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875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LED因为其相对于传统光源具有光效高,显色佳,寿命长,相应速度快,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新一代照明光源。并且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LED的散热问题,是阻碍LED大功率LED发展的瓶颈。散热不好,会影响LED发光效率,使色温偏离,并且虽短LED寿命,导致LED失效。由于在一次封装上还没有完全攻克LED散热技术,所以在目前的应用中,通过二次封装对LED进行散热,保证LED正常的应用温度。目前二次封装的散热设计大多采用,自然对流方式,散热器设计的笨重,体积大,不方便运输。也有些使用风扇进行散热,增加了散热器的失效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在大功率LED上散热效果好,结构小巧,外观美观的LED灯热管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包括用来安置LED的承热板、导热管和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管身缠绕呈柱状螺旋形,且一端连接承热板;所述导热管上插有复数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数量与导热管管身缠绕圈数对应的插口,使得散热片通过插口能垂直插接于导热管管身。上述方案中,所述插接在导热管上的散热片每片之间间距相等,均匀分布在呈柱状螺旋形的导热管身上。上述方案中,所述每片散热片的插口末端上设有突起。这样不仅可以使连接更紧密,并且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加工,体积小巧,增加与空气的对流作用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LED灯热管散热器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LED灯热管散热器中导热管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LED灯热管散热器中散热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ED灯热管散热器,它包括用来安置LED的承热板I、导热管2和散热片3。其中,导热管2管身缠绕呈柱状螺旋形,且一端连接承热板
I;导热管2上插有复数片散热片3 ;散热片3上设有数量与导热管管身缠绕圈数对应的插口 31,使得散热片3通过插口 31能垂直插接于导热管2管身。从而实现将LED的热量经承热板I、导热管2最后再经散热片3来散发热量。另外,插接在导热管上的散热片每片之间间距相等,均匀分布在呈柱状螺旋形的导热管身上。每片散热片的插口 31末端上设有突起32。这样不仅可以使连接更紧密,并且可以增加导热面积。由于每片散热片的插口数以及形状结构都是一样的,这样便于加工,同时散热片与导热管结合后,整体的所有的散热片也呈现螺旋上升趋势,使得散热面处在不同的层面。不同散热片处于不同高度,也呈螺旋型。由于一般的散热器的散热片,都位于同一高度,对流区域过于集中,影响散热效果。而本专利中螺旋型散热插片,处在不同的高度,与不同高度处的空气进行换热,增加了 换热效率。另外,一般附在螺旋热管上的插片,插孔会因为热管的上升,给出不同的开孔位置,本专利中的散热插片可以为相同的特征,增加了插片的易加工性。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包括用来安置LED的承热板、导热管和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管身缠绕呈柱状螺旋形,且一端连接承热板;所述导热管上插有复数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数量与导热管管身缠绕圈数对应的插口,使得散热片通过插口能垂直插接于导热管管身。
2.根据权利要求I的LED灯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在导热管上的散热片每片之间间距相等,均匀分布在呈柱状螺旋形的导热管身上。
3.根据权利要求I的LED灯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片散热片的插口末端上设有突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热管散热器,包括用来安置LED的承热板、导热管和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管身缠绕呈柱状螺旋形,且一端连接承热板;所述导热管上插有复数片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数量与导热管管身缠绕圈数对应的插口,使得散热片通过插口能垂直插接于导热管管身。所述插接在导热管上的散热片每片之间间距相等,均匀分布在呈柱状螺旋形的导热管身上。所述每片散热片的插口末端上设有突起。这样不仅可以使连接更紧密,并且可以增加导热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加工,体积小巧,增加与空气的对流作用强。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757097SQ20122041373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于宝剑, 杨付兵 申请人:希优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