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压力接收单元22的压力接收方向所在线L2与中心线LI相交,或者,与中心线LI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即压力Fb的方向相对于中心线LI的方向向上(或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因此压力Fb可以将显影盒20上压(或下压)固定在感光体盒10中,如此一来,便可以保证显影盒20与感光体盒10的相对稳定,而不会因为在第一齿轮60与第二齿轮70的啮合传动过程中跳动进而影响显影辊21和光导鼓11接触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打印品质的可靠性。
[0040]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包括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的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感光体盒包括光导鼓,而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压力接收单元,压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显影盒被固定到感光体盒上,由于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因此使得外部压力可将显影盒上压或者下压固定于感光体盒上,保证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体盒的光导鼓的相对位置稳定固定,进一步保证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品质。
[0041 ]进一步的,感光体盒10可以包括安装部分13,显影盒20上设有与安装部分13配合的安装件23,在安装部分13的端部形成用于容纳安装件23的固定槽14,安装件23可在安装部分13滑动并滑入安装部分13的固定槽14内。在本实施例中,感光体盒10上的安装部分13可以设置在感光体盒10的两侧,对应的,显影盒20上的安装件23设置在显影盒20的两个侧壁上,以与感光体盒10的安装部分13较好配合。图示中Al为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中时的安装方向,A2为显影盒20从感光体盒10中拆卸的方向,B为感光体盒10的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安装方向Al和拆卸方向A2与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垂直。在将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中的过程,操作者可以沿安装方向Al向前推动显影盒20,并使得显影盒20的安装件23在感光体盒10的安装部分13上滑动,直至滑动到预设位置后滑入固定槽14内,操作过程较为方便。
[0042]更为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部分13可以包括形成于感光体盒10上的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安装件23包括形成于显影盒20上、用于与第一导轨131配合的第一引导凸起231,以及形成于显影盒20上、用于第二导轨132配合的第二引导凸起232,固定槽14包括分别形成于第一导轨131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一引导凸起231的第一固定槽141,以及形成于第二导轨132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二引导凸起232的第二固定槽142;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第一导轨131的首端1301与第二导轨132的首端1302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其中,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指的是两者不会相互受影响,第一引导凸起231单独与第一导轨131配合,第二引导凸起232单独与第二导轨132配合,第一引导凸起231在感光体盒1内滑动的整个过程中仅与第一导轨131滑动接触,第二引导凸起232在感光体盒10内滑动的整个过程中仅与第二导轨132滑动接触。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被单独的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引导,可以减小显影盒20的旋转力,进一步保障显影盒20安装到感光体盒10中的稳定性。
[00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可以均为从显影盒20的外侧壁上凸出的圆柱状,第一固定槽141的形状可以为U形或V形,其中,第一固定槽141的U形或V形的开口朝向背离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的方向,使得具有圆柱状的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被插入且稳固容纳在其中。第二固定槽142也可以为U形或V形,第二固定槽142的U形或V形的开口朝向拆卸方向A2,使得具有圆柱形状的第二引导凸起232被插入且稳固容纳在其中,并且不易第二固定槽142中脱出。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的形状也不限于此,仅需要保证固定槽能够容纳引导凸起,并且尽可能保证引导凸起不易从固定槽内脱出或者不易晃动即可。
[0044]“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 S卩,如图4和图5所示,垂直于感光体盒10的底座12的底壁121的方向为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在该方向上具有预设距离,因此,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是沿不同的高度滑入到感光体盒10内的。
[0045]感光体盒10可以包括框架15,以及从框架15的两个侧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一个第一导轨131和一个第二导轨132设置在感光体盒10的第一内侧壁151上,另一个第一导轨131和另一个第二导轨132设置在感光体盒10的第二内侧壁152上。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可以通过在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上延伸的连接构件153而彼此连接,连接构件153可以连接于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的后端。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内侧壁151和第二内侧壁152的相对壁面上。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可以对应设置在显影盒20的两个侧部处,且第二引导凸起232设置在与第一引导凸起231沿安装方向Al间隔开的位置。显影盒20通过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对应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导引支撑而安装在安装部分13中或从其安装部分13中拆卸出来。
