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589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液晶电视的显示装置等使用自身不发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一般具备背光源装置作为照明用的装置。已知背光源装置具有底座,其在显示面板侧(表侧)具备反射片;以及多个荧光管(例如冷阴极管),其配置在底座的表侧(例如专利文献1)。在该背光源装置的底座中安装有保持荧光管的灯夹,在灯夹上设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通过贯通形成于反射片和底座的插通孔,从里侧卡止在该孔边缘部。该灯夹的卡止部在被压入插通孔时与插通孔的孔边缘抵接,在缩径方向上弹性变形,当穿过插通孔时在扩径方向上弹性复原。专利文献1 特开2007-33962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例如在反射片上有伤的情况下对反射片进行更换作业时、为了回收利用而进行解体作业时等,需要取下灯夹。然而,如上述那样将灯夹的卡止部压入插通孔的结构的情况下,存在该取下作业不容易的问题。S卩,作为取下灯夹的一个方法,存在用强力拉动灯夹使卡止部破坏的方法。但是用该方法必须用相当大的力来拉动灯夹,因此取下并不容易。另外,在反射片的更换作业时需要新的灯夹,存在花费多余成本的问题。作为取下灯夹的另一个方法,存在使卡止部在缩径方向上变形从底座的背面侧通过插通孔的方法。但是用该方法,也必须取下安装于底座的里面的基板类,因此灯夹的取下也不容易。特别是近年来,液晶显示装置显著大型化,需要取下的主要部件也大型化,因此可以预料取下作业变得更困难。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容易地取下灯夹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在其表侧配置灯;底座;灯,其配置在上述底座的表侧;光学片,其配置在上述底座与上述灯之间;以及灯夹,其把持上述灯,在上述灯夹上设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用于将该灯夹卡止于上述底座,在上述光学片中设有光学片侧插通孔,所述光学片侧插通孔被上述卡止部插入,在上述底座中设有底座侧插通孔,所述底座侧插通孔与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同轴地开口,被上述卡止部插入,上述灯夹的卡止部具有插入部,其在对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和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插入方向上延伸; 卡止脚部,其设置成在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和上述底座侧插通孔内与上述插入部并排;以及卡止爪,其从上述卡止脚部向与上述插入部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上述孔边缘部的状态下, 上述卡止脚部与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内面相对配置,该卡止脚部被该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内面推压,从而向上述插入部侧位移,解除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根据这种构成,能通过光学片的滑动操作来解除卡止爪与底座的卡止状态,因此能使灯夹容易取下。另外,也可以是,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由卡止孔部和卡止解除孔部在上述光学片的面内方向上连通而成,上述卡止部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卡止孔部,上述卡止解除孔部在上述插入部与上述卡止脚部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上述卡止孔部在上述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通过被上述卡止解除孔部的孔边缘推压来解除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根据这种构成,在卡止部从卡止孔部向卡止解除孔部移动的方向上使光学片滑动,由此能解除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能使灯夹容易取下。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为使该光学片侧插通孔在上述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上述卡止孔部向上述卡止解除孔部侧逐渐变窄的倾斜。根据这种构成,卡止脚部利用形成于光学片的插通孔的孔边缘的倾斜部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侧位移,卡止部顺畅地从卡止孔部向卡止解除孔部侧移动,因此能使灯夹更容易取下。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的卡止部在中间隔着上述插入部而具有一对上述卡止脚部。根据这种构成,与仅有1个卡止脚部的情况相比增加了卡止爪的数量,因此能提高卡止部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力。另外,能通过使光学片滑动来解除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即使提高了灯夹的卡止力,也能使灯夹容易取下。另外,也可以是,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设定为上述卡止孔部在与上述卡止解除孔部并排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上述多个灯夹间是不同的。根据这种构成,当使光学片滑动时, 灯夹的卡止部按顺序从卡止孔部向卡止解除孔部移动,按顺序解除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与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一次从卡止孔部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的情况相比,能使作用于光学片的力分散,从而能使灯夹的取下作业顺畅地进行。另外,也可以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全部的上述灯夹按如下方向安装于上述底座全部的上述卡止部中的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方向一致。根据这种构成,当使光学片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全部灯夹的全部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因此,能通过光学片向一个方向的滑动操作来解除全部的灯夹与底座的卡止状态。另外,也可以是,上述灯夹具有基底部,在所述基底部与上述卡止爪之间夹入上述底座和上述光学片,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里侧的状态下, 上述卡止脚部比上述光学片向表侧突出,在上述基底部的里面设有收纳凹部,所述收纳凹部收纳上述卡止脚部中的比上述光学片向表侧突出的部分。根据这种构成,形成于光学片的插通孔的孔边缘能可靠地按压卡止脚部。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灯夹上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在全部的上述卡止部中,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方向一致。根据这种构成,当使
5光学片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全部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因此,能通过光学片向一方向的滑动操作来解除设于各灯夹的全部的卡止部的卡止状态。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灯夹上并排设有多个把持上述灯的灯把持部,在与上述灯把持部的并排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另外,也可以是,在上述卡止爪中的对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部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从上述卡止脚部伸出的尺寸向上述插入方向前方逐渐变小的倾斜。根据这种构成,在将卡止爪插入插通孔时,引导面与插通孔的孔边缘接触,利用该倾斜将卡止爪向插通孔内引导,因此能使灯夹的安装容易进行。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上述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另外,上述显示面板也可以是采用液晶的液晶面板。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具备上述显示装置。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能提供能容易取下灯夹的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要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沿着短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的断面图。图4是示出沿着长边方向切断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的断面图。