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448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埋入形成在顶棚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筒灯等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筒灯等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虽然是从下方插入形成在顶棚的开口 ,埋入设置在顶棚,但是,为了该埋入设置,以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置构造。 其代表性的设置构造是使用板簧的设置构造,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设置构造是,在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器具主体的侧面安装"^ "字型的板簧,将该板簧向器具主体侧折曲,并推入顶棚的开口 ,通过其复原弹力,将器具主体卡定固定在顶棚。
但是,在像这样使用了板簧的设置构造中,若由于板簧的疲软等,板簧的复原弹力降低,则产生由于微小的外力而产生松旷、或产生从顶棚垂下或落下的问题。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虽然通过能够变更板簧的安装位置,能够与设置环境相应地恰当设定复原弹力的大小,但是,既然是使用板簧的构造,就不能根本解决上述问题。另外,在使用了该板簧的设置构造中,因为为了将器具主体从顶棚拆下,有必要在板簧的复原弹力发挥作用的状态下向下方拉拽器具主体,所以,存在顶棚破损的可能性。 与此相对,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设置构造,S卩,将卡合部件(安装五金件)可出没地安装在器具主体的侧面,在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时,使卡合部件从器具主体突出,与顶棚的里面卡合,在拆装器具主体时,使卡合部件退避。根据该专利文献2的设置构造,在拆装器具主体时,由于卡合部件,顶棚不会破损。 但是,在专利文献2的设置构造中,作业人员有必要使卡合部件出没,该作业在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时,有必要在将器具主体插入顶棚的开口后,从器具主体的内部侧进行。因此,实际上,有必要进行在拆下设置在器具主体内的灯泡、反射板的基础上,使卡合部件向外方突出,此后再次安装灯泡、反射板这样的作业。在拆卸设置后的器具主体时,也需要同样的作业。 在这样的专利文献2的设置构造中,在将器具主体相对于顶棚拆装时,需要进行极为复杂的作业,该作业花费很多时间,同时,作业人员的负担也增大。再有,存在在设置器具主体时向外方突出的卡合部件的固定状态由于振动等松缓的情况,与前面的使用板簧的设置构造同样,存在产生松旷或产生从顶棚垂下或落下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下述设置构造,S卩,通过作为操作部件的杆的转动,锁止突片突出,同时,为了由弹簧向吊式顶棚施加压力而使锁止突片产生压力。但是,专利文献3的设置构造,因为其构造复杂,需要大的设置空间,所以,难以应用于小型的照明器具。
再有,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通过轴的旋转,固定板旋转,通过弹簧的弹压力,夹着顶棚来进行固定的设置构造。但是,在专利文献4的设置构造中,由于固定板是由一张板材构成,所以,难以确保强度,难以应用于小型的照明器具。
专利文献1特开平4-62709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5-367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15838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平10-214511号公报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不受照明器具的大小的限制,能够轻易地进行器 具主体向顶棚的埋入设置,而且能够切实地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 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是以埋入到形成在顶棚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顶棚 埋入型照明器具,具有被埋入到顶棚的器具主体、设置于该器具主体的支撑部件、能够在上 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设置在该支撑部件上的卡合部件、将该卡合部 件向下方弹压的弹性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由与上述器具主体分体的一张的板材构成,在该 板材上形成有卡定上述卡合部件的卡定部和与该卡定部连续,向下方形成的引导槽,相对 于上述器具主体的、上述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能够变更,上述卡合部件由一根 杆材构成,通过使该杆材的中途屈曲成U字状,形成能够与上述支撑部件的卡定部卡合的 第一卡合部,同时,通过使上述杆材的前端屈曲,形成能够与顶棚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 部,上述卡合部件通过本身抵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压力,沿上述引导槽上升,再有,围绕上 下方向的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据此,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卡定部卡合并被保持,上述第二 卡合部向器具主体侧退避,成为没有与顶棚的里面卡合的非卡合状态,通过沿与上述第一 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来解除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卡定部的卡合,通过上述弹性部 件的弹压力,沿上述引导槽下降,成为上述第二卡合部向器具主体的外方突出,与顶棚的里 面卡合的卡合状态,在该卡合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上述引导槽内,通过上述第一卡 合部与上述引导槽干涉,来维持上述卡合状态。 