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62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尤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散热技术领域,用以将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压齐整平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管是采用冲压的方式整平和散热体的接触段,在施压的过程中,该成型模具为一平面,当平面的模具冲击热管的弧面相接触时,于热管受冲击的点接触逐增变为面接触,因热管内环壁为一具有铜粉积层的管体并填注工作流体,在一开始接触点会因应力集中的问题,使该热管的初始受力面产生一内凹部,以致压合后表面不平整,影响热传效倉泛。又,如中国台湾发明第I 306938号专利案中,为一种将热管埋入热传导座的平整化制法,是以二次分段压合的制程来减少应力集中致热管表面内凹的问题,其主要将热管 埋入热传导座的沟槽后,令一第一上模具将热管凸出于沟槽外的部份向内压入,且该第一上模具与热管相接触的表面形成有凹入的弧面;其次,令一第二上模具对热管作压平的动作,且该第二模具与热管相接触的表面实质为一平整面。但,上述制程中,需分别以第一、第二上模具分别对热管冲压,除模制工作复杂,工时成本高,生产速度慢外,其冲压过程中仍会造成热管内环壁面的铜粉积层剥落,致影响热传效能,因此仍是有缺失的。其次,在中国台湾公开第200742826号专利案中,是以一滚轮沿着热管的长度方向进行辊压,由于其滚轮是以一预定方向,往复循环式的运动且对热管表面进行施压,所以必需精确的对不同型式或需滚压的热管长度,进行调校下压高度和控制其行程距离,其便利性不佳;另该第200742826号专利中,受控的滚轮一次性的往复循环式运动,除其滚压及运动行程有夹掣或冲击,致作业人员损伤之虞,其单位时间内只能对一热管施压整平,明显的生产效率不佳且产能低落,不符产业需求,而需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能更妥善和高效率的完成热管压平与散热体结合,以形成一散热器,同时兼具连续式和一贯性,达到可大量快速和准确压齐整平生产的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其为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该热管与一散热体结合,散热体为热传基座或鳍片模块的任一种,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准备至少一热管,以及一用以与该热管热传递结合的散热体,散热体一表面设有一供热管置入的沟槽,热管外管壁高于所述的散热体表面;b)、提供一整平装置,具有一入口端,及与入口端方向相对向、以形成通道式的出口端,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朝下设有至少一包含但不限制为滚轴或顶杆的任一种顶压部件;C)、提供一带式输送装置,包含一动力单元,及受该动力单元带动的回绕式输送带体,输送带体以一长直方向由整平装置的入口端进入,且由出口端穿出绕回,以及该输送带体的一表面间距设有一提供散热体定位安装的模座,且另具有一提供模座支撑的支持台座;d)、进行热管整平,将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凸设的定位安装在模座中,受动力单元带动的输送带体,载运所述的模座进入整平装置入口端,通过该顶压部件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压齐整平,完成压平的热管结合于散热体定位于模座中,运动的输送带体载运其由出口端送出,另由一抛光研磨装置进行表面光洁化处理。
进一步,本发明的整平装置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具有一个以上的顶压部件,其中自入口端由近而远的顶压部件的底面是依序阶降,以及通过所述的顶压部件的阶降底面,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施予渐进式的压齐整平。又该整平装置的入口端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检视所述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定位安装在模座的准位是否正确。出口端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检视所述通过整平装置,顶压部件压齐整平的热管,以及热管表面的平整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操作压平热管与散热体结合以形成散热器的作业,更加轻快便利,减少不必要的繁冗控制程序,同时提升其生产精准度与良率和产能,有效降低成本,具产业利用效能。


图I为本发明压平散热器热管设备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模座和输送带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带式输送装置载运模座经整平装置压平热管的动作图。图4为本发明整平装置对高出散热体表面的热管压齐整平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热管整平完成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通过一仰角表达整平装置的立体图及压平热管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散热体采用鳍片模块且热管已经压平的立体参考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热管42转轮20散热体43输送带体21沟槽44模座30整平装置 45支持台座31入口端50贮料筒32出口端60抛光研磨装置33顶压部件 Pl第一位置40带式输送装置P2第二位置41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首请参阅图I 3所示,本发明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该热管10是与一散热体20结合,散热体20为热传基座或鳍片模块(请参考图7)的任一种,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准备至少一热管10,以及一用以与该热管10热传递结合的散热体20,散热体20 一表面设有一供热管10置入的沟槽21,沟槽21内壁可以涂布有导热介质(图未示出),热管10外管壁高于所述的散热体20表面;b)、提供一整平装置30,具有一入口端31,及与入口端31方向相对向,以形成通道式的出口端32,沿入口端31向内延伸的上部朝下设有至少一如滚轴或顶杆的任一型式的顶压部件33,其压接部位的形状为圆杆状锥状体或斜面体均可,如图所示,是包含多个圆杆状的顶压部件33组设(参考图6);c)、提供一带式输送装置40,包含一动力单元41,动力单元41包括一受动力源带动的转轮42,由该转轮42带动的回绕式输送带体43,输送带体43以一长直方向,由整平装 置30的入口端31进入,且由出口端32穿出绕回,以及该输送带体43的一表面间距设有一提供散热体20定位安装的模座44 ;另,对应该顶压部件33施压整平热管10时,具有一提供模座44支撑的支持台座45,支持台座45较佳为一由滚动的轴杆、轮体或滚珠等组成的一支持面,以提供与模座44间的撑顶,协助顶压部件33施力,同时兼具较佳滚动裕度,降低摩擦力和增进运动顺畅度。d)、进行热管整平,将包含热管10的散热体20,凸设的定位安装在模座44中,受动力单元41带动的输送带体43,载运所述的模座44进入整平装置30入口端31,通过该顶压部件33对热管10高出散热体20表面的部份压齐整平(请参考图4、5),使热管10整平表面和设置的散热体20表面为共平面,完成压平的热管10结合于散热体20定位于模座44中,运动的输送带体43载运其由出口端32送出,由贮料筒50收集。又,请参阅图1、3,其中该整平装置30于出口端32外围的一抛光研磨装置60,受动力源如马达驱动,并带动抛光研磨装置60旋转,对该由出口端32送出,且完成压平热管10及散热体20表面,进行抛光研磨的表面光洁化处理。