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及设有该冷却水套的磁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7502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及设有该冷却水套的磁控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及设有该冷却水套的磁控管,所述冷却水套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水流通道,分别为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所述冷却水套的一侧设有上层水道进水口和上层水道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套的另一侧设有下层水道进水口和下层水道出水口。还公开了一种设有所述双U型冷却水套的磁控管。本实用新型的双U形冷却水套结构使水套上各个侧面都有循环水流过,增强了水冷套的冷却效果,提高了磁控管长时间工作的稳定性,增加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同时该种结构的双U形冷却水套结构是采用机械加工技术成型,避免了结构内部气泡的出现,提高散热性能,从而提高了磁控管的效率,并且可延长磁控管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及设有该冷却水套的磁控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冷磁控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还涉及一种带 有该双U型冷却水套的磁控管。

【背景技术】
[0002] 磁控管是一种用来产生微波能的电真空器件。实质上是一个置于恒定磁场中的二 极管,管内电子在相互垂直的恒定磁场和恒定电场的控制下,与高频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把从恒定电场中获得能量转变成微波能量,从而达到产生微波能的目的。因其工作再高频 环境下,且功率较高,因此真空管极易发热,在实际使用中一般采用风冷或水冷方式进行散 热,而在工业应用中,磁控管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因此工业用磁控管多采用水冷磁控管,其 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包括:支架9、真空管10、磁铁11、安装底板12、滤波组件、屏蔽盒装 13和冷却水套14 ;其中冷却水套设有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散热水套与真空管物理接 触,通过热传导方式将热量传递给水套,水套中的循环水持续将水套热量带走,从而保证真 空管温度不会引起连续工作而持续升高,磁控管最终工作在一个稳定的状态。
[0003] 中国专利200720057008. 7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冷磁控管的散热水套,包括水套本 体,设置在本体内的水道、设置在本体端部的进水口及出水口,进水口及出水口与水道相 通,设置在本体内的水道包括有分别于进水口及出水口相通的纵向进水水道及纵向出水水 道,以及将纵向进水水道与纵向出水水道连通的横向水道。该水套是铝块通过数控加工而 成,其内侧包含3条相通的钻孔,其中由左至右的钻孔其左侧端口用螺栓堵住,3条钻孔形 成U型,其三面有循环水通过,而剩下一面没有循环水流过,磁控管长期处于工作状态时很 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热,从而影响磁控管工作效率。
[0004] 中国专利200520064337. 5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冷磁控管的散热水套,把冷却水套 设计成了圆形,虽然可以使得真空管的周围每个面均有冷却水流过,且水流是整个圆形循 环,但是该水套铸造而成,加工工艺复杂,在制造过程中容易引入杂质,且难以避免加工过 程中出现气泡的情况,从而影响散热效果;同时,水套采用一次性铸造成型,无法从外观上 进行质量检查。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散热性能好,又避免 内部有气泡的新型双U形冷却水套结构,使磁控管的圆柱形真空管的一周都有水流通过, 更有效的带走真空管的热量,从而提高磁控管的工作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0006]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7] -种双U型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水流通道,分别为上层水 道和下层水道;所述上层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其中一个侧面上,所述下 层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另一个侧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中 设置两个不同朝向的U型水流通道,实现水套上各个侧面均有循环水流过,增强了冷却效 果。
[0008] 如上所述的双U型冷却水套所述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上层 水道包括分别与上层水道进水口、上层水道出水口相通的进水水道、出水水道以及将进水 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的连通水道。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水道的一端设有工艺通孔。
[0010] 更进一步的,所述工艺通孔上设有堵塞密封件一。
[0011] 如上所述的双U型冷却水套,所述上层水道进水口、上层水道出水口上均设有内 螺纹;所述下层水道进水口、下层水道出水口上也均设有内螺纹。
[0012] 如上所述的双U型冷却水套,所述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的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上 层水道包括分别与上层水道进水口和上层水道出水口相通的进水水道、出水水道以及将进 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的连通水道。
[0013] 一种设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双U型冷却水套的磁控管。