本发明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通过具备这样的结构,在预先使卡合部件为非卡合 状态的基础上,将器具主体插入顶棚的开口 ,此后,仅通过使卡合部件沿第二方向旋转,卡 合部件就成为卡合状态,因此,不受照明器具的大小的影响,能够轻易地进行器具主体向顶 棚的埋入设置。而且,因为卡合部件在卡合状态下总是由弹性部件向下方弹压,所以,能够 稳定地维持卡合状态,能够切实地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能够防止器具主体的松旷、从顶 棚垂下或落下的产生。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卡合部件处于卡合状态时,卡合部件的第 一卡合部位于支撑部件的引导槽内,第一卡合部与引导槽干涉,据此,维持卡合状态,因此, 能够切实地维持卡合状态,与上述弹性部件产生的弹压力相辅相成,能够更切实地将器具 主体设置在顶棚。 在本发明中,最好卡合部件设置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压力下降,缓和与顶棚的里面 卡合时的冲击的冲击缓和构件。由于设置该冲击缓和构件,卡合部件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压 力下降,与顶棚的里面卡合时的冲击得到缓和,能够防止顶棚的破损。另外,若没有冲击缓 和构件,则为了防止顶棚的破损,不得不限制弹性部件的弹压力,但通过具备冲击缓和构 件,能够使用比以往弹压力大的弹性部件,其结果为,能够更切实地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 棚,能够切实地防止器具主体的松旷、从顶棚垂下或落下的产生。 作为冲击缓和构件的具体样态,可以在支撑部件的引导槽设置突出部,通过卡合 部件在引导槽内下降时与突出部接触,缓和卡合部件与顶棚的里面卡合时的冲击。另外,也
4可以是作为冲击缓和构件,在卡合部件的第二卡合部安装冲击吸收部件。 虽然在上述那样的本发明中,是通过旋转操作卡合部件的第一卡合部,从非卡合
状态成为卡合状态,但是,最好是该卡合部件的旋转操作也可以由从器具主体的下部的开
口部分插入的操作夹具来实施。这样,为了使该操作夹具对第一卡合部的旋转操作容易,最
好将向下方弹压卡合部件的弹性部件配置在卡合部件的第一卡合部的上方。即,若将弹性
部件配置在卡合部件的第一卡合部的上方,这使得能够将卡合部件的第一卡合部配置在下
方,能够轻易地进行从器具主体的下部的开口部分插入的操作夹具对第一卡合部的操作。
据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器具主体向顶棚的埋入设置的作业性。另外,虽然为使卡合部件从卡
合状态返回到非卡合状态,使卡合部件上升,进而使之旋转,但是,该操作最好也能够由从
器具主体的下部的开口部分插入的操作夹具来实施。 再有,在本发明中,最好在器具主体的侧板部,在上下方向设置滑动槽,通过使支撑部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卡合于该滑动槽,能够连续地变更相对于器具主体的、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据此,因为在与施工现场的顶棚板的厚度相应地变更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时,没有必要拆下固定用的螺钉,所以,设置作业的作业性得到提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受照明器具的大小的限制,轻易且切实地进行器具主体向顶棚的埋入设置。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中,卡合部件处于非卡合状态时的细节,(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中,卡合部件处于卡合状态时的细节,(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中,卡合部件处于非卡合状态时的细节,(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图6是表示在图4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中,卡合部件处于卡合状态时的细节,(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符号说明 l:器具主体;la:侧板;lb:安装孔;lc:切口 ; ld :下部凸缘部;le :操作口 ;lf :滑动槽;2 :反射板;3 :支撑部件;3a :支撑部;3b :卡定部;3c :引导槽;3d :倾斜面;3e、3f :突出部;4 :卡合部件;4a :第一卡合部;4b :第二卡合部;4c :弹簧行程限制部;4d :冲击吸收部件;5 :螺旋弹簧(弹性部件);6 :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 图。如该图所示,本发明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器具主体1从形成在顶棚T的开口 Tl被 插入,埋入设置在顶棚T。 