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387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面光源装置,尤指于面光源装置中导光板的组装及定位, 以确保导光板光源输出的良好效果。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中,作为显示用的液晶面板是无法产生光源的,其所需的光源皆须仰赖匹配的面光源装置予以提供,故一液晶显示装置中,面光源装置的优劣占有极重要的因素,而一同等质的液晶面板,若匹配不同出光效能的面光源装置,最后于液晶面板作显示时,即会产生不同的显示效果,而足见面光源装置的重要性,近年来此一相关产业莫不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不断地开发改进于面光源装置的领域,虽已具成果,但其中仍有未臻完善之处。按,已知的面光源装置1,如图1、2所示,该面光源装置1是具一塑料质的架框11, 该架框11四周缘向内形成一容置区111,该容置区111依序可放置有反射板12及导光板 13,该导光板13上设置有光扩散组件14及聚光组件15。另,可将一或一个以上的灯源16 设置于架框11的一侧,并用反射器17灯源16予以包覆,且该反射器17亦利用螺固组件18 使其固定于架框11的侧边,当然,为设计上的所需,灯源16及反射器17并不局限只设于架框11的一侧边而已,而是亦可设立于架框11的一侧边以上,以满足光源的提供。实际上,框架11相邻于设置灯源16的二侧边中,一般皆会设有凹部112,而导光板 13则于对应位置成型出有凸耳131,以供导光板13于置入架框11中时,可一并令导光板13 的凸耳131落入于架框11中的凹部112内,其目的乃是借着凸耳131及凹部112的配合, 令导光板13获得一较佳的定位,尤其是可防止导光板13于架框11中发生不良的滑移;但经相关业者运用至今,发现仍有未尽理想的缺失所在。请参阅图3所示,一般架框11中容置区111的尺寸会略大于导光板13的尺寸,以利于组立时的容易性,但,此时落置于架框11中的导光板13纵令邻近灯源16的入光侧端 132可因有反射器17予以作一拘束定位,然而,相邻于入光端132的二侧边,常会发生滑移的现象,而导光板13的底面一般皆会设置有供光线导引的众多导光图样133,且该导光图样133的面积、密度与形态又须视灯源16的距离作不同的变化,故,一但导光板13发生偏移而产生一空隙L时,即会影响灯源16输出光源时的反射工作,亦即光源会因原设计欲作反射的导光图样133已偏移最佳位置,而致光源反射效果受损,终致导光板13的出光效能不良。又,因导光板13具有凸耳131设计之故,该凸耳131即成为一应力集中的所在,当导光板13与架框11组立后,常因装卸、搬运或后续与其它部品(如液晶面板)作组合时, 非常容易产生龟裂,甚至折断的情形,而上述伤害的形成是面光源装置1中不可存在的,经常会造成业者后续回收、重新拆装等麻烦的情况,直至目前为止,相关产业尚未有较佳解决的对策予以改善,故实有加以改进的必要性。申请人:是从事面光源装置相关产业开发的专业人员,有鉴于已知的面光源装置的组合方法未臻完善,乃以长年工作经验积极的进行研究,在不断的试验及改良后终获致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主要利用于光源装置中反射器的上板体设一开口部,另于导光板嵌合于反射器的端边亦设有与上板体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掣部,使导光板嵌合于反射器时,该导光板的卡掣部可与反射器的开口部相嵌合,通过反射器的开口部的限制,令导光板能快速确实的定位。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是具备一架框;该架框内容置有反射板、导光板、光扩散组件、聚光组件,以及该架框于一侧或多侧端边设置有灯源,该灯源以反射器予以包覆,该反射器是固定于架框的一侧端边,其中该反射器的上板体设有开口部,导光板与反射器的嵌合边端亦设有与反射盖上板体的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掣部。在一实施例中,该导光板的卡掣部高度不超过反射器上板体开口部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反射器上板体的开口部及导光板卡掣部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主要是通过导光板的卡掣部得以被架框上的开口部所限制,避免导光板于后续组合其它组件或搬运装卸时产生不良的滑移现象,以确保导光板的光源输出效能。


图1是已知面光源装置的简单示意图; 图2是已知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已知面光源装置架框与导光板结合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的简单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C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器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反射器与导光板结合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面光源装置[0024]11...架框[0025]111...容置区[0026]112...凹部[0027]12.. 反射板[0028]13.. 导光板[0029]131...凸耳[0030]132...入光侧端[0031]133...导光图[0032]14...扩散组件15...聚光组件16. · ·灯源17...反射器2...面光源装置21···架框22. · ·容置空间23···反射板24···导光板241...导光图样242. · ·卡掣部25...