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75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铆接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铆接钳。
背景技术
工装夹具在工业产品的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工装夹具是指用于在产品加工中将工件夹持或定位,以达到一定工艺要求的特别的装备或工具。工装夹具通常需要满足在产品生产时无干涉现象、定位精确可靠和操作方便等要求。由于工装夹具具有加工某种产品的专属的特点,因此通用化程度较低,往往由产品生产厂商依据量体裁衣的方式自行制作。用于将复数个零部件按工艺要求铆接在一起的铆接钳也通常由零部件的生产厂商自行制造。前述的铆接的含义可以通过“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得到充分理解,并且在专利文献中不乏关于铆接钳的技术方案,例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410643Y提供的气动夹钳和CN201565922U推荐的气动钳,这两项技术方案虽然均采用气动装置,但两者的结构太相径庭,各自可对特定的复数个零部件铆接。然而,上述两项专利方案并不适合于对两个彼此扁平状或圆管状的零部件铆接,并且不具有可借鉴的技术启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方便而快捷地将扁平状或圆管状的复数个零部件实施铆接并且整体结构简单的铆接钳。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铆接钳,包括壳体、铆接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壳体由彼此对应设置的一对侧板、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和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的底部的底板构成,其中一对侧板、顶板和底板共同配合后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壳腔;所述的铆接机构枢轴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壳腔的一端;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位于壳腔的中部,与一对侧板滑动配合,并且该动力传递机构与所述的铆接机构连接;所述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顶板上,并且探入所述壳腔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侧板朝向所述的铆接机构的一端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第一枢轴孔和一第二枢轴孔,第一、第二枢轴孔彼此上下对应,所述的铆接机构与第一枢轴孔及第二枢轴孔枢轴连接,在一对侧板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的动力传递机构的部位各开设有一与所述壳腔相通的滑动槽,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与滑动槽滑动配合,一对侧板朝向所述动力机构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有一握持装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铆接机构包括第一、第二钳臂、 前、后限定板、第一枢轴和第二枢轴,第一钳臂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枢轴的中部,而第一枢轴的两端置入所述的一对侧板上的第一枢轴孔内,第二钳臂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枢轴的中部, 而第二枢轴的两端置入所述的一对侧板上的第二枢轴孔内,前限定板与一对侧板固定,并且位于所述壳腔的腔口部位,后限定板在所述壳腔内与一对侧板固定,其中所述的第一钳臂的一端伸出壳腔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的上方,而第一钳臂的另一端对应于后限定板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的第二钳臂的一端伸出壳腔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的下方,而第二钳臂的另一端对应于后限定板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连接,在第二钳臂伸出所述壳腔的一端并且朝向第一钳臂的一侧固定有一铆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一钳臂的中部并且朝向第二钳臂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白头,在该第一白头上开设有一第一枢置孔,第一枢置孔套置在所述的第一枢轴上,在所述的第二钳臂的中部并且朝向第一钳臂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臼头,在该第二白头上开设有一第二枢置孔,第二枢置孔套置在所述的第二枢轴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臼头与第二臼头彼此圆弧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包括上、下导板、 一对推板、第一、第二连杆、凸轮和凸轮臂,上、下导板彼此上下对应,并且在所述的壳腔内与所述的侧板固定,一对推板滑动地配设在上、下导板之间,在各推板朝向所述的侧板的一侧延伸固定有一滑块,滑块伸入所述的滑动槽内,与滑动槽滑动配合,并且在一对推板朝向所述的动力机构的一端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位置对应的凸轮孔,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铆接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推板连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铆接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推板连接,凸轮与所述的凸轮孔相配合,并且凸轮的两侧各具有一偏心轴,偏心轴转动地支承在侧板上, 