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卸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8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上、卸套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轧钢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上、卸套筒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轧钢设备中,对于钢巻套筒的上送、卸下装置,主要采用吊车并 配合人工进行存取套筒具体实施操作,工作效率低,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 另外对于工序的配合有时不能完全同步,影响了整体的工艺连续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卸套筒装置,实现了上、卸套筒的自 动化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操作安全性差、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卸套筒装置,包括上套筒部 分和卸套筒部分,上套筒部分的结构是,上套工作台的面板向接收工位倾斜,
在上套工作台的面板靠近低端设置有摇臂A,摇臂A通过液压缸A与上套 工作台的支架连接,上套工作台的面板低端外侧的地板上对应有轨道A,在 轨道A上设置有上巻小车,上巻小车的横移车体上装配有升降车体,升降车 体通过横移液压缸B的中间耳轴与横移车体连接,升降车体的上顶端设置有 翻转鞍座,翻转鞍座通过转轴B与升降车体主体连接,翻转鞍座还通过液压 缸C与升降车体主体连接,横移车体通过横移液压缸F驱动;卸套筒部分的 结构是,卸套工作台的倾斜台面的高端对应处的地板上设置有一条轨道B, 卸巻小车位于轨道B上,卸巻小车也包括升降车体和横移车体,卸巻小车的升降车体通过升降液压缸E的中间耳轴与横移车体连接,卸巻小车的升降车 体上顶端设置有翻转鞍座B,翻转鞍座B通过液压缸D与卸巻小车的升降 车体哮接,卸巻小车的横移车体通过横移液压缸G驱动;上套筒部分和卸套 筒部分的所有液压缸均与主控制液压系统连接,并协调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上、卸套筒的自动化控制,工作效率 和安全性明显提高,且结构简单紧凑,控制方便易行,造价低廉,省工省时。

.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上套筒部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卸套筒部分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 a是图1实施例沿轨道方向的视图,屈3b是图3 a的俯视图; 图4 a是图2实施例沿轨道方向的视图,图4 b是图4 a的俯视图。 图中,l.上套工作台,2.旋转挡板,3..承压缸A, 4.配重块,5.翻转挡板, 6.液压缸B, 7.上巻小车,8.液压缸C, 9.翻转鞍座A, IO.转轴A, ll.转轴B, 12.转轴C,.13.摇臂A, .14.摇臂B, 15.套筒,20.卸套工作台,21.翻转鞍座B, 22.液压缸D, 23.卸巻小车,24.液压缸E, 25.轨道A, 26.液压缸F, 27.液压 缸G,'28.升降车沐,29.横移车体,30.轨道B。 真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卸套筒装置包括两部分,即上套筒部分和卸套筒部分。 如图1所示,上套筒部分的结构是,在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上靠近低端 内侧设置有摇臂A13,.在上套工作台1台面的下方设置有一液压缸A3,液 压缸A3的支撑端设置在上套工作台1的竖支架上,液压缸A3的活塞端与 摇# A13连接,摇臂A13通过转轴A10与上套工作台1的横支架连接,摇臂A13的两端朝上弯曲,摇臂A13的一端安装有旋转挡板2,当旋转挡板2 随摇臂A13转到水平位置时,旋转挡板2的上表面与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平 齐,摇臂A13的另一端是一平头端,其上配置有缓冲垫。
