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透镜、led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96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二次透镜、led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二次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且该收容凹槽的表面上设有网点,所述网点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二次透镜的LED直下式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镜的收容凹槽的表面的中心位置设置网点,当光源设置在收容凹槽内时,可以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方向,使光线的发散角度增大。
【专利说明】二次透镜、LED直下式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透镜及LED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背光源主要采用的是LED加二次透镜。如图1所示,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由模组背板30'、LED灯条、反射片40'、扩散板50'、各种光学膜片60'以及胶框(图中未示出)组成。所述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7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70'上的多个LED20'、多个分别位于LED20’上的二次透镜10'。LED 20'发出的光经过二次透镜10'发散后,再经扩散板的扩散作用将光线打散均匀化,再配合光学膜片使光线均匀分布于整个面板照亮液晶屏。
[0003]然而,如图2所示,上述二次透镜10'的发散效果并不是很理想,LED20'发出的光经过二次透镜10'后,二次透镜的中心光线射出较多,而四周光线射出较少,使得扩散板射出的光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二次透镜及LED直下式背光模组,旨在更好地引导透镜的出光光线,使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光均匀化。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所述收容凹槽的表面上设有网点,所述网点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中心位置。
[0006]优选地,所述网点还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周围位置的半侧。
[0007]优选地,所述网点为反射网点或散射网点。
[0008]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模组背板、反射片、扩散板、光学膜片组及多个LED灯条,所述每个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多个分别位于LED上的二次透镜,所述二次透镜包括包括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且该收容凹槽的表面上设有网点,所述网点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中心位置。
[0009]优选地,所述背光模组两侧的印刷电路板上LED的二次透镜中,所述透镜本体的收容凹槽表面的周围位置的半侧还设有网点。
[0010]优选地,所述网点为反射网点或散射网点。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镜的收容凹槽的表面设置网点,当光源设置在收容凹槽内时,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方向,使光线的发散角度增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现有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二次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次透镜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4是图3所示二次透镜的入光面的网点分布示意图;
[0016]图5是图3所示二次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LED直下式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7是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的两侧印刷电路板的二次透镜的入光面的网点分布示意图;
[0019]图8是图7所示二次透镜的光路示意图;
[0020]图9是本实用新型LED直下式背光模组第二实施例的二次透镜的整体光路示意图。
[002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3]参照图3,提出本实用新型二次透镜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二次透镜包括透镜本体10,该透镜本体10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11,且该收容凹槽11的表面111上设有网点112。
[0024]该收容凹槽11内用于收容LED20,收容凹槽11的表面111为二次透镜的入光面,透镜本体10的顶面及侧面为透镜的出光面。由于网点112的特性,当LED20设置在收容凹槽11内时,可以改变LED发出的光线方向,以便应用于需要改变光线方向的场景。
[0025]上述网点112为反射网点或散射网点。反射网点可以是挤压成型于收容凹槽11表面111上的反射率较高的油墨网点,散射网点可以是挤压成型于收容凹槽11表面111上的掺杂扩散型颗粒的油墨网点。利用网点的特性,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网点的分布范围及疏密程度。以下将以反射网点为例对网点的设置位置及其达到的效果进行描述。
[0026]如图4所示,上述网点112设置在收容凹槽11表面111的中心位置。如图5所示,通过将网点112设置在收容凹槽11表面111的中心位置,使得中心位置的入射光经过网点112的反射和透镜本体10的出光面折射后,透镜本体10的中心位置射出的光线将减少,四周射出的光线将增加,从而提高光的发散角度。
[0027]如图6所示,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直下式背光模组第一实施例。该直下式背光模组主要由模组背板30、多个LED灯条、反射片40、扩散板50、光学膜片60组成。所述每个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70、设置在印刷电路板70上的多个LED20、多个分别位于LED20上的二次透镜。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70设置在模组背板30上,反射片40设有供二次透镜穿过的孔,所述反射片40穿过二次透镜设于印刷电路板70和模组背板30上。扩散板50与反射片40相对设置,且扩散板50与反射片40之间设有一距离,该距离可以称为混光距离,扩散板50与反射片40之间形成的空间称为混光空间。光学膜片60则位于扩散板50的上方。所述LED20上的二次透镜为图3?图5所示的二次透镜。
[002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两种二次透镜,位于中间位置的印刷电路板70的LED20上的二次透镜100为图:T图5所示的二次透镜,其包括透镜本体10,且透镜本体10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11,用于收容LED20。该收容凹槽11的表面111上设有网点112。上述网点112设置在收容凹槽11表面111的中心位置。位于两侧的印刷电路板70的LED20上的二次透镜200为图疒图8所示的二次透镜,其二次透镜的收容凹槽11表面111除了中心位置设置有网点112以外,其周围位置的半侧进一步设置有网点112。通过将网点112设置在收容凹槽11表面111的一侧,使得该侧的入射光经过网点112的反射和透镜本体10的出光面折射后,透镜本体10的具有网点的一侧射出的光线将减少,透镜本体10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将增加,从而使得透镜的发光范围集中在某一侧。
[0029]如图9所示,所述两侧印刷电路板70的LED20上的二次透镜不但可以提高光的发散角度,还可以将光集中于一侧而对两侧的弱光区进行补偿,因此使得从扩散板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另外,由于使得扩散板射出的光线更加均匀,因此使得反射片40与扩散板50之间的混光距离减小,即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进一步降低了背光模组的成本。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其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凹槽的表面上设有网点,所述网点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中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还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周围位置的半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反射网点或散射网点。
4.一种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反射片、扩散板、光学膜片及多个LED灯条,所述每个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设置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多个LED、多个分别位于LED上的二次透镜,所述二次透镜包括透镜本体,该透镜本体的底部设有收容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凹槽的表面上设有网点,所述网点设置在收容凹槽表面的中心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两侧的印刷电路板上LED的二次透镜中,其透镜本体的收容凹槽表面的周围位置的半侧也设置有网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LED直下式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反射网点或散射网点。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404659SQ201320525768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7日
【发明者】杨敏娜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