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33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 模块,适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由于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显示器的应用更加地普及化,特别是液 晶显示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例如计算机屏幕以及液晶电视。习知的液 晶显示器之背光模块系透过光源组件提供均匀的照光来源,其中光源组件包括 两种型式(l)侧抽式;以及(2)背取式。图1是依据现有技术中具有侧抽式光 源组件的背光模块之立体示意图。光源组件100设置于背光模块的框架102内, 且光源组件100的高压电源线104缠绕于框架102的定位柱106。当光源组件 100从框架102的侧边抽离时,高压电源线104受到定位柱106的限制,故易 于光源组件100的移动过程中拉扯而导致电源线104的接点脱落以及电源线 104的表面包覆层破损。另外,在背取式光源组件100结构中,由于背光模块 的导光板以及反射板两者无法与灯罩重迭在一起而形成间隙,故当灯管随着使 用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亮时,在该间隙的显示画面会发白发亮,形成亮度不均 匀(KidoMura),以致于影响显示器的画质。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习知的背光 模块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以解决该背 光模块的亮度不均匀之问题,并且避免光源组件的电源线受到拉扯而移位。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包括 框架、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所述框架的通槽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侧边缘。光源 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通槽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罩以及发光组件,所述 光源罩具有出光开口。导光板邻接于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 所述入光面置入所述出光开口 。
由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置入于所述光源罩的出光开口内部,亦即导光板 与光源罩互相形成重迭而消除其间的间隙,故能够将来自发光组件的光线导引 至出光面,不会在导光板与光源罩之间形成亮度不均匀。进一步地,反射板置 入于所述光源罩的出光开口,使得在导光板与光源罩互相重迭处的光线全部反 射至出光面。因此本发明之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有效解决亮度不均 匀之问题。
所述框架具有第一导引槽,所述第一导引槽位于所述通槽的一端,当该光 源组件与框架结合时,所述第一导引槽用以容置所述发光组件的电源线,使所 述电源线定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槽之内。所述光源罩在对应于第一导弓I槽的位置 设置第二导引槽,当所述光源罩与所述发光组件分离时,以导引所述发光组件 的电源线,有效避免电源线受到拉扯而破损。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 晶显示面板系定位于所述背光模块上。
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绘示依据现有技术中具有侧抽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之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之组合立体 示意图。
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取式光源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分解示意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图2中沿着剖面线段A-A的局部放大之剖视图。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图2中光源组件与框架结合的左侧区域B的局部放大 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结合

如下。以下实施例 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于例示本发明可用于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请参阅图2以及图3,图2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 200的背光模块202之组合立体示意图;图3绘示依据本发明实施例中外取式 光源组件与框架之间的分解示意图。背光模块202主要包括外取式光源组件 200以及框架204。该光源组件200透过该框架204的通槽206容置于该框架 204上。具体来说,当该光源组件200以及框架204分离时,系将该光源组件 200沿着取出箭头方向208向外取出,并且使该光源组件200的电源线212平 稳地脱离该框架204,而不会使该电源线212受到框架的牵絆而破损。当该光 源组件200与框架204结合时,系沿着结合箭头方向210将该光源组件200组合于该背光模块202的框架204上,且该电源线212定位于该框架204上。
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图2中沿着A-A剖面线 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框架204的通槽206设置于所述框架206的侧边缘。 该通槽206例如是在该框架206的侧边缘形成I凹型区域,该凹型区域相对应 配合于该框架206。光源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框架204的通槽206处,所述光 源组件200包括光源罩400以及发光组件402,所述光源罩400具有出光开口 404。导光板406邻接于所述光源组件200,所述导光板406具有入光面408, 所述入光面408置入所述出光开口 404。在一实施例中,该发光组件402例如 是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CCFL)、外部电极灯管(Extem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EEFL)或发光二极管组件(LED Light bar)。
具体来说,所述发光组件402容置于光源罩400之内,利用该出光开口 404 发射出光源至所述导光板406的入光面408,并且透过反射板410反射一部份 进入所述导光板406的光线,然后该部份的反射光线与另一部分未反射而直接 出离出光面412的光线两者互相混光而同时射出所述导光板406,形成背光模 块202的照光来源。
由于所述导光板406的入光面408置入于所述光源罩400的出光开口 404 内部,亦即导光板406与光源罩400互相形成重迭处414而消除其间的间隙, 故能够将来自发光组件402的光线导引至出光面412,不会在导光板406与光 源罩400之间形成亮度不均匀。进一步地,反射板410置入于所述光源罩400 的出光开口 404,使得在导光板406与光源罩400互相重迭处414的光线全部 反射至出光面412。因此本发明之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200的背光模块202有 效解决亮度不均匀之问题。此外,所述导光板406与光源罩400的重迭处414可使光源罩400稳固地 依附于框架204上,该重迭处414的长度可沿着该光源罩400的深度可调整。 在一实施例中,该重迭处414使导光板406与光源罩400之间处于密闭状态, 但是避免导光板406碰触该发光组件402。