图5是示出将灯夹和放电管安装于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图6是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7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8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9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10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11是实施方式2的灯夹的侧面图。图12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13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14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15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16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17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18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19是同一部分的放大平断面图。图20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反射片被配置于底座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21是示出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平断面图。图22是示出下段灯夹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平断面图。图23是示出中段灯夹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平断面图。图24是示出上段灯夹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平断面图。图25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3) 态的部分放大断面图。图26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放大断面图。图27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5) 放大平断面图。图28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6) 放大平断面图。图29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7) 放大平断面图。图30是示出其它实施方式(8) 放大平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TV…电视接收装置,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20…背光源装置(照明装置),21…放电管(灯),22…底座,27···反射片(光学片),30…灯夹,31...灯把持部,32、60、74...卡止部,324丨插入部,328、80、90、100、13(>..卡止脚部,33... 基底部,35…收纳凹部,37…卡止爪,39…引导面,40…插通孔,40A、50、61、70、121、131…片插通孔(光学片侧插通孔),40B…底座插通孔(底座侧插通孔),50A、61A、71、111、131A··· 卡止孔部,5( 、618、72、112、1318丨卡止解除孔部,51、62、73、110、120、134...倾斜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下面参照图1 图10详细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 (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TV。 如图1所示,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液晶显示装置10、从表里夹着地收纳液晶显示装置10 的机箱Ca、cb、电源P、用于接收电视播放等的调谐器T以及台座S。液晶显示装置10以显示面向大致垂直方向的纵置的姿势收纳于机箱Ca、Cb内。以下,在各构成部件中,以图1的左下侧(电视接收装置TV的正面侧,显示侧)为表方,以右上侧为里方,另外以上侧为上方,以下侧为下方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从表里方向观察时整体上为横长的矩形状,具有能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11 (与本发明的显示面板相应)和作为向液晶面板11照射光的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20 (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相应),它们由外框12等保持部件保持为一体。
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状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的卡止脚部被插通孔的孔边缘按压的状态的部分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的卡止爪与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卡止的状态的部分的卡止脚部被插通孔的孔边缘按压的状态的部分
液晶面板11具有呈横长的矩形状的一对透明(具有透光性)的玻璃制的基板和夹在两个基板之间、光学特性随着电压施加而变化的液晶层(未图示)。此外,在液晶面板 11的表面和里面贴附有偏光板11A、1 IB(参照图3和图4)。如图2所示,液晶面板11以周边缘部被夹在配置在表侧的外框12与配置在里侧的框架13之间而被固定。外框12和框架13是金属制(例如铝制)成的,外框12为沿着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围绕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的横长的框状,框架13为沿着在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中的长边方向上延伸的边缘部的细长的形状。此外,在沿着液晶面板11的周边缘部中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载置于支架沈上(参照图4)。背光源装置20是所谓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20,处于液晶面板11的里面正下方。背光源装置20具备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 (与本发明的灯相应)的底座22。底座 22是金属制成的,包括为平板状的底板22A和从底板22A的周边缘向表侧立起的周板22B, 整体上为向表侧开口的浅盘状。如图3所示,底座22的周板22B、外框12和框架13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形成有固定孔23,在该固定孔23中插通、紧固未图示的螺钉,由此将底座22、外框12和框架13 —体化。底板22A俯视时为比液晶面板11大一圈的横长的矩形状。在底板22A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底板22A地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后述的中继连接器25的安装孔24。在底座22的里面安装有控制放电管21的驱动的逆变器基板B和控制液晶面板11 的驱动的控制器基板C (参照图2、。逆变器基板B分别配置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电连接到中继连接器25。另外,控制器基板C配置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在底座22上配置有扩散板观以堵住开口。扩散板观是在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中分散混合有光散射粒子的扩散板,具有使作为线状光源的放电管21的光扩散的功能。扩散板观为横长的矩形状,其周边缘部中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被夹在底座22 的周板22B与框架13之间而被固定(参照图幻。此外,扩散板观的周边缘部中的在短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载置于支架26上(参照图4)。另外,在扩散板观的表侧具备片状的光学部件四。光学部件四是层叠多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片而成的,例如从里侧按顺序为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板。光学部件四被夹在扩散板28和液晶面板11之间而被保持。在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铺设有使来自放电管 21的光向表侧(扩散板观侧)反射的反射片27(与本发明的光学片相应)。反射片27是合成树脂制成的,其表面为反射性良好的白色,呈沿着底座22的底板22A的表面(内面) 覆盖其大致整个区域的横长的矩形状。如图3所示,反射片27的周边缘部中的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两个边缘部为立起以覆盖底座22的周板22B的表侧的形态,被夹在底座22和扩散板观之间而被固定。在底座22的内部(被底板22A和周板22B包围的部分)收纳有多个向液晶面板 11照射光的放电管21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冷阴极管)。放电管21为细长的管状,各自的轴线是与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相互隔开固定间隔并列配置。