[0046]图8A至图S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的过程示意图;如图8A至图SC,本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在将感光体盒10安装至显影盒20的过程中,首先,如图8A所示,显影盒20接近感光体盒10,第一引导凸起231支撑在被第一导轨131上,此时,显影盒20被推入到感光体盒10中。随着操作者继续推动显影盒20,第一引导凸起231在第一导轨131上滑动。当第一引导凸起231滑动到预设位置,如图SB所示,第二引导凸起232自然地被滑入第二导轨232中,并被第二导轨232引导支撑。当显影盒20继续被推入时,第一引导凸起231被第一导轨131继续引导,并靠近第一固定槽141,第二引导凸起232被第二导轨132引导,并靠近第二固定槽142,最后,如图SC所示,当显影盒20完全安装到感光体盒10中时,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分别被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引导支撑,并分别容纳在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中。
[0047]进一步的,第一引导凸起231的凸起量Sbl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Sb2可以相等。由于第一导轨131与第二导轨132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为简化加工,第一引导凸起231的凸起量Sbl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Sb2可以相等。其中,第一引导凸起231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凸起量为从显影盒20的外侧壁上的同一基准面凸出的高度。
[0048]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可以为分别从感光体盒10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且形成第一导轨131的肋条的凸出量等于形成第二导轨132的肋条的凸出量。由此,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在成型过程中不需要进行高度上的区分。当然,第一导轨131和第二导轨132也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0049]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的安装方向Al上,第一固定槽141位于第二固定槽142的前方;且在感光体盒10的高度方向上,第一固定槽141位于第二固定槽142的上方。其中,“前方”指的是以显影盒20为基准,操作者在将显影盒20在推入到感光体盒10中的过程中的视线前方。“上方”指的是以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为基准,在图示中该底壁121的上方。
[005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显影盒安装到感光体盒中时第一引导凸起和第二引导凸起相应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一固定槽141内还可以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一引导凸起231沿拆卸方向A2脱出的防后退部1411。其中,防后退部1411为斜坡状,该斜坡状的防后退部1411与第一引导凸起231的侧面接触,在斜向方向上抵压第一引导凸起231,使得第一引导凸起231不易从第一固定槽141内脱出。另外,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与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同轴,由此,显影辊21的位置可以被直接限定,进而可以减少由于制造公差或误差引起的显影辊21的位置偏差。该第一引导凸起231可以用作位置固定凸起,以确定显影盒20的安装位置。
[0051]第二固定槽142内可以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二引导凸起232沿显影辊21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1421,在显影盒20安装至感光体盒10上的安装状态下,防旋转部1421位于第二引导凸起23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的“上方”指的是以感光体盒10的底壁121为基准,在图示中向上方延伸的方向。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第一齿轮60和第二齿轮70旋转时,旋转力矩M施加到显影盒20。为了防止显影盒20旋转,第二固定槽142内的防旋转部1421在第一齿轮60(或显影辊21)的旋转方向上阻碍第二引导凸起232运动。该第二引导凸起232用作显影盒20的防旋转凸起,防止显影盒20的显影辊21的带动下转动。
[0052]实施例二
[005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侧剖视图。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和开设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上的开口 80,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内安装有如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处理盒,在开口 80处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将开口 80封闭的盖板90,盖板90用于对显影盒20的压力接收单元22施加外部压力。
[0054]当感光体盒10和显影盒20均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时,感光体盒10中提供的光导鼓11和充电辊16的驱动构件以及显影盒20中提供的显影辊21、送粉辊24和搅拌器25均通过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设置的驱动单元(例如电机)的驱动力而旋转。
[0055]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感光体盒1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之后,显影盒20安装在感光体盒10的安装部分13中时,显影盒20没有被完全固定到感光体盒10中,S卩,显影盒20能够从感光体盒10中拆卸下来。换言之,此时,用户可以通过仅仅在拆卸方向上拉显影盒20使之从感光体盒10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上去除显影盒20即可,而不必从感光体盒10上解开显影盒20。根据当前实施例中的图像形成装置,当关闭盖板90而在安装方向上对显影盒20施加压力,如此显影盒20则在盖板90的压力作用下被固定到感光体盒10上,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显影盒20与感光体盒10之间不易产生晃动,两者之间的配合较为稳定,进而,图像形成装置的成像效果较好。
