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与光源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993阅读:7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与光源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 新型涉及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与用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光源透镜。
背景技术
传统直下式背光模组内部结构较复杂,制作工艺要求高,材料一般包括反射片、LED、功能性扩散板和光学膜片,其中LED属于小角度辐射点发光元件,其发出的光线在反射片和功能性扩散板之间多次反射、折射,再经功能性扩散片和光学膜片(如棱镜片)的扩散作用,最终将光线均匀混合。功能性扩散板是指,在每颗LED对应扩散板的位置做有微结构的特殊扩散板,这可以使LED的光线发散,以达扩散效果。功能性扩散板需要印刷处理,结构复杂,价格较为昂贵。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完善和发展。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须使用功能性扩散板也能达到光学要求的直下式背光模组与光源透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框架与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兀件,并且光源模块设置在框架内,其中,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用于扩散光线的光源透镜,所述光源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光源透镜的入光面侧,所述出光面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入光面为内凹半球形曲面。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发光元件为LED。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外凸球形曲面沿光源透镜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在光源模块的两侧还设置有反射片。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中,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一种光源透镜,其中,所述光源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透镜的入光面侧为内凹半球形曲面,用于嵌入发光元件,所述出光面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所述的光源透镜,其中,所述外凸球形曲面沿光源透镜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光源透镜的特殊结构,使光线从发光元件射出后,经过多次的折射和反射,从而将光线均匀打散,再均匀分布到TFT-LCD的背光板上,这样就可以不用扩散板也达到同样的效果,另外从宏观上看,光源透镜也可以减少或者消除一粒粒的LED灯影,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达到薄型化。

[0015]图I为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光源透镜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包括框架60,光源模块和显示部分,所述显示部分包括棱镜片20和液晶面板10。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元件40,所述光源模块设置在框架60内,所述棱镜片20和液晶面板10位于光源模块出光的一侧,所述棱镜片20和液晶面板10与框架60,所述发光兀件40具体可为LED,本实 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一光源透镜30,所述光源透镜30包括入光面32和出光面31,所述入光面32为内凹半球形曲面,所述发光元件40设置在所述入光面32侦牝发光元件40发出的光直接射到所述入光面32,所述出光面31由至少两个曲面组成。如图I所示的较佳实施佳,所述出光面31包括三个曲面,分别为第一曲面SI、第二曲面S2和第三曲面S3。由于在LED发光元件40的外围设置了所述光源透镜30,使得发光元件40发出的光线经过所述光源透镜30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将发光元件40发出的光打散,进而均匀地射向棱镜片20和液晶面板10,这样解决了传统直入式背光模组中需使用费用高昂的功能性扩散片的问题。较优选方案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再设置普通的扩散片70,这样效果更佳。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佳是在框架60上光源模块的两侧位置设置反射片50,这样射向框架60的光线也能再次反射回去,以尽量减少光线的流失。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光源透镜的截面图,所述光源透镜30的入光面的内凹半球形曲面优选为半球形,所述发光无件40可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的球心位置,这样光线就能均匀地射到入光面32。所述光源透镜的出光面也为类球形,所述光源透镜30的出光面31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所述外凸球形曲面对称均匀地分布在出光面,整个光源透镜类似花瓣形,当外凸球形曲面的数量为2时,所述光源透镜为两瓣花瓣形;当外凸球形曲面的数量为3时,所述光源透镜为三瓣花瓣形;当外凸球形曲面的数量为4时,所述光源透镜为四瓣花瓣形;当外凸球形曲面的数量为n时,所述光源透镜为n瓣花瓣形。如图2所示,所述光源透镜30的出光面31为多个外凸球形曲面,沿光源透镜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优选所述外凸球形曲面的表面积及其球形弧度均相同,具体如图2所示,第一曲面SI、第二曲面S2和第三曲面S3的球形弧度均为AO。呈轴对称分布目的是为了散射出来的光线更加均匀,而不会出现一边多,一边少的问题。如图2所示,发光元件40射出LI、L2和L3三束光线,L2直接垂直射出,LI首先经过折射,折射后再经过反射和折射,最后都从光源透镜30的出光面折射出去。开始的三束光线最后变成5束角度更宽的光线,从而看不到发光元件40的灯影。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达到薄型化。另外,还可在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从而减少反射光的强度,从而增加透射光的强度,使成像更清晰。本实用新型可使得直下式LCM薄型化、背光宏观品味更佳,画面更均匀、技术简单化。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框架与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兀件,并且光源模块设置在框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用于扩散光线的光源透镜,所述光源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光源透镜的入光面侧,所述出光面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为内凹半球形曲面。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LED。
4.如权利要求I 3任一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球形曲面沿光源透镜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光源模块的两侧还设置有反射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和出光面设置有增透膜。
7.一种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光源透镜的入光面侧为内凹半球形曲面,用于嵌入发光元件,所述出光面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球形曲面沿光源透镜中心轴呈轴对称分布。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光源透镜,所述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框架与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包括发光元件,并且光源模块设置在框架内,所述光源模块还包括用于扩散光线的光源透镜,所述光源透镜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光源透镜的入光面侧,所述出光面由至少两个外凸球形曲面组成。从宏观上看,光源透镜也可以淡化甚至消除一粒粒的发光元件,如LED的灯影,在一定程度上可缩小整个背光模组的厚度,达到薄型化。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2546487SQ20122009014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何章建, 吴盛圣 申请人:Tcl光电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