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58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液晶电视的显示装置等使用自身不发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一般具备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用的装置。已知背光源装置具有底座,其在显示面板侧(表侧)具备反射片;以及多个荧光管(例如冷阴极管),其配置在底座的表侧(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背光源装置的底座中安装有保持荧光管的灯夹,在灯夹上设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从里侧卡止在形成于底座的卡止孔的孔边缘部。该灯夹的卡止部从形成于反射片的插通孔被压入底座的卡止孔,由于与卡止孔的抵接而在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当穿过卡止孔时在扩径方向上弹性复原。专利文献1 特开2007-33962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例如在反射片上有伤的情况下对反射片进行更换作业时、为了回收利用而进行解体作业时等,需要取下灯夹。然而,如上述那样将灯夹的卡止部压入底座的卡止孔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该取下作业不容易的问题。S卩,作为取下灯夹的一个方法,存在用强力拉动灯夹使卡止部破坏的方法。但是用该方法必须用相当大的力来拉动灯夹,因此取下并不容易。另外,在反射片的更换作业时需要新的灯夹,存在花费多余成本的问题。作为取下灯夹的另一个方法,存在使卡止部在缩径方向上变形从底座的背面侧通过卡止孔的方法。但是用该方法,也必须取下安装于底座的里面的基板类,因此灯夹的取下也不容易。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显著大型化,需要取下的部件也大型化,因此可以预料取下作业变得更困难。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取下灯夹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底座,其在表侧配置灯;光学片,其配置在上述灯与上述底座之间;以及灯夹,其保持上述灯,上述灯夹设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通过形成于上述光学片的插通孔,从里侧卡止在形成于上述底座的卡止孔的孔边缘部,在上述底座中,从上述卡止孔接续地设有与上述卡止孔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上述卡止部能在位于上述卡止孔的固定位置和位于上述通孔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光学片的插通孔与上述卡止孔相比孔面积大,上述光学片能从上述插通孔与上述卡止孔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上述卡止部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根据这种构成,在取下灯夹时,使光学片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灯夹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由此能将卡止部从通孔和插通孔向表侧拔出。通孔和插通孔与卡止孔相比孔面积大,因此与从卡止孔拔出卡止部的情况下相比,拔出更容易,从而能容易地取下灯夹。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该多个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一致。也可以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在多个灯夹中,上述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一致。根据这种构成,当使光学片从初始位置滑动时,能使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一齐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从而使取下灯夹的作业性良好。另外,也可以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该多个灯夹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不同。根据这种构成,在使光学片滑动来将灯夹的卡止部压向装卸位置侧的情况下,使光学片在不同的方向上滑动来按顺序将各灯夹的卡止部压向装卸位置侧。因此,与一次按压全部的灯夹的情况相比,能使作用于光学片的力分散。另外,也可以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在该全部的灯夹中,设定为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的上述光学片的上述插通孔的孔边缘中上述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位于沿着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卡止部的外边缘中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的位置。根据这种构成,当使光学片从初始位置滑动时,在该滑动操作之后插通孔的孔边缘立即抵接于卡止部的外边缘,使光学片原样滑动,由此能使卡止部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因此, 在通过光学片的滑动使灯夹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时,能使插通孔的孔边缘抵接于卡止部的外边缘为止的光学片的滑动量变少。另外,也可以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设定为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的上述光学片的上述插通孔的孔边缘中上述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与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的外边缘中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灯夹间是不同的。根据这种构成,在使光学片从初始位置滑动时,插通孔的孔边缘按顺序抵接于各灯夹的卡止部的外边缘,从固定位置压向装卸位置侧。因此,在利用光学片的滑动使灯夹的卡止部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时,与一次按压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的情况相比,能使作用于光学片的力分散。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设定为该多个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是不同的。根据这种构成,为了使设于灯夹的全部卡止部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必须使光学片在不同的方向上滑动。在此,在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全部卡止部中一致的情况下,光学片通过单向滑动使全部的卡止部向装卸位置侧移动,有可能无意中取下灯夹。然而,设定为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设于灯夹的卡止部间是不同的,因此能防止这样无意中取下灯夹。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具有基底部,在所述基底部与上述卡止部之间夹住上述底座和上述光学片,在上述卡止部处于上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通孔配置在上述基底部对上述底座的投影面内。根据这种构成,能防止灯的光从通孔漏出。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设有向上述光学片侧突出的辅助突起,上述光学片设有卡合于上述辅助突起的辅助孔。根据这种构成,当使光学片滑动时,辅助孔与辅助突起卡合而按压,因此与仅有插通孔按压卡止部的情况相比,能使作用于光学片的力分散,从而能防止光学片损伤等。另外,也可以是上述辅助突起设定为比上述光学片向上述底座侧突出的尺寸,上述底座设有收纳上述辅助突起的突出端的收纳凹部。根据这种构成,能使辅助孔和辅助突起可靠地卡合。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中与上述光学片相对的面设有凹凸接触部,所述凹凸接触部为凹凸形状,与上述光学片接触。根据这种构成,灯夹与光学片的摩擦阻力增大,因此灯夹容易随着滑动的光学片移动。另外,也可以是上述通孔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不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另外,也可以是上述插通孔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不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也可以是上述灯夹排列设有多个把持上述灯的灯把持部,上述灯把持部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卡止部在上述固定位置和上述装卸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一致。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也可以是上述显示面板为采用液晶的液晶面板。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述显示装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能容易取下灯夹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沿着长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的截面图。