[005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上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的盖板90上可以设置加压单元90a,加压单元90a可以包括多个加压部分91a、92a、93a和94a,设置在长度方向B上用于加压显影盒20。加压部分91a、92a、93a和94a均包括用于加压显影盒20的第一加压构件912a和用于在安装方向Al上给第二加压构件912a提供弹性力的弹性构件911a,弹性构件911a可以为压缩线圈弹簧。参照图6、图9、图10和图14所示,接触加压构件912a的压力接收单元22(22a、22b)设置在显影盒20的后部,且分别位于显影盒手柄26在光导鼓11的长度方向B上的每一侧。压力接收单元22b对应于加压部分91a和92a或加压部分91a,而压力接收单元22a对应于加压部分94a。在此,加压部分93a为图像形成装置上的信息接收触针93a。对应参照图6,显影盒20包括存储单元27和在存储单元27上设置的多个芯片端子28。在显影盒20安装到感光体盒10的安装部分13中之后,如图9和图10所示,当盖板90关闭时,在安装方向Al上的压力Fb由加压单元90a施加到显影盒20。同时,显影盒20上的存储单元27通过其上的多个芯片端子28对应与盖板90上的多个触针93a接触而将显影盒20上的信息传输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以实现显影盒20和图像形成装置主体I OOa之间的通信。
[0057]基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当显影盒20安装在感光体盒10中时,第一引导凸起231和第二引导凸起232分别位于第一固定槽141和第二固定槽142中。在此时当盖板90被关闭时,显影盒20被盖板90在安装方向Al上抵推形成压紧力,此时,显影辊21和光导鼓11保持工作时的状态,显影盒20不再在安装方向Al上移动。
[0058]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在显影辊21的旋转轴211处提供的第二齿轮70和在光导鼓11的旋转轴111处提供的第一齿轮60啮合时,显影辊21旋转,此时,由于显影辊21的旋转会在显影盒20上产生排斥力F,显影盒20由于排斥力F会有退出趋势,导致第一齿轮60和第二齿轮70的啮合量减小,进而使得显影辊21和光导鼓11的接触量减小,最终,会产生由显影辊21的不良旋转导致的图像遗漏或图像缺陷,严重影响打印品质。而本实施例提供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将显影盒20的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设计成与连接光导鼓11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21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的方式,因此使得外部压力(盖板90上的加压单元90a施加给显影盒20的压力)可将显影盒20上压或者下压固定于感光体盒10上,在显影辊21旋转时,显影盒20可以保持稳定的位置而不退回或旋转,并且光导鼓11和显影辊21的相对位置可以被稳定地保持,进而使打印品质的可靠性提高。
[00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光体盒和显影盒,所述感光体盒与所述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感光体盒包括光导鼓,所述显影盒包括显影辊和压力接收单元,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外部压力以使所述显影盒被固定到感光体盒上,其中,所述压力接收单元的压力接收方向与连接光导鼓的旋转中心和显影辊的旋转中心的中心线呈预设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盒包括安装部分,所述显影盒上设有与所述安装部分配合的安装件,在所述安装部分的端部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安装件的固定槽,所述安装件可在所述安装部分滑动并滑入所述安装部分的固定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分包括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盒上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安装件包括形成于所述显影盒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一引导凸起,以及形成于所述显影盒上、用于所述第二导轨配合的第二引导凸起,所述固定槽包括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导轨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一引导凸起的第一固定槽,以及形成于所述第二导轨端部且用于容纳第二引导凸起的第二固定槽; 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互独立,所述第一导轨的首端与所述第二导轨的首端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具有高度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凸起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凸起量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分别从所述感光体盒的内侧壁上凸出的肋条,且形成所述第一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等于形成所述第二导轨的肋条的凸出量。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影盒安装至所述感光体盒的安装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前方;且在所述感光体盒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体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一个所述第一导轨和一个所述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盒的第一内侧壁上,另一个第一导轨和另一个第二导轨设置在所述感光体盒的第二内侧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第一引导凸起沿拆卸方向脱出的防后退部。9.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槽内设置有用于阻碍所述第二引导凸起沿显影辊的旋转方向转动的防旋转部,在显影盒安装至感光体盒上的安装状态下,所述防旋转部位于所述第二引导凸起的上方。10.—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开设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内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盒,在所述开口处可转动地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开口封闭的盖板,所述盖板用于对所述显影盒的压力接收单元施加外部压力。
【文档编号】G03G21/18GK205644028SQ201620441392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廖聪, 容学宇
【申请人】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