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499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照明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照明模组。该LED照明模组包括LED、罩设在该LED上的配光透镜以及位于配光透镜外围的反射器,该配光透镜的朝向LED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内折射腔,该内折射腔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内折射面和一个环绕内折射面的第二内折射面限定。本实用新型LED照明模组利用配光透镜对LED的光线进行折射、再经反射器反射后从LED的前方射出并构成均匀的光斑,实现对LED光线的二次混光,使光型视角效果更好,光学效率更高,光斑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消除LED光源的黄斑、暗斑、光圈等现象,改善了LED光线的品质。
【专利说明】—种LED照明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获得大范围照明角度的LED照明模组。
【背景技术】
[0002]现在的LED照明模组,其配光一般是单独配透镜或单独配反光罩,对LED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调配,透镜适合单颗的LED点光源,对COB光源其透镜成本较高,并容易行成黄斑。而反光罩对正出部份的光线没法去控制,配光有死角,容易形成光圈,而透镜与反光器单独使用时,都只能对光进行一次控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获得大范围照明角度的LED照明模组。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LED照明模组,包括LED、罩设在该LED上的光学模组以及位于所述光学模组外围的反射器,所述光学模组为一个呈旋转对称的配光透镜,该配光透镜朝向所述LED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内折射腔,所述内折射腔完全罩在LED上、并允许所述LED在其内部沿着配光透镜的光学轴线移动,所述配光透镜呈旋转对称的外表面形成外折射空间,所述外折射空间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外折射面和一个环绕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第二外折射面限定,所述第一外折射面背向所述LED方向凸起;所述内折射腔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内折射面和一个环绕所述第一内折射面的第二内折射面限定,所述第一内折射面面向所述LED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内折射面和第一外折射面之间的部分构成凸透镜;所述第二内折射面和第二外折射面之间的部分构成折射镜;所述凸透镜使所述LED发出的中部光线从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中心部分向前射出,同时使所述LED发出的靠近中部光线的部分外围光线从第一内折射面的外围部分进入、经折射后从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外围部分向前射出;所述折射镜使所述LED发出的外围光线从第二内折射面进入、经折射后从所述第二外折射面向前射出。
[000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经所述折射镜折射后从所述第二外折射面射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器反射后向LED的前方射出,并与从所述凸透镜中心部分射出的光线、以及经所述凸透镜折射从第一外折射面的外围部分射出的光线一起构成均匀的光斑。
[0006]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外折射面为以下中的一种:凸形曲面和平面。
[0007]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内折射面为平面。
[000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配光透镜的底部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的台阶,所述反射器的底部通孔设置在该环形台阶上。
[000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器大体呈球冠形。
[0010]本实用新型LED照明模组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配光透镜对LED的光线进行折射、再经反射器反射后从LED的前方射出并构成均匀的光斑,实现对LED光线的二次混光,使光型视角效果更好,光学效率更高,光斑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消除LED光源的黄斑、暗斑、 光圈等现象,改善了 LED光线的品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LED照明模组的剖面图。
[0012]图2为图1中配光透镜的剖面图。
[0013]图3为一实施例的LED照明模组的配光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LED照明模组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LED照明模组,其包括LED30、罩设在该LED30上的光学模组以及位于光学模组外围的反射器10。其中,光学模组为一个呈旋转对称的配光透镜20,LED30所发出的所有光线经过配光透镜20的折射,其中心部分的部分光线直接射出LED照明模组,其余部分经过反射器10的反射后射出LED照明模组。
[0016]可以理解的,为保证LED30正常发光,LED30需被固定在一基板上,本文不再赘述。
