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954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刺绣织物,特别是指一种结合光纤编织层、发光元件、供电单 元及刺绣层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
背景技术
习用光纤织物,是利用光纤的发光特性,以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物品上,唯其在背光 的处理变化上缺乏调控能力与丰富的色彩输出与明暗层次的细腻表现度,在整体光纤背光 输出效能上,显得受制而呈现单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55662号的「具塑胶光纤的发光警示背心」,为一种具塑 胶光纤的发光警示背心,主要是背心结构层包括上层为塑膜层、中间层为含塑胶光纤织造 层及底层为网状织造层所组成,其中间层的编织层有如下编织结构(1)经向为塑胶光纤 与纬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2)纬向为化学纤维纱与经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3) 经向为化学纤维纱与纬向为塑胶光纤所织造形成。上述三层结构分布于背心适当位置,其 上层塑膜层按字型或图样作为塑胶光纤散光位置,并连接电源使散光位置具有发光警示的 效果,使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可使用于交警服饰、环保服饰及保全服饰或一般服饰的发光警 示背心。上述习用光纤织物的最大的缺点在于其用途局限于发光警示背心或一般安全用背心,且背光及透射效果单调,缺乏光 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参数调控下所表现的丰富 效果,更无刺绣的绣线透光特殊效果呈现,背光输出性能明显不足。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M271165号的发光织物装置,至少包括一光纤织物、至少 一遮光体、至少一光源以及一电源,上述的光纤织物具有一图样区以及至少一收边区位于 图样区的周缘,而遮光体包覆住位于收边区的光纤织物,光源设置在光纤织物的末端后侧, 其中此遮光体收置并包覆光纤织物的末端与光源,此外,电源与光源电性连接。上述光纤织物的最大的缺点在于图样区的光线表现略显单调且同样缺乏刺绣的绣线所具有的特殊光影表现,在色 光的调控与明暗的层次变化上,均缺乏鲜活的输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通过将光纤编织层所发出 特定色光照射于刺绣层,使刺绣层经光纤编织层的透射作用,产生较佳的背光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包括有一光纤编织层,是由数条光纤编织而成,该 光纤包括一起始端,且该光纤编织层至少有局部的光纤的起始端汇集形成一集光束端;一 发光元件,位于邻近该光纤编织层的集光束端处;一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一刺 绣层,附着于光纤编织层,该刺绣层是由一绣线刺绣于光纤编织层所形成。[0012]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底面,一底层附着于该光纤编织层的底面,该绣线是刺绣于光纤编织层与底层。该底层与光纤编织层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反射层,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面向该光纤编织层。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表面,且该光纤编织层的表面附着有一具有镂空区域的不透光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与该不透光层。该光纤编织层与该不透光层之间进一步包括有一透明的保护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该不透光层与该保护层。该刺绣层的绣线为一萤光线或一经染色的线材。该刺绣层为一绣满的实绣结构或一轮廓绣结构。一开关,该开关电性连接于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电性连接于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该控制单元至少 包括有一开关电路、一色光控制电路及一发光模式控制电路。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特点1.经调控光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参数, 可表现丰富的背光效果。2.藉由控制刺绣的绣线针织的密实度以改变透光性,使刺绣在光纤的搭配下呈现 特殊背光效果。3.独具的刺绣特殊光影表现,可充份展现鲜活的输出性能,兼具传统艺术美感与 现代潮流科技感。4.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极广,商业价值高,且开发技术层次与生产成本均低,经 济层面的效益相当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实绣刺绣层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轮廓刺绣层结构外观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轮廓刺绣层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光源电控系统架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结构层叠合相对位置顺序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底层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不透光层结构剖视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不透光层及保护层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0040]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结构外观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光纤编织层 11表面12底面13光纤131集光束端 2发光元件3供电单元 4刺绣层41绣线5底层6反射层61反射面7不透光层 71镂空区域 8保护层9开关10控制单元 101开关电路102色光控制电路103发光模式控制电路实用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包含有一光纤编织层1,由多数条光纤13编织而成,该光纤编织层1包括有一表面11与 一底面12〔另请参阅图2〕,且光纤13包括一起始端〔由于该光纤13较细,光纤13的起始 端未予标示〕,该光纤编织层1至少有局部〔即非全部〕的光纤13的起始端汇集形成一集光 束端131。