图5是示出灯夹被安装于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是示出反射片被配置于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7是底座的平面图。图8是灯夹、反射片和底座的部分放大立体图。图9是示出灯夹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10是图9的A-A截面图。图11是示出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终结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12是图11的B-B截面图。图13是示出多个灯夹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14是示出多个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终结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15是示出反射片被配置于实施方式2的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16是示出全部的灯夹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17是示出下段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18是示出中段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19是示出上段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20是实施方式3的底座的平面图。图21是示出反射片被配置于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22是示出全部的灯夹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23是示出下段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M是示出上段灯夹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25是示出全部的灯夹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沈是示出下段灯夹被取下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27是示出上段灯夹被取下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观是实施方式4的底座的平面图。图四是示出上段卡止部和下段卡止部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0是相同部分放大截面图。图31是示出下段卡止部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2是示出下段卡止部被取下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3是示出上段卡止部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4是示出上段卡止部被取下的状态的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5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灯夹的卡止部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36是相同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7是示出灯夹的卡止部被配置于装卸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38是相同部分放大俯视截面图。图39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灯夹的卡止部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图40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9)的灯夹的卡止部被配置于固定位置、反射片被配置于初始位置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附图标记说明TV…电视接收装置,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20…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1…放电管(灯),22…底座,27…反射片(光学片),30... 灯夹,31···灯把持部,32···卡止部,33···基底部,41、70…卡止孔,42···通孔,43、50、60···插通孔,80···辅助突起,81…辅助孔,82···收纳凹部,90…凹凸接触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图1 图14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 (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TV。 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从表里夹着地收纳液晶显示装置10 的机箱Ca、cb、电源P、用于接收电视放送等的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以显示面向大致垂直方向纵置的姿势收纳于机箱Ca、Cb内。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以图1的左下侧(电视接收装置TV的正面侧,显示侧)为表方,以右上侧为里方,另外以上侧为上方, 以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从表里方向观察时整体上为横长的矩形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 (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相应)和作为向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20 (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相应),它们由外框12等保持部件保持为一体。液晶面板11具有成横长的矩形状的一对透明(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基板和夹在两个基板之间、光学特性随着电压施加而变化的液晶层(未图示)。此外,在液晶面板 11的表面和里面贴附有偏光板11A、1 IB(参照图3和图4)。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以周边缘部被夹在配置在表侧的外框12与配置在里侧的框架13和支架沈之间而被固定。外框12和框架13是金属制(例如铝制)成的,外框 12为沿着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的(围绕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横长的框状,框架13 为沿着在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中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边缘部的细长形状。支架沈为沿着在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中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边缘部的细长形状。背光源装置20是所谓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20,处于液晶面板11的里面正下方。背光源装置20具备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 (与本发明的灯相应)的底座22。底座 22是金属制成的,包括为平板状的底壁22k和从底壁22k的周边缘向表侧立起的周壁22B, 整体上为向表侧开口的浅盘状。如图3所示,底座22的周壁22B、外框12和框架13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固定孔23,在该固定孔23中插通、紧固未图示的螺钉,由此将底座22/ 外框12和框架13 —体化。底壁22A俯视时为比液晶面板11大一圈的横长的矩形状。在底壁22A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底壁22A地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述的中继连接器25的安装孔24(参照图2和图4)。在底座22的里面安装有控制放电管21的驱动的逆变器基板B和控制液晶面板11 的驱动的控制器基板C (参照图2、。逆变器基板B分别配置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电连接到中继连接器25。另外,控制器基板C配置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在底座22的开口配置有扩散板28。扩散板观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中分散配合有光散射粒子,具有使作为线状光源的放电管21的光扩散的功能。扩散板观为横长的矩形状,其周边缘部中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被夹在底座22的周壁22B与框架 13之间而被固定(参照图幻。此外,扩散板观的周边缘部中的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载置于支架沈上(参照图4)。另外,在扩散板28的表侧具备片状的光学部件四。光学部件四是层叠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片而成的,例如从里侧按顺序为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板。