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架用的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79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乐器架用的夹持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架用的夹持件,特别是涉及可以可靠地固定直线形状的管及弯曲 形状的管这两者,并且可以顺利地进行位置调整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
背景技术
由演奏者演奏的鼓或钹等乐器,通过安装在乐器用的架上,配置在与演奏者的喜 好相应的位置。该乐器用的架是通过连结多个管而构成的,通过变更连结这些多个管的连 结部件的位置,可以调整乐器设置的高度、角度、与演奏者的距离。另外,作为连结部件,例如有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05-38691号公报所披露的管保 持器(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具备由金属的铸造品制成的一对管夹持用块(基部及紧固 部),具备在一对管夹持用块的互相对置的面(接触面及紧固面)的中央部分别形成有半圆 状凹入部(凹部)的管保持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实用新型实开平05-38691 (段落W044])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上述的管保持器是由金属的铸造品构成的,所以不能使与管抵接的面 与管的形状一致地变形。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希望用为了保持直线形状的管而成形的 管保持器来保持弯曲形状的管的情况下,由于管保持器与管的接触面积较小,夹持固定管 时的压力无法向管充分传递,所以管的保持力不足。并且,还存在的问题是在为了变更乐 器的设置位置,调整支承乐器并且固定在管保持器上的乐器支承臂的连结位置时,若在将 管松动地插于管保持器的状态下将管保持器沿着管滑动,则在管保持器与管的抵接面会产 生较强的摩擦力,因此在使管保持器滑动时,不仅需要施加较强的力,而且会产生较大的噪 声,并且使管损坏。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可靠地固定直线形状的 管及弯曲形状的管这两者,并且可以顺利进行位置调整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达到该目的,本发明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具有金属制的基部和金属制的紧 固部的管保持部,所述金属制的基部形成有圆筒内周面状的接触面,所述金属制的紧固部 形成有与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面对置的圆筒内周面状的紧固面,通过所述接触面和所述紧 固面从一侧和另一侧夹住管的外周面而保持所述管,其中,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半圆筒 形的管用套筒,由树脂材料构成,其外周面与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抵接,并安装于所 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以及凹部,凹设于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及所述紧 固面中的至少1个面的一部分,在所述接触面和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 面之间、或者所述紧固面和与所述紧固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凹部和与所述凹部对置的面包围的固定的空间。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由于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外周面与接触面或 者紧固面抵接并安装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的半圆筒形的管用套筒;以及凹设于所述管用套 筒的外周面、接触面以及紧固面中的至少1个面的一部分的凹部,并且在接触面和与该接 触面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之间,或者紧固面和与该紧固面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之 间,形成由凹部和与该凹部对置的面包围的固定的空间,所以在保持直线形状的管时,通过 使半圆筒形的管用套筒的内周面与管的外周面抵接,可以确保与管的外周面的接触面积较 大。另一方面,由于在保持弯曲形状的管时,外周面与凹部对置的管用套筒的一部分,通过 被管的凸出弯曲部分按压并压入空间的内部,可以使管用套筒与管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 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套筒与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因此,在直线形状的管及弯曲形状的管 这两者的情况下,由于通过确保管用套筒与管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将管夹持固定在管保 持部时施加的压力可靠地传递至管,所以具有可以可靠地固定管的效果。另外,由于使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与管抵接并保持管,所以可以降低在将 管松动地插于夹持件的状态下使夹持件沿着管滑动时的摩擦力。因此,具有可以顺利地进 行夹持件的位置调整的效果。即,在使金属构成的管与金属构成的接触面或者紧固面抵接 的状态下保持管的结构中,若在将管松动地插于夹持件的状态下使夹持件沿着管滑动,则 在管与夹持件的接触面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因此,不仅使其滑动时需要施加较强的力,而 且伴随着滑动会产生噪声,并且由于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的接触会使管损坏。与之不同,在 本发明中,由于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存在于管与接触面及紧固面之间,所以可以降低 使夹持件沿着管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因此,可以使夹持件顺利滑动,并且可以抑制夹持件 的滑动导致的噪声的产生及管的损坏。另外,也可以具备位于管保持部的两侧的开口并从接触面及紧固面凸设的凸设 壁,此时,除了上述效果,通过在一对凸设壁之间安装管用套筒,还可以限制管用套筒在被 管保持部保持的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具有的效果是在使夹持件沿着管滑动时,可以 防止安装在接触面或者紧固面的管用套筒从管保持部的开口脱落。另外,凸设壁的顶端可以形成为低于管用套筒的内周面,此时,除了上述效果,在 管保持部夹持固定管时,通过使管用套筒的内周面与管的外周面抵接,可以防止凸设壁的 顶端与管抵接。因此,具有的效果是可以避免由于在管保持部夹持固定管时施加的压力, 管被按压在凸设壁的顶端,导致管变形、损坏。另外,凹设有凹部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接触面或者紧固面,可以在沿着连接管保 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方向上的夹住凹部的一侧和另一 侧,与互相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接触面或者紧固面抵接,此时,除了上述效果,在固定 弯曲形状的管时,可以使管用套筒与管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可以将管夹持固定到 管保持部时的压力借助管用套筒可靠地传递至管。因此,具有可以可靠地固定管的效果。 即,在保持弯曲的管时,凹部形成于沿着连接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 开口中心的线的方向上的一端或者两端的结构中,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 的抵接面仅为1个面。与之不同,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沿着连接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 与另一端侧的开口的线的方向上的夹住凹部的一侧及另一侧的2个面,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互相抵接,所以夹持固定管时的压力可以借助管用套筒可靠地传递至管。另外,凹设有凹部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接触面或者紧固面,可以在与连接管保持 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垂直并且含有凹部的截面视图中,一部 分与互相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接触面或者紧固面抵接,此时,除了上述效果,特别是 在保持直线形状的管时,可以确保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与接触面及紧固面的抵接面积更大。 即,在本发明中,由于凹部形成于管用套筒、接触面或者紧固面的周向的一部分,所以与凹 部形成于管用套筒、接触面或者紧固面的整个周向的结构相比,可以确保管用套筒的外周 面与接触面及紧固面的抵接面积更大。因此,由于可以将夹持固定管时的压力借助管用套 筒可靠地传递至管,所以具有可以更可靠地固定管的效果。另外,凹部可以从凹设有凹部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接触面或者紧固面起的凹设 深度形成为固定,沿着连接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截 面视图中为近似二字形,此时,除了上述效果,还具有的效果是可以可靠地固定在固定的 范围内的R形成的弯曲形状的管。