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梁冷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673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纵梁冷弯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纵梁加工设备,确切地说是一种汽车纵梁冷弯机。
背景技术
目前加工汽车纵梁时,都是采用焊接方式,即先加工出纵梁的底板和侧板,再将底 板与侧板焊接成一体,上述加工方法加工序繁琐、时间较长、焊接难度较高,并且焊接而成 的纵梁其强度相对较低,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汽车纵梁冷弯机,它无需焊接,而是将整张板材 直接弯折成汽车纵梁,操作过程简单、加工时间短,并且加工成的纵梁强度较高,使用寿命 长,从而,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包括工件传送 装置,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至少两个单元冷压机,每个单元冷压机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上 部安装气压缸,气压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上升降架,上升降架上安装上转轴,安装架的左右两 侧各开设一个上调整槽,上转轴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上调整槽伸出安装架外,上转轴的一端 安装上电动机,上转轴上安装第一上压轮和第二上压轮,安装架上安装下转轴,下转轴的两 端伸出安装架外,下转轴的一端安装下电动机,下转轴上安装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下压轮。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工件传 送装置包括传送支架,传送支架上安装多个输送辊,每个输送辊上安装电动机。传送支架的
侧壁上安装工件托轮,工件托轮是槽轮。输送辊上安装模具。模具的上部是上v形面,模具
的下部是下V形面。模具内安装电磁铁。安装架的下部安装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安 装下升降架,下升降架与下转轴连接,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下调整槽,下转轴的两 端分别位于两个下调整槽内。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九个单元冷压机,九个单元冷压机由前 至后排成一排且相互贯通。每台单元冷压机的第一上压轮、第二上压轮、第一下压轮和第一 下压轮的内侧都分别设置有压盘,压盘是截锥体形状,压盘的底角是a 。同一单元冷压机的 第一上压轮、第二上压轮、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下压轮的底角a相等,相邻两单元冷压机的 底角a ,按照以下规律设置,即在后单元冷压机的a大于在前单元冷压机的a 。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它利用旋转的压盘,将整张板材逐步弯折制成一根 汽车纵梁,加工过程简单、加工时间短、加工出的纵梁质量好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本实用 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和操作简便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 的B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I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的I局部放大结 构示意图,图中a为95度。[0008] 图中标号l单元冷压机2传送支架3第一工件4模具5输送辊6工件托 轮7安装架8上调整槽9下调整槽IO上转轴 ll下转轴 12上电动机13下电动 机 14上配重块 15下配重块 16上升降架 17下升降架 18气压缸 19液压缸20 第一上压轮21第二上压轮22第一下压轮23第一下压轮24第二工件25下V形面 26上V形面 28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包括工件传送装置,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至 少两台单元冷压机1 ;工件传送装置可为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和模具4提供前进的动 力,使其由冷弯机的前端依次穿过所有单元冷压机1移动至冷弯机的后端;所述的每个单 元冷压机1包括安装架7,安装架7相当于一个前后贯通的通道,安装架7的上部安装气压 缸18,气压缸18的活塞杆上安装上升降架16,上升降架16上安装上转轴10,如图2所示, 安装架7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上调整槽8,上转轴10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上调整槽8伸出 安装架7夕卜,上转轴10可在上升降架16的带动下沿上调整槽8上下移动,上转轴10的一 端安装上电动机12,为使上转轴IO左右平衡,上转轴10的另一端安装上配重块14,上转轴 10上安装第一上压轮20和第二上压轮21 ,安装架7上安装下转轴11 ,下转轴11的两端伸 出安装架7外,下转轴11的一端安装下电动机13,为使下转轴ll左右平衡,下转轴11的另 一端安装下配重块15,下转轴11上安装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气压缸18也可 以是液压缸,还可以是电磁铁,具体方案是,气压缸18可由电磁铁和磁块连接构成,磁块安 装于上升降架16上,电磁铁安装于安装架7上,当需对上升降架16加压时,启动电磁铁使 电磁铁产生与磁块相同的磁极,同性相斥对上升降架16施压;当需上提上升降架16时,启 动电磁铁使其产生与磁块相反的磁极,异性相引可将上升降架16向上吸起。