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式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7024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翻转式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灯用的光源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通过翻转动作丰富车灯发光部位造型的光源系统,属于汽车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满足照明、安全指示等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借助车灯来体现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现有的车灯主要通过光源的亮暗变化以及亮暗分布的变化来丰富点灯效果,并借此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由于这种方式已经被人所熟知,希望继续通过同样的方式提高使用者的个性化体验比较困难,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翻转式光源系统,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灯具结构,使车灯在使用前与使用时呈现不同的状态,旨在进一步丰富利用车灯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实现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有:

一种翻转式光源系统,包括支架、翻板、反射镜、光源和装饰板,所述支架竖直设置,所述翻板铰接在所述支架上,铰接轴线左右延伸,所述装饰板和反射镜固定在所述翻板上,当所述翻板处于使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水平向前的位置时,所述装饰板平铺式位于所述反射镜的上方,所述支架上还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翻板相对所述支架前后摆动的电动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设有左支腿和右支腿,所述翻板通过其左右两边外伸的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架的左、右支腿上,所述左、右支腿间空隙的距离大于所述翻板的左右宽度。

所述反射镜可以由顶面、由下向后延伸的曲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围成,所述曲面为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顶面上。

所述支架的左、右支腿的中上部可以各自设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悬臂,所述悬臂的上平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悬臂上固定有盖板,所述盖板带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盖板与相应的所述悬臂相扣合形成一个圆孔,所述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铰接于一个所述圆孔中。

所述翻板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位于所述左轴段和右轴段之间,所述反射镜的后部与所述第二支板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的一侧面上,所述装饰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的另一侧面上。

所述装饰板优选为平板,并与所述第一支板平行设置。

所述装饰板上远离所述反射镜的一侧表面优选经过如下任意一种外观处理:皮纹加工、镀铝、镀铬或设置花纹。

所述翻板的左轴段上、左支腿与所述翻板之间并排套有旋转齿片和限位轴套,其中所述旋转齿片与左轴段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齿片呈扇形,扇形的圆心位于相应轴段的轴线上,齿位于扇形的圆弧边缘,所述限位轴套与左轴段之间允许相对转动,所述限位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限位轴套上设有两处径向外伸的限位挡筋,所述限位挡筋在轴向上超出所述限位轴套的轴径、朝向所述旋转齿片外伸,所述旋转齿片的扇形圆心角小于两个所述限位挡筋的周向夹角,所述电动驱动装置为马达,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左支腿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旋转齿片啮合,所述翻板的右轴段上套设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右端靠在所述支架的右支腿的左侧面上。

所述翻板在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当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朝向前下方时所述翻板处于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水平向前时所述翻板处于的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翻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装饰板的下边缘优选不高于所述翻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反射镜的下边缘。

所述主动防炫目装置还可以包括车载电脑,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电脑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灯具结构,通过改变车灯在汽车行驶与非行驶状态下的结构形式使车灯呈现不同的外观状态,是现有改变光源亮暗以及亮暗分布的方式之外的全新技术思路。主机厂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各种车辆启动时的欢迎模式,以突显个性化。

本实用新型使得灯具发光部位的造型不再单一,使车灯在使用前与使用时有着不同的状态。如果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改变光源亮暗以及亮暗分布的方式相结合,将使车灯在结构和灯光两方面都更加富于变换,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个性化选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初始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图1初始状态的右视图;

图4为图1工作状态的右视图;

图5为图1工作状态的后视图;

图6为所述齿轮与旋转齿片啮合状态局部放大图;

图7为所述限位轴套的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转式光源系统,包括支架1、翻板2、反射镜3、光源4和装饰板5。所述支架竖直设置,所述翻板铰接在所述支架上,铰接轴线左右延伸,所述翻板可以相对所述支架前后摆动。所述装饰板和反射镜均固定在所述翻板上,所述装饰板和反射镜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当所述翻板处于使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水平向前的位置时,所述装饰板平铺式位于所述反射镜的上方。所述支架上安装有能够带动所述翻板相对所述支架前后摆动的电动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设有左支腿和右支腿,所述翻板通过其左右两边外伸的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架的左、右支腿上,所述左、右支腿间空隙的距离大于所述翻板的左右宽度。当车辆没有开动以前,可以通过所述电动驱动装置转动所述翻板到某个位置,使所述装饰板处于所述反射镜的前方遮挡所述反射镜,此时在灯具外部观察灯具内部时,只能看到装饰板,无法看到反射镜。装饰板上可以进行各种外观性处理或者制作装饰。当车辆启动准备工作时,可以通过车载电脑给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发出控制指令,使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翻板摆过一定角度后停止,然后光源点亮。在该停止位置上,从外部观察灯具时,能看到反射镜,但是无法看到装饰板。由此,车灯能够在车辆使用前与使用时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外观状态,突破了以往一成不变的灯具外观的局限性,解决了现有的灯具发光部位造型单一的问题,为进一步通过车灯体现个性化提供了更加富于变换的实现方式。例如,采用所述翻转式光源系统可以方便主机厂制作车辆启动时的“欢迎模式”(所谓“欢迎模式”,包括启动车辆时车灯点亮或者喇叭响起等)。

