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连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069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连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制造具有以细晶铁素体为主的细微组织的细晶热轧钢板的热连轧设备。
背景技术
过去,在利用5-7架串列式热连轧(精)轧机热轧薄钢板的场合中,轧制计划大多是这样设定的,即第2架(或第3架)中的轧制负荷最大。这是因为,a)在第1架中,板坯(轧件)尚厚地从上游被送过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轧制负荷过高,则板坯头恐怕无法被咬入轧辊中;b)在减小板坯厚度的后段机架中,如果对薄板坯施加高轧制负荷,则板材易于成蛇形(S弯)并且板形如平坦度等常常恶化。这样的轧制计划例如记载在日本专利2635796号公报(其图2、3)中。
在传统的热连轧设备中,基于这样的轧制计划,在各机架中的轧机驱动电机的功率是这样确定的。
i)在第二架或者包括该机架的前段机架中的电机功率最高,后段的电机功率减小。根据上述的轧制负荷分配,后段机架的电机具有比前段机架的电机小的输出力矩并因而不足。
ii)也考虑了轧制负荷分配地使所有机架的电机功率相等。由于统一了电机形式而得到了与设备成本和安装有关的优点。
iii)后段机架的电机功率比前段机架的电机功率略高。
除了上述的轧制负荷分配外,还要考虑板坯输送速度随着板材减薄而增加,以及当在后段中使用细轧辊时要提高其所需的转动速度等。
在传统的热连轧设备中,很难生产出内部有细微铁素体组织的高机械性能的热轧钢板即所谓的细晶热轧钢板。作为细晶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存在着所谓的大压下轧制法和控轧法,在采用任何一种方法时,都必须在精轧设备的后段中的几个机架中实施大压下率轧制,但仍然很难如上所述地规定各架轧机的电机功率的传统设备上实施这样的轧制。
而且,大压下轧制法是这样的方法,即通过对奥氏体晶粒施加大压下来促成从奥氏体相(γ相)到铁素体相(α相)的应变诱发相变并因而实现组织细化。而控轧法是这样的方法,即不仅通过含有铌和钛并且在铌、钛的析出强化作用下实现高应力化,而且当利用铌、钛对奥氏体晶粒的再结晶的抑制作用实施低温轧制(铁素体区轧制)时,促进了从γ相到α相的应变诱发相变并由此实现铁素体晶粒细化。
在传统的设备中很难轧制细晶钢的原因如下所述。
首先,对用于获得细晶热轧钢板的上述大压下轧制,发明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例如后段三架轧机的累积应变必须为0.9以上。在这里,“应变”是指,在各段轧机的入口侧的钢板厚度h0与出口侧的厚度h1之差除以两者的平均厚度,即ε=(h0-h1)/{(h0+h1)/2}。而累积应变是指,在上述轧机中的后段三架轧机(两架时也能得到)的各架(其上游的机架因影响力小而不予以考虑)中的应变在考虑对金属组织影响的情况下权重累加,当在终轧机架、其上游紧邻的机架和上游再紧邻的机架中的应变分别取为εn、εn-1、εn-2时,用ε0=εn+εn-1/2+εn-2/4表示的ε0就是累积应变。
为了进行累积应变为0.9以上的大压下,例如在后段的各架轧机中必须进行压下率为40%以上的(应变为0.5以上)的轧制。在依照上述轧制计划的传统热轧设备中,在后段的三架轧机中设定的压下率最大不超过约30%,在依照上述i)设定电机功率的例子中,后段电机的功率没有余量,因此,在后段中很难实现压下率达到40%且累积应变为0.9以上的这样程度的大压下。
另外,如上述ii)、iii)所述,即便是在提高后段的轧机的电机功率的例子中,通常也没有增大轧制负荷并实现上述大压下的余地。即便后段的电机功率很高,与前段相比的功率差也一般耗费在使后段轧机的轧辊快速转动上了。相反,即便后段电机功率有相当的余量并能够在后段中进行充分的大压下,如上述b)所示,也无法解决与在板很薄的情况下易发生的板带蛇行和形状恶化有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制造细晶热轧钢板的、板带穿过轧机性能(防蛇弯)和板形也出色的热连轧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热连轧设备的特点是,它包括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前段、在轧件运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前段的下游侧的并且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后段,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轧机是异径辊轧机或者超细辊轧机,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分别配备有这样的驱动电机,即这些驱动电机的功率比设置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上游的任何一架轧机的驱动电机的功率高。