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入中继连接器25而被固定,中间部由后述的灯夹30把持。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两端边缘部配置有多个中继连接器25。中继连接器25由支架26统一覆盖。支架沈是呈白色的合成树脂制成的,为细长的大致箱型。背光源装置20具有多个保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灯夹30是合成树脂制(例如聚碳酸酯制)成的,表面为光反射性良好的白色。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 31 ;卡止于底座22的里面的卡止部32 ;以及在与卡止部32之间夹有底座22和反射片27 的基底部33 (参照图6)。基底部33为细长的大致矩形的板状,在其长边方向的大致中央位置向表侧突出设有从里侧支撑扩散板观的支撑销34。支撑销34为直径尺寸向突出端逐渐变小的大致圆锥状,其突出尺寸比灯把持部31的突出尺寸大。利用该支撑销34限制扩散板观向里侧(放电管21侧)挠曲、翘曲。另外,在基底部33的里面设有收纳卡止部32的卡止脚部 32B(后面说明)的顶端部的收纳凹部35。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灯的并列方向)并排设有一对灯把持部31。灯把持部 31位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一对灯把持部31的间隔与放电管21的并列间距一致。各灯把持部31具有夹持放电管21的一对臂部31A,为整体上向表侧开口的大致环状。一对臂部31A从基底部33向表侧单悬臂状地立起,能在相互接近、分离方向上弹性变形。灯把持部31按一对臂部31A的相对方向与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一致的方向设置。此外,臂部31A弯曲为大致圆弧状。在一对臂部31A的顶端附近位置设有向内突出的一对保持突起31B,该一对保持突起31B与被灯把持部31把持的放电管21的表侧的大致半部分接触。另外,一对臂部31A的顶端部(比保持突起31B靠表侧的端部)的相对面为倾斜面31C,所述倾斜面31C相互的间隔向顶端慢慢变大。利用该倾斜面31C引导放电管21的安装动作。在与灯把持部31的并排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并排设有一对卡止部32。一对卡止部 32配置在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的两个端部(一对灯把持部31的正背后的位置)。此外, 各卡止部32位于灯把持部31的一对臂部31A的相对方向的中央。卡止部32具有从基底部33的里面向里方(对后述的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突出的插入部32A和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插入部32A为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断面为大致矩形的柱状(参照图8和图10)。另外,插入部32A的轴方向尺寸(表里方向尺寸)为比将底座22的厚度尺寸和反射片27的厚度尺寸相加得到的尺寸大的尺寸。卡止脚部32B的里侧端通过连结部32C连结到插入部32A的里侧端。此外,与卡止脚部32B和插入部32A相比,连结部32C的刚性较低。卡止脚部32B在与插入部32A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地设于插入部32A的下侧,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与灯把持部31的并排方向一致。卡止脚部32B为从连结部32C呈单悬臂状向表侧笔直地延伸突出的形态,能在相对于插入部32A接近、分离方向上弹性位移。在设于一个灯夹30的一对卡止部32中,各卡止脚部32B对插入部32A的接近方向(后述的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方向)均与放电管21 的并排方向一致。卡止脚部32B为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较长的断面呈大致矩形的柱状(参照图8和图10)。另外,卡止脚部32B的轴方向尺寸(表里方向尺寸)与插入部32A的轴方向尺寸大致相等,其表侧的端部(卡止脚部32B中的比反射片27向表侧突出的部分)进入设于基底部33的收纳凹部35而被收纳。此外,卡止脚部32B中的比底座22向表侧突出的部分为被后述的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光学片侧插通孔)40A的孔内面(或者孔边缘)进行按压操作的被按压部36。并且,在卡止脚部32B的里侧的端部设有从里侧卡止于后述的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爪37。卡止爪37从卡止脚部32B向下侧(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设置。卡止爪37的表侧的面为卡止于底座22的里面的卡止面38。卡止面38与基底部33的里面大致平行(相对于卡止脚部32B的轴方向大致垂直),在卡止面38与基底部33的里面(除了收纳凹部35的部分)之间隔开与将底座22的厚度尺寸和反射片27的厚度尺寸相加的尺寸相同的尺寸。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里侧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比反射片27向表侧突出,被按压部36位于片插通孔40A内成为与其孔内面相对的状态。卡止脚部32B由于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推压被按压部36而能向接近插入部32A的方向弹性位移。另外,在卡止爪37的里侧(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前侧)的端部形成有引导面 39,所述引导面39为从卡止脚部32B伸出的尺寸从表侧向里侧逐渐变小的倾斜。灯夹30分散安装于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参照图5)。全部的灯夹30以基底部33的长边方向与放电管21的并列方向一致的(与放电管21的轴方向大致正交的) 方向,详细地说,与全部的卡止部32中的卡止脚部32B对插入部32A接近的方向一致的方向(全部的卡止部32中各插入部32A配置于各卡止脚部32B的上侧的方向)安装于底座 22。在反射片27和底座22中贯通设有插入卡止部32的插通孔40。此外,将形成于反射片27的插通孔40称为片插通孔40A,将形成于底座22的插通孔40称为底座插通孔(底座侧插通孔)40B。底座插通孔40B是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底座22的底板22A而形成的。底座插通孔 40B形成于底板22A中的灯夹30的安装部位,在每个部位各形成2个,隔开与一对卡止部 32的间隔相等的间隔配置。全部的底座插通孔40B为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的矩形状。底座插通孔 40B的宽度尺寸(沿着底座22的短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32的插入部32A和卡止脚部32B(除了卡止爪37以外)的相对方向的宽度尺寸相等的尺寸。并且, 卡止爪37从里侧卡止于各底座插通孔40B的孔边缘部中的在底座22的短边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中的一方(下边缘部)。此外,各底座插通孔40B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尺寸小。片插通孔40A是在表里方向上贯通反射片27而形成的。片插通孔40A设于反射片27中的灯夹30的安装部位,在每个部位各设有2个,隔开与一对卡止部32的间隔相等的间隔配置。全部的片插通孔40A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为与底座插通孔40B大致相等大小的矩形状。片插通孔40A与底座插通孔40B同样,在沿着底座22的短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32 (除了卡止爪37)的宽度尺寸相等的尺寸。片插通孔40A的孔边缘中的下边缘位于沿着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的外边缘中的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位置。反射片27能在卡止位置和卡止解除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卡止位置,片插通孔 40A与底座插通孔40B相连,不按压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与卡止部32原样保持卡止状态(参照图7和图8),在所述卡止解除位置,片插通孔40A从底座插通孔40B错开而按压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解除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与卡止部32的卡止状态(参照图9和图10)。反射片27平常如上所述被夹在底座22与扩散板 28之间固定于卡止位置,在取下灯夹30时,能松开固定外框12、框架13和底座22的螺钉来向卡止解除位置滑动。反射片27通过向上侧滑动来从卡止位置到达卡止解除位置。下面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作业,特别是灯夹30的安装作业。首先,将反射片27配置在底座22的表侧。详细地说,将反射片27配置于卡止位置以使各片插通孔40A的位置与各底座插通孔40B的位置吻合。然后,将灯夹30安装到底座22。用指尖捏住各灯夹30的支撑销34,使一对卡止部 32分别与插通孔40相对地定位,使灯夹30靠近底座22侧。于是,卡止爪37的引导面39 抵接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再将灯夹30压入,由此利用引导面39的倾斜将卡止爪37向插通孔40内引导,卡止脚部32B向插入部32A侧弹性变形。