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源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05539阅读:来源:国知局
热熔定位孔22a的方式,能够防止在热熔时,所述热熔柱融化而导致对所述安装面22造成大范围的污染,不利于后续的反射光或者出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件30还可通过光学胶或者螺钉固定于所述安装面22上。
[0031]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面31包括非透光区域31a以及与所述非透光区域31a垂直设置的透光区域31b,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位于所述反射面11的下方,所述上盖10与所述下盖20形成的所述收容部21具有开口 211,所述光源40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并发生漫反射后,经由所述透光区域31b将光线通过所述开口 211透射出去。具体地,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设置有纹理(图未示),以便于当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时,利用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的纹理能够使得所述光线发生漫反射,从而改变所述光线原先的出射方向,使得所述光线沿不同方向反射。由于所述上盖10的反射面11可为镜面或者磨砂面,而且所述下盖20的安装面22也可为镜面或者磨砂面,因此,当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的光线发生漫反射时,所述光线会再次经过所述反射面11或者经过所述安装面22上进行反射,利用所述上盖10、导光件30以及下盖20的来回反射变相的增加了光线的光路长度,从而使光线效果更加发散也更加均匀。即,当该光线最终经由所述开口 211出光时,该光线能够得到中间较量,而两边较长且相对较暗的光线效果,使得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100得到较佳的灯光效果,减少光污染。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件30的导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从而能够防止有一部分光线直接经由所述光源40发射至所述导光件30上而导致光强过大的情况,进一步保证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始终都先经过所述反射面11后,再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件30上。
[0033]所述光源40包括电路板41以及灯珠42,所述电路板41固设于所述安装面22上,所述灯珠42固设于所述电路板41上。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41为方形板,并且所述电路板41设于所述导光件30的一侧。所述灯珠42可为LED灯珠。具体地,为了保证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件30的导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以便于所述光源40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因此,所述电路板41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导光面31至所述反射面11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电路板41可采用厚度大于所述导光件30的厚度的做法,或者,在所述安装面22上设置有至少一块垫块(图未示),所述电路板41设于所述至少一块垫块上。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所述安装面22上设置若干根螺柱或者定位柱,然后利用所述若干根螺柱或定位柱将所述电路板41垫高的同时,也可用以所述电路板41与所述安装面22的固定连接。
[0034]进一步地,所述光源40还包括包裹所述灯珠42的透镜(图未示)。所述透镜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灯珠42通过所述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件30的导光面31上,从而实现将所述灯珠42发出的光线部分在所述反射面11上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光路损耗,进而使得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面31上的光线减少,以使后续透出的光线强度减弱,达到柔和光线的目的。
[0035]如图4所示,所述灯珠42发出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一部分光线直接经由所述反射面11出光,另一部分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件30上,此时,由于所述导光面31上的非透光区域31a上设有纹理,因此,光线在所述非透光区域31a上进行漫反射,此时,有一部分光线经由所述非透光区域31a再次反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小部分光线在所述导光面31上损耗,而另一部分则是通过折射至所述导光件背离所述导光面31的一面上,然后进行反射和折射。依次类推,最终有部分光线折射进所述导光件31内部进行传导,并有部分光线溢散出导光件31,在下盖20的安装面重复之前的光路,并最终经由所述透光区域31 b将光线通过所述开口 211透射出去。
[0036]因此,当所述灯珠42为一个时,由于该灯珠42发射出去的光线经过所述上盖10的反射面11进行反射,然后经过所述非透光区域31a进行漫反射,再经由所述上盖10的反射面11或者所述下盖20的安装面22反射后,最终经由所述开口 211透射出去,得到一个中间较亮,两边光路较长并且较暗的灯光效果。因此,本发明的侧光源导光装置100使用一个LED灯即可达到中间亮并向两侧发散,并且达到一定发散长度的灯光效果,替代了现有的采用多个灯珠聚集在一起发光的设计,节约能源的同时也能够使得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100的整体灯光效果更佳。
[0037]进一步地,所述灯珠42可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当所述灯珠42为两个或者更多个时,该多个灯珠42可发出一个颜色的光线或者多个颜色的光线,如发出白色、红色、黄色或者蓝色光线等,以使光线更为多彩。
[0038]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100还包括外壳50,所述外壳50包括容置腔51,所述上盖10以及所述下盖20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5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50为全透光材料或者半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外壳50用以进一步将所述光源40经由所述导光件30透出的光线进一步进行吸收,进而使得最终透出的光线的光照强度更为柔和,从而能够防止光污染的产生,当用户直视该光线时,不会产生刺眼或者炫光的感觉,有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0039]本发明所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通过将光源设于导光件的一侧并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上盖的反射面设置,从而使得该光源能够通过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反射面上,并经由该反射面将光线反射至导光面上。由于该光源的光线通过反射面反射至导光面上,因此,该光源的光线在反射面上会造成一定的光损耗,从而使得反射至导光面上的光线较弱,进而当通过导光面出光时,该光线较为分散且光强较弱,故而当用户直视该灯光时,不易产生刺眼炫光的感觉,减少了光污染,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由于该光源的光线经过上盖以及导光件的来回反射,因此,能够得到中间亮并向两侧发散,并且达到一定发散长度的灯光效果。
[004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一些示例”或类似“第一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1]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的导光件以及光源,所述上盖包括反射面,所述下盖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导光件以及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件一侧且所述光源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所述光源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开口,所述导光面包括非透光区域以及与所述非透光区域垂直设置的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所述光源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并发生漫反射后,经由所述透光区域将光线通过所述开口透射出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透光区域上设置有纹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为镜面或磨砂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灯珠,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灯珠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还包括包裹所述灯珠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灯珠通过所述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容置腔,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面为镜面或磨砂面。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盖、收容于收容部内的导光件及光源,上盖包括反射面,下盖包括朝向反射面设置的安装面,导光件及光源均安装于安装面,光源位于导光件一侧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反射面设置,光源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反射面上,并经由反射面反射至导光件的导光面上。本发明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将光源的光线通过反射面反射至导光面上而使光线在反射面上造成一定的光损耗,从而使反射至导光面上的光线较弱,故而当用户直视该灯光时,不易产生刺眼的感觉。此外,由于该光源的光线经过上盖及导光件的来回反射,因此,能够得到中间亮并向两侧发散,并且达到一定发散长度的灯光效果。
【IPC分类】F21V19/00, F21V33/00, F21V7/04, F21V8/00, F21S8/00, F21Y113/10
【公开号】CN105465688
【申请号】CN201511031373
【发明人】渠鸿翔, 王光玉
【申请人】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31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