光学部件四被夹在扩散板28和液晶面板11之间而被保持。在底座22的底壁22A的表面(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铺设有使来自放电管 21的光向表侧(扩散板观侧)反射的反射片27(与本发明的光学片相应)。反射片27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其表面为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呈沿着底座22的底壁22k的表面(内面) 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横长的矩形状。如图3所示,反射片27的周边缘中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为立起以覆盖底座22的周壁22B的表侧的形态,被夹在底座22和扩散板观之间而被固定。在底座22的内部(被底壁22A和周壁22B包围的部分)收纳有多个向液晶面板 11照射光的放电管2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冷阴极管)。放电管21为细长的管状,各自的轴线是与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相互隔开固定间隔并列配置。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入中继连接器25而被固定,中间部由后述的灯夹30把持。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边缘部配置有多个中继连接器25(参照图2)。 中继连接器25由支架沈统一覆盖。支架沈是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为细长的大致箱型。背光源装置20具有多个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灯夹30是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成的,表面为光反射性良好的白色。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 31 ;卡止于底座22的里面的卡止部32 ;以及在与卡止部32之间夹有底座22和反射片27 的基底部33 (参照图8)。基底部33为细长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其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表侧突出设有从里侧支撑扩散板观的支撑销34。支撑销34为直径尺寸向突出端逐渐变小的大致圆锥状,其突出尺寸比灯把持部31的突出尺寸大。利用该支撑销34限制扩散板观向里侧 (放电管21侧)挠曲、翘曲。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设有一对灯把持部31,一对灯把持部31的间隔与放电管21的并列间距一致。各灯把持部31具有夹持放电管21的一对臂部31A,为整体上向表侧开口的大致环状。一对臂部31A从基底部33向表侧悬臂状地立起,能在相互接近、分离方向上弹性变形。 灯把持部31按一对臂部31A的相对方向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设置。此外, 臂部31A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在一对臂部31A的顶端附近位置设有向内突出的一对保持突起31B,该一对保持突起31B与被灯把持部31把持的放电管21的表侧的大致半部分接触。另外,一对臂部31A的顶端部(比保持突起31B靠表侧的端部)的相对面为倾斜的引导面31C,所述倾斜的引导面31C相互的间隔向顶端慢慢变大。利用该引导面31C引导放电管21的安装动作。在基底部33的里面设有一对卡止部32,一对卡止部32配置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一对灯把持部31的正背后的位置)。卡止部32具有从基底部33向里侧突出的基部32A和从基部32A悬臂状地向里侧突出的一对卡止脚32B。卡止部32的基部32A为截面大致矩形的柱状,其轴方向尺寸(表里方向尺寸)为比底座22的厚度尺寸和反射片27的厚度尺寸相加的尺寸小一些的尺寸(参照图10和图 12)。此外,卡止部32的基部32A位于灯把持部31的一对臂部31A的相对方向的中央(参照图13和图14)。一对卡止脚32B从基部32A的里面相互相对地向里侧突出(参照图10和图12)。 一对卡止脚32B隔开规定间隔设置,能在相互接近、分离的方向(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 上弹性位移。一对卡止脚32B的顶端部为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35。当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观察时,伸出部35为向顶端变尖的楔形状。此外,两个卡止脚32B的宽度尺寸(沿着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方向的宽度尺寸)与基部32A的同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从根部到顶端大致固定。在一对卡止脚32B上形成有卡止于底座22的里面的卡止面36。卡止面36是伸出部35的表侧面,与基底部33的里面大致平行(参照图10和图1 。在卡止面36与基底部33之间相距与底座22的厚度尺寸和反射片27的厚度尺寸相加的尺寸相等的尺寸。在卡止部32的自然状态(卡止脚32B未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卡止面36从基部32A向对称方向伸出,如图11所示,一对卡止面36和基部32A为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状。如图5所示,全部的灯夹30以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与放电管21的并列方向一致的(与放电管21的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分散安装于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在底座22的底壁22A上设有卡止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孔41 (参照图7)。 卡止孔41是在底座22的底壁22A中灯夹30的安装位置处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底壁22A而形成的。隔开与各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的间隔相等的间隔对每个灯夹30分别配置有 2个卡止孔41。全部卡止孔41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为在上下方向(底座22的短边方向)上长一些的矩形状。如图9和图10所示,卡止孔41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宽度尺寸(卡止脚32B的相对方向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的尺寸。 并且,卡止部32的卡止面36从里侧卡止在各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中的与卡止孔41的短边方向相对的两个边缘部。在底座22中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与各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通孔42,灯夹30的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41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通孔42与全部的卡止孔41对应设置,全部的通孔42大致为相同形状、相同大小。通孔42设定为不使卡止部32缩径变形,S卩,使卡止脚32B不向接近的方向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换言之,设定为比自然状态的卡止部32俯视的外形大一圈的大小(参照图11)。各通孔42为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较长的大致矩形状。如图9所示,通孔42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小,通孔42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比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端边缘到卡止部32之间的尺寸小。并且,全部的通孔42在卡止部32处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配置于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参照图9)。此外,在卡止部32处于装卸位置的状态下,全部的通孔42也配置在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参照图11)。
