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29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尤指一种用于影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人类是透过双眼所看到的展望而感知到真实世界的影像。而人类的大脑会进一步 根据双眼所看到两个不同角度的展望之间的空间距离差异而形成所谓的3D(3-dimensi0n) 影像。所谓的3D显示装置就是仿真人类双眼不同角度的视野,而使得使用者在观看的2D 显示影像时,能感知为3D影像的显示装置。目前的3D显示装置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自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以及非自动立体影像显不装置(Stereoscopic display)。 自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使用者不用戴上特殊结构的眼镜就可以看出3D立体影像。而另 一种非自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则需要使用者戴上特制的眼镜,才能看到3D立体影像。自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中的视差屏障式(parallax barrier)的3D显示装置的 原理是依靠不透光的视差屏障让使用者的左右眼看到具有视差的影像,而此视差就会在大 脑中形成立体感。而空间序列式(spatial sequential) 3D显示装置是利用不随时间操作 的视差屏障让左右眼看到不同组的像素,而这两组像素分别被给予左眼和右眼的讯号,进 而让两眼看见不同的影像。但是缺点是分辨率会下降至原本的一半。而时间序列式(time sequential)的3D显示装置是利用随时间操作并且和显示面板同步驱动的视差屏障,让 两眼在不同时间下看到同一组像素,而这组像素在不同时间下分别被给予左眼和右眼的讯 号,进而让两眼看见不同的影像。因人眼对高于40HZ的影像会有视觉暂留,因此只要控制不同背光光源产生的光 线分别进入左右眼,再经由回路与影像处理,使背光光源配合显示面板的画面更新频率 (frame rate)达到60HZ以上,就可以使视觉暂留图面与目前显示图面在脑中形成3D影像。然而,此技术需控制背光光源的出光角度,故在背光光源的光线行进轨迹上需准 确要求。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分别绘示先前技术的背光模组10的发光二极管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2产生的光线和导光板14。如图1所示,因为导光板14会 将对侧LED 12发出光线反射回去,造成背光光迹产生交互干扰(crosstalk)效应使3D影 像质量下降。为了改进这个问题,图2的导光板14在对面的间隔处涂上黑漆16以吸收对 侧LED 12的光线。但此设计将造成LED 12发光角度受限,影响辉度且会加强车头灯(Hot spot)效应的缺点。除此之外,因LED 12发射的光线强度是由中心往外扩散,所以中间轴 (光轴)的光线强度最强。但是对称排列的黑漆无法吸收到LED 12产生的主要反射光以致 于中间轴的光线会反射,反而会加强车头灯效应。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的第一光 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是非对称排列,而且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光轴方向上设置有不透光件,可有效吸收主要反射光,可避免3D影像质量下降,可增加辉度 且减少车头灯效应。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 于,包含一导光板,其包含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第一侧设置复数个第一凹槽,相对于该 第一侧的该第二侧设置复数个第二凹槽;一第一光源模组,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和复数个第 一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承载于该第一基板上,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一发光二极 管之间有一第一间距且布设一不透光件,每一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是嵌入对应的该第一凹 槽;以及一第二光源模组,其包含一第二基板和复数个第二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二发光二极 管承载于该第二基板上,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有一第二间距且布设该不透 光件,每一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是嵌入对应的该第二凹槽,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 是对应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二间距设置,每一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是对应该第一基板的该第 一间距设置。在该导光板垂直于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布设该不透光件。该不透光件是贴附于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上的黑色胶带或是涂布于该第一 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上的黑色涂漆。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贴合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处布设有该不 透光件。该背光模组另包含一胶框,用来固定并包覆该第一光源模组、该第二光源模组和 该导光板,该胶框的材质是不透光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背光模组的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 光源模组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是非对称排列,而且发光二极管发射光线的光轴方向上设置 有不透光件,可有效吸收主要反射光;因为反射光减少,所以在3D显示时,交替地发光的发 光二极管不会因为光迹产生交互干扰(crosstalk)效应使3D影像质量下降;此外,发光二 极管也有较大的发光角度,所以背光模组将可增加辉度且减少车头灯效应。

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和导光板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发光二极管产生的光线和导光板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显示三维影像的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分解图。图4为图3中的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导光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光源模组、第二光源模组和导光板的俯视 图。