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4630发布日期:2019-01-15 22:4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



背景技术:

由于虫、蚊等飞虫通常都具有趋光性,因此有光的地方常常是飞虫聚集的地方。为了避免蚊虫叮咬以及飞虫的聚集,人们研制了各种灭蚊灯具。例如,专用的灭蚊灯,使用光纤诱捕蚊虫并通过高压电罩电死飞过来的蚊虫;在台灯上设置小风扇、设置蚊香座、设置胶黏层等等。

申请人通过检索,发现一篇专利名称为《带灭蚊功能的照明装置》,其申请号为201720489854.X,公告日为2018.02.23,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包括壳体及控制单元,所述壳体包括照明部和灭蚊部,所述照明部内设有照明灯,所述灭蚊部的侧壁上设有供蚊虫飞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灭蚊部内设有二氧化碳能量盒及风机或者所述灭蚊部内设有二氧化碳能量盒及电网或者所述灭蚊部内设有二氧化碳能量盒、风机及电网,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的照明灯、二氧化碳能量盒、风机和/或者电网工作。

上述专利是通过释放二氧化碳来吸引蚊子,并利用风机将装置附近的蚊子吸入到装置内,但是该装置还是会存在一些缺陷,吸引蚊子效果不够好,还是会存在漏网的蚊子去叮咬人体,影响用户睡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蚊效果好,可有效避免蚊子漏网的新型的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包括灭蚊部、照明部和中架,所述照明部内设有照明灯,所述灭蚊部内设有风机,所述灭蚊部分为灭蚊部上壳体和灭蚊部下壳体,所述照明部分为照明部上壳体和照明部下壳体,所述灭蚊部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中架上端与灭蚊部上壳体连接,中架下端与照明部上壳体连接,所述灭蚊部下壳体与照明部上壳体间隔设置构成排气通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灭蚊部与照明部均分成上下壳体设置,使其互相独立,可拆卸,而中架将灭蚊部和照明部连接在一起,使照明灯结构简单、外形美观,第一通孔的作用是使风机能够将照明灯附近的蚊虫吸入到照明灯内,风从第一通孔进入再从排气通道出来构成循环,能够有效捕杀蚊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架下端设有拱起部,照明部上壳体与拱起部之间形成透明容腔,透明容腔内设置有诱蚊灯,所述中架成中空设置,风机设置在中架上端的中空部,中架与风机的风页对应周边处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中架位于排气通道位置处设置有出风口。

采用上述进一步设置,拱起部的设置使照明灯内的出风效果更好,诱蚊灯设置在透明容腔内,使光能够透出来,吸引蚊虫到照明灯附近,并且诱蚊灯朝上设置,不会影响到用户的睡眠,风机放置在中架的中空部,使该照明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风机工作后,风从进风口处进入,并在中空部流通,最后从中架上的出风口处吹出,形成循环,有效的吸引蚊虫并将蚊虫吸入到照明灯内。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照明部内设有香料盒,所述香料盒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照明部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散发香料和散热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贯通。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设置,香料盒的设置使该装置吸引蚊虫效果更好,香味从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处散发,再经过排气通道内吹出的风将香味散发在照明灯的四周,更好的吸引蚊虫,吸蚊效果更好,第三通孔还可以用于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灭蚊部下壳体与灭蚊部上壳体之间设有可拆卸的侧盖,所述侧盖与中架侧壁以及灭蚊部下壳体之间构成储蚊盒。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当储蚊盒内的蚊虫数量过多后,可将侧盖下拉从而将侧盖拆卸下来,对储蚊盒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气通道设置成喇叭状。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喇叭状的设置使香味及灯光散布在排气通道四周,散布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透明容腔的内壁上设置成波浪形曲面。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透明容腔内壁上设置成波浪形曲面使灯光向两边折射,吸引蚊虫的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对用户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再更进一步设置:所述中架位于进风口下端处设置成向下延伸的翻边。

