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21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钻孔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机及其钻孔机,尤其是一种能双向钻孔的钻孔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钻孔机主要用其上的钻头垂直工件表面在一个表面上钻孔,通常在钻孔机的驱动进给装置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线性排列的钻头,钻头在工件一个面上沿着所要钻的孔的轴心线一个方向钻孔,这种方法在钻较浅的孔时比较实用;在钻较深孔时,则需要长度较长的钻头钻孔,或者需要把工件翻转过来重新装夹后再在另一表面同一孔位定位钻孔。但是,钻头太长容易导致孔径变形、孔边毛刺多、工件表面光洁度低等问题;而翻转工件再钻孔时也会导致孔位和孔径容易产生较大误差或变形,影响加工速度,加工质量和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孔机,以提高钻孔的质量和效率, 方便加工深孔,大幅消减孔边毛刺,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钻孔机,主要包括机座、驱动进给装置、用于固定待钻孔工件的装夹装置、钻孔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驱动进给装置设于机座上,包括二维进给机构以及进给方向与所述二维进给机构的二维移动平面垂直的第三轴进给机构,所述装夹装置和钻孔装置两者中的一个安装在二维进给机构上, 而另一个安装在第三轴进给机构上,所述钻孔装置设有至少一组钻头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且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钻孔装置设有多组钻头组。进一步地,所述二维进给机构包括进给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轴进给模块和第二轴进给模块。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进给模块、第二轴进给模块以及第三轴进给机构三者中任一个采用丝杆进给结构或链轮链条进给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装夹装置包括气缸以及由气缸驱动以夹紧待钻孔工件的夹紧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控制箱和驱动进给电路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控制箱和驱动进给电路系统。进一步地,所述机座包括工作台、自工作台一侧垂直向上伸出的机架以及设工作台底部的支撑脚及行走轮。进一步地,所述二维进给机构安装于工作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装夹装置设置于二维进给机构上,而钻孔装置设置于第三轴进给机构上。进一步地,所述钻孔机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机箱、后盖、侧挡板以及安全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钻孔机上设有至少一组钻头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且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两个相向设置的钻头分别在工件的两对称表面上双向钻孔,不用翻转工件即可钻完较深的孔,提高了钻孔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加工深孔,大幅消减了孔边毛刺,提高了工件表面光洁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立体图。[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外壳的分解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内部的分解图。[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内部的立体图。[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内部的后视图。[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内部的左视图。[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内部的俯视图。[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第三轴进给机构的立体图。[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装夹装置的立体图。[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钻孔装置的立体图。[0027]图11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第一轴进给模块的立体图。[0028]图12是本实用新型钻孔机的第二轴进给模块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孔机,主要包括驱动进给装置M、装夹装置4、钻孔装置5、机座6控制系统7以及外壳8。其中,所述驱动进给装置M设于机座6上,包括二维进给机构N以及进给方向与所述二维进给机构N的二维移动平面垂直的第三轴进给机构3。所述二维进给机构N又包括进给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轴进给模块1和第二轴进给模块2。在如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夹装置4安装在二维进给机构N上,而钻孔装置5安装在第三轴进给机构3上,从而实现装夹装置4和钻孔装置5的相对三维移动。参照图3、图7、图11,所述第一轴进给模块1包括底座11、进给装置12和驱动装置13,该进给装置12和驱动装置13均固定在底座11上;底座11开有通孔111用于预留钻头的作业行程,开有沉台孔112用于置放工件A上的凸起部位,本实施例的底座11的沉台孔112适用球拍类形状的工件;进给装置12包括前轴承座121、后轴承座122、滑块123、导轨124、滚珠丝杆125、螺母座126以及上联结板127 ;驱动装置13含电机131、电机座132、 联轴器133 ;所述螺母座1 与上联结板127固定连接;所述螺母座1 与上联结板127固定连接,该上联结板127与四个滑块123固定后装配在两根导轨IM上,所述电机131通过联轴器133驱动滚珠丝杆125,该滚珠丝杆125转动使螺母座1 带动下联结板127在导轨上滑动,从而实现工件在第一轴方向上的进给。参照图3、图12,所述第二轴进给模块2包括底座21、进给装置22和驱动装置23 ; 进给装置22含前轴承座221、后轴承座222、滑块223、导轨224、滚珠丝杆225、螺母座226、
