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70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铆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铆模具,尤指一种用于钣金件上压铆螺母之压铆模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一些紧固件(如压铆螺母)通过冲床或铆钉机牢固地压接 于钣金件上,即压铆工艺。
传统的做法是将压铆模具固定于冲床上,于钣金件上需要压铆螺母处开设孔,将所述钣 金件放置于压铆模具之抽孔凹模上,所述钣金件之孔与所述抽孔凹模之内孔相对,且孔径相 同。然后,手工将待压铆螺母放置于所述钣金件之孔上,再通过冲床之冲压过程将所述螺母 压铆于所述钣金件上。完成压铆后,还需用力将钣金件取下,完成脱模。
上述传统的压铆过程需要手工将待压铆之螺母放置于所述钣金件之孔上,需要操作人员 准确将待压铆之螺母手工定位于所述钣金件之孔上,要求操作员熟练操作,生产效率低,若 操作员失误将待压铆之螺母放置的位置与所述钣金件之孔稍有偏离,就会造成压铆后的钣金 件变形或报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导入待压铆螺母之压铆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压铆模具,用于将压铆螺母压铆于钣金件上,所述压铆模具包括本体,导正杆,第 一弹性组件及第一限位装置。所述本体包括收容孔,其底端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所述导 正杆包括顶部,所述导正杆收容于所述本体之收容孔内,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导正杆 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之间,当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导正杆之顶部伸出所 述本体用于定位所述钣金件及所述压铆螺母;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导正杆与所述本体 之间,以限定所述导正杆之轴向位移。


图l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铆模具之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铆模具之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压铆模具之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压铆模具之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l,本发明之压铆模具20用于将压铆螺母50铆接于钣金件40上。所述钣金件40 上需要压铆螺母处设有孔42,所述压铆螺母50为盲孔螺母。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压铆模具20包括具有收容孔222的本体2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本体22为圆柱体形状,其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收容孔222为通孔,所述本体22之底 端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25 。
具有中心孔242的导正杆24收容于所述本体22之收容孔222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正 杆24之中心孔242为通孔,所述导正杆24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25之间设有第一弹性组件240, 所述导正杆24可于所述本体22内弹性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为弹簧240, 其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25与所述导正杆24之底面。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螺杆 25来调节所述第一弹性组件240之弹性性能。
所述导正杆24之外围呈圆柱形,并包括第一限位凸缘244和锥形顶部246,通过所述第一 限位凸缘244与所述本体22内壁之第一限位台阶形成第一限位装置以限定所述导正杆24从所 述本体22的顶端移除。所述顶部246用于定位所述钣金件40。在所述导正杆24未受力的情况 下,弹性组件240处于自然状态,导正杆24之锥形顶部246伸出所述本体22。所述导正杆24外 围直径大于所述钣金件40上的孔42之直径。压铆前,将所述钣金件40放置于所述导正杆24之 顶部246,使所述锥形顶部246穿过并超出所述钣金件40之孔42,所述顶部246用于定位所述 钣金件40。
所述导正杆24之底端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27。取料针26收容于所述导正杆24之中心孔 242内,所述取料针26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7之间设有第二弹性组件260,所述取料针26可于 所述导正杆24内弹性移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为弹簧260,其两端分别抵顶 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7与所述取料针26之底面。可通过所述第二调节螺杆27来调节所述第二 弹性组件260之弹性性能。
所述取料针26包括第二限位凸缘262,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缘262与所述导正杆24内壁之 第二限位台阶形成第二限位装置以限定所述取料针26从所述导正杆24的顶端移除。所述取料 针26未受力的情况下,第二弹性组件260处于自然状态,取料针26之顶部伸出所述导正杆24 ,且所述取料针26伸出所述导正杆24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压铆螺母50之长度。所述压铆螺 母50可套设于所述取料针26之顶部。
压铆前,操作员先将钣金件40放置于所述压铆模具20上,且所述导正杆24之顶部246穿 过并超出所述钣金件40上的孔42,再将待压铆之螺母50套设于所述取料针26之顶部。
压铆过程中,所述压铆螺母50在铆钉机的压力下向下运动,并将压力传递给取料针26,取料针26与压铆螺母50共同向下运动,并压縮第二弹性组件260。由于所述导正杆24之顶部 246呈锥形,当所述压铆螺母50运动至与所述锥形顶部246接触时,所述压铆螺母50在所述锥 形顶部246的作用下自动定心于所述导正杆24,使得所述压铆螺母50与所述钣金件40之孔42 同心,从而保证压铆后钣金件40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压铆螺母50在铆钉机的压力下 继续向下运动,将压力传递给导正杆24,导正杆24与压铆螺母50共同向下运动,压縮第一弹 性组件240,直至压铆螺母50穿过钣金件40并进入本体22之收容孔222内,以完成压铆。
当压铆机压力消除时,导正杆24在第一弹性组件240的作用下自动回位,同时取料针26 在第二弹性组件260的作用下亦自动回位,所述压铆螺母50随之从所述本体22之收容孔222内 顶出,以完成自动脱模。
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发明之另一实施方式,与前述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导正 杆24为一实心结构,所述导正杆24之顶部246穿过并伸出所述钣金件40。压铆前,先将所述 钣金件40定位于所述导正杆24之顶部246,使所述顶部246穿过所述钣金件42之孔42,再将待 压铆螺母50放置于所述顶部246处,所述顶部246呈锥形,可将可将所述压铆螺母50定心于所 述导正杆24,使得所述压铆螺母50与所述钣金件40之孔42同心,从而保证压铆后钣金件40的 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压铆模具,用于将压铆螺母压铆于钣金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模具包括本体,包括收容孔,所述本体之底端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导正杆,包括顶部,所述导正杆收容于所述本体之收容孔内;第一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导正杆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之间,当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导正杆之顶部伸出所述本体,以定位所述钣金件及所述压铆螺母;及第一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导正杆与所述本体之间,以限定所述导正杆之轴向位移。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 包括设于所述导正杆外围之第一限位凸缘和设于所述本体内壁之第一限位台阶,通过所述第 一限位凸缘与所述第一限位台阶的配合来限定所述导正杆之轴向位移。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杆还设有 中心孔,所述导正杆之底端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取料针收容于所述导正杆之中心孔内, 第二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取料针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之间,当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 时,所述取料针之顶部伸出所述导正杆,第二限位装置设于所述取料针与所述导正杆之间, 以限定所述取料针沿所述导正杆轴向之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装置 包括设于所述取料针外围之第二限位凸缘和设于所述导正杆内壁之第二限位台阶,通过所述 第二限位凸缘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的配合来限定所述取料针沿所述导正杆轴向之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针伸出所 述导正杆的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压铆螺母之长度。
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杆之顶部呈锥形。
全文摘要
一种压铆模具,用于将压铆螺母压铆于钣金件上,所述压铆模具包括本体、导正杆、取料针及第一、第二弹性组件。所述本体包括收容孔;所述导正杆包括中心孔和顶部,所述导正杆收容于所述本体之收容孔内,所述导正杆之顶部用于定位所述钣金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导正杆与所述本体之间,当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导正杆之顶部伸出所述本体;所述取料针收容于所述导正杆之中心孔内;所述第二弹性组件设于所述取料针与所述导正杆之间,当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处于自由状态时,所述取料针之顶部伸出所述导正杆。本发明之压铆模具可自动导入待压铆螺母,以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21J15/00GK101658893SQ20081030416
公开日2010年3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5日
发明者欧俊男, 邢建龙, 钟长海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