此外,最好包括终轧机架在内的所述后段的连续至少两架轧机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
而且,最好所述后段具有至少三架轧机,其中的两架轧机或三架轧机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
在这里,超细辊轧机是指其一对工作辊的直径都小于600毫米的轧机。而且,异径辊轧机是指其一对工作辊的直径不相等并且上下一对工作辊的等效辊直径(辊径平均值)不到600毫米的轧机。不过,异径辊轧机的等效辊径或超细辊轧机的辊径最好从功能角度考虑为550毫米以下,而在强度方面一般要求400毫米以上。
在该连轧设备中,首先,前段的两架以上轧机的驱动电机的功率高于其上游机架的电机功率,因而,能够在对金属组织的影响强的后段的机架中进行大压下轧制。而且,在该轧制设备中,由于后段的两架以上轧机是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所以,即便对变薄的板进行大压下,也难发生板带蛇行和板形恶化。这是因为,在这样的形式的轧机中利用比较小的轧制负荷进行压下率(及应变)高的轧制。当轧制负荷小时,在板宽方向上动力(推动力)也减小,因而,很难出现蛇行。另外,减小轧辊压扁变形量的结果就是,也减少了形状缺陷如所谓的边缘减薄。这样,很难发生与板带穿过轧机性能和板形有关的缺陷,所以,在后段中,相应于电机功率地显著提高压下率,累积应变也能达到0.9以上,由此一来,在该轧制设备中能够制造出具有细微铁素体组织的细晶热轧钢板。
另外,所述前段或所述后段的任何一架以上的轧机最好具有CVC功能。
在这里,CVC功能是指这样的功能,即在轴向上使外径连续变化而形成的轧辊(CVC辊)沿轴向移动,由此就能可变地控制辊缝形状。有这样的功能的轧机被称为CVC轧机。
利用这样的热连轧设备,就能进一步提高在后段中的板带穿过轧机性能以及板形的控制特性。具有CVC功能的轧机能够在宽广的范围里改变和控制辊缝形状,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轧辊的弯曲和热膨胀引起的凸度并进行板形控制,另外,由此一来,也加强了防止在后段中的板带穿过轧机的不稳定的作用。另外,在使上述后段的轧机具有CVC功能的情况下,能够有利地在接近成品的阶段中直接并精密地控制、改善板带穿过轧机性能和板形,在赋予其上游轧机该功能的场合下,存在着通过对较厚的板施加控制来进行大范围控制的优点。
此外,最好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被设定成它们不具有全都一样的大小,并且,其下游的轧机机架的电机功率被设定成不小于其上游的轧机机架的电机功率。
而且,包括终轧机架在内的所述后段的三架轧机最好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所述后段的这三架异径辊轧机或者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被定为该终轧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n,其上游的轧机机架的驱动电机功率为Pn-1,再上游的轧机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n-2,其中,Pn>Pn-1≥Pn-2,或者Pn≥Pn-1>Pn-2。
为了在后段中进行大压下轧制并如上所述地为得到细晶热轧钢板而确保足够高的累积应变εc,在终轧机架附近提高应变ε(或压下率)是有效的。在上游机架中的轧制在显著影响金属组织方面不如终轧机架或其邻近的机架,因此,在不过分提高所有轧机机架的平均压下率地制造有同样金属组织的板带方面,在终轧机架或其附近机架上进行大压下是有利的。因此,根据该轧制设备,能够在设备成本和能耗方面非常有效地制造细晶热轧钢板。
此外,最好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比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上游的任一架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高15%以上。
例如,在包括终轧机架的后段的连续三架轧机是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的场合下,其中的功率总是最小的终轧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n,配置在上游的第1架、第2架...第n-3架轧机的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1、P2…Pn-3,它们的关系为Pn≥Max(P1,P2…Pn-3)×1.15。