然后,与卡止爪37向里侧穿过插通孔40同时,卡止脚部32B弹性复原,卡止面38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这样,灯夹30成为安装于底座22的状态。对全部的灯夹30进行该安装作业。然后,将放电管21安装于底座22。将各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嵌合于中继连接器25,并且由各灯夹30的灯把持部31把持中间部。接着,使支架沈盖住中继连接器25,将扩散板观和光学部件四载置于底座22的开口。然后,将一对框架13设置于规定的位置,在其表侧按顺序载置另外制造的液晶面板 11和外框12,将外框12、框架13和底座22用螺钉紧固为一体。这样,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完成。下面详细说明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解体作业,特别是灯夹30的取下作业。首先,松开固定外框12、框架13和底座22的螺钉,按顺序取下外框12、液晶面板 11、框架13、光学部件四、扩散板28和支架26。然后将放电管21从底座22取下。使各放电管21的两个端部分别从中继连接器 25脱离,并且从各灯夹30的灯把持部31取下中间部。下面使反射片27沿着底座22的表面向上侧(卡止解除位置侧)滑动。于是,各片插通孔40A的下边缘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抵接于各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 将其向上侧(插入部32A侧)按压。并且,全部的卡止部32的卡止脚部32B向插入部32A 侧弹性位移,全部的卡止爪37的卡止面38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内露出。最终,反射片27到达卡止解除位置,全部的卡止爪37的卡止面38的整体成为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离开的状态(非卡止状态)(参照图9和图10)。这样,全部的灯夹30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然后,将灯夹30从底座22取下。当将各灯夹30向表侧拿起时,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取下卡止部32。然后,当从底座22取下全部的灯夹30时,液晶显示装置10的解体作业完成。下面说明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和效果。本实施方式的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配置在底座 22与放电管21之间的反射片27以及把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在灯夹30上设有卡止于底座22的卡止部32,在反射片27和底座22中贯通设有插入卡止部32的插通孔40,灯夹30 的卡止部32具有在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上突出的插入部32A ;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 ;以及卡止爪37,其从卡止脚部32B向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设置,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与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相对配置,能通过被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推压来向插入部32A侧位移,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由此,能通过使反射片27滑动来解除卡止爪37与底座22的卡止状态,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灯夹30具有在与卡止爪37之间夹入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里侧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比反射片27向表侧突出,在基底部33的里面设有收纳卡止脚部32B中的比反射片27向表侧突出的部分的收纳凹部35。由此,即使例如反射片27在滑动时从底座22浮起一些,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也能可靠地按压卡止脚部32B。另外,在灯夹30上设有多个卡止部32,在全部的卡止部32中,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当使反射片27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全部的卡止脚部32B被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按压,向插入部32A侧位移,解除全部的卡止爪37 与底座插通孔40B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状态。因此,能通过反射片27向一个方向的滑动操作来解除设于各灯夹30的全部的卡止部32的卡止状态。另外,设有多个灯夹30,全部的灯夹30以与解除全部的卡止部32中的卡止爪37 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的方向一致的方向安装于底座22。由此,当使反射片27向一个方向滑动时,全部的灯夹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脚部32B被片插通孔40A的孔内面按压,向插入部32A侧位移,全部的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状态被解除。因此,能通过反射片27向一个方向的滑动操作来解除全部的灯夹30与底座22的卡止状态。另外,在卡止爪37中的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前侧的端部形成有引导面39,所述引导面39为从卡止脚部32B伸出的尺寸向插入方向前方逐渐变小的倾斜。由此,当卡止爪37插入插通孔40时,引导面39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接触,利用其倾斜将卡止爪37向插通孔40内引导,因此能使灯夹30的安装容易进行。〈实施方式2>下面利用图11 图15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2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于反射片27 的片插通孔50连续设有卡止孔部50A和卡止解除孔部50B,其中,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部32位于卡止孔部50A,卡止解除孔部50B在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卡止孔部50A的该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12
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而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有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把持放电管21 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卡止于底座22 的里面的卡止部32 ;以及在与卡止部32之间夹入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卡止部 32具有从基底部33的里面向里方突出的插入部32A和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 32B(参照图11和图12)。与插入部32A之间隔开规定间隔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相对设有卡止脚部32B,卡止部32的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与灯把持部31的并排方向的大致正交方向一致。并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卡止脚部32B能在相对于插入部 32A接近、分离的方向上弹性位移,各卡止脚部32B对插入部32A接近的方向与放电管21的轴方向一致。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卡止脚部32B上设有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爪37。并且,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反射片27和底座22中贯通设有插入卡止部32的插通孔40。插通孔40中的形成于底座22的底座插通孔40B的宽度尺寸(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32的插入部32A和卡止脚部32B(除了卡止爪37)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卡止爪37从里侧卡止于各底座插通孔40B的孔边缘部中的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中的一方。此外,各底座插通孔40B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与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50在反射片27中的灯夹30的安装部位各设有2个,隔开与一对卡止部32的间隔相等的间隔配置。