即,在沿着连接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 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截面视图中,凹部凹设为圆弧状时,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凹部的R与应 该保持的管的R不一致时,无法充分确保管用套筒与管的接触面积。与之不同,本发明由于 在沿着连接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截面视图中,凹部 凹设为近似二字形,所以可以确保由凹部和与该凹部对置的面形成的空间的体积更大,因 此可以可靠地保持R设定在固定的范围内的弯曲状的管。另外,凹部可以在接触面和与接触面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个、紧固 面和与紧固面对置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个的这2处形成,此时,除了上述效果,在 保持弯曲形状的管时,可以选择将管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一个凹部位于的方向来配置的方 法、以及将管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另一凹部位于的方向来配置的方法这2个方法。因此,具 有的效果是可以使保持管时的夹持件的方向具有自由度。另外,凹部可以在接触面或紧固面中的一个或者两者上形成,并且管用套筒的外 周面形成为平坦的圆弧凸面状,此时,除了上述效果,可以确保管用套筒的厚度。因此,具有 可以提高管用套筒的耐久性的效果。即,由于管用套筒由刚性低于基部及紧固部的树脂材 料构成,所以管用套筒因反复使用容易损坏。因此,通过将凹部形成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 形成用于使管用套筒变形的空间,可以充分确保管用套筒的厚度,提高管用套筒的耐久性。另外,管用套筒可以具备从外周面的中央部分突出的压入凸部,接触面或紧固面 中的至少一个面具备形成于中央部分的压入孔部,压入凸部形成为可压入压入孔部,此时, 除了上述效果,还具有的效果是通过将压入凸部压入压入孔部,可以将管用套筒可靠地安 装在接触面或者紧固面上。另外,可以具备将紧固部紧固在基部上的螺栓部件,并且凹部朝向与在将紧固部 紧固固定在基部上时螺栓部件的轴向的相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开口,此时,除了上述效果, 在保持弯曲形状的管时,通过将管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位于的方向配置,可以易于使 管用套筒与管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因此,具有可以更可靠地固定管的效果。另外,管用套筒可以由杨氏模量未满IOGpa的树脂材料构成,此时,除了上述效 果,还具有的效果是在夹持件夹持固定管时,可以防止由于管用套筒使管损坏。另外,在夹持件夹持固定弯曲形状的管时,可以易于使管用套筒与管的形状一致地变形。因此,具有可 以确保管用套筒的内周面与管的接触面积较大的效果。并且,通过将杨氏模量设定为0. 5GPa以上,具有的效果是可以抑制夹持固定管 时的压力被管用套筒吸收,可以将压力可靠地传递至管。另外,由于与杨氏模量较小的橡胶 等相比,可以提高对于压缩的抗形变性,因此具有的效果是在利用夹持件固定管时,即使 在管与接触面或者紧固面之间管用套筒被反复持续地压缩,也可以抑制管用套筒的永久压 缩形变,并且可以提高管用套筒的耐久性。


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夹持件及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器的乐器用 架的立体图。图2是在保持弯曲管及支承管的状态下的夹持件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的夹持件的侧视图。图4(a)是图3的箭头IV(a)方向的夹持件的后视图,(b)是打开第1零部件的状 态的夹持件的后视图。图5(a)是管用套筒的侧视图,(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观察的管用套筒的 主视图。图6(a)是第1零部件的后视图,(b)是图6(a)的VIb-VIb线的第1零部件的剖 视图,(c)是在安装管用套筒的状态下的第1零部件的后视图,(d)是图6 (c)的VId-VId线 的第1零部件的剖视图。图7是图3的VII-VII线的保持弯曲管的状态下的夹持件的剖视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器的立体图。图9 (a)是管保持器的俯视图,(b)是在保持直立管的状态下的图9 (a)的IXb-IXb 线的管保持器的剖视图。图10 (a)是图9 (a)的Xa-Xa线的管保持器的剖视图,(b)是将第2零部件放开的 状态的管保持器的侧视图。图11(a)是线缆用套筒的主视图,(b)是图11(a)的XIb-XIb线的线缆用套筒的 剖视图,(c)是图11(a)的Xlc-XIc线的线缆用套筒的剖视图,(d)是在拓宽缝的切口宽度 的状态下的线缆用套筒的主视图。图12(a)是在保持直立管的状态下的管保持器及容纳管的分解立体图,(b)是在 打开第2零部件的状态下的容纳管及管保持器的主视图。图13(a)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部的后视图,(b)是图13(a)的XIIIb-XIIIb 线的第1固定部的剖视图,(c)是安装管用套筒时的第1固定部的剖视图,是与图13(b)对 应的图。图14(a)是第4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的后视图,(b)是图14(a)的XIVb-XIVb线的 管用套筒的剖视图,(c)是在安装管用套筒的状态下的第1零部件的后视图,(d)是图14(c) 的XIVd-XIVd线的第1零部件的剖视图。标号说明2直立管(管)
7
3弯曲管(管)如容纳管(管)5连接线缆10、210、310夹持件(乐器架用的夹持件)100管保持器(乐器架用的夹持件)11、211、311第1管保持部(管保持部)12、112第2管保持部112a第2保持室113连结部113a 引导室20 基部23、223、323第1接触面(接触面)3O、33O第1零部件(紧固部)31,331第1紧固面(紧固面)31c、223c、331c 压入孔部23a、31a、223a、323a、331a 凸设壁23b、31b、223b、323b、331b 凹部51、52、152紧固部件(螺栓部件)61、62、361、362 管用套筒62a、362a 压入凸部180线缆用套筒181 第 1 筒部181a 第 1 开口部182 第 2 筒部182a 第 2 开口部183 缝S 空间Wl切口宽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是使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 夹持件10及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器100的乐器用架1的立体图。首先,参照图1说明乐 器用架1的简要结构。如图1所示,乐器用架1是用于安装由演奏者演奏的电子鼓或电子钹等乐器的器 材,主要具备直立在地面的多个直立管2 ;相对于地面近似平行地配设的多个弯曲管3 ;支 承乐器的多个支承管4 ;连结弯曲管3和支承管4的夹持件10 ;以及连结直立管2和弯曲管 3的管保持器100。弯曲管3是中空并且弯曲为圆弧状的管状的部件。在多个弯曲管3中,有的作为 内部容纳有至少一端可以与电子乐器连接的连接线缆5的容纳管3a使用。
接着,参照图2至图4,说明夹持件10的结构。图2是在保持弯曲管3及支承管 4的状态下的夹持件10的立体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III方向观察的夹持件10的侧视 图。图4(a)是图3的箭头IV(a)方向的夹持件10的后视图,图4(b)是打开第1零部件30 的状态的夹持件10的后视图。另外,图3中省略了弯曲管3及支承管4的图示。如图2所示,夹持件10是在按照演奏者的喜好配置由支承管4支承的乐器时将支 承管4与弯曲管3连结的部件,主要具备可装拆地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第1管保持部11 ; 以及可装拆地夹持固定支承管4的第2管保持部12。如图3所示,第1管保持部11是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部位,形成为近似圆筒状。 第ι管保持部11主要具备形成于作为夹持件10的一个零部件的基部20的一侧(图3左 侧)的半圆筒形的第1固定部21 ;作为夹持件10的一个零部件并由第1固定部21的一端 侧(图3上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的半圆筒形的第1零部件30 ;以及由第1固定部21的另 一端侧(图3下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的紧固部件51。第1固定部21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一侧的部位,主要具备从作为第1管保 持部11的轴心的轴01方向(连接第1管保持部11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 口中心的线的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接触面23 ;以及从另一端侧(图3下侧)的 外周面突出的一对螺栓固定部24。第1接触面23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内周面的一侧并保持弯曲管3的一侧的 部分,其内接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半圆筒形的管用套筒61。