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是矩形环状的框架结构,所述左、右支腿分别由其左、右边框充当。所述左、右支腿间空隙的距离大于所述翻板的左右宽度,以免所述支架干涉所述翻板的前后摆动。

所述反射镜可以由顶面、由下向后延伸的曲面以及左右两个侧面围成,所述曲面为所述反射镜的反射面,所述光源固定在所述顶面上,光源射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面反射后从所述反射镜的前部敞口射出。

车辆使用前与使用时,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可以带动所述翻板分别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朝向前下方时所述翻板处于的位置为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反射镜的出光方向水平向前时所述翻板处于的位置为所述第二位置。当车辆在使用和不使用之间转换状态时,由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翻板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实现。

所述翻板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装饰板的下边缘优选不高于所述翻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反射镜的下边缘,以便能全部遮挡所述反射镜。

所述装饰板优选为平板,并与所述第一支板平行设置。当所述翻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从灯具的正前方仅能看到所述装饰板的边缘,对于在车辆使用中观察车灯点灯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所述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架的左、右支腿上可以具体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支架的左、右支腿上可以各自设有一个向前突出的悬臂,所述悬臂的上平面上设有半圆形凹槽,所述悬臂上固定有盖板6,所述盖板带有半圆形凹槽,所述盖板与相应的所述悬臂相扣合形成一个圆孔,所述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铰接于一个所述圆孔中。该结构的优点是装拆方便,易于调试。所述悬臂优选设置在左、右支腿的中上部。

所述翻板可以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支板21和第二支板22,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是所述翻板的主体,均位于所述左轴段和右轴段之间。所述反射镜的后部通过螺钉与所述第二支板固定连接,所述反射镜的顶部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的一侧面上,所述装饰板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板的另一侧面上。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交于所述铰接轴线,左轴段和右轴段分别位于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接处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位置的具体方位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设定,例如将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的前方和后方且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支架呈30度角的位置设定为所述第一位置。由于所述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相垂直,所述装饰板又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板,因此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装饰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也是30度。

所述装饰板上远离所述反射镜的一侧表面优选经过如下任意一种外观处理:皮纹加工、镀铝、镀铬或设置花纹,该表面决定了车辆使用前的灯具外观,主机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通过在该表面上设置任何装饰元素来彰显个性。

附图所示实施例中,所述翻板的左轴段上、左支腿与所述翻板之间并排套有旋转齿片7和限位轴套8,其中所述旋转齿片与相应轴段固定连接。所述旋转齿片呈扇形,扇形的圆心位于相应轴段的轴线上,齿位于扇形的圆弧边缘。所述限位轴套与相应轴段之间允许相对转动,所述限位轴套直接或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架上,本实施例中具体是通过所述限位轴套上靠近左侧支腿一侧端面上轴向和径向均外凸于轴径的两处翼板8-2螺钉固定在所述支腿上实现的。所述限位轴套上设有两侧径向外伸的限位挡筋8-1,所述限位挡筋在轴向上超出所述限位轴套的轴径、朝向所述旋转齿片外伸,使所述旋转齿片在周向上受限于所述限位挡筋。所述旋转齿片的扇形圆心角应小于两个所述限位挡筋的周向夹角,二者的差值决定了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的夹角,也即所述翻板的摆动行程夹角。所述电动驱动装置为马达9,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支架的一侧支腿上,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10,所述齿轮与所述旋转齿片啮合。所述齿轮和旋转齿片可以位于所述支架以外的左侧或右侧,优选位于左、右支腿之间,相应地,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伸向的位置以及所述限位轴套的设置位置也应与此对应。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限位挡筋的周向夹角约为150度,所述旋转齿片的扇形圆心角约为60度,所述翻板的摆动行程夹角约为90度,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将所述翻板翻转并停留到任何位置。所述摆动行程的起点和终点取决于所述限位轴套固定于所述支架上的周向方位。

所述马达根据车载电脑的控制指令进行工作,马达的转动依次带动所述齿轮和旋转齿片的转动,旋转齿片的转动再带动所述翻板摆动,摆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马达停止工作。所述翻板可以实现各种角度的旋转,具体限位由车载电脑给与马达的信号以及限位轴套上限位档筋的位置来决定。

所述翻板的右轴段上可以套设轴套11,所述轴套的右端靠在所述支架的相应侧支腿的左侧面上。所述轴套、限位轴套的设置可用于保证所述翻板的左右两边与左、右支腿间保持固定的间隔,以保证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摆动过程中不与所述支腿发生干涉。

所述马达在所述支腿上的安装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支架上固定有马达盖板,所述马达盖板随形压在所述马达上。通过所述马达盖板,所述马达得以安装固定在所述支架上,同样,该结构装拆方便,易于调整。

所述翻转式光源系统还可以包括车载电脑,所述电动驱动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车载电脑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本文所称的水平、竖直、前后、左右、上下是为说明相关零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图5视角下观察者所见的各相应方位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