全部的通孔42形成于卡止孔41的下方,通孔42为比卡止孔41在左右方向(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扩大相同尺寸的形态。并且,全部的灯夹30的卡止部32通过向下方的移动而从固定位置到装卸位置,通过向上方的移动而从装卸位置到固定位置,全部的卡止部32在固定位置-装卸位置间的移动量一致。在反射片27中贯通形成有使卡止部32向表里方向插通的插通孔43。插通孔43形成于反射片27中灯夹30的安装位置(参照图6)。对每个灯夹30隔开与各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的间隔相等的间隔各设有2个插通孔43。全部的插通孔43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为比卡止孔41大、在左右方向 (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长一些的矩形状。插通孔43与通孔42同样,设定为使卡止部32 不缩径变形,即,使卡止脚32B不在接近方向上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插通孔43的孔边缘中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边缘(与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相对的一对边缘)位于沿着插通于插通孔43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参照图9和图 11)。并且,反射片27能从插通孔43与卡止孔41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卡止部3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方移动,到达插通孔43与通孔42相连的位置(称为终结位置)。在反射片27位于初始位置时,如图9所示,插通孔43从通孔42 偏离地配置,限制卡止部32的表里方向的拔出,防止卡止部32无意中向通孔42移动并脱离。在反射片27处于终结位置时,如图11所示,插通孔43与通孔42相连,允许卡止部32 向表里方向拔出。此外,在反射片27处于终结位置时,全部的插通孔43与全部的通孔42 相连,在处于初始位置时,全部的插通孔43从全部的通孔42偏离。下面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作业,特别是灯夹30的安装作业。首先,在底座22的表侧配置反射片27。详细地说,将反射片27对位配置于初始位置,使得各插通孔43配置在各卡止孔41的表侧。然后,按顺序安装灯夹30。使各灯夹30对位,使得一对卡止部32与各反射片27 的插通孔43相对,使灯夹30靠近底座22侧。于是,卡止部32的卡止脚32B通过插通孔 43,与卡止孔41的孔边缘接触。当进一步压入灯夹30时,卡止脚32被卡止孔41的孔边缘按压从而卡止脚32在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插通卡止孔41,最终成为突出到底座22的里侧的状态。同时,卡止脚32弹性复原,成为一对卡止面36的整体配置于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的里侧的状态(卡止状态)。这样,全部的灯夹30以无法从底座22取下的状态被安装。然后,按顺序将放电管21安装于底座22。将各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合于中继连接器25,并且使中间部被各灯夹30的灯把持部31把持。然后,使支架沈覆盖于中继连接器25,将扩散板观和光学部件四载置于底座22 的开口。然后,将一对框架13设置在规定的位置,在其表侧按顺序载置另外制造的液晶面板11和外框12,将外框12、框架13和底座22用螺钉紧固成一体。这样,液晶显示装置10 的组装结束。下面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解体作业,特别是灯夹30的取下作业。首先,松开固定外框12、框架13和底座22的螺钉,按顺序取下外框12、液晶面板 11、框架13、光学部件四、扩散板28和支架26。然后,按顺序从底座22取下放电管21。使各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从中继连接器25脱离,并且从各灯夹30的灯把持部31取下中间部。然后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侧(终结位置侧)滑动。此时,插通孔43的上边缘(插通孔43的孔边缘中向终结位置侧滑动的方向后侧的边缘)位于沿着处于固定位置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基部32A的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的位置。因此,全部的插通孔43的上边缘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立即抵接于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按向下侧(装卸位置侧)。并且,各卡止部32的基部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各卡止部32的卡止面36 —点一点地从底座22的里侧露出。最终反射片27到达终结位置,插通孔43向通孔42的表侧移动,成为与通孔42的整体相连的状态。另外,灯夹30到达装卸位置,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整体移动到通孔42,并且一对卡止面36的整体成为从通孔42面向表侧的状态(非卡止状态)。这样,全部的灯夹30成为能从底座22取下的状态。并且,将灯夹30按顺序从底座22取下。用指尖捏住灯夹30的支撑销34拉向表侧时,卡止部32不发生弹性变形就顺畅地从通孔42通过插通孔43,从底座22取下。这样, 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解体作业结束。下面说明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在灯夹30上设有卡止部32,所述卡止部32通过形成于反射片27的插通孔43,从里侧卡止在形成于底座22的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在底座22中,从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41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 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反射片27的插通孔43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反射片27能从插通孔43与卡止孔41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卡止部3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由此,在取下灯夹30时,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移动到装卸位置,由此能将卡止部32从通孔42和插通孔43向表侧拔出。通孔42和插通孔43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因此与以往那样从卡止孔拔出卡止部的情况相比,拔出更容易,从而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在全部的灯夹30中,设定为配置于初始位置的反射片27的插通孔43的孔边缘中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位于沿着配置在固定位置的卡止部32的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的位置。由此,当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时,插通孔43的孔边缘立刻抵接于卡止部32的外边缘,这样使反射片27滑动,由此能使卡止部32向装卸位置侧移动。因此,在通过反射片27的滑动使灯夹30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时(取下灯夹30时),能使插通孔43的孔边缘抵接于卡止部32的外边缘为止的反射片27的滑动量变少。另外,在灯夹30处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底座22的通孔42配置在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由此,能防止放电管21的光从底座22的通孔42泄漏。另外,通孔42和插通孔43设定为使卡止部32不缩径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由此,与在拔出卡止部32时必须少许缩径变形的情况相比,能使拔出灯夹30所需要的力明显变小,从而能使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容易进行。另外,设有多个灯夹30,在该多个灯夹30中,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一致。由此,当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时,能使全部的灯夹30 —齐从固定位置移动到装卸位置侧,因此能使灯夹30的取下的作业性良好。
〈实施方式2>下面利用图15 1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在设定为插通孔50的大小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这一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背光源装置20与实施方式1同样,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和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底座22与实施方式1同样,设有卡止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孔41。与实施方式1同样,全部的卡止孔41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卡止部32的卡止面36从里侧卡止在各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中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从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灯夹30的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41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反射片27能从插通孔50与卡止孔41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卡止部3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每个灯夹30的安装位置隔开与各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 的间隔相等的间隔分别设有2个插通孔50。