图中10-背光模组 12-发光二极管 14-导光板 16-黑漆 102-背光模 组 112-第一凹槽 114-第二凹槽 120-第一光源模组 122-第一基板 124-发光二 极管130-第二光源模组132-第二基板134-发光二极管106-导光板108-胶框 126、136-不透光件 146、156-不透光件 176-不透光件 1061-第一侧 1062-第二侧 1063-第二侧 1064-第四侧 128、138-光轴dl_第一间距d2_第二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以及图4,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用于显示三维影像的立体影像 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2的分解图,图4是图3的第一光源模组120、第二光源模组130和 导光板106的俯视图。使用者观看立体影像显示装置时,可以看到3D的立体影像。立体影 像显示装置可以是3D照相机或是显示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102包含第一光 源模组120、第二光源模组130、一导光板106和胶框108。胶框108是用来固定第一光源模 组120、第二光源模组130与导光板106。第一光源模组120具有一第一基板122和复数个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124。第一发光二极管1 承载于第一基板122 上,且二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1 之间有第一间距dl且布设不透光件126。第二光源模 组130具有一第二基板132和复数个侧发式发光二极管134,第二发光二极管134承载于第 二基板132上,且二相邻的第二发光二极管134之间有第二间距d2且布设不透光件136。 发光二极管124、134在显示立体影像时是交替地射出光线。导光板106的第一侧1061设 置复数个第一凹槽112,相对于第一侧1061的第二侧1062设置复数个第二凹槽114。每一 第一发光二极管1 是嵌入对应的第一凹槽112,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134是嵌入对应的第 二凹槽114。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间距dl与第二发光二极管134等宽,第一发光二极管 124与第二间距d2等宽。第一间距dl与第二间距d2的长度是一致的,但是也可以视设计 需求调整为是不等长。当第一光源模组120和第二光源模组130分别贴附在导光板106的第一侧1061 和第二侧1062时,第一发光二极管IM和第二发光二极管134是非对称排列。此时,第一 发光二极管124的光轴1 是垂直第二基板132的对应第二间距d2,第二发光二极管134 的光轴138是垂直第一基板122的对应第一间距dl。因为发光二极管124、134射出的光线 强度是由中心往外扩散,所以光轴的光线强度最强。也因为发光二极管124的光轴垂直第 二基板132的对应第二间距d2,所以发光二极管IM射向第二侧1062的光线多数会被不透 光件136所吸收而不会反射。同样地,发光二极管134射向第一侧1061的光线多数会被不 透光件1 所吸收而不会反射。为了强化吸收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6的第一侧 1061和第二侧1062贴合第一基板122和第二基板132之处布设有不透光件146、156。在另一实施例中,导光板106垂直于第一侧1061和第二侧1062的第三侧1063和 第四侧1064分别布设不透光件176。或是将用来固定并包覆第一光源模组120、第二光源 模组130和导光板106的胶框108以不透光材质制造,这么一来,发光二极管124、134产生 的光线也不会由导光板106的第三侧1063和第四侧1064反射出去。本实施例所述的不透光件126、136、146、156、176可以是深色或黑色胶带,也可以 是深色或黑色涂漆。请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光源模组120、第二光源模组130 和导光板106的俯视图。发光二极管124、134可以是顶光式(Top view)或是侧光式(Side view)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2除了可应用在立体影像显示装置之中,亦可应用于其它 平面显示装置。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光源模组120和第二光源模组 130的复数个发光二极管124、134是非对称排列,而且发光二极管124、134发射光线的光轴1观、138方向上设置有不透光件,可有效吸收主要反射光。因为反射光减少,所以在3D显示 时,交替地发光的发光二极管124、134不会因为光迹产生交互干扰(crosstalk)效应使3D 影像质量下降。此外,发光二极管124、134也有较大的发光角度,所以背光模组100将可增 加辉度且减少车头灯效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 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导光板,其包含一第一侧和一第二侧,该第一侧设置复数个第一凹槽,相对于该第一 侧的该第二侧设置复数个第二凹槽;一第一光源模组,其包含一第一基板和复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 承载于该第一基板上,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有一第一间距且布设一不透光 件,每一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是嵌入对应的该第一凹槽;以及一第二光源模组,其包含一第二基板和复数个第二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 承载于该第二基板上,且两相邻的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有一第二间距且布设该不透光 件,每一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是嵌入对应的该第二凹槽,其中每一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是对应该第二基板的该第二间距设置,每一该些第二发 光二极管是对应该第一基板的该第一间距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该导光板垂直于该第一侧和该第 二侧的第三侧和第四侧分别布设该不透光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不透光件是贴附于该第一基板和 该第二基板上的黑色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不透光件是涂布于该第一基板和 该第二基板上的黑色涂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该第一侧和该第二侧贴 合该第一基板和该第二基板之处布设有该不透光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胶框,用来固定并包覆该第 一光源模组、该第二光源模组和该导光板,该胶框的材质是不透光材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导光板、第一光源模组和第二光源模组。导光板的两侧设置数个第一凹槽和数个第二凹槽,该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排列是不对称。第一光源模组包含第一基板和数个第一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承载于第一基板上,且相邻的第一发光二极管之间布设不透光件。第二光源模组包含第二基板和复数个第二发光二极管,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承载于该第二基板上,且相邻的第二发光二极管之间有第二间距且布设该不透光件。因此每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会被第二基板上的不透光件吸收,而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会被第一基板上的不透光件吸收。
文档编号F21S8/10GK201844331SQ201020562540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5日
发明者叶格铭, 廖正民, 谢襦毅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