4下联结板227 ;驱动装置23含电机231、电机座232、联轴器233 ;所述螺母座2 与下联结板227固定连接,该下联结板227与四个滑块223固定后装配在两根导轨2M上,所述电机 231通过联轴器233驱动滚珠丝杆225,该滚珠丝杆225转动使螺母座2 带动下联结板 227在导轨上滑动,从而实现工件在第二轴方向上的进给;所述进给装置22和驱动装置23 均固定在底座21上。参照图3、图4、图12,所述第一轴进给模块1通过上联结板、下联结板与所述第二轴进给模块2构成形成所述二维进给机构N ;所述二维进给机构N固定在机座6的工作台 61上,即固定在工作台61的支撑底座上611上。参照图3、图5、图6、图8,所述第三轴进给机构3包括进给装置31和驱动装置32、 传动装置33 ;进给装置31含滑块311、导轨312、联动部件313,导轨312用螺栓螺母安装固定在机架62上;滑块311和钻头电机支撑架讨用螺栓螺母固定在一起;联动部件313把二级链条和钻头电机支撑架讨联结在一起。所述驱动装置32含电机321、电机座322、主动齿轮323。该驱动装置32安装在工作台61上。所述传动装置33含一级链条331、一级传动链轮332、转轴333、轴承座334、二级链条335、二级传动链轮336。该传动装置33安装在机架62上。工作时,由驱动装置32带动传动装置33在第三轴方向上来回移动,传动装置33又通过联动部件313带动进给装置31在第三轴方向来回移动,从而实现第三轴进给机构3带动钻孔装置5在第三轴方向上的进给。本实施例中第三轴进给机构3采用链条链轮机构进给,当然也可采用丝杆机构进给。参照图3、图7、图9,所述装夹装置4设置在第一轴进给模块1的底座11上,包括定位装置41、夹紧装置42 ;定位装置41含定位柱411、定位板412 ;夹紧装置42含气缸421、 气缸支撑座422、联结板423、拉杆424、拉杆轴承座425 ;所述定位柱411用螺栓螺母紧固在底座11上,每四个定位柱411为一组用来定位工件,所述定位板412与拉杆似4固接,所述气缸421通过联结板423拉紧或推出拉杆4M相应带动定位板412夹紧或放松工件;例如在夹紧类似球拍形状的工件时,球拍头部靠近定位板放在底座11的通孔111的区域上方,球拍中部放在四个定位柱411形成的区域内,球拍手柄凸起部位放在底座11上的沉台孔112 区域内。参照图3、图10,所述钻孔装置5安装在机架62上,其与第三轴进给机构3的联动部件313联结在一起,随着导轨做线性运动。所述钻孔装置5包括定位装置51、钻头电机 52以及钻头53、钻头电机支撑架M ;定位装置51通过螺栓连接把钻头电机固定在支撑座 11上。所述钻孔装置5设有至少一组钻头组,本实施例是4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以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53,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53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两个相向设置的钻头53分别在工件的两对称表面上双向钻孔,不用较长的钻头,不用翻转工件即可钻完较深的孔。本实施例的钻头组的两个钻头53间的位置是固定的,当然两个钻头间的位置也可相对移动做成可相向调整距离的钻头组。参照图3、图4、图6,所述机座6包括工作台61、机架62、支撑脚63、行走轮64。所述工作台61主要包括支撑底座611、支撑底板612和支撑架613,支撑底座611与支撑底板 612、支撑底板612与支撑架613均可采用螺栓螺母方式或焊接方式固定。所述机架62包括支撑架621和机架底板622,支撑架621固定在机架底板622上,采用螺栓螺母固接或焊接。所述机架62垂直固定在工作台61上,采用螺栓螺母固接或焊接。所述支撑脚63分布固定在工作台61的四个角上,用于支撑整台钻孔机。所述行走轮64采用万向轮,以便于钻孔机的移动。参照图1、图2,所述控制系统7包括可设置于钻孔机内部或外部的操作系统71、控制箱72以及设置于钻孔机内部的驱动进给电路系统。本实施例操作系统71设置在钻孔机外部,其为一个可移动的PC机箱,内含有PC机及其配套设备。控制箱72设置在钻孔机的机座6上,包括箱体721、门板722、控制模块723。驱动进给电路系统通过电连接的方式,把驱动装置M和装夹装置4的电路部分、控制箱72以及操作系统71连接到一块构成所述控制系统7。参照图1、图2,所述外壳8包括机箱81、后盖82、侧挡板83以及安全门84 ;外壳8 的部件可采用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安全门84包括门板841、把手842、观察窗843,安装在机箱81上设置的光杆811上来回滑动以实现关闭,侧挡板83以及后盖82均与机箱81活动连接配合,可根据需要自由拆装。本实用新型的钻孔机,通过在钻孔机上设有四组钻头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且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两个相向设置的钻头分别在工件的两对称表面上双向钻孔,不用翻转工件即可钻完较深的孔,提高了钻孔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加工深孔,大幅消减了孔边毛刺,提高了工件表面光洁度。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钻孔机,主要包括机座、驱动进给装置、用于固定待钻孔工件的装夹装置、钻孔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驱动进给装置设于机座上,包括二维进给机构以及进给方向与所述二维进给机构的二维移动平面垂直的第三轴进给机构,所述装夹装置和钻孔装置两者中的一个安装在二维进给机构上,而另一个安装在第三轴进给机构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设有至少一组钻头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且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装置设有多组钻头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进给机构包括进给方向相互垂直的第一轴进给模块和第二轴进给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进给模块、第二轴进给模块以及第三轴进给机构三者中任一个采用丝杆进给结构或链轮链条进给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装置包括气缸以及由气缸驱动以夹紧待钻孔工件的夹紧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控制箱和驱动进给电路系统。
7.如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工作台、自工作台一侧垂直向上伸出的机架以及设工作台底部的支撑脚及行走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进给机构安装于工作台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装置设置于二维进给机构上,而钻孔装置设置于第三轴进给机构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机还包括外壳,该外壳包括机箱、后盖、侧挡板以及安全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孔机,主要包括机座、驱动进给装置、用于固定待钻孔工件的装夹装置、钻孔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驱动进给装置设于机座上,所述钻孔装置设有至少一组钻头组,每个钻头组包括两个相距预设距离且分别位于待钻孔工件的两侧的钻头,属于同一组的两个钻头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且相向设置。该钻孔机主要用于工件的定位、装夹和钻孔,不用翻转工件即可在工件的两个对称的表面上双向钻孔。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钻孔机钻孔的质量和效率较低,加工深孔不方便,孔边毛刺较多,工件表面光洁度低的问题,达到提高钻孔的质量和效率,方便加工深孔,大幅消减孔边毛刺,提高工件表面光洁度的目的。
文档编号B23B47/00GK201940647SQ20112001157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5日
发明者蒋卫平 申请人:深圳市顺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