并且,设定为插通孔50在沿着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详细地说,对于插通孔50而言,形成于反射片27的规定区域的插通孔50大小各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射片27在上下方向分割为3个区域,其中配置于最上段区域的插通孔50 (称为上段插通孔50U)、配置于中段区域的插通孔50 (称为中段插通孔50N)以及配置于最下段区域的插通孔50 (称为下段插通孔50 大小互不相同。此外,设定为下段插通孔50S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最小,形成于越上侧的区域的插通孔50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越大。下段插通孔50S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为左右方向(底座22的长边方向) 长一些的矩形状。下段插通孔50S与形成于底座22的通孔42同样,设定为使卡止部32不缩径变形,即,使卡止脚32B不在接近方向上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中段插通孔50N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为下段插通孔50S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的约2倍尺寸,上段插通孔50U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为下段插通孔50S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的约3倍尺寸。此外,上段插通孔50U、中段插通孔50N和下段插通孔50S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全部相等。并且,在反射片27被配置于初始位置时,如图16所示,下段插通孔50S的孔边缘中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相对的一对边缘)位于沿着插通于下段插通孔5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另外,关于中段插通孔50N的孔边缘中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其下边缘沿着位于插通于中段插通孔50N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上边缘位于从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向上方离开的位置。此时的中段插通孔50N的上边缘与基部32A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隔设定为与基部 32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或大一些。并且,关于上段插通孔50U的孔边缘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其下边缘位于沿着插通于上段插通孔5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上边缘位于从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向上方离开的位置。设定为此时的上段插通孔50U的上边缘与基部32A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隔为基部32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的约2倍尺寸。这样,设定为配置于初始位置的反射片27的插通孔50的孔边缘中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与配置于固定位置的全部的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下面说明灯夹30的取下作业。此外,将反射片27中安装于最上段区域的灯夹30 称为上段灯夹30U,将安装于中段区域的灯夹30称为中段灯夹30N,将安装于下段区域的灯夹30称为下段灯夹30S。首先,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 下段插通孔50S的上边缘立即抵接于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下侧 (装卸位置侧)。然后,被下段插通孔50S的上边缘压到的各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17)。这样,一旦全部的下段灯夹30S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就将全部的下段灯夹30S从底座22取下。在该期间,中段灯夹30N和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不被按到中段插通孔50N和上段插通孔 50U,原样保持配置于全部固定位置的状态。另外,中段插通孔50N的孔边缘中上边缘沿着插通于中段插通孔50N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下边缘位于从卡止部32的基部 32A的外边缘向下方离开的位置。设定为此时的中段插通孔50N的下边缘与基部32A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隔与基部32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或大一些。然后,使反射片27再向下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中段插通孔50N的上边缘立刻抵接于中段灯夹30N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下侧(装卸位置侧)。然后,被中段插通孔50N的上边缘压到的各中段灯夹30N的卡止部32的基部 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18)。这样,一旦全部的中段灯夹30N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将全部的中段灯夹30N从底座22取下。在该阶段中,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不被上段插通孔50U压到而全部配置于固定位置。另外, 上段插通孔50U的孔边缘中的上边缘沿着插通于上段插通孔5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 的外边缘,下边缘位于从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向下方离开的位置。然后,使反射片27再向下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上段插通孔50U的上边缘立刻抵接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下侧(装卸位置侧)。然后,被上段插通孔50U的上边缘压到的各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 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19)。这样,一旦全部的上段灯夹30U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就将全部的上段灯夹30U从底座22取下。通过以上过程,安装于底座22的全部的灯夹30的取下作业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下灯夹30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灯夹30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由此能将卡止部32从通孔42 和插通孔50向表侧拔出,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而且,设定为配置于初始位置的反射片27的插通孔50的孔边缘中的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与配置于固定位置的卡止部32的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由此,当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时,插通孔50的孔边缘按顺序抵接于各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外边缘,从固定位置压向装卸位置侧。在此,在利用反射片一次按压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的情况下,当安装于底座的灯夹的数量增加时, 为了使反射片滑动需要很大的力,有可能会损伤反射片等,难以进行顺畅的滑动操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片27按顺序按压灯夹30,因此即使安装于底座22的灯夹30的数量增加,也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分散,从而能使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容易进行。〈实施方式3>下面利用图20 图2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设有卡止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孔41。与实施方式1同样,全部的卡止孔41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卡止部32的卡止面36从里侧卡止于各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中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从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灯夹30的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41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孔42与各卡止孔41接续地设置,全部的通孔42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设定为使卡止部32不缩径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并且,在配置于反射片27的上段区域的通孔42与配置于下段区域的通孔42中, 通孔42相对于卡止孔41的形成位置是不同的(参照图20)。