全部的片插通孔50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如图13所示,各片插通孔50 连续地设有卡止孔部50A和卡止解除孔部50B,其中,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部32位于卡止孔部50A,卡止解除孔部50B在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 相对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卡止孔部50A的在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此外,片插通孔 50配置于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卡止孔部50A为与底座插通孔40B大致相等大小的矩形状,与底座插通孔40B同样,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32 (除了卡止爪37)的宽度尺寸相等的尺寸。并且,卡止孔部50A的孔边缘中的图13的右侧的边缘(在卡止脚部 32B与插入部32A的相对方向上相向的两个边缘中的卡止脚部32B侧的边缘)处于沿着位于片插通孔50内的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的外边缘中的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位置。卡止解除孔部50B形成于卡止孔部50A的下侧。卡止解除孔部50B的孔边缘中的图13的左侧的边缘(在卡止脚部32B与插入部32A的相对方向上相向的两个边缘中的插入部32A侧的边缘)从卡止孔部50A的左侧的边缘以一条直线状向下方延伸。另外,卡止解除孔部50B的孔边缘中的图13的右侧的边缘位于比卡止孔部50A的同右侧的边缘靠左侧的位置。
在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51,所述倾斜部51为在片插通孔50的插入部 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卡止孔部50A向卡止解除孔部50B侧逐渐变窄(向卡止脚部32B侧逐渐伸出)的倾斜。倾斜部51形成于片插通孔50中的图13的右侧的边缘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比卡止孔部50A靠下侧的部分)。在取下灯夹30时,使反射片27沿着底座22的表面向上侧滑动。于是,设于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的倾斜部51抵接于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将被按压部36向内侧 (插入部32A侧)按压。然后,进一步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动作,卡止脚部32B利用倾斜部 51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卡止爪37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内露出。最终,各卡止爪37成为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脱落的状态(非卡止状态),卡止部 32成为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50B内的状态(参照图14和图1 。这样,全部的灯夹30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当将各灯夹30向表侧拿起时,卡止部32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被取下。此时,也可以使反射片27翘曲地将灯夹30的卡止部32从片插通孔50的卡止解除孔部50B拔出,另外,也可以在将卡止爪37从底座22的里面向底座插通孔40B内拉出时使反射片27滑动,以将卡止孔部50A配置于卡止部32的位置的方式从卡止孔部50A拔出卡止部32。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灯夹30的卡止部32具有向对插通孔40的插入方向突出的插入部32A ;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 ;以及卡止爪37,其设为从卡止脚部32B向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与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 50的孔边缘相对配置,通过被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推压而向插入部32A侧位移,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通过使反射片27滑动,能解除卡止爪37与底座22的卡止状态,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片插通孔50连续设有卡止孔部50A和卡止解除孔部50B,其中,在卡止爪37 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部32位于卡止孔部50A,卡止解除孔部50B在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卡止孔部50A的该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通过被卡止解除孔部50B的孔边缘推压来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当使反射片27向卡止部32从卡止孔部50A向卡止解除孔部50B移动的方向滑动时,卡止脚部32B被卡止解除孔部50B的孔边缘按压,向插入部32A侧位移,卡止爪 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在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51,所述倾斜部51为在片插通孔50的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卡止孔部50A向卡止解除孔部50B 侧逐渐变窄的倾斜。由此,卡止脚部32B利用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的倾斜部51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位移,卡止部32顺畅地从卡止孔部50A向卡止解除孔部50B侧移动,因此能使灯夹30更容易取下。〈实施方式3>下面利用图16 1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灯夹30的卡止部 60在中间隔着插入部32A具有一对卡止脚部32B。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而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与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把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卡止于底座22 的里面的卡止部60 ;以及在与卡止部60之间夹入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卡止部 60具有从基底部33的里面向里方突出的插入部32A和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一对卡止脚部32B。一对卡止脚部32B在与插入部32A之间隔开规定间隔,设于在中间隔着插入部32A 的位置。一对卡止脚部32B在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相对设置,卡止部60的插入部32A 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与灯把持部31的并排方向的大致正交方向一致。与实施方式1 同样,卡止脚部32B能在相对于插入部32A接近、分离方向上弹性位移,各卡止脚部32B对插入部32A接近的方向与放电管21的轴方向一致。并且,在各卡止脚部32B上设有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爪37。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反射片27和底座22中贯通设有插入卡止部60的插通孔40。插通孔40中的形成于底座22的底座插通孔40B的宽度尺寸(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60的插入部32A和一对卡止脚部32B (除了卡止爪37)在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卡止爪37从里侧卡止于各底座插通孔40B的孔边缘部中的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此外,各底座插通孔40B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与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61在反射片27中的灯夹30的安装部位各设有2个,隔开与一对卡止部60的间隔相等的间隔配置。全部的片插通孔61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如图17所示,各片插通孔61 连续地设有卡止孔部61A和卡止解除孔部61B,其中,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部60位于卡止孔部61A,卡止解除孔部61B在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 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卡止孔部61A在该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此外,片插通孔 61配置在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卡止孔部61A为与底座插通孔40B大致相等大小的矩形状,与底座插通孔40B同样,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60(除了卡止爪37)的宽度尺寸同等的尺寸。