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482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使用非发光型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 中,为了对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照射光,在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 背光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6360公报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具备灯和收纳灯的收纳部件的背光源组件。 但是,这样具备灯和收纳灯的收纳部件的背光源组件中,在灯调光时, 有时会产生由调光频率的2次、3次谐波引起的蜂鸣音。
作为这样的蜂鸣音的产生原因,可以考虑到各种原因,例如可以 考虑从灯到收纳部件的漏电流为其原因之一。即,收纳部件因来自灯 的漏电流而摇动,该摇动会被听作蜂鸣音。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为了防止灯与收纳部件之间的漏电流 而形成有使与灯对应的区域凹陷而向外方突出的突出部的收纳部件的 结构。如果采用这样的结构,作为蜂鸣音的对策可以得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凹陷部(突出部)跨收纳部件的底面整体以一 定深度形成,所以收纳部件的强度、特别是收纳部件对于扭转方向的 应力的强度显著降低。进而,因为跨收纳部件的底面整体形成凹陷部, 所以在装置组装时,各种部件的安装作业较困难。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 其具备在充分确保底座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以简便的结构防止或抑 制光源的底座产生蜂鸣音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 用这样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品质优秀且可靠性高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备光源和覆盖上述光源的底座,上述光源具有相对成为高电压的 部分和成为低电压的部分,上述底座具备距离规定单元,其规定该底 座与上述光源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铅垂距离,相比于该底座与上述 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铅垂距离,相对较大。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蜂鸣音的对策反复研究,判明了在光源的成为 高电压的部分中,增大光源与底座的距离,是对于消除蜂鸣音表现出 显著效果的手段。这可以认为是因为在下式(1)中,通过在V (光源 与底座间的电位差)变大的部分积极增大d (光源与底座间的距离),
使I表示的漏电流几乎不会产生。I=27ifsCV=27cfs (S/d) V......式(1)。
其中,式中I表示漏电流量,C表示杂散电容,V表示光源与底座间的 电位差,S表示底座宽度,d表示光源与底座间的距离。
另一方面,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中,本来在上式U)中,V (光源与底座间的电位差)就充分小,结果漏电流量小,所以即使相 对减小光源与底座间的距离,对于消除蜂鸣音也能得到充分的效果。
如此,通过设置距离规定单元以相对增大光源的成为高电压的部 分与底座的距离、相对减小成为低电压的部分与底座的距离,能够不 使装置整体增厚而大致消除蜂鸣音的产生。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中,上述距离规定单元能够由上述 底座的底面整体的倾斜或台阶构成。
上述专利文献1中,因为凹陷部(突出部)形成在收纳部件的底 面上,所以收纳部件的强度、特别是收纳部件对于扭转方向的应力的 强度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上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中,距离规定单元由底座的 底面整体的倾斜或台阶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不会表现出底座的强 度降低,在使用该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显示装置时,能 够确保充分的强度。进而,不使其成为形成了凹陷部的结构,而由底 座面整体的倾斜或台阶构成,由此在装置组装时,能够提高各种部件 的安装作业的效率。
此外,上述距离规定单元能够由设置在上述光源正下方的槽部构 成,上述槽部构成为,其深度在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比在该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相对较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以大致消除蜂鸣音的产生。可以认为这是因 为大幅减少了从光源到底座的漏电流。S卩,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部分、 即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深度相对较大的槽部,由此能够 确保光源与底座间的距离较大,所以可以认为上式(1)表示的漏电流 几乎不会产生。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的产生。
此处,上述专利文献1中,凹陷部(突出部)跨收纳部件的底面 整体且以一定深度形成,所以底座底面的凹凸程度变大,收纳部件的 强度、特别是收纳部件对于扭转方向的应力的强度显著降低。
另一方面,上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中,槽部的深度不是恒定的, 在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深度相对较小的槽部。这是 着眼于在蜂鸣音难以产生的部分、即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即 使具有深度相对较小的槽部,因为本来漏电流量就小所以对于消除蜂 鸣音也能得到充分的效果。通过使其成为这样深度相对较小的槽部, 与单纯形成为与上述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的槽部相同深度 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底座的强度降低。
此外,上述槽部能够构成为,其宽度在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 部分的正下方比在该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相对较大。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部分、即成为高电压 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具有相对较大宽度的槽部,能够确保光源与底 座间的距离变大的区域(相当于该槽部的宽度)的面积较大,其结果 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难以产生蜂鸣音的部分、即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 下方,即使具备具有相对较小宽度的槽部,因为本来漏电流量就小所 以对于消除蜂鸣音也能得到充分的效果。而且,通过使其成为宽度相 对较小的槽部,与单纯形成为与上述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形成 的槽部相同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底座的强度降低。