第1零部件30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另一侧的半圆筒形的零部件,主要具备 从轴01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的第1紧固面31 ;以及从第1零部件30的另一端侧(图3 下侧)的外周面突出的第1螺栓插入部32,第1紧固面31与第1固定部21的第1接触面 23对置,且第1零部件30由第1固定部21的一端侧(图3上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第1紧固面31是构成第1管保持部11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并且保持弯曲管3的另 一侧的部分,其内接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半圆筒形的管用套筒62(参照图4(b))。如图4(a)或者图4(b)所示,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沿着轴01方向隔开规定的 间隔并列设置,在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之间插设有后述的螺栓轴部51b。另外,旋转轴沿 着轴01通过一对第1螺栓固定部24和螺栓轴部51b,螺栓轴部51b由一对螺栓固定部24 可旋转地轴支承。第1螺栓插入部32从侧面方向(图4(a)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近似U字形,其在 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外侧(图4(a)纸面前侧)开口的槽,后述的外螺纹部51a可插入该槽。紧固部件51是为了夹持固定夹在第1接触面23与第1紧固面31之间的弯曲管 3而将第1零部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的部件,主要具备外周面刻有外螺纹的棒状 的外螺纹部51a ;粘合在外螺纹部51a的一端侧并且由第1螺栓固定部24可旋转地轴支承 的螺栓轴部51b ;贯穿形成在内周面刻有可与外螺纹部51a拧合的内螺纹的内螺纹孔51cl 的手柄螺母51c ;以及配设在螺栓轴部51b与手柄螺母51c之间并且松动地安装在外螺纹 部51a上的圆环状的垫圈51d。另外,在螺栓轴部51b与垫圈51d之间,螺旋弹簧(未图示) 外装在外螺纹部51a上,螺旋弹簧向手柄螺母51c侧对垫圈51d施力。此处,说明利用第1管保持部11固定弯曲管3的方法。如图4(a)所示,为了用第 1管保持部11夹持固定弯曲管3,首先,将外螺纹部51a拧合在内螺纹孔51cl上,以外螺纹部51a为轴,旋转手柄螺母51c。被螺旋弹簧(未图示)向手柄螺母51c侧施力的垫圈51d, 被手柄螺母51c从外螺纹部51a的另一端侧向一端侧(从图4(a)左侧向右侧)按压。若 继续旋转手柄螺母51c,则被手柄螺母51c按压的垫圈51d与第1螺栓插入部32抵接。通 过进一步旋转手柄螺母51c,第1螺栓插入部32,在借助垫圈51d按压的手柄螺母51c的按 压力的作用下,被压向外螺纹部51a的一端侧(第1螺栓固定部24侧)。这样,通过利用将手柄螺母51c拧入外螺纹部51a时的按压力,将第1零部件30向 第1固定部21侧按压,可以将弯曲管3夹持固定在第1固定部21与第1零部件30之间。如图4(a)所示,第2管保持部12是保持支承管4的部位,形成为近似圆筒状。第 2管保持部12主要具备形成于作为夹持件10的一个零部件的基部20的另一侧(图4(a) 右侧)的半圆筒形的第2固定部22 ;作为夹持件10的一个零部件的、由第2固定部22的 一端侧(图4(a)下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的半圆筒形的第2零部件40;以及由第2固定部 22的另一端侧(图4(a)上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的紧固部件52。第2固定部22是形成于基部20的另一侧并且构成第2管保持部12的一侧的半 圆筒形的部位,主要具备第2接触面25,其从作为第2管保持部12的轴心的轴02方向 (连接第2管保持部12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方向)观察形成 为圆弧状的第2接触面25 ;以及槽状的第2螺栓固定部26 (参照图3),其从另一端侧(图 4(a)上侧)的外周面连通到第2固定部22的内周面,并在第2紧固面41方向(图4(a)右 方)开口,且可由螺栓轴部52b插入。第2接触面25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2的内周面的 一侧并且保持支承管4的一侧的部分。第2零部件40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2的另一侧的半圆筒形的部件,主要具备从 轴02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紧固面41 ;以及从另一端侧(图4(a)上侧)的外周面 突出的第2螺栓插入部42,在使第2紧固面41与第2固定部22的第2接触面25对置的状 态下,第2零部件40由第2固定部22的一端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第2紧固面41是构成第 2管保持部12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图4(a)右侧)并且保持支承管4的另一侧的部分。如图3所示,第2螺栓固定部26是沿着轴02方向的截面视图中(图3的A-A线 的截面视图)凹设为近似二字形的槽状的部分,其上插设有螺栓轴部52b。另外,旋转轴沿 着轴02方向通过第2螺栓固定部26和螺栓轴部52b,螺栓轴部52b由第2螺栓固定部26 可旋转地轴支承。第2螺栓插入部42从正面方向(图3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近似U字形(参照 图2),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向外侧(图3纸面前侧)开口的槽,外螺纹部52a可插入该槽。紧固部件52是为了夹持固定夹在第2接触面25与第2紧固面41之间的支承管 4而将第2零部件40向第2固定部22侧按压的部件,具备外周面刻有外螺纹的棒状的外 螺纹部52a ;粘合在外螺纹部52a的一端侧并且由第2螺栓固定部26可旋转地轴支承的螺 栓轴部52b ;贯穿形成内周面刻有可与外螺纹部52a拧合的内螺纹的内螺纹孔52cl的手柄 螺母52c ;以及配设在螺栓轴部52b与手柄螺母52c之间并且松动地安装在外螺纹部52a 上的圆环状的垫圈52d。另外,在螺栓轴部52b与垫圈52d之间,螺旋弹簧(未图示)外装 在外螺纹部52a上,螺旋弹簧向手柄螺母52c侧对垫圈52d施力。另外,利用第2管保持部 12固定支承管4的方法,与上述的紧固部件51相同。另外,基部20、第1零部件30及第2零部件40由压铸铝等金属构成。据此,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耐久性,并且可以确保保持弯曲管3及支承管4时的压 力。另外,基部20、第一零部件30及第2零部件40不一定由金属构成,也可以由玻璃纤维 等其它材料构成。另外,尽管在耐久性方面性能不好,但将基部20、第一零部件30及第2零 部件40由树脂材料构成当然也是可以的。接着,参照图5,说明管用套筒62的结构。图5 (a)是管用套筒62的侧视图,图 5(b)是从图5(a)的箭头Vb方向观察的管用套筒62的后视图。另外,由于管用套筒61与 管用套筒62形状相同,所以仅说明管用套筒62。如图5(a)或者图5(b)所示,管用套筒62是由含有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半 圆筒形的部件,其形成为适合第1接触面23及第1紧固面31的形状(参照图6(c))。另外,管用套筒62具备从外周面(图5(a)右侧)的近似中央部分突出的压入凸 部62a,压入凸部62a在外壁面凸设有多个山部。通过将压入凸部62a压入形成于第1紧固 面31的压入孔部31c (参照图6 (a)),由于形成于被压入的压入凸部62a的多个山部按压压 入孔部31c的内壁面,所以可以使压入凸部62a与压入孔部31c更可靠地嵌合,可以将管用 套筒62可靠地安装在第1紧固面31上。因此,由于不必使用粘接剂将管用套筒62与第1 紧固面31粘接,所以可以削减制造成本。另外,管用套筒61、62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优选的是杨氏模量为0. 5GPa以上且未 满lOGPa。通过将杨氏模量设定为未满lOGPa,可以防止在夹持件10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 弯曲管3因管用套筒61、62而损坏。另外,由于容易使管用套筒61、62与弯曲形状的弯曲 管3的形状一致地变形,因此可以确保管用套筒61、62的内周面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较 大。并且,通过将杨氏模量设定为0. 5GPa以上,可以抑制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 被管用套筒61、62吸收,从而可以可靠地将压力传递给弯曲管3。另外,由于与杨氏模量小 的橡胶等相比,可以提高对于压缩的抗形变性,所以在利用夹持件10固定弯曲管3时,即使 管用套筒61、62在弯曲管3与第1接触面23或者第1紧固面31之间反复持续地被压缩, 也可以抑制管用套筒61、62的永久压缩形变,并且可以提高管用套筒61、62的耐久性。此处,作为管用套筒61、62所使用的树脂材料,例如可以例举聚酰胺、聚丙烯、ABS 树脂、聚碳酸酯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61、62使用复合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通 过复合玻璃纤维,即使在通过船等输送时将管用套筒61、62置于高温下的情况下,也可以 抑制管用套筒61、62因高温而发生热变形。接着,参照图6,说明第1紧固面31的详细结构。图6(a)是第1零部件30的后 视图,图6(b)是图6(a)的VIb-VIb线的第1零部件30的剖视图,图6 (c)是在第1紧固面 31上安装管用套筒62的状态下的第1零部件30的后视图,图6(d)是图6(c)的VId-VId 线的第1零部件30的剖视图。如图6(a)或者图6(b)所示,第1紧固面31在轴01方向(图6 (a)左右方向)的 两端具备周向连续凸设的一对凸设壁31a。另外,技术方案2记载的「管保持部的两侧的开口」表示轴01方向(图6(a)左右 方向)的第1管保持部11 (参照图4(b))的两端。另外,第1紧固面31在第1紧固面31的近似中央部分具备凹部31b,该凹部31b 自第1紧固面31的凹设深度(从第1紧固面31向第1零部件30的外周面侧的深度)形
