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316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前照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包括:灯罩,位于基架,通过旋转轴向上下方向旋转;连接支架,与所述灯罩的旋转轴隔离,结合到所述灯罩的下部;驱动单元,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使所述连接支架向所述灯罩旋转的方向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弥补对于震动和空间制约的弱点、减少部件数量及改善工艺的效果。
【专利说明】车辆用前照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前照灯,更详细的说,涉及能够弥补对于震动和空间制约的弱点、减少部件数量及改善工程的车辆用前照灯。
【背景技术】
[0002]通常,安装在车辆上的前照灯的照射角度是固定的,所以与车辆状态无关,只照射车辆的前方。
[0003]因此,行驶曲线道路时,不仅会扰乱从道路对面驶来的车辆(以下,称为“对向车”)的驾驶员的视野,还不能确保驾驶员自身对曲线道路的视野,经常发生威胁到安全的情况。
[0004]最近,作为对策,为了能够在夜间行驶时能够充分确保驾驶员的能见度、防止对向车的晃眼,开发了根据驾驶员旋转方向盘的角度,前照灯向左右方向移动的适应型前照灯系统(AFLS, Adaptive Front Lighting System)。
[0005]原有的适应型前照灯系统中,使前照灯向左右方向移动的旋转驱动器(swivelactuator)的结构为:直线驱动发动机被安装在底板,灯模组连接到与灯模组的旋转轴隔离并位于侧面的连接杆,使直线驱动发动机直线移动,以此旋转灯模组。
[0006]但是,这种原有的适应型前照灯系统中,以强制压入的形状组装了由直线驱动发动机、枢轴(pivot)、连接支架及连接夹构成的连接杆。因此,实现旋转动作时,根据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产生光抖动、驱动中停止、噪音等问题。
[0007]并且,直线驱动发动机的安装位置偏于灯模组的侧面,使灯模组的重心偏移而易受振动,驱动中可能会因外部冲击而导致部件破损,前照灯的结构中因灯模组的形状,会在前照灯的结构设计上产生空间自由度降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8](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所述问题点,提供一种能够弥补对于震动和空间制约的弱点、减少部件数量及改善工程的车辆用前照灯。
[0010](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1]为了能够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包括:灯罩,位于基架,通过旋转轴向上下方向旋转;连接支架,与所述灯罩的旋转轴隔离,结合到所述灯罩的下部;驱动单元,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使所述连接支架向所述灯罩旋转的方向移动。
[0012]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移动部,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盘条螺纹钢(screwbar),贯通所述移动部的部分领域并螺丝结合,通过旋转使所述移动部直线移动;旋转发动机,连接到所述盘条螺纹钢的端部,旋转所述盘条螺纹钢。
[0013]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连接支架可向所述移动部移动的方向和交叉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0014]所述移动部上形成向所述连接支架突出的移动突起,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向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使所述移动突起收容到所述导向槽。
[0015]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形成向所述移动部突出的移动突起,在所述移动部的上部,向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使所述移动突起收容到所述导向槽。
[0016]所述连接支架具有端差地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端部,可形成防止所述移动突起脱离的脱离防止部。
[0017]所述连接支架能够弯曲结合到下部的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导向槽。
[0018]所述连接支架可在所述灯罩的下部螺丝结合。
[0019]所述旋转发动机可以是,能够使所述盘条螺纹钢双向旋转的双向发动机。
[0020](实用新型的效果)
[00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前照灯,具有能够弥补对于震动和空间制约的弱点、减少部件数量及改善工程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立体图。
[0023]图2是图1的主要部的扩大立体图。
[0024]图3是图1的连接支架的正面图。
[0025]图4是图3的底面图。
[0026]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要部立体图。
[0027]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要部立体图。
[0028]符号的说明
[0029]1:车辆用前照灯
[0030]10:基架
[0031]100:灯罩
[0032]200:连接支架
[0033]210:导向槽
[0034]220:脱离防止部
[0035]230:弹性部件
[0036]300:驱动单元
[0037]310:移动部
[0038]311:移动突起
[0039]320:盘条螺纹钢
[0040]330:旋转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首先,关于为各附图的构成要素附加参照符号,相同的构成要素标示在不同的附图上时,尽可能使用了相同的符号。并且,下面会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于此或受此限制,从业者可进行变更并以多种形式实施。
[004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的扩大立体图,图3是图1的连接支架的正面图,图4是图3的底面图。
[0043]这种图1至图4是为了概念上明确理解本实用新型,只明确图示了其主要特征部分,因此能够预想到图解的多种变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无需受到附图图示的特定形状的限制。
[0044]参照这些图,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I包括:灯罩100,位于基架10,通过旋转轴向上下方向旋转;连接支架200,与所述灯罩100的旋转轴隔离,结合到所述灯罩100的下部;驱动单元300,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200的下部,使所述连接支架200向所述灯罩100旋转的方向移动。
[0045]灯罩100收容:光源,产生光;反射器,位于光源的后方,使从光源发散的光向前方反射;护罩,位于光源的前方,调整使光向前方直线照射的非球面透镜和波束图型。因此,灯罩100旋转后,根据灯模组变更光的照射角度。
[0046]灯罩100结合到位于灯罩100外侧的基架10,可由旋转轴旋转上下方向,灯罩100可旋转地结合到基架10的部分最好是对准灯罩100的重心,在灯罩100的前后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
[0047]连接支架200与灯罩100的旋转轴隔离,与灯罩100的下部结合。因连接支架200与灯罩100的旋转轴隔离并结合,随着连接支架200的移动,灯罩100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0048]本实施例中,连接支架200与灯罩100的后方下部(反射器的下部)结合,为了组装及工程的便利性而螺丝结合。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无需受此限制,连接支架200与灯罩100的旋转轴隔离的位置,即,可结合到前方下部或后方上部等,除了螺丝结合以夕卜,还可以铆钉结合或一体位于灯罩100。
[0049]驱动单元300连接到连接支架200,移动连接支架200,从而旋转灯罩100。
[0050]参照图1及图2,驱动单元300包括:移动部310,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200的下部;盘条螺纹钢320,贯通所述移动部310的部分领域并螺丝结合,通过旋转使所述移动部310直线移动;旋转发动机330,连接到所述盘条螺纹钢320的端部,旋转所述盘条螺纹钢320。