此外,最好所述后段的至少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功率中的最高功率比设置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上游的任一架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高30%以上。
例如,在包括终轧机架的后段的连续三架轧机为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的场合下,这些驱动电机的功率Pn、Pn-1、Pn-2与配置在上游的第1架、第2架…第n-3架轧机的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1、P2…Pn-3的关系为,Max(Pn-2,Pn-1,Pn)Pn≥Max(P1,P2…Pn-3)×1.3。
如果如上所述地考虑轧制对金属组织的影响力,则在制造细晶钢热轧板的场合下,在轧制设备中的上游侧轧机中需要以非常高的压下率进行轧制。另一方面,在包括终轧机架在内的后段的轧机中,最好进行累积应变达到0.9以上的大压下轧制。因此,在是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的后段的两架轧机中的电机功率与前段相比有相当大程度的提高的轧制设备就成为能够顺利地制造细晶热轧钢板的实际且合理的设备。由于不进行大压下轧制的前段轧机的电机功率被设定成比后段电机功率低了许多,所以,存在着设备不无效工作的优点。而且,在该设备中,如上所述地,终轧机架的电机功率被设定成最高对设备费用和能耗都有利。
此外,最好在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输出侧,设有用于冷却所述轧件的幕帘型冷却装置。
幕帘型冷却装置是这样的冷却手段,即大量冷却水从上和下方按照连续幕帘形式以层流或类似层流的状态流动并且冷却水覆盖整个宽度地流到轧制板材的上、下表面上。
在通过热连轧设备制造细晶热轧钢板时,在施加大压下的机架中,板材被强烈冷却。这是因为,当进行压下率高的轧制时,由于加工产生热量而使板材温度显著升高,温度超过适于进行大压下轧制法和控轧法的温度范围。如果冷却效果不够强,则需要降低轧制速度,这很可能使经济的生产无法进行。
对此,幕帘型冷却装置通过如上所述地流动的大量冷却水强烈冷却轧件,因而,有效地抑制了伴随大压下轧制产生的板材升温。即便在加速板材的情况下,也能把该板材保持在适当温度范围里。在进行大压下轧制的场合下,适当的温度范围为Ar3相变点-Ar3+50℃,在实施控轧法的场合下,为700-800℃。
幕帘型冷却装置不只是设置在终轧机架的出口侧,也设置在后段的多架轧机的出口侧,因此,在终轧机架及其前面的轧机中的轧制时产生的热被有效地散走并由此保持适当温度,同时,轧制后的轧件被强烈冷却,也发挥了制止细微组织的晶粒长大的作用。另外,该冷却装置是是冷却水接触轧件整个宽度的冷却手段,所以,能够在宽度方向上无偏差地均匀冷却轧件。


图1是示意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的热轧设备A的整体配置。
图2A、2B、2C示意表示图1的热轧设备A中的在前段里的轧机F1等的CVC功能。
图3是表示图1的热轧设备A中的在后段轧机F4-F6及其附近的局部侧视图。
图4(a)、(b)表示在制造钢板的上表面附近和下表面附近的各结晶组织。
图5是表示与各轧机F1-F6的驱动电机有关的、根据轧制计划算出的所需力矩和与之相应地考虑的各轧机驱动电机所产生力矩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所示的热连轧设备A是精轧机,在上游侧(未示出)有加热炉和粗轧机,在下游侧(未示出)配置有输出辊道和卷取机等。该热连轧设备A串列配备有各带轧辊的共六架轧机F1-F6并且通过连续轧制在上游侧经过粗轧的钢板(轧件)来制造厚约1毫米-6毫米的热轧钢板。如下所述地构成该热轧设备A,其中该热轧设备在能够顺利完成制造普通钢板的传统轧制的同时也能通过设定工作条件进行细晶钢轧制即能够制造出具有细微铁素体组织的细晶热轧钢板。
首先,作为前段的三架轧机,串列配置所谓的CVC轧机F1、F2和F3,前段中的最上游的CVC轧机F1如图1所示地被构造成由工作辊1a、1b和支撑辊1c、1d构成的四辊轧机的形式,使工作辊1a、1b具有如图2A所示的凸度(CVC,即所谓的连续变化凸度)。工作辊1a、1b能够如图2C所示地在上、下朝向相反的轴向同时移动(位移),由此可以调节辊之间的位置关系,即可以调整辊缝。工作辊1a、1b的直径为700毫米,最大移动量为±100毫米。前段的另两架CVC轧机F2、F3在这样的结构和功能方面也能与前段中的最上游的CVC轧机F1一样。
将这样构成的CVC轧机F1、F2、F3配置于前段中适于保证良好的钢板P板形。在后述的后段的异径辊轧机F4、F5、F6中,由于在轧制细晶钢时容易发生由加工发热引起的热凸度等,所以,借助配置在前段中的CVC轧机F1、F2、F3预先修正板形并减小钢板中的截面收缩等。