光扩散组件26...聚光组件27. · ·灯源28. · ·反射器281...上板体282. · ·下板体283. · ·侧板体284...开放部285...开口部286. · ·孔洞29. · ·螺固组件3...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员能更易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到的功效,兹配合附图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图4、5,本实用新型的面光源装置2,主要是具有一塑料质的架框21,该架框21由四周缘向内形成一容置空间22,该容置空间22内置入有反射板23、导光板M、光扩散组件25及为数不等的聚光组件26,并于架框21的一侧或多侧设置有灯源27,该灯源 27以一反射器观予以包覆,同时利用螺固组件四将反射器观固定于架框21的侧边;又, 灯源27以冷阴极灯管的选用上为较佳,该反射器27则以金属材质且内面具镜面的形态为较佳,亦可于反射器27内另设置一具镜面的反射膜片(此处不绘出),以可达到将灯源27 的光源作反射为原则,另,导光板M的底面设有为数众多的导光图样M1,该导光图样Ml 的面积、密度与形态则可一距离灯源27的远近不同而予以变化。是以,当灯源27输出的光源(含经反射器观反射的光源)进入导光板24时,经该导光图样241及反射板23的反射后,在经由光扩散组件25及聚光源件沈作光源的调整, 最后才出光而为液晶面板3所利用。其中,本实用新型的面光源装置2,最大的特点乃是在于,该反射器观是具有一上板体281及一下板体观2,该上、下板体281、282是通过一侧板体283予以连结,而形成具有一开放部观4的造型,该侧板体观3的形状可为弧形,如图5A所示,或呈具有折角的形态, 如图5B所示,甚至具多个折角形态,如图5C所示,可视灯源27作反射时的表现予以选择搭配;但,不论反射器观的侧板体观3的形体为何,主要是该反射器观的上板体281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开口部观5,且对应于开口部观5的位置的导光板M亦设置有与开口部 285数目相同的卡掣部M2,又,该开放部观4的深度除了可容纳灯源27的管径外,尚须延设出一段距离,该距离则恰可用以嵌掣住导光板M的一侧边,而开放部观4的高度则可与导光板M欲嵌掣的侧边高度相配合;导光板M的卡掣部242的形体则与反射器观的上板体的开口部285相配合,该卡掣部242的高度以不超过反射器观的上板体的厚度为原则。本实用新型的面光源装置2于组立时,首先是将灯源27置入架框22的一侧端边中,再以反射器观予以包覆,并利用反射器观中下板体282的二侧端的孔洞观6,以螺固组件287将反射器观固定于架框22的侧端边;当然亦可将灯源27先行置入于反射器观的开放部观4中,再令已设有灯源27的反射器观,予以固定于架框22的侧边。次请参阅图6所示,当反射器观已固定于框架22侧边之后,将导光板M由反射器观的开放部284予以嵌入,此时,反射器观的开放部观4的高度,以能与导光板M的嵌掣的一侧边高度达紧配效能时为最佳,而上板体281的开口部285恰可与导光板M的卡掣部242相嵌合,该导光板M的卡掣部242其高度以不超过上板体的厚度为原则,即该卡掣部242并不会凸出于开口部观5的上方,以求平整而方便于后续各组件的组立。是,导光板M将因其卡掣部242被限制于反射器观的上板体观1的开口部观5 中,可得到一快速且确实的定位效果,且消除导光板M会于架框22中左右滑移的可能性, 再者,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2中的导光板22不需如已知般于二侧端边设置有凸耳,而成为一应力集中的所在,可防止导光板22与架框21组立后,因装卸、搬运或后续与其它部品 (如液晶面板)作组合时,产生龟裂,甚至折断的情形。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面光源装置,通过反射器的开口部的限制,能令导光板快速确实的定位,并能避免导光板于后续组合其它组件或搬运装卸时产生不良的滑移现象, 不仅简单且能有效达到确保导光板的光源输出效能,显已具有新颖性及创造性的要件,爰依法提出实用新型的申请,祈请贵审查员的详鉴,惠赐为准予专利的审定,至感德便。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面光源装置,是具备一架框;该架框内容置有反射板、导光板、光扩散组件、聚光组件,以及该架框于一侧或多侧端边设置有灯源,该灯源以反射器予以包覆,该反射器是固定于架框的一侧端边,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的上板体设有开口部,导光板与反射器的嵌合边端亦设有与反射盖上板体的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卡掣部高度不超过反射器上板体开口部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器上板体的开口部及导光板卡掣部数目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面光源装置,其主要是于面光源装置中反射器的上板体设一开口部,另于导光板嵌合于反射器的端边亦设有与上板体开口部相配合的卡掣部,使导光板嵌合于反射器时,该导光板的卡掣部可与反射器的开口部相嵌合,通过反射器的开口部的限制,令导光板能快速确实的定位,避免导光板于后续组合其它组件或搬运装卸时产生不良的滑移现象,以确保导光板的光源输出效能。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2056779SQ20112015272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凌明源, 詹志铭 申请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