再者该整平装置30沿入口端31向内延伸的上部,具有多数个的顶压部件33,其中自入口端31由近而远的顶压部件33的底面是依序阶降,以及通过所述的顶压部件33的阶降底面,对热管10高出散热体20表面的部份施予渐进式的压齐整平。又请参阅图3,该整平装置30的入口端31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一位置P1,在该第一位置Pl检视所述包含热管10的散热体20定位安装在模座44的准位是否正确。另,整平装置30的出口端32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二位置P2,在该第二位置P2检视所述通过整平装置30,顶压部件33压齐整平的热管10,以及热管10表面的平整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该热管与一散热体结合,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a)、准备至少一热管,以及一用以与该热管热传递结合的散热体,散热体一表面设有一供热管置入的沟槽,热管外管壁高于所述的散热体表面; b)、提供一整平装置,具有一入口端,及与入口端方向相对向、以形成通道式的出口端,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朝下设有至少一顶压部件; C)、提供一带式输送装置,包含一动力单元,及受该动力单元带动的回绕式输送带体,输送带体以一长直方向由整平装置的入口端进入,且由出口端穿出绕回,以及该输送带体的一表面间距设有一提供散热体定位安装的模座; d)、进行热管整平,将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定位安装在模座中,受动力单元带动的输送带体载运所述的模座进入整平装置入口端,通过该顶压部件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压齐整平,完成压平的热管结合于散热体定位于模座中,运动的输送带体载运其由出口端送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为热导基座或鳍片模块的任一种,以及所述的散热体一表面设有一供热管置入的沟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具有一个以上的顶压部件,其中自入口端由近而远的顶压部件的底面是依序阶降,以及通过所述的顶压部件的阶降底面,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施予渐进式的压齐整平。
4.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进一步包含设于出口端外围的一抛光研磨装置,受动力源驱动并带动抛光研磨装置旋转,对该由出口端送出,且完成压平热管及散热体表面进行抛光研磨的表面光洁化处理。
5.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顶压部件为滚轴或顶杆的任一种。
6.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的入口端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检视所述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定位安装在模座的准位是否正确。
7.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的出口端外侧设置有一检测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检视所述通过整平装置,顶压部件压齐整平的热管,以及热管表面的平整度。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带式输送装置的动力单元包含至少一受动力源带动的转轮,以及由该转轮带动回绕式输送带体。
9.如权利要求I或3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压部件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部份压齐整平,使得该热管整平表面和设置的散热体表面为共平面。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对应该顶压部件的模座下表面,设有一于所述的顶压部件施压整平热管时,提供模座支撑的支持台座。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的沟槽内壁涂布有导热介质。
12.—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整平装置,具有一入口端,及与入口端方向相对向、以形成通道式的出口端,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朝下设有至少一顶压部件; 一带式输送装置,包含一动力单元,及受该动力单元带动的回绕式输送带体,输送带体以一长直方向由整平装置的入口端进入,且由出口端穿出绕回,以及输送带体的一表面间距设有一提供散热体定位安装的模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体为热导基座或鳍片模块的任一种,以及所述的散热体一表面设有一供热管置入的沟槽。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沿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具有一个以上的顶压部件,其中自入口端由近而远的顶压部件的底面是依序阶降,以及通过所述的顶压部件的阶降底面,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施予渐进式的压齐整平。
15.如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整平装置进一步包含设于出口端外围的一抛光研磨装置,转动的抛光研磨装置,对该由出口端送出,且完成压平热管及散热体表面进行抛光研磨的表面光洁化处理。
16.如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顶压部件为滚轴或顶杆的任一种。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带式输送装置的动力单元包含至少一受动力源带动的转轮,以及由该转轮带动回绕式输送带体。
18.如权利要求12或14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压部件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部份压齐整平为共平面。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对应该顶压部件的模座下表面,设有一于所述的顶压部件施压整平热管时,提供模座支撑的支持台座。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压平散热器热管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模座下表面设有一支持台座,以及支持台座为滚动的轴杆、轮体或滚珠任一种组成的一支持面。
全文摘要
一种压平散热器热管的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为准备至少一热管,热管设于散热体的沟槽且其外管壁高于散热体表面;提供一整平装置,具有一入口端,及与入口端方向相对向、以形成通道式的出口端,入口端向内延伸的上部设有一顶压部件;提供一带式输送装置,受动力单元带动的回绕式输送带体以一长直方向由入口端进入,且由出口端穿出绕回,输送带体一表面间距设有一模座;进行热管整平,包含热管的散热体安装在模座中,输送带体载运模座进入整平装置,通过该顶压部件对热管高出散热体表面的部份压齐整平,且由出口端送出。
文档编号B23P15/26GK102764969SQ20111012275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5日
发明者陈世明 申请人:陈世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