即,配置于上段区域的通孔 42形成于卡止孔41的上方,配置于下段区域的通孔42形成于卡止孔41的下方,配置于上段区域的卡止孔41和通孔42与配置于下段区域的卡止孔41和通孔42为上下方向相反的形状。并且,安装于反射片27的上段区域的灯夹30 (称为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在向上方的移动中从固定位置到达装卸位置,安装于下段区域的灯夹30 (称为下段灯夹30S) 的卡止部32在向下方的移动中从固定位置到达装卸位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反射片27能从插通孔60与卡止孔41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卡止部3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每个灯夹30的安装位置隔开与各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 的间隔相等的间隔设有2个插通孔60。并且,插通孔60在沿着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形成于反射片27的规定区域的插通孔60中各不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反射片 27的上段区域的插通孔60 (称为上段插通孔60U)和配置于下段区域的插通孔60 (称为下段插通孔60 大小互不相同。
与实施方式1同样,下段插通孔60S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为在左右方向(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长一些的矩形状,设定为使卡止部32不缩径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并且,上段插通孔60U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比下段插通孔60S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大,具体地说,为下段插通孔60S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的约2倍尺寸。如图22所示,在反射片27被配置于初始位置时,下段插通孔60S的孔边缘中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与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相对的一对边缘)位于沿着卡止于卡止孔41的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另外,关于上段插通孔 60U的孔边缘中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下边缘位于沿着卡止于卡止孔41的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上边缘位于从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向上方离开的位置。设定为此时的上段插通孔60U的上边缘与基部32A的外边缘之间的间隔与基部32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或大一些。下面说明灯夹30的取下作业。首先,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 下段插通孔60S的上边缘立刻抵接于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下侧(装卸位置侧)。然后,各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 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23)。这样,一旦全部的下段灯夹30S成为能从底座 22装卸的状态,就将全部的下段灯夹30S从底座22取下。在此期间,上段插通孔60U相对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向下方相对移动,最终上段插通孔60U的上边缘配置于沿着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下边缘配置于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 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分离的位置。另外,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不被上段插通孔60U压到而原样配置于固定位置。然后,使反射片27向上侧滑动。于是,上段插通孔60U相对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向上方相对移动,最终上段插通孔60U的下边缘沿着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再使反射片27向上方滑动时,上段插通孔60U的下边缘抵接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下边缘压向上侧(装卸位置侧)。并且,被上段插通孔60U 的下边缘压到的各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M)。这样,一旦全部的上段灯夹30U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就将全部的上段灯夹30U从底座22取下。由此,安装于底座22的全部的灯夹30的取下作业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下灯夹30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由此能将卡止部32从通孔42 和插通孔60向表侧拔出,从而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而且,设有多个灯夹30,设定为从卡止部32的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上段灯夹30U和下段灯夹30S之间是不同的。由此,使反射片27向不同的方向滑动,具体地说,向下方滑动之后后向上方滑动,使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32和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32按顺序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因此,即使安装于底座22的灯夹30的数增加, 也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分散,因此能容易地进行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实施方式4>
下面利用图观 图34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4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从设于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卡止部32间是不同的。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设有卡止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孔7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的底壁22A中的各灯夹30的安装位置各设有2个卡止孔70。并且,设于各灯夹30的安装位置的一对卡止孔70的大小不同。详细地说,设定为设于各灯夹 30的安装位置的一对卡止孔70中的上侧的卡止孔70 (称为上段卡止孔70U)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比设于各灯夹30的安装位置的一对卡止孔70中的下侧的卡止孔70(称为下段卡止孔70 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上段卡止孔70U具有下段卡止孔70S的约2倍的上下方向尺寸。此外,上段卡止孔70U和下段卡止孔70S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卡止部 32的卡止面36从里侧卡止于各卡止孔70的孔边缘部中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从卡止孔70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70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灯夹30的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70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与实施方式1同样,全部的通孔42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设定为使卡止部32 不缩径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并且,设于各灯夹30的安装位置的一对通孔42 相对于卡止孔70的形成位置不同。即,一对通孔42中,上侧的通孔42形成于上段卡止孔 70U的上方,下侧的通孔42形成于下段卡止孔70S的下方。由此,设定为从卡止部32的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设于各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间是不同的(为相反方向)。即,各灯夹30中的卡止于上段卡止孔70U的卡止部32 (称为上段卡止部32U)在向上方的移动中从固定位置到达装卸位置,卡止于下段卡止孔70S的卡止部32 (下段卡止部 32S)在向下方的移动中从固定位置到达装卸位置。如图四所示,各灯夹30的下段卡止部32S的基部32A在处于固定位置时配置在下段卡止孔70S的大致中央位置,上段卡止部32U的基部32A在处于固定位置时配置在靠近上段卡止孔70U的上侧的位置(比上段卡止孔70U的上下方向的中央位置靠上侧的位置)。 并且,在上段卡止孔70U中的上段卡止部32U的基部32A的下方空出与基部32A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反射片27中,对每一个灯夹30各设有2个使卡止部32向表里方向插通的插通孔43。与实施方式1同样,全部的插通孔43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设定为使卡止部32不缩径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插通孔43的孔边缘中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边缘(在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相对的一对边缘)位于沿着插通于插通孔43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外边缘的位置。下面说明灯夹30的取下作业。首先,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 各插通孔43的上边缘立刻分别抵接于灯夹30的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32S的基部