一发光元件2,位于上述光纤13的集光束端131。一供电单元3,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2。一刺绣层4,附着于光纤编织层1,该刺绣层4是由具颜色的绣线41刺绣于光纤编 织层1所形成一绣满的实绣结构,如图1所示或一轮廓绣结构〔另请参阅图3〕。上述刺绣层的绣线为一萤光线或一经染色的线材。上述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开关9,该开关9电性连接于供电单 元3与发光元件2。上述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进一步包括有一控制单元10,该控制单元10电性连 接于供电单元3与发光元件2,该控制单元10至少包括有开关电路101、色光控制电路102 及发光模式控制电路103。详细的电控系统架构图,如图5所示〔同时参阅图1〕,发光元件2依光纤编织层1相互垂直的织造走向,分为经向与纬向排列及交错连续的光纤13,故发光元件2亦分为经 向与纬向两方向,分别与该两方向发光元件2电性连接的开关9,分别经由供电单元3的供 电,可以切换成为1.经向的光纤13有光,纬向的光纤13无光。2.纬向的光纤13有光,经向的光纤13无光。3.经、纬向的光纤13均有光。等三种光束组合变化,以使刺绣层4产生不同的光透射效果,且经、纬向可同时产 生不同的调控参数变化,如色光与明暗度等。同时藉由控制单元10的开关电路101、色光控制电路102及发光模式控制电路 103等可控制光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控制参数, 以改变光纤编织层1的光纤13背光输出。[006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实绣结构剖视图,其中如图1在光纤编织层 1上的刺绣层4,由具颜色的绣线41直接刺绣于光纤编织层1所形成,亦即刺绣层4的绣线 41穿越光纤编织层1的表面11与底面12间,形成实绣结构,该具有实绣结构的刺绣层4, 可依绣线41间的密集程度不同而各具相异的透光性,表现出具有变化性及立体性的背光 效果。如图3、4所示,系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轮廓刺绣层结构外观图及剖视图,其 中如图1在光纤编织层1上的刺绣层4,是由具颜色的绣线41直接刺绣于光纤编织层1所 形成,亦即刺绣层4的绣线41穿越光纤编织层1的表面11与底面12间,如图4,形成轮廓 绣结构,该具有轮廓绣结构的刺绣层4,可依绣线41间的密集程度不同而各具相异的透光 性,表现出具有变化性及立体性的背光效果;同时绣线41〔相对暗部〕与相对于未绣的镂空 部位〔相对亮部〕,形成光纤13〔另请参阅图1〕背光输出上的亮度对比效果。如图6所示,为各结构层叠合相对位置顺序示意图,除了基本构成的光纤编织层1 及刺绣层4外,另可以依据用途附加其它各结构层,其中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进一步包括有一底层5,该底层5是附着于该光纤编织层 1的底面12〔另请参阅图2、4〕;而该底层5与光纤编织层1之间进一步设有一反射层6,该 反射层6具有一反射面61,该反射面61是面向该光纤编织层1的底面12〔另请参阅图2、 4〕。光纤编织层1的表面11附着有一具有镂空区域71的不透光层7 ;而该光纤编织 层1与不透光层7之间进一步包括有一透明的保护层8。各结构层的作用归纳简述如下〔由上而下或由外而里〕1.刺绣层4 利用绣线41刺绣的密集程度或刺绣结构〔实绣结构/轮廓绣结构〕 的不同,产生不同的透射与背光效果。2.不透光层7 提供作为刺绣层4直接刺绣的基材或以其所具有的镂空区域71, 表现不同绣线41刺绣的密集程度或刺绣结构〔实绣结构/轮廓绣结构〕下的不同的透射与 背光效果。3.保护层8 保护与不透光层7的镂空区域71对应且与外部可能产生接触的局部 光纤编织层1,免于因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损坏。4.光纤编织层1 提供复数具背光效果的光纤13编织成为层状,作为背光的光源 ■石出。5.反射层6 反射层6设置的目的是利用其反射面61反射光纤编织层1所发出的 背光,使光纤编织层1的亮度提高。6.底层5 作为光纤编织层1的底部保护层,以保护光纤13,或在未设有反射层6 时提供部份反射藉以提高亮度的效果。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底层结构剖视图,其中,该刺绣层4 的绣线41是刺绣于光纤编织层1与底层5上,形成一实绣结构,且底层5附着于光纤编织 层1的底面12,形成一具光纤编织层1保护效果的双层结构。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不透光层结构剖视图,其中,该刺绣 层4的绣线41是刺绣于光纤编织层1与具有镂空区域71的不透光层7上,绣线41沿镂空 区域71边缘刺绣,形成一轮廓绣结构〔另请参阅图3、6〕,且不透光层7是附着于光纤编织层1的表面11,形成一具不透光层7透射与背光效果的双层结构。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光纤编织层附着不透光层及保护层结构剖视图,其 中该三层结构以图8的双层结构为基础,在光纤编织层1与镂空区域71之间且对应的位置 上增设一透明的保护层8,以保护与外部可能产生接触的局部光纤编织层1,免于因外力因 素所造成的损坏。以下各图是以图6所示的各结构层依据用途作组合变化,以衍生各种不同实施 例。如图10所示,为一具实绣结构的双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与光 纤编织层1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刺绣层4 ;该双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 与彼此间隙。如图11所示,为一具轮廓绣结构的双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与 光纤编织层1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镂空区域71边缘轮廓绣的刺绣层4 ;该双层刺绣 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空区域71。如图12所示,为一具实绣结构的三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反射 层6与光纤编织层1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刺绣层4 ;该三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 41本身与彼此间隙。