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82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新式导光板,涉及背光源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反光面,出光面和反光面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在出光面上制有众多沟槽,各条沟槽从入光面直通到后端面,全部沟槽相互平行设置;入光面处的所述沟槽深度最小,在后端面处沟槽深度最大,所述沟槽底部从入光面到后端面呈从浅到深的斜坡。能改善和提高经导光板导光后弱光源出光的均匀性,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会逐步分散出光,不会集中在靠近导光板前端部位出光,致使靠近导光板后端部位出光亮度与靠近前端部位基本一致。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穿射力较弱的LED原色灯及OLED进行导光。
【专利说明】一种新式导光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导光板,尤指一种新式导光板。适用于对弱光型光源(如穿射力较弱的120原色灯及0120)进行导光。

【背景技术】
[0002]导光板承担将将发光二极管(简称[£0)的点光源转化成出光均匀的面光源的功能,导光板的品质对背光源的光学性能影响很大。
[0003]导光板一般为形状各异的薄片。薄片四周的面称为侧面,另外相对的两个面分别为出光面及反光面。[£0以侧面贴片形式与导光片配装,[£0的光线从导光板的该侧面射入导光板,该侧面称为入光面。导光板的其它侧面为非入光面。
[0004]120光源发出的光线从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后以任意的角度和方向在导光板内行进,为了让光线从出光面射出,一般在导光板出光面上制有光学扩散网点或沟槽,将光线的行进方向导引至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实现将[£0点光源变成作为背光源的面光源。
[0005]目前,导光板出光面上制作的沟槽有多种形式:
贯通式沟槽,沟槽呈直线状,从导光板入光一侧贯通到与入光一侧相对的一侧,沟槽的深度没有变化。
[0006]间断式沟槽,在沟槽长度方向上呈间断状,一段一段向前排列,沟槽的深度没有变化。
[0007]仅在导光板靠近入光一侧(即靠前端)制有沟槽,此种情况下,沟槽的深度有变化,但其深度变化仅局限于尾端。
[0008]对于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还有01^0,其颗粒小,发光较弱。这种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及01^0,与大颗粒的[£0使用方式也不一样,大颗粒的[£0单个安装,彼此间有一定间距,而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成排紧密安装。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及01^0与现有的导光板配装时(安装在导光板的入光侧),靠近导光板入光侧一端(即导光板的前端)部位的出光亮度与导光板的靠后端部位相差很大,在导光板的靠后端部位出光亮度很弱,故现有技术的导光板不适用于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及0130。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导光板不适用于穿透力弱的120原色灯及01^0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式导光板。穿透力弱的[£0原色灯及01^0射出的光经该导光板传递后,其靠后端部位的出光亮度与靠前端部位一致。
[0010]本发明一种新式导光板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式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和反光面,出光面和反光面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入光面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在出光面上制有众多沟槽,各条沟槽从入光面直通到后端面,全部沟槽相互平行设置;入光面处的所述沟槽深度最小,在后端面处沟槽深度最大,所述沟槽底部从入光面到后端面呈从浅到深的斜坡。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所述入光面处的沟槽的深度小于1微米,所述后端面处的沟槽的深度为8?12微米。
[0012]所述沟槽在底部呈圆弧状,在所述后端面处,所述沟槽底部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13?16微米。
[0013]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能改善和提高经导光板导光后弱光源出光的均匀性。弱光源的光能较弱,如果导光板前端沟槽较深,弱光源的光能将大部分在进入导光板前端后不远距离部位就被分散从出光面射出,导光板靠后端部位自然出光亮度就大大降低了。本发明导光板由于所述沟槽入光面处的深度最小,在后端面处沟槽深度最大,所述沟槽的底部从入光面到后端面呈从浅到深的斜坡,这样,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会逐步分散出光,不会集中在靠近导光板前端部位出光,致使靠近导光板后端部位出光亮度与靠近前端部位基本一致。
[0014]其二,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对穿射力较弱的[£0原色灯及01^0进行导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发明的导光板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沟槽底部(图2中8-8)示意图(底部的倾斜角度夸大);
图4为沟槽横截面(图2中八)示意图;
图5为图4中I处放大示意图。
[0016]图中:10、一种新式导光板;11、出光面;12、反光面;13、入光面;14、后端面;15、沟槽;16、沟槽的底部;!!、沟槽的深度;20、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8]实施例一
一种新式导光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20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10的入光面13 ;与入光面13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14 ;在出光面11上制有众多沟槽15,各条沟槽15从入光面13直通到后端面14,全部沟槽15相互平行设置;入光面13处的所述沟槽15深度!I最小,在后端面14处沟槽15深度0最大,所述沟槽的底部16从入光面13到后端面14呈从浅到深的斜坡。严格的讲,图3中所示的沟槽的底部16为沟槽的底部的最低点。
[0019]所述入光面13处的沟槽15的深度小于1微米,所述后端面14处的沟槽的深度只为8微米。
[0020]所述沟槽15在底部呈圆弧状,在所述后端面14处,沟槽的底部16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13微米。
[0021]实施例二
一种新式导光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20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10的入光面13 ;与入光面13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14 ;在出光面11上制有众多沟槽15,各条沟槽15从入光面13直通到后端面14,全部沟槽15相互平行设置;入光面13处的所述沟槽15深度!I最小,在后端面14处沟槽15深度0最大,所述沟槽的底部16从入光面13到后端面14呈从浅到深的斜坡。严格的讲,图3中所示的沟槽的底部16为沟槽的底部的最低点。
[0022]所述入光面13处的沟槽15的深度小于1微米,所述后端面14处的沟槽的深度只为9微米。
[0023]所述沟槽15在底部呈圆弧状,在所述后端面14处,沟槽的底部16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15微米。
[0024]实施例三
一种新式导光板10,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20的光线入射到导光板10的入光面13 ;与入光面13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14 ;在出光面11上制有众多沟槽15,各条沟槽15从入光面13直通到后端面14,全部沟槽15相互平行设置;入光面13处的所述沟槽15深度!I最小,在后端面14处沟槽15深度0最大,所述沟槽的底部16从入光面13到后端面14呈从浅到深的斜坡。严格的讲,图3中所示的沟槽的底部16为沟槽的底部的最低点。
[0025]所述入光面13处的沟槽15的深度小于1微米,所述后端面14处的沟槽的深度只为12微米。
[0026]所述沟槽15在底部呈圆弧状,在所述后端面14处,沟槽的底部16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16微米。
[0027]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技术方案。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导光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出光面(11)和反光面(12)的其中一共同端为光源(20)的光线入射到导光(10)的入光面(13);与入光面(13)相对的端面为后端面(14);在出光面(11)上制有众多沟槽(15),各条沟槽(15)从入光面(13)直通到后端面(14),全部沟槽(15)相互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入光面(13)处的所述沟槽(15)深度(H)最小,在后端面(14)处沟槽(15)深度H最大,所述沟槽的底部(16)从入光面(13)到后端面(14)呈从浅到深的斜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13)处的沟槽(15)的深度(H)小于I微米,所述后端面(14)处的沟槽(15)的深度(H)为8?12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15)在底部呈圆弧状,在所述后端面(14)处,沟槽的底部(16)最低点的曲率半径为13?16微米。
【文档编号】F21V8/00GK104459870SQ20141064483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顾钧 申请人:东莞市现代精工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