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灯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5818阅读:724来源:国知局
车灯的光学透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车灯的光学透镜,尤指一种可广泛增加照明区域与光型,并提高照明亮度功效,以能增加行车安全的车灯的光学透镜。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在设计上会在车头装设具有不同功能的车灯,每种车灯的光形及光迹都必需符合法规的规定,而一般车辆的近光灯及雾灯的光形都是横椭圆形,并且位于一条水平光轴的下方,此种光形的车灯虽然可以达到近距离照明的目的,但由于光线都集中在水平光轴的下方,因此,位于该水平光轴上方的区域比较昏暗,驾驶人在夜间行驶时不易辨识较高位置的物品,例如交通标志等等,故此种现有车灯通常需要增设补光的结构。

近来,为了提高行车安全,对于汽车车灯的照明光形设计,渐渐要求提高照明的对比度;传统式头灯因难以符合目前国际规范与要求而逐渐被投射式车灯淘汰,而投射式车灯光学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如:

1.可以有较低头灯高度,因此可以利用此一特点设计出能调适各种不同路况的复合灯具,可在弯路、叉路与高速公路行驶时提高不同路面照明,以提高行车安全性。

2.投射式车灯配合遮光片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比传统式头灯清楚的明暗截止线,如此可让对面来车的驾驶者眼睛觉得较为舒适。

3.采用透明灯壳作为保护而非用来扩散或偏折光线,因此可以采用具有较大倾斜角的灯壳,使得车头与车灯造型可以设计得更流畅与富有变化。

而一般投射式车灯的光学系统,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51276号“可调整远近的车灯结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70774号“头灯光学结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521164号“车辆用投灯构造”及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81848号“汽车用灯具”,其大致上由反射镜面、灯源、遮光片及透镜所构成;利用反射镜面将灯源所发出的光线聚集到一聚焦点,再移动投射透镜使透镜焦点与该聚焦点重合,并通过特定形状的一遮光片阻隔部分光源,以投射出具有明暗截止线(Cut-off Line)的需求光型。

而实际施行使用上发现,一般光线通过反射镜聚焦后射入透镜,利用透镜的曲面折射出照明光线,如图9所示,利用光域图表示所照射出来的光线范围,于明暗截止线往下,其中央部位具有明亮的照明区域,表示为亮区(A),而越往两侧形成光源不足的暗区(B),造成其光型所能照射的范围有所限制,致使其在整体结构设计上仍存在有改进的空间。

于是,设计人特再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再度针对实际使用而予以研究改良,特提供一种车灯的光学透镜,以期达到具有更佳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的光学透镜,尤指一种可广泛增加照明区域与光型,并提高照明亮度功效,以能增加行车安全的车灯的光学透镜。

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车灯的光学透镜,所述车灯的光学透镜包括一安装于车灯内部且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能穿设的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包含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入光面接收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所述光线通过光学透镜的内部折射并由出光面照射出去,其中:

所述入光面上设有网点结构,所述网点结构为多个规律排列的微结构所构成,所述光线能通过所述微结构在所述光学透镜的内部形成漫射扩散;

借此,利用微结构使光线于光学透镜内部增加多重折射的效果,以能扩大出光范围,让照射出的光型能符合车辆灯光检验法规,并同时达到提高照明亮度与行车安全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微结构为内凹于所述入光面上的凹部,所述凹部为弧凹槽。

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微结构为凸出于所述入光面上的凸部,所述凸部为弧凸粒。

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网点结构包括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微结构。

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所述网点结构包括多个呈网格状排列的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灯的光学透镜,通过规律排列的微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加射入光线于光学透镜内部形成漫射扩散的效果,使其在光线通过出光面的光学作用而照射出去时,不仅不会影响原先预设的光型,更可提高照明亮度,让光线均匀明亮,同时能有效补足车灯暗区的亮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透镜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微结构(凹部)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微结构(凸部)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光学透镜所产生的照明区域光型示意图;

图9为现有技术光学透镜所产生的照明区域光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光学透镜

11 入光面

12 出光面

2 网点结构

21 微结构

211 凹部

212 凸部

A 亮区

B 暗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实用新型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现于下详细说明,并请一并参阅所揭的附图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立体外观、平面及剖视示意图,其主要设有一安装于车灯内部且能供发光元件所发射的光线穿设而照明的光学透镜1,其中:

所述光学透镜1包含有一入光面11及一出光面12,所述入光面接收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线,光线经光学透镜1内部折射而由所述出光面12照射出去,其中:

所述入光面11上设有网点结构2,所述网点结构2为多个规律排列的微结构21所构成,所述微结构21用以增加射入光线于光学透镜1内部形成漫射扩散的效果。

请参阅图1~图7所示,当于使用时,该光学透镜1安装在车灯内部,车灯的种类较为多样化,如需利用遮片控制远近的车辆远近切换车灯、机车头灯等需要通过光学透镜折射光线再照射出去的车灯设备;所述光学透镜1被安装于车灯内发光元件的前方,主要包含有一入光面11及一出光面12,利用入光面11接收来自发光元件的光线,当光线射入入光面11时,能让分布在入光面11上的网点结构2来增加接收进入光学透镜1的光线,当光线穿入规律排列的微结构21时,其每一微结构21可将光线再次扩散,使其光线于光学透镜1内不断的折射,而让光线于光学透镜1内部形成漫射扩散的效果,如此,当光线通过出光面12光学作用而照射出去形成所需的光型时,即可提高照明亮度,使其光线均匀明亮,同时能有效补足车灯照明所产生的暗区的亮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车灯的光学透镜中所述网点结构2为采用规律网格状排列(如图1~图2所示)或规律放射状排列(如图3~图4所示)的多个微结构21所构成;而所述微结构21采用内凹于入光面11的凹部211(如图6所示),或采用凸出于入光面11的凸部212来实施(如图7所示),其凹部211与凸部212均能有效均匀光线明亮度并提高照明亮度。进一步所述凹部211可采用弧凹槽,而所述凸部212则采用弧凸粒。

本实用新型通过实际实验结果,安装本实用新型光学透镜所产生的光域示意图,请参阅图8所示,由本实用新型光学透镜所表示的照明光域图相对传统现有光学透镜的光域图(如图9所示)比较可看出,由明暗截止线下方中央部位具有明亮的照明区域,表示为亮区,而往两侧也同样具有充足光源,当光线穿入本实用新型规律排列的微结构时,其每一微结构21可将光线再次扩散,使其光线于光学透镜1内不断的折射,而让光线于光学透镜1内部形成漫射扩散的效果,当光线通过出光面12的光学作用而照射出去形成所需的光型时,即可提高照明亮度,使其光线均匀明亮,同时能有效补足车灯暗区的亮度。

通过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组成与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灯的光学透镜,通过规律排列的微结构设置,达到增加射入光线于光学透镜内部形成漫射扩散的效果,使其当光线通过出光面的光学作用而照射出去时,不仅不会影响原先预设的光型,更可提高照明亮度,让光线均匀明亮,同时能有效补足车灯暗区的亮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