11成为固定,且其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图6(a)及图6(b)的B-B线的截面视图)为近 似-字形。并且,在凹部31b的近似中央部分形成有压入孔部31c,该压入孔部31c贯穿到 第1零部件30的外周面侧,并且管用套筒62的压入凸部62a可与该压入孔部31c嵌合。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1b形成为图6(a)的正面视图近似矩形,但不限于 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近似菱形或者椭圆形。如图6(c)或者图6(d)所示,通过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对置, 并将压入凸部62a压入压入孔部31c,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上。另外,通过将 压入凸部62a压入压入孔部31c,可以限制管用套筒62向轴01方向(图6 (c)左右方向)、 以及向第1紧固面31的周向(参照图6(d))移动。由于管用套筒62形成为外周面的曲面形状与第1紧固面31的曲面形状一致,所 以通过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上,可以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 31抵接。另外,在第1紧固面31与管用套筒62之间,形成有由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 部31b及与凹部31b对置的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包围的固定的空间S。另外,第1紧固面31上,凹部31b占据的比例越大,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 紧固面31的接触面积越小。因此,例如,在凹部31b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整个周向(图 6(a)上下方向,参照图6(d))的情况下,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的接触面 积会相应地变小。因而,不能够将利用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由于 紧固部件51的拧入,将第1零部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的力)充分地传递至弯曲管 3。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31b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近似中央部分,在轴 01方向(图6(a)左右方向)的夹着凹部31b的两侧、以及第1紧固面31的周向的夹着凹 部31b的两侧,可以使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互相抵接。因此,由于可以确 保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的接触面积较大,所以可以借助管用套筒62将利 用第1管保持部11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可靠地传递至弯曲管3。并且,在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上时,管用套筒62配设在一对凸设 壁31a之间。此时,由于凸设壁31a的顶端形成为低于管用套筒62的内周面,所以在将弯 曲管3固定在第1管保持部11上时,通过使管用套筒62的内周面抵接弯曲管3的外周面, 可以防止凸设壁31a的顶端与弯曲管3抵接。因此,可以避免因利用第1管保持部11夹持 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将弯曲管3按压在凸设壁31a的顶端而导致弯曲管3变形、损坏。另外,在未安装管用套筒62的情况下,若在将弯曲管3松动地插于夹持件10的状 态下使夹持件10沿着弯曲管3滑动,则在金属制的弯曲管3与金属制的第1紧固面31的 接触面上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即,由于弯曲管3及第1紧固面31由金属构成,所以弯曲 管3与第1紧固面31互相接触会损伤弯曲管3和第1紧固面31的表面。据此,由于弯曲 管3及第1紧固面31的表面易于互相咬合,使弯曲管3滑动时的摩擦力增加,所以不仅需 要在使弯曲管3滑动时施加较强的力,而且随着其滑动会产生噪声。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62介于弯曲管3与 第1紧固面31之间,所以可以防止在将弯曲管3松动地插于夹持件10的状态下使夹持件 10沿着弯曲管3滑动时,损伤弯曲管3及第1紧固面31的表面。因此,由于可以降低使弯 曲管3滑动时的摩擦力,所以可以使夹持件10顺利地滑动,并且可以抑制因夹持件10的滑动导致的噪声的产生及弯曲管3的损坏。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通过将形成于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的压入凸部 62a压入压入孔部31c,将管用套筒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1上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 将外周面形成为平坦面状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粘接在第1紧固面31上。此时,由于在第1紧固面31凸设有凸设壁31a,凸设壁31a的顶端位于高于与第1 紧固面31抵接的管用套筒的外周面的位置,所以即使在解除第1紧固面31与管用套筒的 外周面的粘接时,也可以利用位于第1管保持部11的开口的凸设壁31a,防止管用套筒从第 1管保持部11的开口部分脱落。另外,第1接触面23具备凸设壁23a、凹部23b、压入孔部23c,由于它们的作用与 上述的第1紧固面31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另外,第2接触面25及第2紧固面41具备 凹部25b、41b,凹部25b、41b构成为与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相同。接着,参照图7,说明利用夹持件10固定弯曲管3的方法。图7是图3的VII-VII 线的保持弯曲管3的状态的夹持件10的剖视图。利用夹持件10保持弯曲管3时,首先,在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形成于 第1接触面23的凹部23b或者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的状态下,将弯曲管3配 置在第1固定部21与第1零部件30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将弯曲管3的 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而配置的情况。接着,利用第1固定部21的第1接触面23与第1零部件30的第1紧固面31夹 持弯曲管3,使由第1固定部21的螺栓固定部24可旋转地轴支承的紧固部件51旋转,使外 螺纹部51a插入螺栓插入部32 (参照图4 (a)及图4 (b))。然后,如上所述,使外螺纹部51a拧合在手柄螺母51c的内螺纹孔51cl上,使手柄 螺母51c及垫圈51d向拧入方向(图7右方)移动。据此,通过手柄螺母51c借助垫圈51d 按压形成于第1零部件30的第1螺栓插入部32,将第1零部件30压向第1固定部21侧。若将第1零部件30压向第1固定部21侧,则安装在第1接触面23及第1紧固面 31上的一对管用套筒61、62与弯曲管3的外周面抵接。此时,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侧的外 周面,在安装于第1紧固面31的管用套筒62的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管用 套筒62的内周面侧(图7右侧)抵接;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侧的外周面,在安装于第1接 触面23的管用套筒61的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图7上下方向侧)部分,与管 用套筒61的内周面侧(图7左侧)抵接。由于在与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侧的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筒61的一部分(弯曲管 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的内周面),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侧与第1接触面23抵接, 所以越将第1零部件30压向第1固定部21,借助管用套筒61传递至弯曲管3的来自第1 接触面23的按压力越大。因此,可以强力施加将弯曲管3向第1紧固面31侧(图7左侧) 按压的力。与之不同,由于在第1紧固面31形成有凹部31b,所以不能够使与弯曲管3的凸出 弯曲侧的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筒62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与第 1紧固面31抵接,因此不能传递来自第1紧固面31的按压力。因此,通过将第1零部件30按压在第1固定部21,管用套筒62上的外周面与凹 部31b对置的部分,被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按压,而被压入空间S的内部。据此,由于