上述槽部能够构成为,其宽度从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 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连续逐渐减小。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蜂鸣音易于产生的高电压侧,来自光源的漏 电流量向低电压侧大致连续地减小,所以能够成为对于漏电流即对于蜂鸣音的有效的抑制对策。
上述槽部能够构成为,其宽度从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 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阶段性的逐渐减小。
为了消除蜂鸣音,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区域中,需要形成宽度较 大的槽部,另一方面,通过在难以产生蜂鸣音的区域中形成宽度较小 的槽部,可以充分得到效果。如此,通过与区域相应地任意变更槽部 的宽度,能够使槽部的面积成为必需的最小限度,所以能够将底座的 强度降低抑制在最小限度。
上述光源能够构成为线状,上述槽部沿上述线状的光源形成。 通过这样沿线状的光源形成槽部,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 上述距离规定单元能够构成为,上述底座与上述光源的铅垂距离 从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连续地逐渐减 小。
根据这样连续地逐渐减小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这是 因为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高电压侧,来自光源的漏电流量向低电压侧 大致连续地减小。所以,通过使距离规定单元为与光源的铅垂距离从 成为高电压的一侧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连续减小的结构,对于漏电流 即对于蜂鸣音能够成为有效的抑制对策。
进而,上述距离规定单元能够构成为,使上述底座与上述光源的 铅垂距离从上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阶段性 地逐渐减小。
为了消除蜂鸣音,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区域中,需要增大底座与 光源的铅垂距离,另一方面,在难以产生蜂鸣音的区域中即使减小底 座与光源的铅垂距离,也能充分得到效果。如此,通过与区域相应地 任意变更底座与光源的铅垂距离,能够使底座底面的凹凸的程度成为 必需的最小限度,所以能够抑制底座的强度降低。
此外,上述光源能够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驱动。
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驱动光源时,在底座中会产生蜂鸣音。于是, 通过在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驱动光源的情况下采用具备本发明的距离 规定单元的底座,能够适当防止该蜂鸣音。
上述底座能够用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用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底座时,易于产生来自光源的漏电流,易 于产生蜂鸣音。因此,通过对该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的底座附加距离 规定单元,能够适合防止该蜂鸣音。此外,特别是用金属制的金属板 构成时,能够简便地制造具备距离规定单元的底座,能够有利于削减 制造成本。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上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上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 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在对显示面板供给光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 置中,在确保充分的强度的基础上,难以产生蜂鸣音,所以能够有利 于提高品质。
能够举例表示液晶面板作为上述显示面板。这样的显示装置能够 作为液晶显示装置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机和个人计算机的台式 画面等,特别适于大型画面使用。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具备在充分 确保底座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以简便的结构防止或抑制光源的底座 产生蜂鸣音的结构。此外,能够提供一种品质优秀的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 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截面图。 图3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的 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图5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的 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图7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 解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截面图。 图11是图9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12是表示图9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的 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背光源底 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截面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 解立体图。
图19是图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A截面图。 图20是图18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21是表示图18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 的平面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图2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B-B截面图。