在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倾斜低端端头与摇臂A13之间设置有摇臂B14, 摇臂B14朝向上套工作台1台面的一端(接收工位一边)连接有一个翻转挡 板5,摇臂B14通过转轴C12安装在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上,摇臂B14能够 绕自己的转轴C12转动,当翻转挡板5随摇臂B14转到水平位置时,翻转 挡板5的上表面与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平齐,摇臂B1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 配重块4,由配重块4保持摇臂B14在不受力时处于自然直立状态。当需要 上套筒时,液压缸A3的活塞杆收縮,带动摇臂A13绕自己的转轴C12缓慢 旋转,此时,摇臂A—端将转至水平,从而缓缓放下其上的套筒;而另一端 将翘起,从而挡住备存于卸套工作台20上通过自重而下滑的其它套筒。
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倾斜低端外侧的地板上对应设置有水平的轨道 A25,在轨道A25上设置有上巻小车7,上巻小车7包括横移车体29和升降 车体28,升降车体28通过升降液压缸B6的中间绞轴与横移车体29连接, 在升降液压缸B6的作用下,升降车体28可以在横移车体29上通过滑板上 下移动,实现升降,升降车体28的上顶端连接有一个上平面中间凹陷的翻 转鞍座A9,翻转鞍座A9通过转轴B11与升降车体28活动连接,翻转鞍座 A9又与液压缸C8的活塞端连接,液压缸C8的支撑端与升降车体28连接。 当上巻小车7位于接收工位时,翻转鞍座A9上升到高位与上套工作台1的 面板呈水平对接状态,横移车体29通过横移液压缸F26驱动,参照图4B。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卸套筒部分的结构是,卸套工作台20的倾 斜台面的高端对应处的地板上设置有另一条轨道B30,卸巻小车23位于轨道B30上,卸巻小车23包括升降车体和横移车体,升降车体通过液压缸E24 的中间绞轴与横移车体连接,在液压缸E24的作用下,升降车体可以在横移 车体上通过滑板上下移动,实现升降。卸巻小车23的升降车体上端设置有 翻转鞍座B21及与之相连接的液压缸D22,液压缸D22的活塞伸出时可以 将翻转鞍座B21顶起,向卸套工作台20方向倾斜,使得翻转鞍座B21上托 举的套筒自动脱离卸巻小车23,并沿卸套工作台20的倾斜台面滚动离开, 卸巻小车23通过横移液压缸G27驱动,见图4b。卸套筒部分的卸巻小车23 的结构设置与上巻小车7的结构基本一致,只是翻转鞍座B21的倾斜方向是 朝向卸套工作台20方向。
本实用新型上套筒部分和卸套筒部分的所有液压缸均与主控液压系统 连接,自动协调完成所有的伸縮动作及小车的升降及往复移动。
如图3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套筒部分沿轨道方向视图,上套筒部 分的上套工作台1上的套筒通过摇臂A13的翻转控制被送入上巻小车7上, 上巻小车7可以在轨道A25上水平移动,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倾斜低端处与 上巻小车7的接套筒工位对应;如图3b所示,上巻小车7通过横移液压缸 F26驱动,带动上巻小车7在轨道A25上水平移动。
如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卸套筒部分沿轨道方向视图,卸套筒部 分的卸巻小车23在轨道B30上水平移动,当卸巻小车23到达卸套筒工作台 20工位时,将卸下的套筒送到卸套筒工作台20上,完成卸套筒步骤;如图 4b所示,卸巻小车23通过横移液压缸G27驱动,带动横移小车23在轨道 B30上水平移动。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原理在于,将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设置成倾斜状态, 在上套工作台1的倾斜面板上放置需要使用的套筒15,可以利用重力使得套筒15自动滚动跟进,节省动力,简化结构,通过控制液压缸A3来操纵摇臂A13的翻转,当操纵摇臂A13的旋转挡板2与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贴合时,摇臂A13的平头端翘起套筒并挡住下一个套筒, 一次滚过一个套筒,同时接收工位上的上巻小车7的液压缸B6将升降车体28顶起,使翻转鞍座A9与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对接处平齐,并且液压缸C8将翻转鞍座A9顶起呈倾斜状态,套筒在滚动中将摇臂B14压平并刚好落在翻转鞍座A9上,翻转鞍座A9在接收套筒后随液压缸C8活塞收进后,翻转鞍座A9转变为水平状态平稳支撑着套筒,升降车体28再随液压缸B6的收进下降到上巻小车7的低位,这样整个重心降低,上巻小车7在轨道A25上就可以平稳移动。
当卸巻小车23在轨道B30上水平移动到达卸套筒工作台20处卸套筒工位时,液压缸E24将卸巻小车23的升降车体顶起,使翻转鞍座B21与卸套筒工作台20台面对接处平齐,然后液压缸D22的活塞再伸出将翻转鞍座B21顶起倾斜,使得翻转鞍座B21上托举的套筒自动滚到卸套工作台20的台面而脱离卸巻小车23,完成卸套筒步骤。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工作时,套筒依次通过摇臂A13、摇臂B14进到接收工位的上巻小车7的翻转鞍座A9上,上巻小车7接收套筒后降低升降车体高度并将套筒沿轨道送到开巻机巻筒机构工位使用;巻取工艺完成后,卸巻小车23又将套筒送到卸套筒工位,卸巻小车23的升降车体升起后,翻转鞍座B21翻起再将套筒送到卸套筒工作台上, 一个完整的工艺过程结束。