如图13所示,为一具轮廓绣结构的三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光 纤编织层1与反射层6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镂空区域71边缘轮廓绣的刺绣层4 ;该 三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空区域71。如图14所示,为一具轮廓绣结构的三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光 纤编织层1与底层5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镂空区域71边缘轮廓绣的刺绣层4 ;该三 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空区域71。如图15所示,其中该四层结构是以图13的三层结构为基础,在光纤编织层1与不 透光层7间且对应镂空区域71的位置上增设一透明的保护层8,且以绣线41沿镂空区域 71边缘刺绣以形成刺绣层4,以保护层8保护与外部可能产生接触的局部光纤编织层1,免 于因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损坏;该四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 空区域71。如图16所示,其中该四层结构是以图14的三层结构为基础,在光纤编织层1与不 透光层7间且对应镂空区域71的位置上增设一透明的保护层8,且以绣线41沿镂空区域 71边缘刺绣以形成刺绣层4,以保护层8保护与外部可能产生接触的局部光纤编织层1,免 于因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损坏;该四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 空区域71。如图17所示,为一具实绣结构的四层刺绣织物,以绣线41刺绣于不透光层7、光纤 编织层1、反射层6与底层5上,且于不透光层7上形成刺绣层4 ;该四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 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如图18所示,其中该五层结构是以图17的四层结构为基础,在光纤编织层1与不 透光层7间且对应镂空区域71的位置上增设一透明的保护层8,且以绣线41沿镂空区域 71边缘刺绣以形成刺绣层4,以保护层8保护与外部可能产生接触的局部光纤编织层1,免 于因外力因素所造成的损坏;该五层刺绣织物的透光部为绣线41本身与彼此间隙以及镂空区域71。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系针对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的应用技术,特指一种藉由光 纤13编织而成的光纤编织层1、发光元件2及附着于光纤编织层1的刺绣层4,经供电单元 3的供电及开关9、控制单元10的控制,将光纤编织层1所发出特定色光照射于刺绣层4,使 刺绣层4的绣线41经光的透射作用,达成对光纤13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 渐变模式及色光表现等参数的控制,以改变光纤编织层1的光纤13背光输出的功效,作一 最佳的改良与设计,为本实用新型对于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所作最具体的精进。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光纤编织层,是由数条光纤编织而成,该光纤包括一起始端,且该光纤编织层至少有局部的光纤的起始端汇集形成一集光束端;一发光元件,位于邻近该光纤编织层的集光束端处;一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一刺绣层,附着于光纤编织层,该刺绣层是由一绣线刺绣于光纤编织层所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底面, 一底层附着于该光纤编织层的底面,该绣线是刺绣于光纤编织层与底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底层与光纤编织层之间 进一步设有一反射层,该反射层具有一反射面,该反射面面向该光纤编织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编织层包括一表面, 且该光纤编织层的表面附着有一具有镂空区域的不透光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与 该不透光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编织层与该不透光 层之间进一步包括有一透明的保护层,该绣线刺绣于该光纤编织层、该不透光层与该保护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刺绣层的绣线为一萤光 线或一经染色的线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该刺绣层为一绣满的实绣 结构或一轮廓绣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一开关,该开关电性连接于 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其特征在于一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电 性连接于该供电单元与该发光元件,该控制单元至少包括有一开关电路、一色光控制电路 及一发光模式控制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具有背光的刺绣织物,包括有一光纤编织层,是由数条光纤编织而成;一发光元件,位于邻近该光纤编织层的集光束端处;一供电单元,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一刺绣层,附着于光纤编织层,该刺绣层是由一绣线刺绣于光纤编织层所形成;藉由光纤编织而成的光纤编织层、发光元件及附着于光纤编织层的刺绣层,经供电单元的供电及开关、控制单元的控制,将光纤编织层所发出特定色光照射于刺绣层,使刺绣层的绣线经光的透射作用,达成对光纤的亮灭组合变化、持续时间控制、明暗渐变模式及各色光表现等参数的控制,以改变光纤编织层的光纤背光输出的功效。
文档编号F21V23/00GK201560316SQ20092018356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6日
发明者王嬿茹 申请人:王嬿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