器具主体1在其内部具备伞状的反射板2,在该反射板2的内部配置未图示出的灯 泡。另外,在器具主体l的侧板la上设置支撑部件3,在其上下支撑部3a、3a上能够在上下 方向移动且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安装卡合部件4。这样,通过该卡合部件4的下端 的第二卡合部4b卡合在顶棚T的里面,器具主体1以埋入顶棚T的状态被保持。另外,在 卡合部件4的下侧,作为弹性部件安装着螺旋弹簧5。该螺旋弹簧5的上端抵接支撑部件3 的下侧的支撑部3a,下端卡定在卡合部件4的弹簧行程限制部4c上。据此,卡合部件4被 螺旋弹簧5向下方弹压。这样的支撑部件3及卡合部件4的组合在器具主体1的侧面以等 间隔设置在三个部位。 图2及图3是表示支撑部件3及卡合部件4的细节。图2是表示卡合部件4的第 二卡合部4b退避到了器具主体1侧的非卡合状态,图3是表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 突出到器具主体l的外方的卡合状态。另外,在图2及图3中,分别为(a)是主视图,(b)是 侧视图。 支撑部件3是由与器具主体1分体的一张板材构成,选择形成在器具主体1的侧 板la上的多级安装孔lb中的规定的安装孔lb,使用螺钉6,安装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 上。该支撑部件3具有卡定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的卡定部3b和与该卡定部3b连 续,向下方形成的引导槽3c,作为卡定部3b和引导槽3c的分界部分的角部为R形状。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支撑部件3由一张板材构成,所以,卡定部3b及引导槽3c仅 通过对板材进行槽孔加工即可轻易地形成,支撑部3a仅通过对板材进行弯曲加工即可轻 易地形成。另外,上述的器具主体1的侧板la也由与器具主体1分体的一张板材构成,由 螺钉等可拆装地安装在器具主体1上。然后,器具主体1的安装孔lb、后述的切口 lc等只 要仅通过对板材进行孔加工或槽孔加工即可轻易地形成。 卡合部件4由金属杆等一根杆材构成,如上所述,能够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围绕 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被安装在支撑部件的支撑部3a、 3a上。另外,在卡合部件4上,通过使 其中途屈曲成U字状,形成能够与支撑部件3的卡定部3b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在下端部, 通过屈曲加工,形成图1中所说明那样,能够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
在上述结构中,在将器具主体1埋入设置在顶棚T时,预先使卡合部件4为图2所 示的非卡合状态。为使卡合部件4为非卡合状态,通过使卡合部件4抵抗螺旋弹簧5的弹 压力,沿引导槽3b上升,进而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沿第一方向(在实施例中从下方看绕顺时 针方向)旋转,而使第一卡合部4a卡合保持在支撑部件3的卡定部3b上。在该非卡合状 态下,因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向器具主体1侧退避,没有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所 以,能够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在实施例中,在器具主体1的 侧板la上设置多级切口 lc,使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退避到该切口 lc部分。
在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后,使卡 合部件4沿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据此,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和支 撑部件3的卡定部3b的卡合被解除,卡合部件4因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而沿引导槽3c下降,停止在引导槽3c的下端部。据此,如图l所示,成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向器具主体1的外方突出,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卡合状态。S卩,如图2及图3所示,因为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轴线位置(支撑部件3的上下支撑部3a、3a的位置)处于与作为卡定部3b和引导槽3c的分界部分的R状角部对应的位置,所以,仅通过使卡合部件4沿第二方向旋转,利用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第一卡合部4a就从卡定部3b经由角部到达引导槽3c,成为卡合状态。 在该卡合状态下,如图3所示,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位于引导槽3c内,由于第一卡合部4a与引导槽3c干涉,卡合部件4不能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切实地维持了卡合状态。 虽然如上所述,为了使卡合部件4从非卡合状态成为卡合状态,有必要使卡合部件4沿第二方向旋转,但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从器具主体1的侧板la和反射板2外周面之间的间隙S(参照图1)插入例如竹片状的操作夹具,使用该操作夹具,操作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沿第二方向旋转。