并且,卡止孔部61A的孔边缘中的在卡止脚部32B与插入部32A相对的方向上相向的两个边缘分别处于沿着位于片插通孔61内的一对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的外边缘中的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位置。卡止解除孔部61B形成于卡止孔部61A的下侧。卡止解除孔部61B的孔边缘中的左右两端边缘(一对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两端边缘)位于比卡止孔部61A的左右两端边缘靠内侧的位置。在片插通孔61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62,所述倾斜部62为在片插通孔61的插入部 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卡止孔部6IA向卡止解除孔部6IB侧逐渐变窄的(向卡止脚部32B侧逐渐伸出)倾斜。倾斜部62形成于片插通孔61中的左右两端边缘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比卡止孔部61A靠下侧)。并且,在取下灯夹30时,使反射片27沿着底座22的表面向上侧滑动。于是,设于片插通孔61的一对倾斜部62分别抵接于一对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将卡止脚部32B 的被按压部36向内侧(插入部32A侧)按压。然后,进一步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动作,一对卡止脚部32B利用倾斜部62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各卡止脚部32B的卡止爪37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内露出。最终,一对卡止爪37成为从插通孔40 的孔边缘部脱落的状态(非卡止状态),卡止部60成为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61B内的状态 (参照图18和图19)。这样,全部的灯夹30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然后,当将各灯夹30向表侧拿起时,卡止部60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被取下。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灯夹30的卡止部60具有向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突出的插入部32A ;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 ;以及卡止爪37,其设为从卡止脚部32B向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与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 61的孔边缘相对配置,被片插通孔61的孔边缘推压从而向插入部32A侧位移,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通过使反射片27滑动来解除卡止爪37与底座22的卡止状态,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灯夹30的卡止部60将插入部32A隔在中间具有一对卡止脚部32B。这样设有一对卡止脚部32B,由此与仅有一个卡止脚部32B的情况相比卡止爪37的数量增为2倍, 因此能提高卡止部60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力。另外,能通过使反射片27滑动来解除一对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即使提高了灯夹30的卡止力,也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实施方式4>下面利用图20 图M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4的电视接收装置TV。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之处在于,形成于反射片27 的片插通孔70的形状设定为在多个灯夹30间是不同的。此外,对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构成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与实施方式1同样,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具备具有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20的液晶显示装置10而成。与实施方式1同样,背光源装置20具有在表侧配置放电管21的底座22 ;配置在放电管21和底座22之间的反射片27 ;以及把持放电管21的灯夹30。与实施方式1同样,灯夹30具备把持放电管21的灯把持部31 ;卡止于底座22 的里面的卡止部74 ;以及在与卡止部74之间夹入底座22和反射片27的基底部33,卡止部 74具有从基底部33的里面向里方突出的插入部32A和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一对卡止脚部32B。一对卡止脚部32B在与插入部32A之间隔开规定间隔,设于在中间隔着插入部32A 的位置,卡止部74的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与灯把持部31的并排方向的大致正交方向一致。与实施方式1同样,一对卡止脚部32B能在相对于插入部32A接近、分离方向上弹性位移,各卡止脚部32B对插入部32A接近的方向与放电管21的轴方向一致。并且,在各卡止脚部32B上设有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爪37。与实施方式1同样,在反射片27和底座22中贯通设有插入卡止部74的插通孔40。 插通孔40中的形成于底座22的底座插通孔40B的宽度尺寸(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74的插入部32A和一对卡止脚部32B(除了卡止爪37) 的相对方向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并且,一对卡止爪37从里侧卡止于各底座插通孔40B 的孔边缘部中的在底座22的长边方向上相对的两个边缘部。此外,各底座插通孔40B的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基底部33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与实施方式1同样,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70在反射片27中的灯夹30的安装部位各设有2个,隔开与一对卡止部74的间隔相等的间隔配置。并且,如图21所示,片插通孔70连续地设有卡止孔部71和卡止解除孔部72,其中,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部74位于卡止孔部71,卡止解除孔部72在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卡止孔部71的该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此外,片插通孔70配置于基底部33对底座22的投影面内。片插通孔70设定为在沿着底座22的短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卡止解除孔部72的并排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多个灯夹30间是不同的。详细地说,关于片插通孔 70,按每个形成于反射片27的规定的区域的片插通孔70其大小是不同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反射片27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3个区域,其中配置于最上段区域的片插通孔70 (称为上段片插通孔70U)、配置于中段区域的片插通孔70 (称为中段片插通孔70N)以及配置于最下段区域的片插通孔70 (称为下段片插通孔70 大小互不相同。卡止解除孔部72形成于各片插通孔70的卡止孔部71的下侧。全部的片插通孔 70的卡止解除孔部72形成为大致相同形状、相同大小。卡止解除孔部72的孔边缘中的左右两端边缘(一对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的两端边缘)位于比卡止孔部71的孔边缘中的左右两端边缘靠内侧的位置。另外,在全部的片插通孔70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73,所述倾斜部73为在片插通孔 70的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卡止孔部71向卡止解除孔部 72侧逐渐变窄(向卡止脚部32B侧逐渐伸出)的倾斜。倾斜部73形成于片插通孔70中的比卡止孔部71靠下侧的位置。并且,卡止孔部71在沿着底座22的长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卡止部74(除了卡止爪37)的宽度尺寸相同的尺寸,卡止孔部71的孔边缘中的在卡止脚部32B 与插入部32A的相对方向上相向的两个边缘分别处于沿着位于片插通孔70内的一对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的外边缘中的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的位置。另外,卡止孔部71在沿着底座22的短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卡止解除孔部72并排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在多个灯夹30间是不同的。详细地说,片插通孔70的卡止孔部71在上段片插通孔70U的卡止孔部71 (称为上段卡止孔部71U)、中段片插通孔70N的卡止孔部71 (称为中段卡止孔部71N)和下段片插通孔70S的卡止孔部71 (称为下段卡止孔部71 中大小互不相同。此外,设定为下段卡止孔部71S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最小,越是形成于上侧的区域的片插通孔70的卡止孔部71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越大。下段卡止孔部71S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比卡止部74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