图24是表示图22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 的平面图。
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背光源底 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变形例的概略结构 的截面图。
图27是表示图26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底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图28是表示应用于图1、图9和图18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冷阴 极管的驱动方式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4……背光源底座(底座), 17……冷阴极管(光源),51……倾斜面(距离规定单元),52……台 阶状平面(距离规定单元),61、 71……槽部(距离规定单元),80…… 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1……光源中成为低电压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距 离规定单元,分别记载在实施方式1中为具备"在底座的底面整体上 形成的倾斜面"、在实施方式2中为具备"以连续变化的深度且恒定的 宽度形成的槽部"、在实施方式3中为具备"以连续变化的深度和宽度 形成的槽部"的结构。
<实施方式1>
用图1 图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同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A-A截面图,图3是同样 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B-B截面图,图4是表示背光源底座
(底座)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的整体结 构。液晶显示装置IO,如图1 图3所示,具备呈矩形的液晶面板ll 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2,它们被边 框13等一体保持。其中,液晶面板11是将一对玻璃基板以隔幵规定 的间隔的状态贴合、且在两玻璃基板之间封入液晶的结构。在一个玻 璃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
(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等,在另一个玻璃基板 上,设置有相对电极和R、 G、 B等各着色部按规定排列配置的彩色滤 光片等。接着,说明背光源装置12。其中,背光源装置12是所谓正下方型的背光源装置,是在液晶面板ll的面板面(显示面)的背面正下方沿该面板面具备多个线状光源(此处是用冷阴极管(光源)17作为高压放电管)的结构。
背光源装置12具备上面侧开口的呈大致箱型的背光源底座(底座)14、以覆盖背光源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的多个光学部件15 (从图示下侧起依次为扩散板、扩散片、透镜片、光学片)、用于将这些光学部件15保持在背光源底座14上的框架16。进而,背光源底座14内,具备冷阴极管17、用于保持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的橡胶制的保持具18、将冷阴极管17组和保持具18组一齐覆盖的灯保持具19、用于将冷阴极管17安装在背光源底座14上的灯夹20。其中,该背光源装置12中,相比于冷阴极管17,光学部件15 —侧为光出射侧。
冷阴极管17呈细长的管状,以使其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与背光源底座14的长度方向一致的状态,在背光源底座14内收容多根(图1中为16根)。另一方面,用于将冷阴极管17相对于背光源底座14安装的灯夹20,起到夹状的光源保持部件的功能,为合成树脂制成(例如聚碳酸酯制成)。
进而,在背光源底座14的内面侧(光源侧)由光反射片14a形成光反射面。通过这样包括光反射片14a的背光源底座14,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射出的光反射到扩散板等光学部件15 (以下也称为扩散板15等) 一侦lj。光反射片14a例如能够由具备光反射性的树脂片等构成。
此外,在背光源底座14的配设冷阴极管17的一侧的相反一侧(即光出射面侧的相反一侧),安装有用于对冷阴极管17供给驱动电压的转换器基板30。转换器基板30包括产生用于点亮冷阴极管17的高频电压的转换器电路而构成。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对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使冷阴极管17的两侧为高电压的驱动。而且,本实施方式中,冷阴极管17例如用如图28所示的脉冲宽度调制方式(PWM方式)驱动,即采用以规定的周期调光的方式。
收容冷阴极管17和光反射片14a等的背光源底座14由金属制金属板构成,如图3所示,背光源底座14的底面呈以将其长度方向二等分的直线为棱线的山型的倾斜面51 (距离规定单元)而形成。即,关(倾斜面51)的铅垂距离,冷阴极管 17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与背光源底座14的 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距离最小,反之,冷阴极管17的端部(成为高电 压的部分)80与背光源底座14的端部的距离最大。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IO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 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在背光源装置12具备的底座(背光源底座)14 中,具备底座14与冷阴极管17的铅垂距离在该冷阴极管17中成为高 电压的一侧80比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相对变大的倾斜面51 (距离规 定单元)。由此,在确保底座14的强度的基础上,难以产生蜂鸣音。
底座14的蜂鸣音,可以认为是因该底座14摇动而引起的。这样 的摇动可以认为是因各种原因产生的,可以认为来自冷阴极管17的漏 电流是其原因之一。
因为底座14由导电性的金属板构成,所以在冷阴极管17与底座 14之间形成电容,通常(如果不形成倾斜面51)可能从冷阴极管17 对底座14产生漏电流。然后,可以认为这样的漏电流使力作用于底座 14,引起该底座14的摇动以及蜂鸣音。此外,认为特别是脉冲宽度调 制方式的情况下会周期性地产生漏电流,其结果由于周期性的力作用 于底座14而产生蜂鸣音。
此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底座14是具备底座14 与冷阴极管17的铅垂距离在冷阴极管17的端部80 —侧较大、在中央 部81 —侧较小的倾斜面51的结构。另一方面,因为是对冷阴极管17 的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的结构,所以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侧为高电 压,在中央部侧为低电压。即,是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一侧 80 (即易于产生蜂鸣音的一侧),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的距离相对变 大的结构。