132A的上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下侧(装卸位置侧)。于是,压倒插通孔43的上边缘的灯夹30的下段卡止部32S的基部32A从下段卡止孔70S向通孔42 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31)。这样,一旦全部的灯夹30的下段卡止部32S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如图32所示,从底座22将各下段卡止部32S向表侧拔出。在该期间,灯夹30的上段卡止部32U的基部32A被插通孔43的上边缘压到,相对于上段卡止孔70U向下方相对移动,到达其下端位置。在该阶段,各灯夹30的上段卡止部32U原样保持卡止于上段卡止孔70U的状态。然后,使反射片27向上侧滑动。于是,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插通孔43的下边缘立刻抵接于各灯夹30的上段卡止部32U的基部32A的下边缘(外边缘中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将基部32A压向上侧(装卸位置侧)。并且,被插通孔43的下边缘压到的各灯夹30的上段卡止部32U的基部32A向上方通过上段卡止孔70U向通孔42侧移动,最终到达装卸位置(参照图33和图34)。这样, 一旦全部的灯夹30的上侧卡止部32成为能从底座22装卸的状态,就将全部的上段卡止部 32U从底座22拔出。由此,安装于底座22的全部的灯夹30的取下作业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下灯夹30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能将卡止部32从通孔42和插通孔43向表侧拔出,从而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而且,在灯夹30中设有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32S,设定为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32S之间是不同的。因此,为了使设于灯夹30的全部的卡止部32 (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32 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移动,必须使反射片27向不同的方向滑动,具体地说必须向下方滑动后向上方滑动。在此, 在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上段卡止部和下段卡止部中一致的情况下,反射片单向地滑动,全部的卡止部就被反射片压到而向装卸位置侧移动,有可能无意中取下灯夹30。然而,设定为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 32S之间是不同的,因此能防止这样无意中取下灯夹30。〈实施方式5>接下来,利用图35 38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5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灯夹30上设有向反射片27侧突出的辅助突起80,在反射片27中设有卡合于辅助突起80的辅助孔81。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和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底座22中设有卡止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孔41,另外, 从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并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反射片27中贯通形成有使卡止部32向表里方向插通的插通孔43。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卡止于底座22 的里面的卡止部32 ;以及在与卡止部32之间夹有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并且,在灯夹30上设有向里侧(反射片27侧)突出的辅助突起80。辅助突起80是在基底部33的里面设有一对,一对辅助突起80位于一对卡止部32之间。一对辅助突起 80为相互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各辅助突起80为截面大致矩形(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矩形)的壁状。另外,各辅助突起80的突出尺寸(表里方向尺寸)为比反射片27的厚度尺寸大的尺寸,各辅助突起80突出到底座22侧。一对辅助突起80相互相对突出,其相对面大致平行。在反射片27中设有卡合于辅助突起80的辅助孔81。在反射片27中的插通孔43 之间,在使卡止部32插通于各插通孔43的状态下与各辅助突起8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一对辅助孔81。一对辅助孔81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为比辅助突起80大一圈的矩形状,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反射片27。辅助孔81的孔边缘中在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相对的一对边缘位于沿着卡合于辅助孔81的辅助突起80的外边缘的位置。另外,在底座22中设有收纳辅助突起80的突出端的收纳凹部82。收纳凹部82为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底座22的孔。收纳凹部82设于底座22中的上侧的通孔42与下侧的卡止孔41之间。一对收纳凹部82为相互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矩形状,设定为其上下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移动到装卸位置时辅助突起80的移动范围大。此外, 在卡止部32处于固定位置时,各辅助突起80沿着各收纳凹部82的上边缘配置。下面说明灯夹30的取下作业。当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向下侧滑动时,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各插通孔 43的上边缘立刻分别抵接于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的上边缘,同时,各辅助孔81 的上边缘分别抵接于辅助突起80的上边缘。并且,随着反射片27的进一步滑动,各插通孔 43的上边缘将基部32A压向下侧(装卸位置侧),各辅助孔81的上边缘将辅助突起80压向下侧。由此,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基部32A从卡止孔41向通孔42侧移动到达装卸位置,另外,辅助突起80在收纳凹部82内向下方移动,到达其下端位置(参照图37和图38)。 然后,将各卡止部32从底座22向表侧拔出,由此安装于底座22的全部的灯夹30的取下作业结束。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取下灯夹30时,与实施方式1同样,使反射片27从初始位置滑动,并且使灯夹30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移动,由此能将卡止部32从通孔42 和插通孔43向表侧拔出,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在灯夹30上设有向反射片27侧突出的辅助突起80,在反射片27中设有卡合于辅助突起80的辅助孔81。由此,当使反射片27滑动时,除了插通孔43按压卡止部32 以外,还有辅助孔81按压辅助突起80。因此,与仅有反射片的插通孔按压卡止部的情况相比,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分散,因此能防止反射片27的损伤等,并且能对反射片27进行顺畅的滑动操作,从而能使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容易进行。另外,辅助突起80设定为比反射片27向底座22侧突出的尺寸,在底座22中设有收纳辅助突起80的突出端的收纳凹部82。由此,即使例如灯夹30移动时从反射片27少许浮起,也能可靠地保持辅助孔81与辅助突起80的卡合状态。〈实施方式6>下面利用图3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6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灯夹30中与反射片27相对的面设有凹凸接触部90,所述凹凸接触部90为凹凸形状,与反射片27接触。