17尺寸大一些的尺寸,中段卡止孔部71N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比下段卡止孔部71S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的约2倍大一些的尺寸,上段卡止孔部71U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比下段卡止孔部71S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的约3倍大一些的尺寸。此外,上段卡止孔部71U、中段卡止孔部71N和下段卡止孔部71S在左右方向(沿着插入部32A与卡止脚部32B的相对方向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为全部相等的尺寸。如图21所示,在反射片27被配置于卡止位置时,上段卡止孔部71U、中段卡止孔部71N和下段卡止孔部71S的孔边缘中的上边缘(在反射片27的滑动方向上相对的一对边缘中的卡止孔部71侧的边缘)位于沿着插通于各卡止孔部71的卡止部74的外边缘的位置。并且,在上段卡止孔部71U中的卡止部74的下方,在到倾斜部73的跟前位置为止之间,空出将倾斜部73和卡止解除孔部72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加的尺寸的约2倍尺寸。另外, 在中段卡止孔部71N中的卡止部74的下方,在到倾斜部73的跟前位置为止之间,空出与将倾斜部73和卡止解除孔部72的上下方向尺寸相加的尺寸相等的尺寸。另外,插通于下段卡止孔部71S的卡止部74位于紧挨着倾斜部73的上侧的位置。这样,设定为处于卡止状态的灯夹30的卡止部74到配置于卡止位置的反射片27的卡止解除孔部72为止的距离在灯夹30间是不同的。下面说明灯夹30的取下作业。此外,将安装于反射片27中的最上段区域的灯夹 30称为上段灯夹30U,将安装于中段区域的灯夹30称为中段灯夹30N,将安装于下段区域的灯夹30称为下段灯夹30S。当使反射片27沿着底座22的表面向上侧滑动时,首先,下段片插通孔70S的倾斜部73抵接于下段灯夹30S的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将被按压部36向内侧(插入部 32A侧)按压。进而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动作,下段灯夹30S的卡止脚部32B利用倾斜部 73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一对卡止爪37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 内露出。最终,各卡止爪37成为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脱落的状态(非卡止状态),下段灯夹30S的卡止部74成为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72内的状态(参照图22)。这样,全部的下段灯夹30S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并且,当将各下段灯夹30S向表侧拿起时,卡止部74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被取下。在该期间,中段灯夹30N和上段灯夹 30U的卡止部74均不抵接于各片插通孔70N、70U的倾斜部73,全部原样保持卡止于插通孔 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然后,中段灯夹30N的卡止部74位于中段卡止孔部71N中的上下方向的下端(紧挨着倾斜部73的跟前),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74位于上段卡止孔部71U 中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然后,当使反射片27再向上侧滑动时,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中段片插通孔70N的倾斜部73抵接于中段灯夹30N的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将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向内侧(插入部32A侧)按压。进而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动作,中段灯夹30N 的卡止脚部32B利用倾斜部73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一对卡止爪37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内露出。最终,各卡止爪37成为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脱落的状态(非卡止状态),卡止部74成为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72内的状态(参照图23)。 这样,全部的中段灯夹30N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并且,当将各中段灯夹30N向表侧拿起时,卡止部74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被取下。在该期间,上段灯夹 30U的卡止部74不抵接到形成于上段片插通孔70U的倾斜部73,全部原样保持卡止于插通
18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另外,上段灯夹30U的卡止部74位于上段卡止孔部71U中的上下方向的下端(紧挨着倾斜部73的跟前)。然后,当使反射片27再向上侧滑动时,在反射片27的滑动开始之后,上段片插通孔70U的倾斜部73抵接于上段灯夹30U的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将卡止脚部32B的被按压部36向内侧(插入部32A侧)按压。进一步随着反射片27的滑动动作,上段灯夹 30U的卡止脚部32B利用倾斜部73的倾斜逐渐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一对卡止爪37逐渐从底座22的里侧向插通孔40内露出。最终,各卡止爪37成为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脱落的状态(非卡止状态),卡止部74的整体成为移动到卡止解除孔部72内的状态(参照图对)。这样,全部的上段灯夹30U成为能从底座22拆卸的状态。并且,当将各上段灯夹 30U向表侧拿起时,卡止部74顺畅地通过底座插通孔40B,从底座22被取下。通过以上所述,安装于底座22的全部的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完成。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灯夹30的卡止部74具有向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突出的插入部32A ;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 ;以及卡止爪37,其设为从卡止脚部32B向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与形成于反射片27的片插通孔 70的孔边缘相对配置,通过被片插通孔70的孔边缘推压来向插入部32A侧位移,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因此,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通过使反射片27滑动来解除卡止爪37与底座22的卡止状态,因此能使灯夹30容易取下。另外,卡止孔部71设定为在与卡止解除孔部72并排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多个灯夹30间是不同的,因此当使反射片27滑动时,灯夹30的卡止部74按顺序从卡止孔部71 向卡止解除孔部72移动,按顺序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在此,在利用反射片将全部的灯夹的卡止部一次解除卡止的情况下,当安装于底座的灯夹的数量增加时,为使反射片滑动而需要很大的力,有可能反射片发生损伤等,难以进行顺畅的滑动操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止部74按顺序从卡止孔部71向卡止解除孔部72移动,因此即使安装于底座22的灯夹30的数量增加,也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分散,从而能使灯夹30的取下作业容易进行。〈其它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利用上述记载和