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上、卸套筒的全自动操作,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权利要求1、一种上、卸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套筒部分和卸套筒部分,所述上套筒部分的结构是,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向接收工位倾斜,在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靠近低端设置有摇臂A(13),摇臂A(13)通过液压缸A(3)与上套工作台(1)的支架连接,上套工作台(1)的面板低端外侧的地板上对应有轨道A(25),在轨道A(25)上设置有上卷小车(7),上卷小车(7)的横移车体(29)上装配有升降车体(28),升降车体(28)通过横移液压缸B(6)的中间耳轴与横移车体(29)连接,升降车体(28)的上顶端设置有翻转鞍座(9),翻转鞍座(9)通过转轴B(11)与升降车体(28)主体连接,翻转鞍座(9)还通过液压缸C(8)与升降车体(28)主体连接,横移车体(29)通过横移液压缸F(26)驱动;所述卸套筒部分的结构是,卸套工作台(20)的倾斜台面的高端对应处的地板上设置有一条轨道B(30),卸卷小车(23)位于轨道B(30)上,卸卷小车(23)也包括升降车体和横移车体,卸卷小车(23)的升降车体通过升降液压缸E(24)的中间耳轴与横移车体连接,卸卷小车(23)的升降车体上顶端设置有翻转鞍座B(21),翻转鞍座B(21)通过液压缸D(22)与卸卷小车(23)的升降车体连接,卸卷小车(23)的横移车体通过横移液压缸G(27)驱动;所述上套筒部分和卸套筒部分的所有液压缸均与主控制液压系统连接,并协调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卸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A (13)的两端朝上弯曲,摇臂A (13)的一端安装有旋转挡板(2),当旋转挡板(2)随摇臂A (13)转到水平位置时,旋转挡板(2)的上表面与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平齐,摇臂A (13)的另一端是一平头端,其上配有缓 冲垫。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卸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套工作 台(1)的面板倾斜低端内侧与摇臂A (13)之间还设置有摇臂B (14),摇 臂B (14)朝向上套工作台(1)台面的一端连接有一个翻转挡板(5),摇 臂B (14)通过转轴C (12)安装在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上,当翻转挡 板(5)随摇臂B (14)转到水平位置时,挡板(5)的上表面与上套工作台(1)的台面平齐,摇臂B (14)的另一端连接有一个配重块(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卸套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鞍 座(9)的上平面中间凹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卸套筒装置,包括上套筒部分和卸套筒部分,上套筒部分的结构是,在上套工作台的面板靠近低端设置有摇臂,上套工作台的面板低端外侧对应有设置在轨道上的上卷小车,上卷小车的横移车体上装配有升降车体,升降车体通过液压缸与横移车体连接,升降车体的上顶端设置有翻转鞍座,横移车体通过横移液压缸驱动;卸套筒部分的结构是,卸套工作台的倾斜台面的高端对应处设置有另一条轨道,卸卷小车位于该轨道上,卸卷小车的结构与上卷小车一致,卸卷小车通过横移液压缸驱动;所有液压缸均与主控制液压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实现了上、卸套筒的全自动操作,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B21C47/24GK201295709SQ20082022244
公开日2009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4日
发明者虢林忠 申请人: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