[0017]反射器10大体呈球冠状,内表面设有镜面反射层,底部开有允许配光透镜20伸出的通孔;配光透镜20的底部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的台阶25,反射器10的底部通孔穿过配光透镜20后被设置在该环形台阶25上。
[0018]配光透镜20大体呈半球状、且为旋转对成型,其朝向LED30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内折射腔21,该内折射腔21完全罩在LED30上、并允许LED30在其内部沿着配光透镜的光学轴线移动;配光透镜20呈旋转对称的外表面形成外折射空间22,且内折射腔21与外折射空间22互不相通。
[0019]外折射空间22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外折射面221和一个环绕该第一外折射面221的第二外折射面222所限定,其中,第一外折射面221背向LED30方向形成凸起。
[0020]内折射腔21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内折射面211和一个环绕该第一内折射面211的第二内折射面212限定,其中,第一内折射面211面向LED30方向形成凸起。
[0021]整体上来看,配光透镜20的中部构成为凸透镜23,环绕该凸透镜23的外围部分构成折射镜24,具体的,第一内折射面211和第一外折射面221之间的部分构成凸透镜23,第二内折射面212和第二外折射面222之间的部分构成折射镜24。
[0022]优选的,凸透镜23能够使LED30发出的中部光线从第一外折射面221的中心部分向前射出,同时能够使LED30发出的靠近中部光线的部分外围光线从第一内折射面211的外围部分进入、经凸透镜23折射后从第一外折射面221的外围部分向前射出;折射镜24能够使LED30发出的外围光线从第二内折射面212进入、经折射镜24折射后从第二外折射面222向前射出。
[0023]请同时参见图3,经折射镜24折射后从第二外折射面222射出的光线、再经反射器10反射后向LED30的前方射出,并与从凸透镜23中心部分射出的光线、以及经凸透镜23折射从第一外折射面221的外围部分射出的光线一起构成均匀的光斑。
[0024]具体的,LED30除中部光线以外的外围光线都将进入折射镜24,经折射镜24的折射引出后,再经反射器10内壁的反射,从而将LED30发出的所有光线一起射出该LED照明模组。[0025]折射镜24的光线折射角度与方向可通过改变第二内折射面212和第二外折射面的曲率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为使LED30的光线能够全部经过折射镜24进行折射,其中,第二外折射面222可谓凸形曲面或平面,第二内折射面212则为平面,均可做到大出光面及光斑均匀的效果。
[0026]综上,本实用新型LED照明模组,利用配光透镜对LED的光线进行折射、再经反射器反射后从LED的前方射出并构成均匀的光斑,实现对LED光线的二次混光,使光型视角效果更好,光学效率更高,光斑效果更好,并且能够有效消除LED光源的黄斑、暗斑、光圈等现象,改善了 LED光线的品质。
[0027]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照明模组,包括LED、罩设在该LED上的光学模组以及位于所述光学模组外围的反射器,所述光学模组为一个呈旋转对称的配光透镜,该配光透镜朝向所述LED的一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内折射腔,所述内折射腔完全罩在LED上、并允许所述LED在其内部沿着配光透镜的光学轴线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透镜呈旋转对称的外表面形成外折射空间,所述外折射空间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外折射面和一个环绕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第二外折射面限定,所述第一外折射面背向所述LED方向凸起;所述内折射腔由一个位于中部的第一内折射面和一个环绕所述第一内折射面的第二内折射面限定,所述第一内折射面面向所述LED方向凸起;所述第一内折射面和第一外折射面之间的部分构成凸透镜;所述第二内折射面和第二外折射面之间的部分构成折射镜;所述凸透镜使所述LED发出的中部光线从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中心部分向前射出,同时使所述LED发出的靠近中部光线的部分外围光线从第一内折射面的外围部分进入、经折射后从所述第一外折射面的外围部分向前射出;所述折射镜使所述LED发出的外围光线从第二内折射面进入、经折射后从所述第二外折射面向前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经所述折射镜折射后从所述第二外折射面射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器反射后向LED的前方射出,并与从所述凸透镜中心部分射出的光线、以及经所述凸透镜折射从第一外折射面的外围部分射出的光线一起构成均匀的光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折射面为以下中的一种:凸形曲面和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折射面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透镜的底部边缘处向外延伸形成一环形的台阶,所述反射器的底部通孔设置在该环形台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LED照明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器大体呈球冠形。
【文档编号】F21V5/04GK203615246SQ201320809585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林春喜, 潘淑军, 艾青 申请人: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雷士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