在CVC轧机F1的工作辊1a、1b上,如图1示意所示地分别接上驱动电机M1a、M1b(以下,两者统称为M1),在前段的另两架CVC轧机F2、F3的各工作辊1a、1b上,同样也接上驱动电机M2a、M2b(统称为M2)和M3a、M3b(统称为M3)。各电机M1、M2、M3是配有变速控制机构的交流电动机,它们通过减速器(未示出)和各自的联轴节与各轧机F1、F2、F3的工作辊1a、1b连接。
接着,作为后段的三架轧机,仍然串列配置所谓的异径辊轧机F4、F5、F6。包括上述的CVC轧机F1、F2、F3的机架间距等于5.5米。从CVC轧机F1起数起是第四架的异径辊轧机F4如图1所示地被构造成由工作辊4a4b和支撑辊4c、4d构成的四辊轧机的形式,工作辊4a、4b是直径如图所示地不一样的轧辊。而且,借助减速器(未示出)和万向联轴节来连接的电机M4(带可变速控制机构的交流电动机)驱动工作辊4a、4b中的较粗的下工作辊4b,而较细的上工作辊4a未得到驱动力地自由转动。在工作辊4a、4b上设有弯辊机构(未示出),因此,可以使工作辊4a、4b弯曲。而且,当工作辊4a、4b也带有CVC功能时,能够使这两个工作辊沿轴向在100毫米范围内正负移动。由于工作辊4a的直径细到480毫米,工作辊4b的直径细到600毫米,所以,两者的平均等效辊径为540毫米。在以上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后段的另两架异径辊轧机F5、F6也与上述的异径辊轧机F4是一样的。在轧机F5、F6的各工作辊4b上各自接有驱动电机M5、M6。
由于后段的这三架异径辊轧机F4、F5、F6是等效辊径小的轧辊并且只驱动其中一个工作辊4b使剪切力作用在钢板P上,所以,即便轧制负荷比较低,也能够实施压下率高(如压下率为50%)的轧制。因此,在轧制负荷小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用于细晶钢轧制的大压下轧制等,而且此时,由于轧制负荷小,所以,由轧辊压扁和边缘减薄引起的不当之处都能得以避免。
为了连续进行细晶钢轧制,钢板P必须被充分冷却并保持在适当温度范围里,因此,在热连轧设备A的后段轧机F4、F5、F6的各自后面(下游侧)或各自前面(上游侧)配备有如图1所示的幕帘型冷却装置7(图3所示符号7A-7H)。各冷却装置7是这样的冷却手段,即从设置在上方或下方的喷淋头中朝向钢板P整个表面地成帘幕状喷淋出大量的常温冷却水(层流水,例如图3的符号f)。成帘幕状流出的冷却水的厚度(幕厚)必须为10毫米以上,从冷却效果方面考虑,最好是16毫米左右。各冷却装置7的冷却水量可以在单位钢板P宽度(每米)的100-500立方米/小时的范围内来调节,由冷却引起的钢板P温度降低以20℃/秒以上的速度进行。在通过后述的例子进行大压下轧制法的场合等中,使用单位宽度350立方米/小时的冷却水,此时的钢板P温度降低在板厚与速度的乘积为1200毫米·mpm时达到60℃/秒-80℃/秒(包括加工发热引起的温度上升,约40℃/秒)。
如图3所示,冷却装置7配置在钢板P的上方和下方,在上方,分别在轧机F4的后面和轧机F5的前面和后面、在轧机F6的前面和后面设置冷却装置7A、7B、7D、7E、7G,在下方,在轧机F4、F5、F6的后面分别配置冷却装置7C、7F、7H,其中的冷却装置7H在第六架轧机F6后面被安装在输出辊道T的支架上,其它冷却装置7A-7G被安装在各机架的牌坊H上。
由于将这样的冷却装置7用在后段的三架轧机F4、F5、F6的各出口侧等上,因此,即便在进行伴随着显著加工生热的大压下轧制法和控轧法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在各架轧机F4、F5、F6中的温度上升并将钢板P保持在适当温度范围里,而且,能够抑制细微组织的晶粒在轧制后长大的现象。另外,位于热轧设备A的下游侧的上述输出滚道(未示出)上,也用冷却水冷却钢板P来防止晶粒长大。
另外,在图1的热精轧设备A中,在构成终轧机架的轧机F6的输出侧,在离幕帘型冷却装置7(7G、7H)数百毫米到约一米的下游侧位置上设置喷水喷嘴8。所述喷嘴用于除去由冷却装置7G、7H施加到钢板P表面上的冷却水,它朝向钢板表面地向斜前方喷射高压水。如果使用这样的喷水喷嘴8,则能够顺利地消除在冷却装置7的作用下加载于钢板P上的冷却水,因此,能够利用在其下游的各种测量仪器(温度计等,未示出)来适当测量与轧制后的钢板P相关的各种值(终轧温度等)。
利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热连轧设备A,能够速度相当快且确保适当的生产率地制造出细晶热轧钢板。在对金属组织的影响强的后段机架中,借助细的异径辊轧机F4、F5、F6进行高压下率的轧制,因而能够实施大压下轧制法或控轧法。能够在轧机F4、F5、F6中避免轧辊压扁和边缘减薄,而且利用各架轧机F4、F5、F6的CVC功能来进行板形控制,由此一来,即使在板变薄的后段中,也能抑制钢板P的蛇行和板形恶化,以上这些优点是可以实施这样的细晶钢轧制的理由之一。