凸轮臂延伸构成于凸轮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力机构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偏心轴的部位各开设有一偏心轴孔,所述的偏心轴探入偏心轴孔内,所述的凸轮臂上开设有凸轮臂滑动槽,所述的动力机构在该凸轮臂滑动槽的部位与凸轮臂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一作用缸和一作用缸固定座,作用缸固定座固定在所述的顶板上,作用缸以垂直状态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上,并且该作用缸的作用缸柱伸展到所述的壳腔内与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所述的顶板上固设有一吊环。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为油缸或气缸。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握持装置包括一握把和一握把座,握把座与所述的一对侧板固定,握把固定在握把座上。本实用新型推荐的技术方案由动力机构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带动铆接机构,对复数个扁平状或圆管状零部件实施铆接,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而且具有铆接效率高和操作方便的长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应用例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实施例 敬请参见图1,给出了一矩形体即长方体的壳体1,该壳体1由一对彼此的形状相同的并且面对面设置的侧板11、固定连接在一对侧板11的顶部的顶板12和固定连接在一对侧板11的底部的底板13构成,由图所示,在顶板11的两端的对应两侧均设有第一螺钉孔122,而在底板13的两端的对应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螺钉孔131,一对侧板11的四个角部均开设有第三螺钉孔116,用侧板固定螺钉1161将侧板11与第一螺钉孔122及第二螺钉孔 131固定。当然,一对侧板11与顶板12及底板13的连接方式并不受到前面描述的连接方式的限制,一对侧板11、顶板12和底板13共同配合后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壳腔14。又,在顶板12上还固定有一吊环121,在吊环121上配有吊绳1211,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铆接钳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吊绳1211而处于悬挂状态,这对安装取用十分有利,并且由于可悬挂,因而便于操作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使用。在前述的一对侧板11上并且朝向铆接机构2的一端即朝向图示位置状态的左端各开设有一第一枢轴孔111和一第二枢轴孔112,第一、第二枢轴孔111、112彼此保持上下对应关系。在侧板11的中部开设有一水平的滑动槽113,在滑动槽113的右侧偏上方开设有一偏心轴孔115。一对侧板11的朝向动力机构4的一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端部配置有一握持装置114,该握持装置114包括一握把1141和一握把座1142,握把座1142的两端用螺钉分别与一对侧板11固定,握把1141具有一握把轴11411,握把轴11411通过固定螺母11412与握把座1142固定。一铆接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第一、第二钳臂21、22、前、后限定板23、24、第一枢轴25和第二枢轴26,第一钳臂21的近中部并且朝向第二钳臂22的一侧扩设构成有一第一白头211 (也可称第一钳臂座),在该第一白头211上开设有一第一枢置孔2111,藉由该第一枢置孔2111而将第一钳臂21转动地套置于第一枢轴25的中部。 同样,第二钳臂22的近中部并且朝向第一钳臂21的一侧扩设构成有一第二臼头221 (也可称第二钳臂座),在该第二白头221上开设有一第二枢置孔2211,藉由该第二枢置孔2211 而将第二钳臂22转动地套置于第二枢轴26上。由图1所示,第一、第二白头211、221彼此呈弧面接触(也可称白面接触)。前述的第一、第二枢轴25、26的两端各配置有一轴座板 251,在轴座板251上开设有第一孔2511和第二孔2512,第一、第二孔2511、2512彼此上下对应。前述的第一枢轴25的轴头穿过第一孔2511后探入位于侧板11上的第一枢轴孔111 内,而前述的第二枢轴26的轴头穿过第二孔2512后探入位于侧板11上的第二枢轴孔112 内。第一钳臂21以第一枢轴25作为回转支点,第二钳臂22以第二枢轴26作为回转支点。 前限定板23固连在一对侧板11之间并且对应于壳腔14的右端的腔口处,后限定板24在壳腔14内与一对侧板11固定。由图1清楚示意第一钳臂21的一端即图示的左端探出壳腔14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23的上方,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在壳腔14内与下面即将描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并且对应于后限定板24的上方;第二钳臂22的一端即图示的的左端探出壳腔14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23的下方,另一端即图示的右端在壳腔14内与前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并且对应于后限定板24的下方。