总之,气压缸 18可以由能对上升降架16提供恒定压力的各类现有设备替代。气压缸18和上升降架16 连接构成加压跟踪装置,工作过程中,气压缸18始终对上升降架16施加恒定的压力,其作 用是,现有汽车纵梁的前后两端的宽度不同,当需弯折纵梁较窄的部分时,上升降架16会 在压力的作用下随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的形状向下移动,从而能对第一工件3和第二 工件24进行准确地弯折。 使用时,先将模具4、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固定连接,再将模具4、第一工件3 和第二工件24放置于工件传送装置上,工件传送装置带动模具4、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 24依次穿过所有的单元冷压机1 ;单元冷压机1的上电动机12和下电动机13分别带动第 一上压轮20、第二上压轮21、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转动,同时启动气压缸18,气 压缸18通过上升降架16和上转轴10对第一上压轮20和第二上压轮21施加向下的压力, 第一上压轮20、第二上压轮21、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与模具4配合可对第一工 件3和第二工件24的上下两边沿同时进行弯折;当第一工件3、模具4和第二工件24穿过 所有单元冷压机1时即加工完成。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包括传送支架2,传送支架2上安装多个 输送辊5,输送辊5的数量可根据传送支架2的长度而定,传送支架2越长其上安装的输送 辊5的数量也应越多,以便对第一工件3、模具4和第二工件24进行有效地传送;输送辊5 上安装模具4,实际上是将模具4放置于输送辊5上,模具4可从输送辊5处获得前进的动
4力;每个输送辊5上可各安装一台电动机,各台电动机同步转动,确保所有输送辊5同步转 动;也可以将所有的输送辊5用传动机构连接,该传动机构与一台电动机连接,该电动机带 动所有输送辊5同步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可以是由链轮和链条连接构成,具体方案如下, 每个输送辊5的轴上安装链轮,任两相邻输送辊5的链轮之间用链条连接,从而可确保所有 输送辊5同步转动;所述的传动机构也可以由数个齿轮相互啮合构成。总之,所述的传动机 构可以是现有的能确保所有输送辊5同步转动的各种结构的传动机构。 为使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在传送过程中定位准确,确保加工质量,如图3所 示,可在传送支架2的侧壁上安装工件托轮6,由于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分别位于模具 4的左右两侧,因此,传送支架2的左右两侧均应安装多个工件托轮6 ;为提高工件托轮6对 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的定位效果,工件托轮6应是槽轮。 为方便将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固定于模具4上,同时又考虑加工完后能便于 将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由模具4上卸下,模具4内可安装电磁铁,固定第一工件3和 第二工件24时,启动模具4内的电磁铁将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吸合固定于模具4上; 需卸下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时,停止模具4内电磁铁的工作,即可将第一工件3和第 二工件24取下。 当模具4、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由冷弯机的前端依次穿过所有的单元冷压机 1至冷弯机后端时,需将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卸下,并将模具4反向移回冷弯机前端 的初始位置,即使模具4复位,以便安装新的工件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在上述复位过程中, 为防止模具4反向移动时受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的影响而降低复位的速度,如 图2所示,可在安装架7的下部安装液压缸19,液压缸19的活塞杆上安装下升降架17,下 升降架17与下转轴11连接,安装架7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下调整槽9,下转轴11的两端 分别位于两个下调整槽9内。当需将模具4反向移动复位时,启动液压缸19,液压缸19通 过下升降架17拉动下转轴11向下移动,确保模具4复位时不会与第一下压轮22或第一下 压轮23接触而受其影响,可有效地縮短模具4复位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经大量实验得知,若将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的边沿一次弯折90度等较大的 角,在弯折处会存在较大的应力,影响纵梁的使用寿命,因此,对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 进行逐级弯折,其加工较果会更好,并且,每级弯折地角度越小其弯折后效果越好,但是,如 此会增加其加工时间和成本。通常工件传送装置上可依次安装九台单元冷压机l,如图1 所示,九台单元冷压机l由前至后排成一排且相互贯通,方便模具4和工件穿过。