据此,在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的状态下,能够轻易地使卡合部件4成为卡合状态。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将安装在三个部位的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的朝向一致,所以,仅通过使上述竹片状的操作夹具沿一方向移动,就能够使所有的卡合部件4成为卡合状态。 另外,虽然为使卡合部件4从卡合状态恢复到非卡合状态,而使卡合部件4抵抗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沿引导槽3c上升,进而沿第一方向旋转,但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如图1所示,在器具主体l的下部凸缘部ld设置操作口 le,从该操作口 le插入例如杆状的操作夹具,由该操作夹具从下方夹持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进行上升及旋转操作,恢复到非卡合状态。据此,器具主体1的拆卸作业也能够轻易地进行,而不会使顶棚T破损。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因为上下多级形成用于将支撑部件3安装到器具主体1上的安装孔lb,所以,通过选择所使用的安装孔lb,能够变更相对于器具主体1的、支撑部件3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S卩,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据此,能够与施工现场的顶棚板的厚度相应地调整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例如,在顶棚板的厚度比图1的顶棚T的顶棚板厚的情况下,选择上侧的安装孔lb,将支撑部件3向器具主体1安装。另外,因为在使卡合部件4为非卡合状态时,成为第二卡合部4b退避的位置的切口 lc也与卡合部件4的设置位置相匹配,在上下方向设置多级,所以,即使改变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也不会产生问题。
[实施例2]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的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如该图所示,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与前面的第一实施例同样,其器具主体1从形成在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埋入设置在顶棚T。 器具主体l在其内部具备伞状的反射板2,在该反射板2的内部配置未图示出的灯泡。另外,在器具主体l的侧板la上设置支撑部件3,在其上下的支撑部3a、3a上,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安装卡合部件4。这样,通过该卡合部件4的下端的第二卡合部4b卡合在顶棚T的里面,器具主体1以埋入顶棚T的状态被保持。另外,在卡合部件4的上侧,作为弹性部件安装着螺旋弹簧5。该螺旋弹簧5的上端抵接支撑部件3的上侧的支撑部3a,下端卡定在卡合部件4的弹簧行程限制部4c上。据此,卡合部件4被螺旋弹簧5向下方弹压。这样的支撑部件3及卡合部件4的组合在器具主体1的侧 面以等间隔设置在三个部位。 图5及图6是表示支撑部件3及卡合部件4的细节。图5是表示卡合部件4的第 二卡合部4b退避到了器具主体1侧的非卡合状态,图6是表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 突出到了器具主体l的外方的卡合状态。另外,在图5及图6中,分别为(a)是主视图,(b) 是侧视图。 支撑部件3由与器具主体1分体的一张板材构成,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的两侧 部沿上下方向形成的滑动槽lf使用螺钉6,安装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上。该螺钉6被旋 合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上,通过拧松该螺钉6,支撑部件3能沿滑动槽lf滑动,能够连续 变更相对于器具主体l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这样,通过在希望的设置位置拧入螺钉6, 支撑部件3相对于器具主体1的侧板la固定。这样,通过用螺钉6使支撑部件3卡合在滑 动槽lf上,变更支撑部件3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而不必拆下螺钉6。
支撑部件3具有卡定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的卡定部3b和与该卡定部3b 连续向下方形成的引导槽3c,卡定部3b和引导槽3c的边界部分成为从卡定部3b到引导槽 3c下降的倾斜面3d。 另外,在引导槽3b,作为本发明的冲击缓和构件设置突出部3e、3f。突出部3e与 倾斜面3d的下端部分连续,被设置在引导槽3b的一个侧面的上端部分,突出部3f在与突 出部3e相向的引导槽的另一个侧面,设置在突出部3的略下方。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支撑部件3由一张板材构成,所以,卡定部3b、引导槽3c、倾 斜面3d及突出部3e、3f仅通过对板材进行槽孔加工即可轻易地形成,支撑部3a仅通过对 板材进行弯曲加工即可轻易地形成。另外,上述的器具主体1的侧板la也由与器具主体1 分体的一张板材构成,由螺钉等可拆装地安装在器具主体1上。这样,器具主体1的滑动槽 lf、后述的切口 lc等仅通过对板材进行槽孔加工即可轻易地形成。 卡合部件4由金属杆等一根杆材构成,如上所述,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围 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被安装在支撑部件的支撑部3a、 3a上。另外,在卡合部件4上,通过 使其中途屈曲成U字状,形成能够与支撑部件3的卡定部3b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在下端 部,通过屈曲加工,形成图4中所说明那样能够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另 外,在第二卡合部4b上,作为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构件,安装橡胶制的冲击吸收部件4d。