13即使在管用套筒62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容易使 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 3的接触面积较大。另外,在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的形状一致地弯曲时,管用套筒 62的外周面在轴01方向(参照图3)的凹部31b的两侧(图7上侧及下侧)与第1紧固面 31抵接。因此,将第1零部件30压向第1固定部21而生成的按压力是从管用套筒62的外 周面与第1紧固面31的抵接面(轴01方向的凹部31b的两侧)传递的,所以可以将弯曲 管3向第1固定部21侧(图7右侧)按压。通过这样,由于借助管用套筒61、62将第1零部件30向第1固定部21侧按压的 按压力传递至弯曲管3,所以可以将弯曲管3夹持固定在第1管保持部11上。另外,由于借 助由树脂材料构成的管用套筒61、62保持弯曲管3,所以与使第1接触面23和第1紧固面 31与弯曲管3直接抵接并保持相比,可以确保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较大,相应地,可以高 效地将用于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压力传递至弯曲管3,可以可靠地固定弯曲管3。此处,由于紧固部件51的结构为通过将手柄螺母51c拧入外螺纹部51a,借助垫圈 51d按压第1螺栓插入部32,将第1零部件30压向第1固定部21侧,进而夹持固定弯曲管 3,所以用于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是在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向(图7左右方向) 的方向上施加的。与之不同,由于凹部23b、31b朝向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向的方向开口,所以可以 通过将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中的任意一个配置,有效地 将因手柄螺母51c的拧入生成的按压力,作为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将管用套筒61、62 压入空间S的按压力利用。因此,由于可以容易使管用套筒61、62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 套筒61、62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更可靠地夹持固定弯曲管3。并且,由于压入孔部23c、31c朝向沿着外螺纹部51a的轴向的方向贯穿形成,所以 通过将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中的任意一个配置,可以有 效地将用于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作为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将压入凸部61a、62a 压入压入孔部23c、31c的按压力利用。因此,可以防止管用套筒61、62向第1接触面23及 第1紧固面31的压入固定被解除。另外,在轴01方向上,在第1接触面23或者第1紧固面31的一端(例如图7上 侧)或者两端(图7上侧及下侧)形成凹部23b、31b的情况下,管用套筒61、62的外周面 与第1接触面23或者第1紧固面31的抵接面仅为1个面。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23b、31b形成于第1接触面23及第1紧固 面31的近似中央部分,所以在轴01方向上,可以使管用套筒61、62的外周面与第1接触面 23或者第1紧固面31,在夹住凹部23b、31b的两侧(图7上侧和下侧)的2个面抵接。因 此,可以更可靠地将用于夹持固定弯曲管3的按压力传递至弯曲管3。另外,若仅第1接触面23和第1紧固面31中的任意一方具备凹部23b、31b,则在 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进行夹持固定的夹持件10,以弯曲管3为轴 180度旋转的情况下,不能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配置。因此,为了 确保弯曲管3的保持力,需要将使用的夹持件更换成凹部23b、31b的配置不同的夹持件。与之不同,本实施方式的夹持件10,由于第1接触面23与第1紧固面31这两者均形成有凹部23b、31b,所以即使在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而进行夹持 固定的夹持件10,以弯曲管3为轴旋转半圈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 向凹部23b、31b配置,因此,可以谋求实现提高操作效率。S卩,可以选择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配置的方法和朝向凹部 31b所处的方向配置的方法这2种方法。因此,可以使保持管时的夹持件10的方向具有自由度。并且,在将凹部23b、31b凹设为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图6(a)及图6(b)的 B-B线的截面视图)的圆弧状的情况下,在形成为圆弧状的凹部23b、31b的R与应该保持的 弯曲管3的R不一致的情况下,无法充分确保管用套筒61、62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凹部23b、31b自第1接触面23或者第1紧固面 31起的凹设深度是固定的,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中凹设为近似二字形,所以可以确保 空间S的体积较大,因此可以可靠地保持R设定在固定范围内的弯曲状的弯曲管3。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凸设壁23a的顶端位于低于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的位置,所 以即使在保持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侧(图7右侧)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凸设 壁23a的顶端与弯曲管3抵接。因此,可以抑制因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施加的压力将弯曲 管3按压在凸设壁23a的顶端,导致弯曲管3变形、损坏。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管 用套筒61、62由复合有与橡胶等树脂相比杨氏模量较高的玻璃纤维的增强塑料构成,确保 抵抗夹持固定弯曲管3时的压力的较高的抗形变性,所以即使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与凸设 壁23a的顶端的高度的差较小,也可以有效地抑制凸设壁23a的顶端与弯曲管3抵接。接着,参照图8到图10,说明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器100的结构。在第1实 施方式中,说明的是通过第1固定部21与第1零部件30保持弯曲形状的弯曲管3,并且通 过第2固定部22与第2零部件40保持支承乐器的支承管4的情况,但在第2实施方式中, 通过第1固定部21与第1零部件30保持直立在地面的直线形状的直主管2,并且通过第2 固定部122与第2零部件140保持容纳有连接线缆5的容纳管3a。另外,与上述的第1实 施方式中相同的部分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管保持器100的立体图。图9(a)是管保持器100的俯视 图,图9(b)是在保持直立管2的状态下的图9(a)的IXb-IXb线的管保持器100的剖视图。 图10(a)是图9(a)的Xa-Xa线的管保持器100的剖视图,图10 (b)是在打开第2零部件 140的状态下的管保持器100的侧视图。另外,图10(b)中省略了紧固部件152的图示。如图8所示,管保持器100是连结直立管2及容纳管3a并将容纳在容纳管3a的 连接线缆5向外部引导的部件,具备保持直立管2的第1管保持部11 ;保持容纳连接线缆 5的容纳管3a的第2管保持部112 ;以及连结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112的连结 部113,连结部113内嵌有由弹性部件构成的线缆用套筒180。容纳管3a是在乐器用架1(参照图1)使用的多个弯曲管3中,内部容纳有连接线 缆5的管状的部件。另外,连接线缆5是用于将电子鼓或者电子钹等电子乐器与音源等器 材电连接的部件。如图9(a)所示,在利用第1管保持部11保持直立管2时,将第1零部件30按压 至第1固定部21的按压力借助管用套筒61、62传递至直立管2,由此夹持固定直立管2。 此处,如上所述,凹部23b、31b形成于近似中央部分即第1接触面23、第1紧固面31的周向的一部分(参照图6(a))。因此,例如与凹部23b、31b形成于第1接触面23、第1紧固面 31的整个周向的情况相比,可以确保管用套筒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的抵接面积较 大。另外,由于管用套筒61、62形成为半圆筒形(参照图5(a)),所以可以将利用第1管保 持部11进行夹持固定时的压力,借助管用套筒61、62可靠地传递给直线形状的直立管2。如图8及图10所示,第2管保持部112是保持容纳管3a的部位,主要具备形成于 作为管保持器100的一个零部件的基部120的另一侧(图10(a)纸面前侧)的第2固定部 122 ;作为管保持器100的一个零部件的、由第2固定部122的一端侧(图10(a)上侧)可 旋转地轴支承的第2零部件140 ;将第2零部件140紧固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上的紧固部 件152 ;以及由第2固定部122及第2零部件140包围的第2保持室112a (参照图9 (b))。如图9(b)或者图10所示,第2固定部122是形成于基部120的另一侧(图9 (b) 左侧)并且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一侧(图10(a)左侧)的部位,主要具备从作为第2 管保持部112的轴心的轴03方向(沿着连接第1管保持部11与第2管保持部112的线的 方向,图9(b)左右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接触面125 ;以及形成于第2固定部122 的另一端侧(图9 (b)下侧),贯穿形成有后述的紧固部件152的轴部152al可穿过的孔的 螺母卡紧部126。第2接触面125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内周面的一侧(图10(a)左侧)并且 保持容纳管3a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25b,并且在凹部125b的近似中央部分,突出形 成有可与贯穿形成于容纳管3a的孔(未图示)嵌合的突起125a。