[0024]在第二钳臂22伸展到壳腔14外的一端并且朝向第一钳臂21的一侧配置有一可更换的铆头222,当然,如果将铆头222配置在第一钳臂21上,那么毫无疑问应当视为等效性变换而依然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前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优选的结构如下包括上、下导板31、32、一对推板33、 第一、第二连杆34、35、凸轮36和凸轮臂37,上、下导板31、32彼此在水平方向保持并行并且在壳腔14内与前述的一对侧板11固定,一对推板33位于上、下导板31、32之间并且与上、下导板31、32滑动配合,在各推板33朝向侧板11的一侧以水平状态延伸固定有一滑块 331,并且在滑块331上开设有一销孔3311,滑块331置入前述的滑动槽113内并且探出滑动槽113,用一开口销3312插入销孔3311对滑块331限定。在一对推板33朝向动力机构2 的一端或者称朝向握持装置114的一端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凸轮孔332,凸轮36配置在凸轮孔332上,即凸轮36与凸轮孔332相配合,在凸轮36的对应两侧各延接有一偏心轴361, 偏心轴361探入前述的偏心轴孔115,因为偏心轴孔115在侧板11上的位置是与偏心轴361 相对应的。凸轮臂37既可直接构成于凸轮36上,也可单独制作后固定到凸轮36上,在该凸轮臂37的末端开设有凸轮臂滑动槽371,下面即将描述的动力机构2在该凸轮臂滑动槽 371的位置与凸轮臂37连接。第一连杆34的一端(图示的上端)用第一铰接销轴341与前述的第一钳臂21铰接,而第一连杆34的另一端(图示的下端)由第二铰接销轴342与前述的推板33铰接;第二连杆35的一端(图示的上端)通过第三铰接销轴351与推板33 铰接,而第二连杆35的另一端(图示的下端)由第四铰接销轴352与前述的第二钳臂22 铰接。
继续见图1,前述的动力机构2的优选而非绝对限于的结构如下包括一作用缸41 和一作用缸固定座42,作用缸固定座42固定在前述的顶板12上,位于顶板12的右端(以图示位置状态为例),具体是将作用缸固定座42固定在支承座421上,而支承座421通过支承座固定螺钉4211固定于顶板12上。作用缸41以垂直状态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42上, 并且该作用缸41的作用缸柱411伸展到壳腔14内与前述的凸轮臂37连接。具体是在作用缸柱411的末端固定有一缸柱连接头4111,该缸柱子连接头4111由连接轴4112在前述的滑动槽371的部位与凸轮臂37连接。前述的作用缸41既可以是油缸,也可以是气缸,本实施例选择气缸。应用例1 敬请参见图2并且依然结合图1,当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铆接钳时,通过吊绳1211 将本实用新型的铆接钳悬挂于作业场所,当要对图2所示的复数个(两个)扁平状的零部件5由铆钉6铆固为一体时,则先将两个零部件5叠合,再将铆钉6插置于预先开设在零部件5上的贯通孔内,铆钉6的两端探出贯通孔,并且将零部件5携带铆钉6对应到第一、第二钳臂21、22之间,铆钉6的一个端面应对准前述的铆头222。而后驱使动力机构4的作用缸41工作,作用缸柱411的作用缸41的缸体向外伸出,推动凸轮臂37,使凸轮36回转一定的角度,在凸轮36回转时带动推板33向左位移,由于第一、第二连杆34、35与推板33 铰接,又由于第一连杆34与第一钳臂21连接(铰接),并且第二连杆35与第二钳臂22连接(铰接),因此在推板33向左位移的瞬间,带动第一、第二连杆34、35彼此朝向斥开的方向位移,同时使第一钳臂21与第一连杆34相连接的一端以及使第二钳臂22与第二连杆35 相连接的一端朝向着彼此张开的方向位移,而第一、第二钳臂21、22的对应于零部件5的一端彼此朝着面对面的方向运动,对铆钉6施加压力,使铆钉6的端面形成翻边61,将一对零部件5铆接在一起。紧接着,作用缸41反向工作,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过程,直至使第一、第二钳臂21、22对零部件5释放。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在线作业人员应握住握把1141。由申请人对本应用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快捷地对复数个零部件5铆接,不仅能够确保铆接的质量,而且可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此外整体结构十分简练。应用例2 敬请参见图3并且仍结合图1,仅将零部件5的形状改为圆管体或称圆柱体,其余均同对应用例1的描述。
权利要求1.一种铆接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铆接机构(2)、动力传递机构(3)和动力机构(4),所述壳体(1)由彼此对应设置的一对侧板(11)、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11)的顶部的顶板(12)和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11)的底部的底板(13)构成,其中一对侧板(11)、 顶板(12)和底板(13)共同配合后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壳腔(14);所述的铆接机构(2)枢轴设置在一对侧板(11)之间并且位于所述壳腔(14)的一端;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位于壳腔(14)的中部,与一对侧板(11)滑动配合,并且该动力传递机构(3)与所述的铆接机构(2)连接;所述的动力机构(4)设置在所述顶板(12)上,并且探入所述壳腔(14)的另一端,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侧板(11)朝向所述的铆接机构(2)的一端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第一枢轴孔(111)和一第二枢轴孔(112),第一、第二枢轴孔(111、112)彼此上下对应,所述的铆接机构(2)与第一枢轴孔(111)及第二枢轴孔(112)枢轴连接,在一对侧板(1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