由此,认为以下所示的式(1)中,通过充分增大d (冷阴极管17 与底座14间的距离),能够抑制用I表示的漏电流,其结果难以产生蜂 鸣音。I=27tfeCV=27tfs (S/d) V 式(1)。但是,式中I表示漏电流
量,C表示杂散电容,V表示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电位差,S表 示底座14的面积,d表示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距离。
进而,倾斜面51是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 (即难
12以产生蜂鸣音的一侧),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的距离相对变小的结构。 冷阴极管17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中,本来上述式(1)中V (冷阴极 管17与底座14间的电位差)就充分小,其结果漏电流量较小,所以 即使相对减小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的距离,对于消除蜂鸣音也能得 到充分的效果。
如此,通过在底座14整体上设置倾斜面51,使得冷阴极管17的 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与底座14的铅垂距离相对大、成为低电压的一 侧81与底座14的铅垂距离相对小,能够不使背光源装置12的整体增 厚且强度降低,而使其难以产生蜂鸣音。
此外,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51是与冷阴极管17的铅垂 距离从冷阴极管17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连 续逐渐变小的结构。
根据这样连续逐渐变小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这是因 为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高电压侧80,来自光源的漏电流量向低电压侧 81大致连续地减小。所以,通过使倾斜面51成为底座14与冷阴极管 17的铅垂距离从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连续变 小的结构,对于漏电流即蜂鸣音能够成为有效的抑制对策。
如此,在底座14中,用具备冷阴极管17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 与底座14的距离比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与底座14的距离变大的倾斜 面51这样简便的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具备在充分确保底座14的强度 的基础上、能够防止或抑制蜂鸣音的产生的结构的背光源装置12和具 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10。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用上述记载 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 围内。
上述实施方式1中,关于冷阴极管17与背光源底座14的铅垂距 离,设置从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 81连续逐渐减小的倾斜面51,但如图5和图6所示,也可以是设置从 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一侧80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81阶段性地 逐渐縮小该距离的台阶状平面52的结构。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能够对蜂鸣音有效进行抑制对策,并且各区域形成为水平面,所以在装置组装时,各种部件的安装作业较容易, 能够高效地进行。
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在背光源底座14的两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 对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如图7所 示在背光源底座14的单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的结构。进而,冷阴极 管17不限于直线状,也可以是类似U字状。这即是仅在冷阴极管17 的单侧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使冷阴极管17的单侧为高电压驱动的结 构。
该情况下,倾斜面53如图8所示,优选为冷阴极管17的与转换 器电路连接的端部侧,冷阴极管17与倾斜面53 (底座14)的铅垂距 离大,该距离向冷阴极管17的另一端部侧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l中,倾斜面51为平面状,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 曲面状。
<实施方式2>
接着,用图9 图1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与上述实施方式l 的不同在于,使距离规定单元成为不用底座底面整体的倾斜面而改为 用深度连续变化、宽度恒定的槽部构成的结构,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 相同。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 的说明。
其中,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 立体图,图IO是同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A-A截面图,图 11是同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B-B截面图,图12是表示 背光源底座(底座)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同样表示背光源底 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冷阴极管17呈细长的管状(线状),是在其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 路的结构(参照图9)。因此,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侧是成为高电压的 部分80,中央部是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冷阴 极管17例如如图28所示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PWM方式)驱动,即 采用以规定的周期调光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并列的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在与冷阴极管17平 行存在的背光源底座14的底面上形成有槽部61 (距离规定单元)。槽部61如图9和图13所示,以2个细长的长方形在长度方向上相对地 排列的方式为1组,沿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形成。