第2零部件140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另一侧(图10(a)右侧)的零部件, 具备从轴03方向观察形成为圆弧状的第2紧固面141 ;以及形成于第2固定部122的另 一端侧(图10 (a)下侧),贯穿形成有后述的紧固部件152的轴部152al可穿过的孔的螺栓 卡紧部142,第2零部件140在使第2紧固面141与第2固定部122的第2接触面125对置 的状态下,由第2固定部122的一端侧(图10(b)上侧)可旋转地轴支承。第2紧固面141 是构成第2管保持部112的内周面的另一侧(图10(a)右侧)并且保持容纳管3a的另一 侧的部分。紧固部件152是用于在夹持固定在第2接触面125与第2紧固面141之间夹持的 容纳管3a时,将第2零部件140向第2固定部122侧按压的部件,具备具有在外周面刻有 外螺纹的轴部152al及可与螺栓卡紧部142卡合的头部152a2的螺栓部152a ;以及可拧合 在轴部152al的螺母部152b。另外,为了用第2管保持部112夹持固定容纳管3a,首先,使轴部152al从螺栓卡 紧部142侧穿过形成于第2固定部122及第2零部件140的孔。由于通过将螺母部152b与 从螺栓卡紧部142侧穿至螺母卡紧部126侧的轴部152al的端部拧合,将头部152a2卡紧 在螺栓卡紧部142上,并且螺母部152b卡紧在螺母卡紧部126上,所以第2零部件140紧 固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上。据此,由于第2零部件140被按压至第2固定部122侧,所以 可以在第2固定部122与第2零部件140之间夹持固定容纳管3a。如图9(b)及图10(b)所示,连结部113是连结第1管保持部11和第2管保持部 112的部位,具备引导槽部171、一对引导延伸设置部172、引导室113a。引导槽部171是从第2固定部122在轴03方向上延伸设置并且连设于第1固定 部21的部位,其具备与第2接触面125形成于同一面上的圆筒内周面状的引导槽壁171a。
一对引导延伸设置部172,向着与引导槽壁171a相同的方向(图10(a)右方),从 引导槽部171的两端,隔开可插设后述的线缆用套筒180的第1筒部181的间隔而延伸设 置。另外,一对引导延伸设置部172具备与引导槽壁171a形成于同一面上的一对引导延伸 设置壁172a,引导槽壁171a及一对引导延伸设置壁172a形成为从侧面观察的近似U字形。引导室113a是由引导槽壁171a及引导延伸设置壁172a包围的空间,轴03方向 的一端侧(图9(b)右侧)被相对于引导槽壁171a和引导延伸设置壁172a垂直地形成的 平面状的第1封口壁121a封口。另外,引导室113a的轴03方向的另一端侧(图9 (b)左 侧)与第2保持室112a连通,并且其一部分被构成第2零部件140的外侧面并与第1封口 壁121a对置的第2封口壁140a(参照图8)封口。第1封口壁121a是朝向形成于第1固定部21的第1接触面23的相反方向而形成 的平面状的部分。另外,由于形成于第1接触面23的压入孔部23c贯穿形成至第1封口壁 121a,所以安装在第1接触面23的管用套筒61的压入凸部61a的顶端从第1封口壁121a 向引导室113a突出。如图8所示,线缆用套筒180是由弹性部件构成的部件,由引导延伸设置壁172a、 第1封口壁121a及第2封口壁140a形成,且内嵌于从引导室113a向外部开口的近似矩形 的引导开口部113b。接着,参照图11,说明线缆用套筒180的详细结构。图11(a)是线缆用套筒180的 主视图,011(b)是图11(a)的XIb-XIb线的线缆用套筒180的剖视图,011(c)是线缆用 套筒180沿图11 (a)的Xlc-XIc线的剖视图,图11 (d)是在拓宽缝183的切口宽度Wl的状 态下的线缆用套筒180的主视图。如图11(a)所示,线缆用套筒180具备可内嵌于引导开口部113b的矩形筒状的 第1筒部181 ;以及连设于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且可内嵌于容纳管3a的圆筒状的第 2筒部182。如图11(b)及图11(c)所示,第1筒部181具备形成为矩形筒状,在一端开口的 第1开口部181a;穿设于一侧(图11(c)右侧)的侧面,形成为直径等于或者大于第2筒 部182的内周面的内径的圆形的第1孔部181b ;以及穿设于另一侧(图11(c)左侧)的侧 面,形成为可与压入凸部61a嵌合的矩形的第2孔部181c。第2筒部182—端(图11(c)右侧)具备朝向第1开口部181a的垂直方向开口 的第2开口部182a,另一端(图11 (c)左侧)在与第1孔部181b对应的位置与第1筒部 181的一侧的侧面连接设置。因此,由于第1开口部181a与第2开口部182a连通,所以可 以将连接线缆5从第1开口部181a或第2开口部182a中的任意一个穿过另一个。另外,如图11(a)所示,线缆用套筒180具备从第1开口部181a经第1筒部181 的一侧的侧面到第2开口部182a切除而成的缝183,切口宽度Wl形成为比连接线缆5的外 径小。另外,如图11(d)所示,由于线缆用套筒180由弹性部件构成,所以通过从相对于 缝183的切除方向的垂直方向两侧(图11(d)上下方向)施加力,可以拓宽缝183的切口 宽度W1。另外,通过在拓宽缝183的切口宽度Wl的状态下释放施加在线缆用套筒180的 力,在线缆用套筒180的弹力的作用下,切口宽度Wl可以复原至原来的状态。另外,缝183从第1开口部181a经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到第2开口部182a
17切除即可,切口宽度Wl不必具有规定的长度。接着,参照图12,说明将容纳管3a夹持固定到第2管保持部112上的方法。图 12(a)是在保持直立管2的状态下的管保持器100及容纳管3a的分解立体图,图12(b)是 打开第2零部件140的状态下的容纳管3a及管保持器100的主视图。如图12(a)所示,在将容纳管3a夹持固定到第2管保持部112上时,首先,将容纳 于容纳管3a的连接线缆5容纳在线缆用套筒180的内部,并将第2筒部182内嵌在容纳管 3a的一端侧。此处,在线缆用套筒180不具备缝183的情况下,在将连接线缆5容纳至线缆用套 筒180的内部时,需要将连接线缆5的一端从第2开口部182a穿过第1开口部181a。并 且,由于需要从穿过线缆用套筒180的内部的连接线缆5的一端侧将容纳在线缆用套筒180 的内部的连接线缆5拉出所需长度部分,所以特别是在应该向外部引导的连接线缆5较长 的情况下,操作效率下降。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可以在拓宽线缆用套筒180的缝183 的切口宽度Wl (参照图11 (d))时,从缝183将连接线缆5的中间部分容纳到线缆用套筒 180的内部,所以可以与应该从容纳管3a向外部引导的连接线缆5的长度无关,有效地进行 操作。并且,如图12 (b)所示,由于缝183的切口宽度Wl比连接线缆5的外径小,因此可 以防止容纳在线缆用套筒180的内部的连接线缆5从缝183向外部脱出。因此,可以防止 由于在将线缆用套筒180内嵌于引导开口部113b时,容纳在线缆用套筒180中的连接线缆 5从缝183脱出,引导开口部113b部分与连接线缆5接触而使连接线缆5损坏。另外,由于线缆用套筒180具备可内嵌于容纳管3a的第2筒部182,所以通过将 第2筒部182内嵌于容纳管3a的端部,可以防止连接线缆5与容纳管3a的端部直接接触。 因此,即使在容纳管3a的端部有毛边等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连接线缆5损坏。并且,在为了变更直立管2或者容纳管3a的连结位置而进行管保持器100的位置 调整时,若牵拉连接线缆5,则在连接线缆5与引导开口部113b接触的一部分,会施加与牵 拉连接线缆5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上的应力。另外,由于引导开口部113b由金属构成,所以 在集中于连接线缆5与引导开口部113b接触的一部分的应力的作用下,连接线缆5变得容 易损坏。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连接线缆5从在第2筒部182的一端开口的第 2开口部182a穿过线缆用套筒180的内部,并将其引向第1开口部181a。因此,可以防止 由金属构成的引导开口部113b与连接线缆5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通过降低集中于连接线缆 5的一部分的应力,避免连接线缆5损坏。接着,将与线缆用套筒180嵌合的容纳管3a,与凸设于第2接触面125的突起125a 嵌合。据此,可以将容纳管3a配设在适当的位置。并且,由于通过使容纳管3a与突起125a 嵌合,可以将容纳管3a保持在突起125a上,所以可以提高将容纳管3a夹持固定在第2管 保持部112上时的操作效率。另外,可以在使容纳管3a与突起125a嵌合的同时,将与容纳管3a嵌合的线缆用 套筒180的第1筒部181插设于引导室113a。因此,将容纳管3a与突起125a嵌合的操作 和将线缆用套筒180适当地插设于引导室113a的操作可以同时进行,相应地,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并且,在将第1筒部181插设于引导室113a时,从第1封口壁121a突出的压入 凸部61a的顶端部分与穿设于线缆用套筒180的另一侧面的第2孔部181c嵌合(参照图 9(b))。因此,可以将线缆用套筒180配置在引导室113a的适当的位置,并且可以更稳定地 将容纳管3a保持在突起125a上。最后,通过利用紧固部件152将第2零部件140紧固固定在第2固定部122上,可 以将容纳管3a夹持固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上。另外,通过将第2零部件140紧固固定在 第2固定部122上,使第2封口壁140a配置在与第1封口壁121a对置的位置,形成正面观 察近似矩形的引导开口部113b。另外,引导开口部113b形成为以轴03方向(沿着连接第1管保持部11与第2管 保持部112的线的方向,参照图9(b))为短边的正面观察近似矩形。据此,例如与引导开口 部113b的形状是正面观察近似圆形或者以轴03方向为长边的正面观察近似矩形的情况相 比,可以缩短第1保持部11与第2保持部112之间的距离。因而,可以使连结部113变小, 进而可以谋求实现管保持器100整体的小型化,相应地,可以谋求实现管保持器100的轻量 化。另外,在使2个管保持器100靠近并安装在直立管2上时,若引导开口部113b朝 向沿着轴01方向(第1管的长度方向,图12(b)上下方向,参照图9(b))的方向开口,则由 于连接线缆5被引导至靠近安装的2个管保持器100之间,所以在以直立管2为轴使管保 持器100旋转移动时,连接线缆5有夹在2个管保持器100之间被剪断的危险性。