[0051]移动部310设置成随着盘条螺纹钢320移动,移动部310的上部连接到连接支架200,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连接支架200也一同移动。这时,移动部310随着盘条螺纹钢320直线移动,连接支架200向灯罩100的旋转方向,沿着圆弧移动。因此,移动部310和连接支架200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产生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移动部310与连接支架200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
[0052]参照图2,移动部310上形成向连接支架200突出的移动突起311,连接支架200的下部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210,使移动突起311收容到导向槽210。S卩,位于移动部310的上部的移动突起311与已形成于连接支架200的下部的导向槽210可滑动地结合。据此,连接支架200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并使灯罩100旋转,根据移动部310的移动,灯罩100的旋转变得顺畅。
[0053]本实施例中,在移动部310的上部设置移动突起311,在连接支架200的下部形成导向槽210,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无需受此限制,连接支架200的下部可形成向移动部310突出的移动突起311,在移动部310的上部,可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210,使移动突起311收容到导向槽210。根据这种结构,移动部310和连接支架200也能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
[0054]盘条螺纹钢320设置成,灯罩100在正位置时,与灯罩100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且贯通移动部310的部分领域并螺丝结合,盘条螺纹钢320旋转时,移动部310随着盘条螺纹钢320移动。
[0055]盘条螺纹钢320的一端部连接了使盘条螺纹钢320旋转的旋转发动机330,另一端部连接到使盘条螺纹钢320可旋转地固定支撑的支架。
[0056]旋转发动机330是不仅使盘条螺纹钢320向一个方向旋转,还能向两个方向旋转的双向发动机,根据旋转发动机330的旋转方向,可改变驱动单元300的移动部310移动的方向。因此,根据旋转发动机330的旋转方向,改变灯罩100的旋转方向。
[0057]下面说明具有这种结构的车辆用前照灯I的作用。
[0058]为了改变前照灯的照射方向,控制驱动单元300的旋转发动机330的动作。
[0059]旋转驱动旋转发动机330时,与其连接的盘条螺纹钢320的旋转,随着盘条螺纹钢320的旋转,移动部310会移动,与移动部310连接的连接支架200也一同移动。随着连接支架200的移动,灯罩100会整体旋转。
[0060]这时,连接支架200和移动部310向与移动部310移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连接支架200的移动也变得顺畅。
[0061]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前照灯1,具有能够弥补对于震动和空间制约的弱点、减少部件数量及改善工程的效果。
[0062]另外,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或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I。但是,省略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I的说明相同的部分。
[0063]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5及图6中,与图1至图4相同的参照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0064]参照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2,与一实施例比较时,连接支架200形成脱离防止部220,具有端差地位于导向槽210的两端部并防止移动突起311的脱离。
[0065]本实施例中,因导向槽210的两端部形成脱离防止部220,能够防止移动部310的移动突起311向导向槽210的外部脱离。通常,构筑适应型前照灯系统的灯罩100的旋转半径并不大,移动部310的移动突起311随着导向槽210移动的距离是有限制的,移动突起311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移动,因此无需担心脱离,但本实施例的脱离防止部220在外部冲击或突发状况下,也能防止移动突起311脱离导向槽210。
[0066]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用前照灯3,与一实施例比较时,连接支架200能够折曲与其下部结合的弹性部件230,形成导向槽210。
[0067]因弹性部件230具有弹性,如图6,若以‘匚’形状折曲与连接支架200的下部结合的弹性部件230而形成导向槽210,就能灵活应对作用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的垂直反力,即移动部310的移动突起311随着导向槽210滑动时,与滑动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因此,随着移动部310的移动,移动突起311向与移动部310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滑动时,减少移动突起311和导向槽210内侧面之间产生的反力,从而减少摩擦力,使滑动变得顺畅。
[0068]上述说明只是例示性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在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人,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本质特性的范围内,可进行多种修改、变更及替换。因此,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实施例及附图并不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并不受这种实施例及附图的限定,与其同等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思想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前照灯,包括: 灯罩,位于基架,通过旋转轴向上下方向旋转; 连接支架,与所述灯罩的旋转轴隔离,结合到所述灯罩的下部; 及驱动单元,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使所述连接支架向所述灯罩旋转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移动部,连接到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 盘条螺纹钢,贯通所述移动部的部分领域并螺丝结合,通过旋转使所述移动部直线移动; 旋转发动机,连接到所述盘条螺纹钢的端部,旋转所述盘条螺纹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部和所述连接支架可向所述移动部移动的方向和交叉的方向可滑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部上形成向所述连接支架突出的移动突起; 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向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使所述移动突起收容到所述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下部形成向所述移动部突出的移动突起; 在所述移动部的上部,向与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形成导向槽,使所述移动突起收容到所述导向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具有端差地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两端部,形成防止所述移动突起脱离的脱离防止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能够折曲与其下部结合的弹性部件,形成所述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支架在所述灯罩的下部螺丝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前照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发动机是能够使所述盘条螺纹钢双向旋转的双向发动机。
【文档编号】F21W101/10GK203744077SQ201420090225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吴昌焕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