此外,槽部61以背光源底座14的一部分凹陷的状态形成,呈背 光源底座14的槽部61的开口面的相反一侧(即与光出射面侧相反的 一侧)突出的方式(参照图10)。
进而,槽部61如图11所示,形成为从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成 为高电压的部分80)向中央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其深度连续 逐渐变小。
其中,图9中因为槽部61形成在光反射片14a的内侧所以用虚线 表示。此外,槽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光源底座14的钣金加工时 形成。
根据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能起到如下所示 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在背光源装置12中具备的底座 (背光源底座)14中,具备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 正下方深度相对较大、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深度相对较小 的槽部61 (距离规定单元)。由此,在确保底座14的强度的基础上, 难以产生蜂鸣音。
作为底座14的蜂鸣音产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是来自冷阴极管 17的漏电流引起的该底座14的摇动。因为底座14由导电性的金属板 构成,所以在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之间形成电容,通常(如果不形 成槽部61)可能从冷阴极管17对底座14产生漏电流。然后,可以认 为这样的漏电流使力作用于底座14,引起该底座14的摇动以及蜂鸣 音。此外,认为特别是脉冲宽度调制方式的情况下会周期性地产生漏 电流,其结果由于周期性的力作用于底座14而产生蜂鸣音。
此处,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 80的正下方形成有深度相对较大的槽部61。由此,在以下所示的式(l) 中,能够增大d (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距离)。I=27ifeCV=2;ife (S/d) V……式(1)。但是,式中I表示漏电流量,C表示杂散电容, V表示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电位差,S表示底座14的面积,d 表示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距离。其结果,能够抑制I表示的漏电流量,所以可以认为能够使其难以
产生蜂鸣音。
另一方面,在难以产生蜂鸣音的部分即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 下方,即使具备深度相对较小的槽部61,因为漏电流量小所以对于消 除蜂鸣音也能得到充分的效果。而且,通过使其成为深度相对较小的 槽部61,与单纯形成为与上述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形成的槽 部相同深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底座的强度降低,在使用背光源装 置12以及液晶显示装置10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并且,作为抑制底座14的强度降低的技术,也可以考虑尝试仅在 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形成槽部。但是,采用 这样的结构时,虽然能够确保底座14的强度,但是对于降低蜂鸣音不 能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槽部61的深度从冷阴极管17的成 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连续逐 渐减小的结构。
通过使其成为这样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能够有效地消除蜂鸣音。 这是因为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高电压侧,来自光源的漏电流量向低电 压侧大致连续地减小。因此,通过使槽部61的深度从成为高电压的部 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连续减小,对于漏电 流即对于蜂鸣音,能够成为有效的抑制对策。
如此,能够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12和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10, 其具备用设置冷阴极管17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的深度比 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的深度相对较大的槽部61这样简便的 结构,在充分确保底座14的强度的基础上,能够防止或抑制蜂鸣音的 产生的结构。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用上述记载 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上述实施方式2中是在背光源底座14的两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 对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如图14 所示在背光源底座14的单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的结构。这即是仅对 冷阴极管17的单侧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以冷阴极管17的单侧为高电压驱动的结构。
该情况下,槽部62如图15所示,优选是在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 中与转换器电路连接的端部的正下方深度较大,向冷阴极管17的另一 端部的正下方其深度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2中冷阴极管17形成为直线状,但也可以是类似U 字状。
该情况下,槽部63优选为在与转换器电路连接的成为高电压的冷 阴极管17的两端部的正下方深度较大,沿冷阴极管17的直线状的部 分,其深度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如此,如图16所示,尽管是在冷阴 极管17的曲管部的正下方不配置槽部63的结构,但是因为该曲管部 明显成为低电压,所以即使不配置槽部63也能够消除蜂鸣音。
上述实施方式2中,关于槽部的深度,设置从冷阴极管17的成为 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其深度 连续逐渐变小的槽部61,但也可以如图17所示,是设置从冷阴极管 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 其深度阶段性地逐渐变小的槽部64的结构。