与之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引导开口部113b朝向管保持器100的正面侧 (图12(b)纸面前侧)开口,所以可以避免上述的危险性。如上所述,由于具备连结第1管保持部11与第2管保持部112的连结部113,所以 将直立管2固定在第1管保持部11上及其固定的解除、或者将容纳管3a固定在第2管保 持部112上及其固定的解除可以分别独立地进行。因此,在仅变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中的一个的连结位置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将 直立管2或容纳管3a中的另一个固定在第1管保持部11或者第2管保持部112上,在此 状态下,解除利用第1管保持部11或者第2管保持部112对直立管2和容纳管3a中的一 个的固定,并变更直立管2或容纳管3a中的一个的连结位置,所以可以提高调整直立管2 和容纳管3a的位置时的操作效率。由于引导室113a形成于连结部113,所以可以在连接线缆5容纳于引导室113a的 状态下调整直立管2或者容纳管3a的连结位置。因此,不必在每次调整直立管2或者容纳 管3a的位置时进行连接线缆5的定位,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并且,可以与利用第1管保持部11固定或者解除固定直立管2、以及利用第2管保 持部112固定或者解除固定容纳管3a无关地,保持引导室113a占据的体积固定。因此,在 第1管保持部11或者第2管保持部112夹持固定直立管2或者容纳管3a时,可以避免连 接线缆5被第1管保持部11或者第2管保持部112夹住而损坏。接着,参照图13,说明作为第3实施方式的夹持件210。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 是凹部23b形成于第1接触面23的近似中央部分的情况,但在第3实施方式中,凹部223b 形成于第1接触面223的轴0 1方向的两侧。另外,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分省略其说明。图13 (a)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固定部221的后视图,图13 (b)是第1固定部221 沿图13(a)的XIIIb-XIIIb线的的剖视图,图13(c)是第1固定部221在安装管用套筒61 时的剖视图,是与图13(b)对应的图。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第1接触面223具备凹部223b,该凹部223b从第1 接触面223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固定,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图13(a)及图13(b)的 C-C线的截面视图)为近似二字形,凹部223b形成于第1接触面223的轴01方向的两端 侧。如图13(c)所示,管用套筒61使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与第1接触面223对置,将 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凸设的压入凸部61a压入形成于第1接触面223的压入孔部223c。 据此,管用套筒61安装在第1接触面223上。由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的曲面形状与第1接触面223的曲面形状形成为一致, 所以通过将管用套筒61安装在第1接触面223上,可以使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与第1接 触面223抵接。另外,在第1接触面223与管用套筒61之间,形成有由形成于第1接触面 223的2个凹部223b及与这2个凹部223b对置的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包围的2个固定的 空间S。在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配置的情况 下(参照图7),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侧的外周面,在安装于第1接触面223的管用套筒61 的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侧部分与管用套筒61的内周面侧抵接。此处,在第1接触面223上,由于凹部223b形成于轴01方向(图13(a)左右方 向,参照图4)的两端侧,所以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侧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侧抵接的管用套筒 61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无法与第1接触面223抵接,因此不能 传递来自第1接触面223的按压力。因此,通过将第1零部件30 (参照图7)按压在第1固定部221上,管用套筒61上 外周面与凹部223b对置的部分,被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部分按压,被压入空间S的内部。据 此,由于即使管用套筒61在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 易于与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套筒61与弯曲管3的接触 面积较大。另外,在管用套筒61与弯曲管3的凹入弯曲部分形状一致地弯曲时,第1接触面 223,在第1接触面223上位于一对凹部223b之间的部分的轴01方向的两端侧(图13(a) 左侧及右侧)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抵接。因此,由于从管用套筒61的外周面与第1接触面223的抵接面(第1接触面223 上位于一对凹部223b之间的部分的轴01方向的两端侧),传递将第1零部件30按压在第 1固定部221生成的按压力,所以可以将弯曲管3向第1固定部221侧按压。接着,参照图14,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夹持件310。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 在第1接触面23及第1紧固面31形成凹部23b、31b的情况,但在第4实施方式中,在管用 套筒361、362的外周面形成凹部323b、331b。另外,在与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部分 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14(a)是第4实施方式的管用套筒362的后视图,图14(b)是管用套筒362沿
20图14(a)的XIVb-XIVb线的剖视图,图14(c)是第1零部件330在安装管用套筒362的状 态下的后视图,图14(d)是第1零部件330沿图14(c)的XIVd-XIVd线的剖视图。另外,由 于第1接触面323与第1紧固面331形状相同,所以省略其说明。如图14(a)及图14(b)所示,管用套筒362在外周面的近似中央部分具备凹部 331b,该凹部331b从外周面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固定,侧向截面视图(图14(a)及图14(b) 的D-D线的截面视图)为近似二字形。如图14(c)及图14(d)所示,第1紧固面331形成为平坦的凹面圆弧状,具备凸设 壁331a、压入孔部331c。由于管用套筒362的外周面的曲面形状形成为与第1紧固面331的曲面形状一 致,所以通过将管用套筒362安装在第1紧固面331上,可以使管用套筒362的外周面与第 1紧固面331抵接。另外,在第1紧固面331与管用套筒362之间,形成有由形成于管用套 筒362的外周面的凹部331b及与该凹部331b对置的第1紧固面331包围的固定的空间S。由于管用套筒362形成有凹部331b,所以在将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 331b配置以保持弯曲管3时(参照图7),与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侧的外周面抵接的管用套 筒362的一部分(弯曲管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无法与第1紧固面331抵接,因此 不能传递来自第1紧固面331的按压力。因此,通过将第1零部件330按压在第1固定部321,管用套筒362上外周面形成 有凹部331b的部分,被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按压,被压入空间S的内部。据此,由于即 使管用套筒362在由含有难以变形的玻璃纤维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易于与弯 曲管3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套筒362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较 大。以上,基于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容易 推测,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凹部23b、31b、223b、323b、331b形成于第1 接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331这两者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形成于第1 接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331中的任意一个。据此,可以谋求实现削减夹持件 10,210,310或者管保持器100的制造成本。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至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凹部23b、31b、223b从第1 接触面23、223或者第1紧固面31起的凹设深度形成为固定,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为 近似二字形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凹部23b、31b、223b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也可以形成 为近似圆弧状或者锥状。