不过,为了如上所述地在后段中进行大压下的轧制,后段机架的驱动电机且尤其是最下游的或靠近它的机架(轧机F5、F6等)的驱动电机M5h M6必须有足够高的功率(输出,即动力,千瓦)。在进行大压下轧制的场合中,单位钢板P宽度的轧制负荷增加,工作辊4a、4b所需的轧制力矩增大(但也根据与板厚的关系来增减所需力矩),与此同时,由于不伴随板厚减小地提高了轧制速度,所以与非大压下的场合比,就需要高的功率。如果电机功率不够高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轧制力矩,则很难对有一定宽度的钢板P进行细晶钢轧制,此外,即便力矩足够高而功率不足,也不能足够快速地进行细晶钢轧制。
另一方面,在轧制设备A的前段中的机架(轧机F1、F2、F3)中,由于对金属组织的影响弱,所以进行大压下轧制不太有意义,所以,即便进行细晶钢轧制,也不进行大压下轧制。因此,它们的驱动电机不需要象后段轧机电机所需要的功率。就是说,各架轧机F1、F2、F3的每两台电机M1a、M1b(统称M1);M2a、M2b(统称M2);M3a、M3b(统称M3)加起来的电机功率P1、P2、P3都小于后段轧机F4、F5、F6的各驱动电机的功率P4、P5、P6。
因此,关于进行细晶钢轧制,考虑到在下游侧轧机中进行大压下轧制对金属组织和能量效率有利以及依照如后述实施例3所示的轧制计划提高后段所需的动力,最好这样设定各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即后段的三架轧机的驱动电机M4、M5、M6的功率P4、P5、P6如下表4举例所示地设定为P4<P5≤P6,P4≤P5<P6,或者P4<P5<P6。所述功率向着下游方向增大,并且具有其中的最大功率的电机M6的功率p6为p6≥Max(P1,P2,P3)×1.3,即它比前段的三架轧机的任何一架的电机功率P1、P2、P3都高出30%以上。另外,减少驱动电机的类型以便获得设备成本和操作方面的优点,例如,在下表4的例子中,在P4<P5≤P6,P4≤P5≤P6,或者P4<P5<P6的同时,P4≥Max(P1,P2,P3)×1.15,就是说,后段的三架轧机的各驱动电机的功率比前段的三架轧机中的任一架的电机功率P1、P2、P3都高出15%以上。
实施例关于以上所述的热连轧设备A的轧制计划、该轧制设备A的各机架F1-F6的驱动电机的功率配置,以下示出了实验例。
在具有0.16%的碳、0.22%的硅、0.82%的锰(不含其它有意义的成分)的化学成分的钢中,利用轧制设备A来制造厚2.3毫米、宽1200毫米的钢板。轧制速度与普通的热板带轧机所常用的轧制速度一样,例如为7-9米/秒。
首先,假定图1所示例子是普通的轧制计划,它进行普通轧制以便获得普通热轧钢板,而不是上述的细晶钢,如果做到了,则认为与各轧机F1-F6的驱动电机有关的如表2所示的功率配置(传统)是可取的。在表1(及后述的表3)里,“轧制力矩”、“轧制动力”表示工作辊1a、1b、4a、4b所需的值,“粗轧道次”表示粗轧机,而“F1”-“F6”各自表示第一架到第六架的轧机F1-F6。另一方面,表2(及后述的表4)中的“Max力矩”表示使各电机作为动力输出源在各架轧机的工作辊1a、1b或4a、4b中产生的力矩值。在获得板厚为2.0毫米以下的热轧钢板的情况下,与表1的例子相比,在轧机F2-F6中的压下率增大,所需轧制动力增大,而且也要如上所述地得到轧制速度,因此,表2的电机功率要有相当的余量。
表1 普通轧制计划(板宽1200毫米)

表2 传统的轧制用电机

另一方面,在不是进行上述普通热轧钢板轧制,而是进行具有以细晶铁素体为主的细微组织的细晶钢的轧制时,例如按照表3的轧制计划,在后段的三架轧机中进行大压下轧制。在表3的例子中,在终轧机架F6及其前方机架F5中进行压下率取40%以上(应变为0.5以上)的轧制。根据轧制设备A,一边利用上述幕帘型冷却装置7(7A-7H)来适当保持钢板P的温度,一边进行这样的轧制,由此就能得到如图4(a)、4(b)所示的具有细微铁素体组织的细晶热轧钢板。
表3细晶钢轧制计划(板宽1200毫米)

不过在表3中,与上述的表1的轧制计划相比,后段所需的轧制力矩增大,并且也如图5所示,超过了在表2中设定的后段轧机F4、F5、F6的电机力矩(施加于工作辊上而得到的力矩,在图5中的符号●)。这样,在后段中增大表1例子所需的轧制力矩是因为增大轧制负荷以便进行大压下。另外,在终轧机架及其附近,伴随着由大压下引起的板厚急剧减小而使轧制速度快速提高,因此,在轧机F5、F6中的所需轧制动力也要比前段中大幅度增加。
因此,在被认为适用于普通轧制的表2的功率配置条件下,对后段轧机F4、F5、F6的电机M4、M5、M6来说,所产生的力矩或功率(动力)变得不足了。因此,对给轧制设备A的电机M1-M6配置也能顺利进行细晶钢轧制的功率来说,适当的做法是例如安好表4使后段电机M4、M5、M6具有高功率。
表4细晶钢轧制用电机