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因为以下所示的理由,能够在消除蜂鸣音的 基础上,将底座14的强度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在冷阴极管17的成 为高电压的部分80、即易于产生蜂鸣音的区域,需要增大底座14与冷 阴极管17的距离,所以需要形成深度较大的槽部64,另一方面,在冷 阴极管17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即难以产生蜂鸣音的区域形成深度 较小的槽部64,能够充分得到效果。如此,通过与区域相应地任意变 更深度,能够使槽部64的深度总量(即底座14的底面的凹凸程度) 成为必须的最小限度,能够将底座14的强度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所 以在使用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2中,槽部61的短轴截面形状为四边形(参照图10),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三角形等其他多边形或半圆形等其他形状。
<实施方式3>
接着用图18 图2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与上述实施方式1、 2的不同在于,使距离规定单元成为由深度和宽度连续变化的槽部构成 的结构,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其中,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 立体图,图19是同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A-A截面图,图 20是同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B-B截面图,图21是表示 背光源底座(底座)的概略结构的平面图。
冷阴极管17呈细长的管状(线状),是在其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 路的结构(参照图18)。因此,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侧是成为高电压 的部分80,中央部是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冷 阴极管17例如如图28所示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PWM方式)驱动, 即采用以规定的周期调光的方式。
另一方面,在并列的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在与冷阴极管17平 行存在的背光源底座14的底面上形成有槽部71 (距离规定单元)。槽 部71如图21所示,将2个长条状的大致等腰三角形以连接该等腰三 角形的相等边的顶点相对的方式排列的状态为1组,沿冷阴极管17的 轴线方向形成。即,形成为从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成为高电压的部 分80)向中央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槽部71的宽度连续逐渐减 小。
进而,槽部71如图20所示,形成为从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成 为高电压的部分80)向中央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其深度连续 逐渐减小。
此外,槽部71以背光源底座14的一部分凹陷的状态形成,呈背 光源底座14的槽部71的幵口面的相反一侧(即与光出射面侧相反的 一侧)突出的方式(参照图19)。槽部71的底部为棱线状,呈大致等 腰三角形的截面。
其中,图18中因为槽部71形成在光反射片14a的内侧所以用虚 线表示。此外,槽部7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背光源底座14的钣金加工 时形成。
根据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能起到如下所示 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在背光源装置12中具备的底座 (背光源底座)14中,在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形成有槽部71 (距离规定单元),关于槽部71的深度和宽度,是在冷阴极管17中成为高电 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深度和宽度相对较大、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 正下方深度和宽度相对较小的结构。由此,在确保底座14的强度的基 础上,难以产生由该底座14摇动引起的蜂鸣音。
本实施方式中,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 形成深度和宽度相对较大的槽部71。通过增大槽部71的深度,在以下 所示的式(O中,能够增大d (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的距离),并 且通过增大槽部71的宽度,能够确保该d (冷阴极管17与底座14间 的距离)变大的区域的面积较大。I=2JifeCV=2iife (S/d) V……式 (1)。但是,式中I表示漏电流量,C表示杂散电容,V表示冷阴极管 17与底座14间的电位差,S表示底座14的面积,d表示冷阴极管17 与底座14间的距离。
结果,能够抑制I表示的漏电流量,所以可以认为能够使其难以产 生蜂鸣音。
另一方面,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形 成深度和宽度相对较小的槽部71。这是因为在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 的正下方,漏电流量本来就小,所以即使槽部71的深度和宽度较小也 能对于消除蜂鸣音得到充分的效果。并且,通过使其成为深度和宽度 相对较小的槽部71,与单纯形成为与上述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 方形成的槽部相同深度和宽度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底座的强度降低抑 制为必须的最小限度,在使用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时能 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槽部71的深度和宽度,是从冷阴极 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 方连续逐渐变小的结构。
在易于产生蜂鸣音的高电压侧,来自光源的漏电流量向低电压侧 大致连续减小。所以,通过使槽部71的深度和宽度从成为高电压的部 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连续减小,对于漏电 流即对于蜂鸣音,能够成为有效的抑制对策。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用上述记载 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上述实施方式3中是在背光源底座14的两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 对冷阴极管17的两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如图22 所示在背光源基板14的单侧设置转换器基板30的结构。这即是仅对 冷阴极管17的单侧端部连接转换器电路、以冷阴极管17的单侧为高 电压驱动的结构。
