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功率LED水冷灯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8016阅读:5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功率LED水冷灯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LED水冷灯条。



背景技术:

LED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可以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可见光,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以及节能环保等优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种新型绿色光源。LED软灯条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照明、家居照明、广告招牌、点缀装饰等,如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公共环境照明装饰,由于LED灯珠在高温下会迅速光衰,需要具有良好的散热条件才能保证使用寿命,因此在LED灯条领域往往采用的是小功率LED贴片灯珠,从而避免出现散热不佳造成LED灯珠使用寿命缩短,同时LED灯条表面往往设置有防水保护层,如采用功率过大的LED贴片灯珠,过多的热量堆积也会迅速使防水保护层的透明度降低,透光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照明效果佳,光衰少的大功率LED水冷灯条。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功率LED水冷灯条,包括柔性树脂保护层,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内设有FPC柔性基板,所述FPC柔性基板正面设有若干等距排列并与其电连接的LED贴片灯珠,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内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进水道及出水道,所述进水道位于FPC柔性基板正面上方,所述出水道位于FPC柔性基板背面下方,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一端设有与进水道相连的进水口、与出水道相连的出水口及用于接线的接线口,所述进水道及出水道在柔性树脂保护层相对于进水口、出水口及接线口的一端相互连通。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FPC柔性基板正反面的柔性树脂保护层内设置彼此连通的进水道及出水道,通过冷却水流动带走LED贴片灯珠散热出的热量,从而提升散热效果,可增大LED贴片灯珠的单颗功率,以此增加灯条的照明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FPC柔性基板背面设有一层导热铜箔。

上述结构中,导热铜箔可快速将来自LED贴片灯珠的热量传递到整个FPC柔性基板上,从而增加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LED贴片灯珠底面与FPC柔性基板表面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

上述结构中,导热硅脂可使LED贴片灯珠的热量快速传递至FPC柔性基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散热效果佳,相比现有灯带可植入更大功率的LED贴片灯珠,增加照明效果,同时良好的散热条件可避免LED贴片灯珠光衰的现象发生,并能避免因为高温导致柔性树脂保护层过早老化、变硬、发黄、透明度下降,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向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0-柔性树脂保护层;11-FPC柔性基板;111-LED贴片灯珠;112-导热铜箔;12-进水道;13-出水道;14-进水口;15-出水口;16-接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如图1及图2所示的一种大功率LED水冷灯条,包括柔性树脂保护层10,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10内设有FPC柔性基板11,所述FPC柔性基板11正面设有若干等距排列并与其电连接的LED贴片灯珠111,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10内沿其长度方向还设有进水道12及出水道13,所述进水道12位于FPC柔性基板11正面上方,所述出水道13位于FPC柔性基板11背面下方,所述柔性树脂保护层10一端设有与进水道12相连的进水口14、与出水道13相连的出水口15及用于接线的接线口16,所述进水道12及出水道13在柔性树脂保护层10相对于进水口14、出水口15及接线口16的一端相互连通。

上述结构中,通过在FPC柔性基板11正反面的柔性树脂保护层10内设置彼此连通的进水道12及出水道13,通过冷却水流动带走LED贴片灯珠111散热出的热量,从而提升散热效果,可增大LED贴片灯珠111的单颗功率,以此增加灯条的照明消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FPC柔性基板11背面设有一层导热铜箔112。

上述结构中,导热铜箔112可快速将来自LED贴片灯珠111的热量传递到整个FPC柔性基板11上,从而增加散热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LED贴片灯珠111底面与FPC柔性基板11表面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图中未示出)。

上述结构中,导热硅脂可使LED贴片灯珠111的热量快速传递至FPC柔性基板11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散热效果佳,相比现有灯带可植入更大功率的LED贴片灯珠111,增加照明效果,同时良好的散热条件可避免LED贴片灯珠111光衰的现象发生,并能避免因为高温导致柔性树脂保护层10过早老化、变硬、发黄、透明度下降,具有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