凹部23b、31b、223b通过沿着轴01方向的截面视图凹设为近似圆 弧形,在应该保持在凹部23b、31b、223b的弯曲管3的R设定为固定时,通过使弯曲管3的 R与凹部23b、31b、223b —致,可以确保弯曲管3与管用套筒61、62的内周面的接触面积更 觅ο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第1接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 331在轴01方向的两端,具备周向连设并凸设的一对凸设壁23a、31a、223a、323a、331a的情 况,但不限于此,第1接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331的轴01方向的两端也可以 形成为平坦面状。据此,可以谋求实现削减夹持件10、210、310或者管保持器100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凹部23b、31b、223b、323b、331b从轴01方向 观察,在第1接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331的周向的夹着凹部23b、31b、223b、 323b、33Ib的两侧,使管用套筒61、62、361、362的外周面与第1紧固面31、331互相抵接的 情况,但不限于此,凹部23b、31b、223b、323b、331b也可以从轴0 1方向观察,形成于第1接 触面23、223、323及第1紧固面31、331的整个周向。据此,在与演奏者的喜好相应地配置 变更乐器时,即使在使夹持件10、210、310以弯曲管3为轴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弯 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朝向凹部23b、31b、223b、323b、331b配置。因此,可以确保将弯曲管 3可靠地固定在夹持件10、210、310的状态并更加自由地变更乐器的配置位置。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在将容纳于容纳管3a的连接线缆5容纳在线缆 用套筒180的内部,并将第2筒部182内嵌于容纳管3a的一端侧的状态下,通过将容纳管 3a夹持固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上,将连接线缆5及线缆用套筒180插设在引导室113a的 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容纳管3a原封不动地夹持固定在第2管保持部112上,将连接 线缆5容纳在引导室113a的内部,并从引导开口部113b将其向外部引导。据此,由于不需 要线缆用套筒180,所以可以削减制造成本,并且由于不需要插设线缆用套筒180的操作, 从而可以提高操作效率。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线缆用套筒180具备第1筒部181和第 2筒部182,并将连接线缆5从第1开口部181a和在第2筒部182的一端开口的第2开口 部182a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穿过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线缆用套筒180具备第1筒 部181,将连接线缆5从第1开口部181a和形成于第1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的第1孔部 181b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穿过。据此,由于可以不需要第2筒部182,所以可以削减线缆用套 筒180的制造成本。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线缆用套筒180具备从第1开口部181a经第1 筒部181的一侧的侧面到第2开口部182a切除而成的缝183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由于缝 183从第1开口部181a到第2开口部182a切除即可,所以例如可以从第1开口部181a经 第1筒部181的另一侧的侧面到第2开口部182a切除。另外,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线缆用套筒180具备缝183的情况,但不 限于此,也可以不具备缝183。据此,可以削减线缆用套筒180的制造成本。并且,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引导开口部113b是以轴03方向为短边的 正面观察近似矩形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引导开口部113b也可以是正面观察近似圆形或者 以轴03方向为长边的正面观察近似矩形。据此,由于可以确保引导开口部113b的开口面 积,所以可以引导更多的容纳在容纳管3a的连接线缆5,并且在将多个连接线缆5穿过在引 导开口部113b时,可以防止连接线缆5因受压而损坏。
权利要求
1.一种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具有形成有圆筒内周面状的接触面的金属制的基部和 形成有与所述基部的所述接触面对置的圆筒内周面状的紧固面的金属制的紧固部的管保 持部,通过所述接触面和所述紧固面从一侧和另一侧夹住管的外周面而保持所述管,其中,所述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由树脂材料构成、外周面与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抵接并安装于所述接触面或者 所述紧固面的半圆筒形的管用套筒,和凹设于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以及所 述紧固面中的至少1个面的一部分的凹部,在所述接触面和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之间、或者所述紧固面和 与所述紧固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由所述凹部和与所述凹部对置的 面包围的固定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位于所述管保持部的两侧的开口并从所述接触面及所述 紧固面凸设的凸设壁,所述凸设壁的顶端形成为低于所述管用套筒的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凹设有所述凹部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在沿着连接 所述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的方向上的夹住所述凹部 的一侧和另一侧,与互相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凹设有所述凹部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在与连接所 述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心的线垂直并且含有所述凹部的截 面视图中,一部分与互相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从凹设有所述凹部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所述接触面或者所述紧固面起 的凹设深度形成为固定,沿着连接所述管保持部的一端侧的开口中心与另一端侧的开口中 心的线的截面视图中为近似二字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在所述接触面或与所述接触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个、以 及所述紧固面或与所述紧固面对置的所述管用套筒的外周面中的任一个的这2处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接触面或所述紧固面中的任一个或者两者上,所述管用套筒的外 周面形成为平坦的圆弧凸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用套筒具备从外周面的中央部分突出的压入凸部,所述接触面或所述紧固面中的至少一个面具备在中央部分形成的压入孔部,所述压入凸部形成为可压入所述压入孔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备将所述紧固部紧固在所述基部上的螺栓部件,所述凹部朝向与将所述紧固部紧固固定在所述基部时的所述螺栓部件的轴向相同方向或者相反方向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用套筒由杨氏模量为0. 5GPa以上且未满IOGpa的树脂材料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乐器架用的夹持件。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可以可靠地固定直线形状的管及弯曲形状的管这两者,并且可以顺利地进行位置调整的乐器架用的夹持件。通过将第1零部件(30)按压在第1固定部(21)上,管用套筒(62)上外周面与形成于第1紧固面(31)的凹部(31b)对置的部分,被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部分按压,被压入空间(S)的内部。据此,由于能够易于使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3)的凸出弯曲形状一致地变形,所以可以确保管用套筒(62)与弯曲管(3)的接触面积较大。
文档编号G10G5/00GK102005203SQ2010102693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森良彰 申请人:罗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