该情况下,槽部72如图23和图24所示,优选是在冷阴极管17 的两端部中与转换器电路连接的端部的正下方深度和宽度较大,向冷 阴极管17的另一端部的正下方,其深度和宽度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
上述实施方式3中冷阴极管17形成为直线状,但也可以是类似U 字状。
该情况下,槽部73优选为在与转换器电路连接的成为高电压的冷 阴极管17的两端部的正下方,深度和宽度较大,沿冷阴极管17的直 线状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连续逐渐减小的结构。如此,如图25所示, 尽管是在冷阴极管17的曲管部的正下方不配置槽部73的结构,但是 因为该曲管部明显成为低电压,所以即使不配置槽部73也能够消除蜂 鸣音。
上述实施方式3中,关于槽部的深度和宽度,设置从冷阴极管17 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正下方, 其深度和宽度连续逐渐变小的槽部71,但也可以如图26和27所示, 是设置从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 的部分81的正下方,其深度和宽度阶段性地逐渐变小的槽部74的结构。
采用这样的结构时,因为以下所示的理由,能够在消除蜂鸣音的 基础上,将底座14的强度降低抑制为最小限度。对于消除蜂鸣音,在 冷阴极管17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需要确保底座14与冷阴极管17 的距离较大且该区域较广,所以需要形成深度和宽度较大的槽部74, 另一方面,在冷阴极管17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通过形成深度和宽 度较小的槽部74,能够充分得到效果。如此,通过与区域相应地任意 变更深度和宽度,能够使槽部74的深度总量(即底座14的底面的凹 凸程度)成为必须的最小限度,能够将底座14的强度降低抑制为最小 限度,所以在使用背光源装置12和液晶显示装置10时能够确保充分的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3中,槽部71的短轴截面形状为三角形(参照图19), 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或半圆形等其他形状。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 2、 3,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用上 述记载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 技术范围内。
上述实施方式1中表示了底座整体的倾斜面,实施方式2、 3中表 示了底座上设置的槽部,但是将倾斜面和槽部组合实施的情况也包括 在本发明中。
上述实施方式l、 2、 3表示了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光源的情况, 但例如使用热阴极管等其他种类的光源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l、 2、 3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 开光元件,但也能够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 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 够应用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1、 2、 3中,表示了液晶显示装置,但也能 够应用于液晶以外的使用背光源装置的其他显示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光源和覆盖所述光源的底座,所述光源具有相对成为高电压的部分和成为低电压的部分,所述底座具备距离规定单元,其规定该底座与所述光源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铅垂距离,相比于该底座与所述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铅垂距离,相对变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规定单元由所述底座的底面整体的倾斜或台阶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距离规定单元由设置在所述光源正下方的槽部构成, 所述槽部构成为,其深度在所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比在该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相对较大。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构成为,其宽度在所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比在该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相对较大。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构成为,其宽度从所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连续逐渐减小。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构成为,其宽度从所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向成为低电压的部分的正下方阶段性地逐渐减小。
7. 如权利要求3 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构成为线状, 所述槽部沿所述线状的光源形成。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规定单元构成为,所述底座与所述光源的铅垂距离从所 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连续逐渐减小。
9.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规定单元构成为,所述底座与所述光源的铅垂距离从所 述光源中成为高电压的一侧向成为低电压的一侧阶段性地逐渐减小。
10. 如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光源用脉冲宽度调制方式驱动。
11. 如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底座用金属制的金属板形成。
12.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所述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12),特征在于其具备光源(17)和覆盖上述光源(17)的底座(14),上述光源(17)具有相对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和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上述底座(14)具备距离规定单元(51),其规定该底座(14)与上述光源的成为高电压的部分(80)的铅垂距离,相比于该底座(14)与上述光源的成为低电压的部分(81)的铅垂距离,相对较大。
文档编号F21S2/00GK101680608SQ200780052958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4日
发明者荒井政广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