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附加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卡止于底座22 的里面的卡止部32 ;以及在与卡止部32之间夹有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并且,在灯夹30中设有凹凸接触部90,所述凹凸接触部90为凹凸形状,与反射片 27接触。凹凸接触部90设于基底部33的里面中的一对卡止部32之间。凹凸接触部90包括多个突条91,所述多个突条91截面为三角形状,从基底部33的里面向里侧突出。各突条91为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形状。多个突条91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上以固定间距并列配置,各突条91的突出端边缘相互平行。在灯夹30被安装于底座22的状态下,各突条91的突出端边缘成为与反射片27的表面接触的状态。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灯夹30与反射片27之间,凹凸接触部90与反射片 27接触,由此与未设有凹凸接触部90的情况相比摩擦阻力增大。因此,在取下灯夹30时, 灯夹30随着滑动的反射片27顺畅地移动,因此能使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容易进行。〈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载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安装灯夹30时,将反射片27配置于初始位置,使卡止脚 32B弹性变形从插通孔43压入卡止孔41,但是灯夹30的安装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反射片27配置在终结位置,使卡止脚32B不弹性变形地从插通孔43插通于通孔42后,使反射片27向初始位置侧滑动,使各卡止部32向固定位置侧移动,由此安装灯夹30。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部32的卡止脚32B会弹性变形,但是卡止脚也可以不会弹性变形,例如也可以使卡止部具有为圆柱状的基部,卡止脚从基部向全周伸出的形状。(3)在实施方式1中,使反射片27滑动来使灯夹30从固定位置移动到装卸位置, 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反射片滑动,由此使灯夹从固定位置移动到到达装卸位置的中途位置,然后使灯夹独立地移动到装卸位置。(4)在实施方式1中,在反射片27处于初始位置时,插通孔43的整体为从通孔42 偏离的状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插通孔的一部分从通孔偏离,通孔由反射片部分地覆盖,由此限制卡止部的通过。(5)在实施方式2中,插通孔50按形成于反射片27的规定区域的插通孔50而大小各不相同,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按对应的灯夹而大小各不相同。(6)在实施方式3中,卡止部32从固定位置向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在灯夹30间为相反的方向,但是只要是不同的方向即可,什么方向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正交的方向。(7)在实施方式4中,上段卡止部32U和下段卡止部32S的移动方向为相反方向, 但是只要是不同的方向即可,什么方向都可以,例如也可以是大致正交的方向。(8)在实施方式5中,收纳凹部82为贯通底座22的孔,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形成于底座的表面的凹陷。
(9)在实施方式5中,辅助突起80设定为突出到底座22侧的尺寸,但是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是图40所示,辅助突起100设定为收于反射片27的厚度内不突出到底座22侧的尺寸。(10)在实施方式6中,凹凸接触部90包括为三角形截面的多个突条91,但是不限于此,只要增大与反射片的摩擦阻力即可,可以为任意构成,例如也可以是凹凸接触部包括为多边形截面的多个突条,或者包括为点状的多个突起或者凹陷等。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具有 底座,其在表侧配置灯;光学片,其配置在上述灯与上述底座之间;以及灯夹,其保持上述灯,上述灯夹设有卡止部,上述卡止部通过形成于上述光学片的插通孔,从里侧卡止在形成于上述底座的卡止孔的孔边缘部,在上述底座,从上述卡止孔接续地设有与上述卡止孔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 上述卡止部能在位于上述卡止孔的固定位置和位于上述通孔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光学片的插通孔与上述卡止孔相比孔面积大,上述光学片能从上述插通孔与上述卡止孔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上述卡止部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灯夹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该多个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在该多个灯夹中,上述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装置,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该多个灯夹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在该全部的灯夹中,设定为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的上述光学片的上述插通孔的孔边缘中上述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位于沿着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卡止部的外边缘中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设定为配置在上述初始位置的上述光学片的上述插通孔的孔边缘中上述滑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与配置在上述固定位置的上述卡止部的外边缘中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后侧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上述灯夹间是不同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灯夹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设定为该多个卡止部从上述固定位置向上述装卸位置侧的移动方向是不同的。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灯夹具有基底部,在上述基底部与上述卡止部之间夹住上述底座和上述光学片, 在上述卡止部处于上述固定位置的状态下,上述通孔配置在上述基底部对上述底座的投影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 上述灯夹设有向上述光学片侧突出的辅助突起,上述光学片设有卡合于上述辅助突起的辅助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辅助突起设定为比上述光学片向上述底座侧突出的尺寸,在上述底座设有收纳上述辅助突起的突出端的收纳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灯夹中与上述光学片相对的面设有凹凸接触部,上述凹凸接触部为凹凸形状,与上述光学片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通孔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不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 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插通孔设定为上述卡止部不变形就能在表里方向上通过的大小。
14.根据权利要求1 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上述灯夹排列设有多个把持上述灯的灯把持部,上述灯把持部的排列方向与上述卡止部在上述固定位置和上述装卸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一致。
15.一种显示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 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以及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 上述显示面板是采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7.—种电视接收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灯夹(30)设有卡止部(32),所述卡止部(32)通过形成于光学片(27)的插通孔(43),从里侧卡止在形成于底座(22)的卡止孔(41)的孔边缘部,在底座(22)中,从卡止孔(41)接续地设有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的通孔(42),卡止部(32)能在位于卡止孔(41)的固定位置和位于通孔(42)的装卸位置之间移动,光学片(27)的插通孔(43)与卡止孔(41)相比孔面积大,光学片(27)能从插通孔(43)与通孔(42)相连的初始位置在沿着卡止部(32)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滑动。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245965SQ20098014978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3日
发明者竹场光弘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