每台单元 冷压机1的第一上压轮20、第二上压轮21、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的内侧都分别 设置有压盘28,压盘28是截锥体形状,压盘28是弯折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边沿的直 接部件,压盘28的底角是a , a即是每台单元冷压机1的压盘28弯折第一工件3和第二 工件24的角度。同一台单元冷压机1的第一上压轮20、第二上压轮21、第一下压轮22和 第一下压轮23的底角a相等,相邻两单元冷压机l的底角a可按照以下规律设置,即在 后单元冷压机1的a大于在前单元冷压机1的a 。以所述冷弯机上安装九台单元冷压机 l为例,由前至后,第一台单元冷压机l的a设为IO度,第二台的a设为20度,第三台的 a设为30度,以次类推,每相邻的两个单元冷压机1的a相差10度,第九台单元冷压机1 的a为90度。加工时,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的边沿可被逐级弯折,每级弯折增加10 度。由于,金属工件被弯折后,通常会有一定幅度的弹性复位,为确保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弯折后最终为90度,可将上述第九台单元冷压机1的a设为95度,对第一工件3和 模具4的边沿进行过量弯折,如此过量弯折,第一工件3和第二工件24的边沿弹性复位后 可恰好呈90度折角,满足生产需求。为配合第九台单元冷压机1的过量弯折,对模具4的 上下表面进行处理,使模具4的上部是上V形面26,模具4的下部是下V形面25。所述的 汽车纵梁冷弯机的单元冷压机1的个数可根据具体而需求设定,设单元冷压机1的个数为 N,N = 3、4、5、6或更多,每相邻两台单元冷压机1的a之差应为90/N度,最前面一台单元 冷压机1的a也应为90/N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件传送装置,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至少两个单元冷压机(1),每个单元冷压机(1)包括安装架(7),安装架(7)的上部安装气压缸(18),气压缸(18)的活塞杆上安装上升降架(16),上升降架(16)上安装上转轴(10),安装架(7)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上调整槽(8),上转轴(10)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上调整槽(8)伸出安装架(7)外,上转轴(10)的一端安装上电动机(12),上转轴(10)上安装第一上压轮(20)和第二上压轮(21),安装架(7)上安装下转轴(11),下转轴(11)的两端伸出安装架(7)外,下转轴(11)的一端安装下电动机(13),下转轴(11)上安装第一下压轮(22)和第一下压轮(23)。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件传送装置包括传 送支架(2 ),传送支架(2 )上安装多个输送辊(5 ),每个输送辊(5 )上安装电动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传送支架(2)的侧壁上安装工 件托轮(6 ),工件托轮(6 )是槽轮。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输送辊(5)上安装模具(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模具(4)的上部是上V形面 (26),模具(4)的下部是下V形面(2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模具(4)内安装电磁铁。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安装架(7)的下部安装液压缸 (19),液压缸(19)的活塞杆上安装下升降架(17),下升降架(17)与下转轴(11)连接,安装 架(7)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下调整槽(9),下转轴(1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下调整槽(9) 内。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纵梁冷弯机,其特征在于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九个单 元冷压机(1 ),九个单元冷压机(1)由前至后排成一排且相互贯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纵梁冷弯机,包括工件传送装置,工件传送装置上安装至少两个单元冷压机,每个单元冷压机包括安装架,安装架的上部安装气压缸,气压缸的活塞杆上安装上升降架,上升降架上安装上转轴,安装架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上调整槽,上转轴的两端分别由两个上调整槽伸出安装架外,上转轴的一端安装上电动机,上转轴上安装第一上压轮和第二上压轮,安装架上安装下转轴,下转轴的两端伸出安装架外,下转轴的一端安装下电动机,下转轴上安装第一下压轮和第一下压轮。它利用旋转的压盘,将整张板材逐步弯折制成一根汽车纵梁,加工过程简单、加工时间短、加工出的纵梁质量好强度高,使用寿命较长。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和操作简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B21D5/02GK201516455SQ20092031083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8日
发明者盛广学 申请人:盛广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