请参阅图4以及图5,图5是绘示依据本发明图2中光源组件200与框架 204结合的左侧区域B之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框架204具有第一导引槽500, 所述第一导引槽500位于所述通槽206的一端,当该光源组件200与框架204 结合时,所述第一导引槽500用以容置所述发光组件402的电源线212,使所: 述电源线212定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槽500之内。
所述光源罩400在对应于第一导引槽500的位置设置第二导引槽502,当 所述光源罩400与所述发光组件402分离时,对应该第一导引槽500的位置设 置第二导引槽502,以导引所述发光组件402的电源线212,可有效避免电源 线212受到拉扯而破损。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槽500系为L型,藉以增加该电源线212在 框架204内的接触长度,进一步在该光源组件200与框架204结合之后,即使 该电源线212稍微拉动移位,藉由与该框架204之间接触长度,以平衡该拉动 移位的外力。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引槽500系为直线型,便于容置该电 源线212,以平顺地结合或是取出该电源线21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通槽206的深度大于或是等于所述光源组件200的厚 度,使该光源组件200依附于该框架204时,其两者的厚度尽量縮小至该框架 204的厚度,有效减少该背光模块202体积大小。
继续参阅图2以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源罩400的端部还包括至少一定位部214,所述框架204上对应所述定位部214设置有固定部216,藉 由所述定位部214和所述固定部216固定所述光源罩400与所述框架204。其 中,所述光源罩400的定位部214还包括至少一定位孔218,所述框架204的 固定部216上对应所述定位孔218设置有固定孔220,以藉由固定装置504固 定所述光源罩400与所述框架204。所述固定装置504例如是螺丝或是铆接组 件。可以理解的,该固定部216也可以设计成卡合梢,以与开孔定位部214的 定位孔218互相卡合,以固定该光源罩400于该框架204上。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之背光模块202以及液晶显示 面板222,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22系定位于所述背光模块202上。
因此,本发明之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藉由使得在导光板与光 源罩互相重迭,以解决该背光模块的亮度不均匀之问题。并且藉由框架的第一 导引槽及其对应的光源罩之第二导引槽,以导引发光组件的电源线,以避免光 源组件的电源线在光源组件与框架结合或是分离的过程中受到拉扯而移位。
综上对于实施例特征的详细描述,旨在加深对本发明背光模块或显示装置 的理解,并非以此限制本专利应用实施的范围及多变性。因此凡是相对于本发 明上述实施例等效或近似的结构变换,可以实现本发明目的的设计方案,均应 该被视为属于本发明专利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具有一通槽,所述通槽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侧边缘;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通槽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罩和发光组件,所述光源罩具有出光开口;以及导光板,邻接于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置入所述出光开口。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具有第一导引槽, 所述第一导引槽位于所述通槽的一端,用以容置所述发光组件的电源线,使所 述电源线定位于所述第一导引槽之内。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罩在对应第一导 引槽的位置设置第二导引槽,当所述光源罩与所述发光组件分离时导引所述发 光组件的电源线。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槽系为L型。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槽系为直线型。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深度大于或是 等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厚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罩的端部还包括 至少一定位部,所述框架上对应所述定位部设置有固定部,藉由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固定部固定所述光源罩与所述框架。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罩的定位部包括 至少一定位孔,所述框架的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固定孔,以藉由固定装置固定所 述光源罩与所述框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是螺丝。
10. —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包括 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具有一通槽,所述通槽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侧边缘;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通槽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罩和发光组件,所述光源罩具有出光开口;及 导光板,邻接于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置入所述出光开口;以及 液晶显示面板,定位于所述背光模块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外取式光源组件的背光模块,包括框架、光源组件以及导光板。所述框架的通槽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侧边缘。光源组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通槽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罩以及发光组件,所述光源罩具有出光开口。导光板邻接于所述光源组件,所述导光板具有入光面,所述入光面置入所述出光开口。
文档编号F21V21/00GK101418918SQ20081020315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孙守江, 陈祥冲 申请人: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