在上述结构中,在将器具主体1埋入设置在顶棚T时,预先使卡合部件4为图5所 示的非卡合状态。为使卡合部件4为非卡合状态,通过使卡合部件4抵抗螺旋弹簧5的弹 压力,沿引导槽3b上升,进而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沿第一方向(实施例中从下方看绕顺时针 方向)旋转,使第一卡合部4a卡合保持在支撑部件3的卡定部3b上。在该非卡合状态下, 因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向器具主体1侧退避,没有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所以,能 够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在实施例中,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 上设置多级切口 lc,使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退避到该切口 lc部分。
在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后,使卡 合部件4沿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据此,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和支 撑部件3的卡定部3b的卡合被解除,卡合部件4因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而沿引导槽3c下 降,停止在引导槽3c的下端部。据此,如图4所示,成为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向器具主体1的外方突出,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卡合状态。即,如图5及图6所示,因为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轴线位置(支撑部件3的上下支撑部3a、3a的位置)处于与作为卡定部3b和引导槽3c的分界部分的倾斜面3d对应的位置,所以,仅通过使卡合部件4沿第二方向旋转,利用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第一卡合部4a就从卡定部3b经由倾斜面3d到达引导槽3c,成为卡合状态。 在该卡合状态下,如图6所示,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位于引导槽3c内,由于第一卡合部4a与引导槽3c干涉,卡合部件4不能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切实地维持了卡合状态。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引导槽3c设置了突出部3e、3f ,所以,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在引导槽3c内下降时,与突出部3e、3f接触,据此,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与顶棚的里面卡合时的冲击得到缓和。即,由于突出部3e、3f ,引导槽3c成为屈曲的形状,因此,这成为第一卡合部4a通过的阻力,冲击得到缓和。再有,由于在第二卡合部4b上安装着冲击吸收部件4d,所以,以此,冲击得到缓和。由于冲击得到缓和,即使使用弹压力大的螺旋弹簧5,也能够防止顶棚的破损,作为结果,因为能够使用弹压力比以往大的弹性部件,所以,能够更切实地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能够切实地防止器具主体的松旷、从顶棚垂下或落下的产生。 虽然如上所述,为了使卡合部件4从非卡合状态成为卡合状态,有必要使卡合部件4沿第二方向旋转,但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从器具主体1的侧板la和反射板2外周面之间的间隙S (参照图4)插入例如竹片状的操作夹具,使用该操作夹具,操作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沿第二方向旋转。据此,在将器具主体1从顶棚T的开口 Tl插入顶棚里面侧的状态下,能够轻易地使卡合部件4成为卡合状态。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将螺旋弹簧5安装在卡合部件4的上侧,这使得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配置在靠近间隙S的下侧,所以,能够轻易地进行上述竹片状的操作夹具对第一卡合部4a的操作。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使安装在三个部位的卡合部件4的第一卡合部4a的朝向一致,所以,仅通过使上述竹片状的操作夹具沿一方向移动,就能够使所有的卡合部件4成为卡合状态。
