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976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技术,尤其是涉及具有凹槽的液晶 显示器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采用多个灯管进行工作,通常背光模组的
一侧设有2个或3个灯管。这些灯管皆通过一个逆变器(inverter)控制。 这时,供给每个灯管的电压皆相同。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一侧剖面图,图2为现有的反射板的 立体示意图。如图1、 2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反射板IO、灯管11和12、固定 架13、反射膜14、导光板15、光学薄膜16。反射板10大体上为一侧开口的 长方体结构,包括上板101、侧板102及底板103。反射板10的内部设有灯 管11、 12,且具有内侧的反射面及外侧的非反射面,用于将灯管11、 12的 光反射到导光板15内。反射板10的外侧通常形成有一个狭缝,用于将给灯 管供电的多个导线110、 120放置其中,与灯管11相连的导线110和与灯管 12相连的导线120 —起设置在反射板10的外侧。
上述现有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存在每个灯管的亮度不同的缺陷,导致该 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挨近的导线之间的会有高压高波的电性干扰。这种干 扰使得流经每个灯管的电流不同,而影响其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能够减少导线 之间的干扰,使每个灯管的亮度均等。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包括灯 管、反射板及导线,所述反射板具有反射面及非反射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 底板、侧板及上板,所述反射板的所述反射面面向所述灯管,所述导线位于
所述非反射面上,所述反射板的所述非反射面上设有至少2个凹槽,所述凹
槽内分别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凹槽延长方向与所述导线的长度方向相同。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通过在反射板上设置至少2个凹 槽,并将与灯管连接的导线分別设置在凹槽内,避免了如现有技术中导线相 互挨近而互相干扰的问题。
2、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通过将导线互相远离,最大程度 的减少了导线间的干扰,使得每个灯管的电流相同,亮度均等,相应地提高 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性能。


图l为现有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一侧剖面图; 图2为现有的反射板的立体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一侧剖面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5为图4的反射板沿A-A向的截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7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8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9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估支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一实施例的一侧剖面图。如图 3所示,背光模组包括,固定架13,固定架13内部的一侧设有灯管11和12, 固定架13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导光板15,导光板15能够4吏灯管11、 12所 产生的线光源改为面光源入射至液晶面板,导光板15的上方设有光学薄膜 16,光学薄膜16能使入射到液晶面板的光更加均匀,导光板15的下方设有 反射膜14,反射膜14能将从导光板15下方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板15内, 固定架13的内部一侧上,围着灯管11、 12设有反射板10,反射板10能将 灯管ll、 12产生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5内,反射板10为一侧开口的长方体结 构,具有反射面及非反射面,反射面朝向导光板15而设。。
灯管11与导线IIO连接,灯管12与导线120连接,通过外部的一个逆 变器(inverter )向灯管11、 12供应电力,使其发光。导线110、 120分别 设置在形成于反射板上的凹槽100内,本实施例中在反射板10的两个角处分 别设置了一个凹槽100。凹槽100可通过对非反射面沖压而形成,凹槽100 的形成方向与导线IIO、 120的长度方向相同,长度方向为垂直于图3所示平 面的方向,与灯管ll、 12的长度方向一致。
这样,导线110和导线120互不接触,且导线110和导线120之间的反 射板10起到屏蔽作用,防止两个导线IIO、 120之间产生千扰,使得每个灯 管内流经的电流相同,发出的光亮相当,提高背光模组的工作性能。本实用 新型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反射板上还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凹槽,凹槽数根 据灯管的导线数而设定,不仅限于两个,只要这些凹槽能够将每个导线相互 隔离开,防止相互干扰即可。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反射板的其他实施方式。
参阅图4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反射板沿A-A向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反射板10为一侧开口的 长方体结构,由上板IOI、侧板102及底板103依次连接构成,具有内侧的 反射面及外侧的非反射面,所述反射板10的侧板102上设有两个凹槽100,这些凹槽100用于分别放置与灯管连接的导线110和导线120,这些凹槽100 形成方向与导线110、 120的长度方向相同,上述长度方向为垂直于图5所示 平面的方向,与灯管的长度方向一致。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沖压的方式,对非 反射面冲压形成凹槽100。
这样,每个导线之间互不相交,且导线110和导线120之间的侧板102 起到屏蔽作用,防止两个导线之间产生千扰,使得每个灯管内流经的电流相 同,发出的光亮相当,提高背光模组的工作性能。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 例的凹槽100是通过对上板101和底板103与侧板102连接的连接处分别进 行冲压而形成的。此实施例为上述背光组实施例中所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三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 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反射板的区别在于,在侧板102上,还设有一个凹槽IOO。 这种结构适用于在一侧釆用3个灯管进行发光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四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 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反射板的区别在于,凹槽100的截面形状为圓弧状,并且 其大小和形状与导线相适配。如此,更利于夹持导线,起到一定地固定作用, 并起到了简化装配的效果。当然,凹槽的截面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方 形,多角形等。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反射板的第五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9所示,反射板 IO的上板IOI、侧板102及底板103上各设有凹槽100,分别放置导线,此 时,导线之间的距离较远,更利于起到屏蔽千扰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包括灯管、反射板及导线,所述反射板具有反射面及非反射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侧板及上板,所述反射板的所述反射面面向所述灯管,所述导线位于所述非反射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所述非反射面上设有至少2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凹槽延长方向与所述导线的长度方向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上 设有所述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和 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处各设有一个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 上板与侧板的连接处、以及底板与侧板的连接处各设有一个凹槽。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 侧板及底板各设有 一 个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 在于所述凹槽的形状及大小与所述导线适配。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 截面形状为圓弧形、方形或多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包括灯管、反射板及导线,所述反射板具有反射面及非反射面,且包括依次连接的底板、侧板及上板,所述反射板的所述反射面面向所述灯管,所述导线位于所述非反射面上,所述反射板的所述非反射面上设有至少2个凹槽,所述凹槽内分别设有所述导线,所述凹槽延长方向与所述导线的长度方向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导线之间的干扰,提高背光模组的工作性能。
文档编号F21V7/10GK201322834SQ200820233618
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2日
发明者刘海军, 尹大根, 李相稙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