采用上述再更进一步设置,翻边的设置使蚊虫被吸进后因翻边的作用而掉落到储蚊盒中,而不会被吸进中架内,便于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中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照明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包括灭蚊部1、照明部2和中架3,所述照明部2内设有照明灯21,所述灭蚊部1内设有风机11,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灭蚊部1分为灭蚊部上壳体12和灭蚊部下壳体13,所述照明部2分为照明部上壳体22和照明部下壳体23,灭蚊部1与照明部2均分成上下壳体设置,使灭蚊部1与照明部2之间互相独立,方便拆卸,更换内部零件,所述灭蚊部上壳体12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121,第一通孔121是使蚊虫和风从第一通孔121处进入到照明灯内,所述中架3上端与灭蚊部上壳体12连接,中架3下端与照明部上壳体22连接,中架3将灭蚊部1和照明部2连接在一起,使造型更加美观,所述灭蚊部下壳体13与照明部上壳体22间隔设置构成排气通道4,风机11启动后,风从第一通孔121吹入并将装置附近的蚊虫吸入到装置内,风再从排气通道4吹出,构成循环,并且排气通道4可设置成喇叭状,更加方便香味及灯光的散布,使散布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中架3下端设有拱起部,照明部上壳体22与拱起部之间形成透明容腔5,透明容腔5内设置有诱蚊灯51,拱起部的设置使照明灯内的出风效果更好,诱蚊灯51设置在透明容腔5内,使光能够透出来,吸引蚊虫到照明灯附近,并且诱蚊灯51朝上设置,不会影响到用户的睡眠,所述中架3成中空设置,风机11设置在中架3上端的中空部,中架3与风机11的风页对应周边处设置有进风口6,所述中架3位于排气通道4位置处设置有出风口31,风机11放置在中架3的中空部,使该照明灯整体结构简单、紧凑,风机11工作后,风从进风口6处进入,并在中空部流通,最后从中架上的出风口31处吹出,形成循环,有效的吸引蚊虫并将蚊虫吸入到照明灯内。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照明部2内设有香料盒24,香料盒24的设置使照明灯吸引蚊虫的效果更好,所述香料盒24上设有第二通孔241,第二通孔241用于将香料盒24内的香味散发出去吸引蚊虫,所述照明部上壳体22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散发香料和散热的第三通孔221,所述第二通孔241与第三通孔221贯通,第三通孔221既可以将第二通孔241散发出来的香味散发到照明灯外侧,又可以用于对电路板的散热,散发出来的香味再经过排气通道4内吹出的风将香味散发在装置的四周,更好的吸引蚊虫,吸蚊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灭蚊部下壳体13与灭蚊部上壳体12之间设有可拆卸的侧盖71,所述侧盖71与中架3侧壁以及灭蚊部下壳体13之间构成储蚊盒7,当储蚊盒7内的蚊虫数量过多后,可将侧盖71下拉,也可以网上推从而将侧盖71拆卸下来,然后对储蚊盒7进行清理,清理完成后,再装上即可。

所述透明容腔5的内壁上设置成波浪形曲面52,透明容腔5内壁上设置成波浪形曲面52使灯光向两边折射,吸引蚊虫的效果更好,并且不会影响用户睡眠。

所述中架3位于进风口6下端处设置成向下延伸的翻边33。翻边33的设置使蚊虫被吸进后因翻边33的作用而掉落到储蚊盒7中,而不会被吸进中架内,便于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启动风机11及诱蚊灯51,在风机11的作用下,因香料盒24和诱蚊灯靠近排气通道4一侧,香味容易扩散开来,散布在装置四周,而诱蚊灯51因波浪形曲面52的作用,灯光会折射出来,更好的将蚊虫吸引到装置四周,蚊虫靠近第一通孔121时,在风机11吸力的作用下,将蚊虫吸入到灭蚊部1内,因中架3成翻边33设置,所以蚊虫会掉落到储蚊盒7内,蚊虫在储蚊盒7内风干致死,等储蚊盒7内的蚊虫储存到一定量后,用户可以将侧盖71拆下来,对储蚊盒7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带灭蚊功能的照明灯的控制方法如下:

在需要照明时,按动照明灯的开关一次,此时开关处于第一档,照明灯开启,只启动照明功能。

在照明的同时需要灭蚊功能时,再次按动开关,此时开关处于第二档,风机与诱蚊灯开始工作,照明的同时也启动灭蚊功能。

只需灭蚊功能时,再次按动开关,此时开关处于第三档,照明灯关闭,风机与诱蚊灯继续工作,只启动灭蚊功能。

再次按动开关,此时开关处于第四档,风机与诱蚊灯停止工作,灭蚊功能与照明功能均关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