另外,虽然为使卡合部件4从卡合状态恢复到非卡合状态,而使卡合部件4抵抗螺旋弹簧5的弹压力,沿引导槽3c上升,进而沿第一方向旋转,但在本实施例中,能够如图4所示,在器具主体l的下部凸缘部ld设置操作口 le,从该操作口 le插入例如杆状的操作夹具,由该操作夹具从下方夹持卡合部件4的第二卡合部4b,进行上升及旋转操作,恢复到非卡合状态。据此,器具主体1的拆卸作业也能够轻易地进行,而不会使顶棚T破损。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因为支撑卡合部件4的支撑部件3能够沿设置在器具主体1的侧板la上的滑动槽lc滑动,能够变更其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据此,能够与施工现场的顶棚板的厚度相应地调整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例如,在顶棚板的厚度比图4的顶棚T的顶棚板厚的情况下,使支撑部件3向上方滑动。因为该滑动动作仅通过拧松螺钉6即可进行,所以,不会伴随有拆下螺钉6再安装这样的复杂的作业,能够轻易地变更支撑部件3(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另外,因为在使卡合部件4为非卡合状态时,成为第二卡合部4b退避的位置的切口 lc也与卡合部件4的设置位置相匹配,在上下方向设置多级,所以,即使改变卡合部件4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也不会产生问题。
9
权利要求
一种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是以埋入到形成在顶棚的开口的方式设置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被埋入到顶棚的器具主体、设置于该器具主体的支撑部件、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能够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旋转地设置在该支撑部件上的卡合部件、将该卡合部件向下方弹压的弹性部件,上述支撑部件由与上述器具主体分体的一张的板材构成,在该板材上形成有卡定上述卡合部件的卡定部和与该卡定部连续,向下方形成的引导槽,相对于上述器具主体的、上述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能够变更,上述卡合部件由一根杆材构成,通过使该杆材的中途屈曲成U字状,形成能够与上述支撑部件的卡定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同时,通过使上述杆材的前端屈曲,形成能够与顶棚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上述卡合部件通过本身抵抗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压力,沿上述引导槽上升,再有,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据此,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卡定部卡合并被保持,上述第二卡合部向器具主体侧退避,成为没有与顶棚的里面卡合的非卡合状态,通过沿与上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来解除上述第一卡合部和上述卡定部的卡合,通过上述弹性部件的弹压力,沿上述引导槽下降,成为上述第二卡合部向器具主体的外方突出,与顶棚的里面卡合的卡合状态,在该卡合状态下,上述第一卡合部位于上述引导槽内,通过上述第一卡合部与上述引导槽干涉,来维持上述卡合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件具备通过上 述弹性部件的弹压力下降,缓和与顶棚的里面卡合时的冲击的冲击缓和构件。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冲击缓和构件,在 上述支撑部件的引导槽设置突出部,通过上述卡合部件在引导槽内下降时与上述突出部接 触,缓和上述卡合部件与顶棚的里面卡合时的冲击。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冲击缓和构件,在 上述卡合部件的第二卡合部安装冲击吸收部件。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将向下方弹压上述卡合部 件的弹性部件配置在上述卡合部件的第一卡合部的上方。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器具主体的侧板部, 沿上下方向设置滑动槽,通过使上述支撑部件沿上下方向可滑动地卡合于该滑动槽,能够 连续地变更相对于上述器具主体的、上述支撑部件的上下方向的设置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受照明器具的大小的限制,能够轻易地进行器具主体向顶棚的埋入设置,而且能够切实地将器具主体设置在顶棚的顶棚埋入型照明器具。在支撑部件(3)上设置卡定卡合部件(4)的卡定部和与该卡定部连续,向下方形成的引导槽,在卡定部件(4)上形成能够与支撑部件(3)的卡定部卡合的第一卡合部(4a)和能够与顶棚(T)的里面卡合的第二卡合部(4b)。卡合部件(4)本身围绕上下方向的轴沿第一方向旋转,据此,第一卡合部(4a)与上述卡定部卡合并被保持,成为第二卡合部(4b)与顶棚(T)的非卡合状态,通过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解除第一卡合部(4a)和上述卡定部的卡合,通过弹性部件(5)的弹压力,沿引导槽下降,成为第二卡合部(4b)与顶棚(T)的卡合状态。
文档编号F21Y101/00GK101730822SQ20078005303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6日
发明者石桥三代次 申请人:泰司克Eco照明设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