[0014] 本实用新型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
[0015] 1)本实用新型双U形冷却水套的内部设置两个U形水流通道,一侧设有上层水道 进水口和上层水道出水口,其另一侧设有另一朝向的下层水道进水口和下层水道出水口, 从而使水套上各个侧面都有循环水流过,增强了水冷套的冷却效果,提高了磁控管长时间 工作的稳定性,增加了磁控管的使用寿命;
[0016] 2)本实用新型双U形冷却水套结构采用机械加工技术成型,而非铸造成型,避免 了结构内部气泡的出现,提高散热性能,从而提高了磁控管的效率,并且延长磁控管的使用 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 附图1为双U型冷却水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2为上层通道、下层通道的简化示意图。
[0019] 附图3为双U型冷却水套的上层剖视图。
[0020] 附图4为双U形冷却水套的下层剖面图。
[0021] 附图5为现有技术中磁控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其中:1、上层水道进水口;2、上层水道出水口;3、下层水道进水口;4、下层水道出 水口;5、工艺通孔;6、工艺通孔;7、堵塞密封件一;8、堵塞密封件二;9、支架;10、真空管; 11、磁铁;12、安装底板;13、屏蔽盒装;14、冷却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结合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 套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水流通道,分别为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上层水道、下层水道设有独 立的进、出水口。所述冷却水套的一侧设有上层水道进水口 1和上层水道出水口 2,所述冷 却水套的另一侧设有下层水道进水口 3和下层水道出水口 4。工作过程中,一条冷却水从上 层水道进水口 1进入冷却水套,绕圆柱形真空管3/4周后从上层水道出水口 2流出,然后再 从下层水道进水口 3进入冷却水套,绕真空管圆柱3/4周后从下层水道出水口 4流出。在 冷却水套的外侧,采用水管将上层水道出水口 2和下层水道进水口 3连通。
[0024] 所述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均水平设置,两者所处的水平面相互平行。所述上层水 道和下层水道的结构相同。所述上层水道包括分别与上层水道进水口 1和上层水道出水口 2相通的进水水道、出水水道以及将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的连通水道。下层水道的结构 亦如此,包括分别与下层水道进水口 3和下层水道出水口 4相通的进水水道、出水水道以及 将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的连通水道。
[0025] 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中连通水道的一端均设有工艺通孔,分别为工艺通孔5和工 艺通孔6,工艺通孔5和工艺通孔6上分别设有堵塞密封件一 7和堵塞密封件二8。该冷却 水套通过机械加工技术成型,该种结构的冷却水套采用在冷却水套内钻孔形成。以上层水 道为例,在冷却水套内打3条相通的钻孔:第一钻孔、第二钻孔、第三钻孔,三条钻孔依次相 通,其中第二个钻孔的一端用堵塞密封件一 7堵住,由此三个钻孔形成U型。该种结构的冷 却水套内部有效避免了气泡的产生,从而该结构的冷却水套的散热性能就较强。冷却水套 的具体结构如图3、4所示,其中图中的箭头表示冷却水的流通方向。
[0026] 所述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上均设有内螺纹。密闭性好,在与外部 水管连通时可防止漏水的可能出现。
[0027] 基于上述双U型冷却水套的设计,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设有所述双U型冷却水 套的磁控管,该磁控管包括支架、真空管、磁铁、安装底板、滤波组件、屏蔽盒装和双U型冷 却水套,双U型冷却水套与真空管物理接触,内部冷却水流过带走热量,实现对磁控管的冷 却。
[002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 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双U型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套内部设有两个U型的水流通道,分 别为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所述上层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其中一个侧 面上,所述下层水道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冷却水套的另一个侧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U型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道和下层水道的结构 相同,其中所述上层水道包括分别与上层水道进水口、上层水道出水口相通的进水水道、出 水水道以及将进水水道和出水水道连通的连通水道。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双U型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水道的一端设有工艺通 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双U型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通孔上设有堵塞密封 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U型冷却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水道进水口、上层水道 出水口上均设有内螺纹;所述下层水道进水口、下层水道出水口上均设有内螺纹。
6. -种设有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双U型冷却水套的磁控管。
【文档编号】H01J23/00GK203895404SQ201420304404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9日
【发明者】刘川来, 姚永, 李玉峰, 方国帅, 刘军明 申请人:青岛东方循环能源有限公司,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