在表3、4中,示出了在轧制中(压下钢板P时)由各机架F1-F6的电机M1-M6所产生的功率(动力)和力矩。由于钢板P不是无限长并因而不是不中断地进行轧制,所以,作为实际的电机,并非一定必须配置以表中值为连续额定值的电机。因而,最好基于所谓的平方平均法等,包括表中值在内地求出对应于轧制所需时间和操作频率的适当额定值,并且随后选定各电机M1-M6。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用于制造具有以细晶铁素体为主的细微组织的细晶热轧钢板的热连轧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热连轧设备,它包括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前段、在轧件运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前段的下游侧的并且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后段,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轧机是异径辊轧机或者超细辊轧机,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分别配备有这样的驱动电机,即这些驱动电机的功率比设置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上游的任何一架轧机的驱动电机的功率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终轧机架在内的所述后段的连续至少两架轧机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具有至少三架轧机,其中的两架轧机或三架轧机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
4.如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或所述后段的任何一架以上的轧机具有CVC功能。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被设定成它们不具有全都一样的大小,并且,其下游的轧机机架的电机功率被设定成不小于其上游的轧机机架的电机功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终轧机架在内的所述后段的三架轧机是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所述后段的这三架异径辊轧机或者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被定为该终轧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n,其上游的轧机机架的驱动电机功率为Pn-1,再上游的轧机机架的驱动电机的功率为Pn-2,其中,Pn>Pn-1≥Pn-2,或者 Pn≥Pn-1>Pn-2。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比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上游的任一架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高15%以上。
8.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的至少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功率中的最高功率比设置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上游的任一架轧机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功率高30%以上。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热连轧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的各自输出侧,设有用于冷却所述轧件的幕帘型冷却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热连轧设备包括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前段、在轧件运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前段的下游侧的并且具有多机架轧机的后段。后段的至少两架轧机是异径辊轧机或者超细辊轧机。后段的至少两架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者所述超细辊轧机分别配备有这样的驱动电机,即这些驱动电机的功率比设置在所述异径辊轧机或超细辊轧机上游的任何一架轧机的驱动电机的功率高。该设备适于生产细晶热轧钢板,并且它在板带穿过轧机性能(防蛇弯)和板形方面也出色。
文档编号B21B1/22GK1599648SQ0282392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3日
发明者仓桥隆郎, 上野伸二, 小松隆义, 高桥昌范, 足立明夫, 高冈真司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中山制钢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