的动力传递机构(3)的部位各开设有一与所述壳腔(14)相通的滑动槽(113),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与滑动槽(113)滑动配合,一对侧板(11)朝向所述动力机构(4)的一端的端部连接有一握持装置(1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铆接机构(2)包括第一、第二钳臂(21、22)、前、后限定板(23、24)、第一枢轴(25)和第二枢轴(26),第一钳臂(24)转动地设置在第一枢轴(25)的中部,而第一枢轴(25)的两端置入所述的一对侧板(11)上的第一枢轴孔(111)内,第二钳臂(22)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枢轴(26)的中部,而第二枢轴(26)的两端置入所述的一对侧板(11)上的第二枢轴孔(112)内,前限定板(23)与一对侧板(11) 固定,并且位于所述壳腔(14)的腔口部位,后限定板(24)在所述壳腔(14)内与一对侧板 (11)固定,其中所述的第一钳臂(21)的一端伸出壳腔(14)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23)的上方,而第一钳臂(21)的另一端对应于后限定板(24)的上方,并且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 (3)连接,所述的第二钳臂(22)的一端伸出壳腔(14)并且对应于前限定板(23)的下方,而第二钳臂(23)的另一端对应于后限定板(24)的下方,并且与所述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 在第二钳臂(22)伸出所述壳腔(14)的一端并且朝向第一钳臂(21)的一侧固定有一铆头 (2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钳臂(21)的中部并且朝向第二钳臂(22)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一臼头(211),在该第一臼头(211)上开设有一第一枢置孔(2111),第一枢置孔(2111)套置在所述的第一枢轴(25)上,在所述的第二钳臂(22)的中部并且朝向第一钳臂(21)的一侧构成有一第二臼头(221),在该第二臼头(221)上开设有一第二枢置孔(2211),第二枢置孔(2211)套置在所述的第二枢轴(26)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白头(211)与第二臼头 (221)彼此圆弧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包括上、下导板(31、32)、一对推板(33)、第一、第二连杆(34、35)、凸轮(36)和凸轮臂(37),上、下导板 (31,32)彼此上下对应,并且在所述的壳腔(14)内与所述的侧板(11)固定,一对推板(33) 滑动地配设在上、下导板(332)之间,在各推板(33)朝向所述的侧板(11)的一侧延伸固定有一滑块(331),滑块(331)伸入所述的滑动槽(113)内,与滑动槽(113)滑动配合,并且在一对推板(33)朝向所述的动力机构(4)的一端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位置对应的凸轮孔 (332),第一连杆(34)的一端与所述铆接机构(2)连接,另一端与推板(33)连接,第二连杆(35)的一端与铆接机构(2)连接,另一端与推板(33)连接,凸轮(36)与所述的凸轮孔 (332)相配合,并且凸轮(36)的两侧各具有一偏心轴(361),偏心轴(361)转动地支承在侧板(11)上,凸轮臂(37)延伸构成于凸轮(36)上,并且与所述的动力机构(4)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侧板(11)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偏心轴(361)的部位各开设有一偏心轴孔(115),所述的偏心轴(361)探入偏心轴孔 (115)内,所述的凸轮臂(37)上开设有凸轮臂滑动槽(371),所述的动力机构(4)在该凸轮臂滑动槽(371)的部位与凸轮臂(3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机构(4)包括一作用缸(41) 和一作用缸固定座(42),作用缸固定座(42)固定在所述的顶板(12)上,作用缸(41)以垂直状态固定在作用缸固定座(42)上,并且该作用缸(41)的作用缸柱(411)伸展到所述的壳腔(14)内与所述的动力传递机构(3)连接,所述的顶板(12)上固设有一吊环(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41)为油缸或气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持装置(114)包括一握把 (1141)和一握把座(1142),握把座(1142)与所述的一对侧板(11)固定,握把(1141)固定在握把座(1142)上。
专利摘要一种铆接钳,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包括壳体、铆接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壳体由彼此对应设置的一对侧板、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的顶部的顶板和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的底部的底板构成,其中一对侧板、顶板和底板共同配合后所形成的空间构成为壳腔;所述的铆接机构设置在一对侧板之间并且位于壳腔的一端;动力传递机构位于壳腔的中部,与一对侧板滑动配合,且该动力传递机构与铆接机构连接;动力机构设置在顶板上,且探入壳腔的另一端,与动力传递机构连接。本技术方案由动力机构通过动力传递机构带动铆接机构,对复数个扁平状或圆管状零部件实施铆接,不仅具有结构简单而且具有铆接效率高和操作方便的长处。
文档编号B21J15/10GK202070715SQ20112002664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刘向蕾, 张廷威, 李巍 申请人:苏州平方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