的实施方式,例如下面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脚部32B为其里侧端通过连结部32C连结到插入部 32A的里侧端,呈单悬臂状向表侧延伸突出的形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卡止脚部也可以是其表里两端通过连结部与插入部的表里两端连结的双悬臂状。另外,也可以将卡止脚部的表侧端与基底部连结。(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脚部32B比反射片27向表侧突出,但是卡止脚部只要与片插通孔的孔边缘相对配置即可,也可以不必比反射片向表侧突出,例如卡止脚部的表侧端也可以与反射片的表侧面平齐。(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爪37设于卡止脚部32B的里侧的端部,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25所示,也可以使卡止脚部80的长度尺寸变大,将卡止爪37设于卡止脚部80 的中间部。由此,卡止脚部80容易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因此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变小。因此,能防止反射片27发生损伤等,并且能使反射片27顺畅地滑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止脚部32B为从连结部32C以单悬臂状笔直地向表侧延伸突出的形态,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26所示,也可以使卡止脚部90为从连结部32C以弧状向表侧延伸突出的形态,使卡止脚部90的长度尺寸变大。由此,卡止脚部90容易向插入部32A侧弹性位移,因此能使作用于反射片27的力变小。因此,能防止反射片27发生损伤等,并且能使反射片27顺畅地滑动。(5)在实施方式2中,卡止脚部32B为断面呈大致矩形的柱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27所示,也可以使卡止脚部100为断面呈新月状的柱状,使卡止脚部100中的与插入部 32A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成为呈弧状的曲面101。由此,卡止脚部100被片插通孔50的孔边缘按压,从卡止孔部50A向卡止解除孔部50B顺畅地移动,因此能使灯夹30的取下容易进行。(6)在实施方式2中,倾斜部51形成于片插通孔50中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但是不限于此,如图28所示,例如倾斜部110也可以从卡止孔部111的端部起形成在卡止解除孔部112的整体。(7)在实施方式3中,倾斜部62形成于片插通孔61中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但是不限于此,如图四所示,例如倾斜部120也可以形成在片插通孔121的上下方向的整体。(8)在实施方式3中,卡止脚部32B为断面呈大致矩形的柱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图30所示,也可以使卡止脚部130中的至少被片插通孔131的孔边缘进行按压操作的被按压部132为断面呈大致三角形的形态,使卡止脚部130中的与插入部32A相对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为倾斜面133,使片插通孔131的倾斜部134为沿着该被按压部132的倾斜面133 的倾斜的坡度。由此,卡止脚部130被片插通孔131的孔边缘按压,从卡止孔部131A向卡止解除孔部131B侧顺畅地移动,因此能使灯夹30的取下容易进行。(9)在实施方式4中,在全部的片插通孔70中,卡止解除孔部72形成于各片插通孔70的卡止孔部71的下侧,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按如下方式形成片插通孔使得在各片插通孔的卡止孔部的下侧形成的卡止解除孔部和在上侧形成的卡止解除孔部混合存在。并且,也可以使片插通孔中的任一方卡止孔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比另一方卡止孔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大,使反射片向上下方向中的一方滑动,使一个卡止孔部的卡止部向卡止解除孔部移动,将该卡止部从底座取下后,使反射片向上下方向中的另一方滑动,使其它卡止孔部的卡止部向卡止解除孔部,将该卡止部从底座取下。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底座;灯,其配置在上述底座的表侧;光学片,其配置在上述底座与上述灯之间;以及灯夹,其把持上述灯,在上述灯夹上设有卡止部,所述卡止部用于将该灯夹卡止于上述底座, 在上述光学片中设有光学片侧插通孔,所述光学片侧插通孔被上述卡止部插入, 在上述底座中设有底座侧插通孔,所述底座侧插通孔与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同轴地开口,被上述卡止部插入,上述灯夹的卡止部具有插入部,其在对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和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插入方向上延伸; 卡止脚部,其设置成在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和上述底座侧插通孔内与上述插入部并排;以及卡止爪,其从上述卡止脚部向与上述插入部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上述孔边缘部的状态下,上述卡止脚部与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内面相对配置,该卡止脚部被该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内面推压,从而向上述插入部侧位移,解除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由卡止孔部和卡止解除孔部在上述光学片的面内方向上连通而成,上述卡止部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位于上述卡止孔部,上述卡止解除孔部在上述插入部与上述卡止脚部的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小于上述卡止孔部在上述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通过被上述卡止解除孔部的孔边缘推压来解除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学片侧插通孔的孔边缘设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为使该光学片侧插通孔在上述相对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从上述卡止孔部向上述卡止解除孔部侧逐渐变窄的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灯夹的卡止部在中间隔着上述插入部而具有一对上述卡止脚部。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上述灯夹,设定为上述卡止孔部在与上述卡止解除孔部并排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在上述多个灯夹间是不同的。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多个上述灯夹,全部的上述灯夹按如下方向安装于上述底座全部的上述卡止部中的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方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灯夹具有基底部,在所述基底部与上述卡止爪之间夹入上述底座和上述光学片, 在上述卡止爪卡止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里侧的状态下,上述卡止脚部比上述光学片向表侧突出,在上述基底部的里面设有收纳凹部,所述收纳凹部收纳上述卡止脚部中的比上述光学片向表侧突出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灯夹上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在全部的上述卡止部中,上述卡止爪与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孔边缘部的卡止被解除的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灯夹上并排设有多个把持上述灯的灯把持部,在与上述灯把持部的并排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并排设有多个上述卡止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卡止爪中的对上述底座侧插通孔的插入方向前侧的端部形成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为从上述卡止脚部伸出的尺寸向上述插入方向前方逐渐变小的倾斜。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 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利用来自该照明装置的光进行显示的显示面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显示面板是采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13.—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灯夹(30)的卡止部(32)具有向对插通孔(40)插入的方向突出的插入部(32A);与插入部(32A)相对设置的卡止脚部(32B);以及卡止爪(37),其设为从卡止脚部(32B)向与插入部(32A)侧相反的一侧伸出,从里侧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在卡止爪(37)卡止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状态下,卡止脚部(32B)与形成于光学片(27)的插通孔(40A)的孔边缘相对配置,通过被该插通孔(40A)的孔边缘推压而解除卡止爪(37)与插通孔(40)的孔边缘部的卡止。
文档编号F21Y103/00GK102245961SQ200980149799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5日
发明者竹场光弘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