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896阅读:1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材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水箱拉丝机成品模架组件存在一些缺陷,原因在于生产钢丝的圈径一般均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水箱拉丝机成品模架组件的调整圈径机构包括精模支架、精模调节法兰和三个调节螺栓,三个调节螺栓沿精模调节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精模支架和精模调节法兰之间采用球面接触,调整过程中必须三个调节螺杆联动,操作者很难把握,调整钢丝圈径的工作非常浪费时间。调节螺杆与精模调节法兰之间隙较大,钢丝拉拔过程中经常出现精模调节法兰位置微量变动,从而导致钢丝圈径不稳定的情况,影响了钢丝的质量,尤其针对钢帘线钢丝和太阳能硅片切割钢丝,圈径要求更加严格,圈径不稳定时产品质量很难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对水箱拉丝机成品模架组件的调整圈径机构进行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能够保证钢丝圈径稳定的,提高了钢丝的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包括精模支架、精模调节法兰和三个调节螺栓,三个调节螺栓沿精模调节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精模支架和精模调节法兰之间采用球面接触,所述的调节螺栓与精模支架通过精密螺纹连接,精模调节法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所述三个调节螺栓设置三个通孔;每个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一个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外圈与精模调节法兰边缘固定连接,关节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于所对应的调节螺栓的一端。进一步,该机构还包括有关节轴承外圈压圈和关节轴承内圈压圈,所述关节轴承外圈压圈与精模调节法兰本体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关节轴承的外圈,所述关节轴承内圈压圈与一六角螺母配合将关节轴承内圈压紧在所述调节螺栓一端的凸缘上。进一步,该机构还包括过线轮组件和成品模托架,精模支架、过线轮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成品模托架上,所述精模调节法兰安装于所述精模支架上对应于过线轮组件的一侧。进一步,该机构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压板螺栓、蝶形螺母、压板垫块、垫块螺钉,垫块螺钉将压板垫块紧固于所述精模调节法兰的边缘,蝶形螺母与压板螺栓配合用于将所述压板压紧在所述压紧垫块和拉丝模上。进一步,所述三个调节螺栓对应的关节轴承统一采用向心关节轴承、角接触关节轴承或推力关节轴承的一种。进一步,向心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3° 15° ,角接触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
2。 3°,推力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6° 9°。[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三个调节螺杆与精模调节法兰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关节轴承,通过调整三个调节螺杆中相关的一个,由于关节轴承可360°旋转,因此另外两个关节轴承可相应随之变化,无需再调节另外两个调节螺杆即可达到调整要求,因此操作更加方便;现有技术中三个调节螺杆手动调整不一致容易造成的精模调节法兰与精模支架之间存在相互配合不良的有害应力从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圈径不稳定,本实用新型三个调节螺杆只需调节一个,其他两个可以联动从而减少了调节不一致造成的有害应力,提高了圈径的稳定性;关节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关节轴承内圈的外表面配合精密,间隙较小,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调节螺杆和精密调节法兰之间间隙过大造成圈径不稳定的现象。另外,调节螺杆与精模支架之间采用精密螺纹连接,间隙较小,进一步保证钢丝拉拔中精模调节法兰位置不易变动。从而保证钢丝圈径稳定的,提高了钢丝的质量。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I中其中一关节轴承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结合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包括精模支架
4、精模调节法兰3和三个调节螺栓5,三个调节螺栓5沿精模调节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调节螺栓5的一端设置有手柄2,精模支架4和精模调节法兰3之间采用球面接触,所述的调节螺栓5与精模支架4通过精密螺纹连接,精模调节法兰3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所述三个调节螺栓5分别设置有通孔;每个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一个关节轴承6,关节轴承6的外圈与精模调节法兰3的边缘固定连接,关节轴承6的内圈固定连接于所对应的调节螺栓5的一端。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还包括有关节轴承外圈压圈7和关节轴承内圈压圈8,所述关节轴承外圈压圈7与精模调节法兰3的本体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关节轴承6的外圈,所述关节轴承内圈压圈8与一六角螺母9配合将关节轴承内圈压紧在所述调节螺栓5 —端的凸缘上。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还包括过线轮组件13和成品模托架1,精模支架4、过线轮组件13均固定安装于成品模托架I上,所述精模调节法兰3安装于所述精模支架4上对应于过线轮组件13的一侧。具体实施时,本实施例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压板10、压板螺栓11、蝶形螺母12、压板垫块、垫块螺钉,垫块螺钉将压板垫块紧固于所述精模调节法兰的边缘,压板垫块用于支撑压板的一端,使用时,蝶形螺母12与压板螺栓11配合用于将所述压板10压紧在所述压紧垫块和拉丝模上。具体实施时,所述三个调节螺栓对应的关节轴承须统一采用向心关节轴承、角接触关节轴承或推力关节轴承的一种。采用向心关节轴承时的倾角范围是3° 15°,采用角接触关节轴承时的倾角范围是2° 3°,采用推力关节轴承时的倾角范围是6° 9°。使用时,由于本实施例中三个调节螺杆与精模调节法兰之间分别设置一个关节轴承,通过调整三个调节螺杆中相关的一个,由于关节轴承可360°旋转,因此另外两个关节 轴承可相应随之变化,无需再调节另外两个调节螺杆即可达到调整要求,因此操作更加方便;现有技术中三个调节螺杆手动调整不一致容易造成的精模调节法兰与精模支架之间存在相互配合不良的有害应力从而造成生产过程中圈径不稳定,本实用新型三个调节螺杆只需调节一个,其他两个可以联动从而减少了调节不一致造成的有害应力,提高了圈径的稳定性;关节轴承外圈的内表面和关节轴承内圈的外表面配合精密,间隙较小,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调节螺杆和精密调节法兰之间间隙过大造成圈径不稳定的现象。另外,调节螺杆与精模支架之间采用精密螺纹连接,间隙较小,进一步保证钢丝拉拔中精模调节法兰位置不易变动。从而保证钢丝圈径稳定的,提高了钢丝的质量。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包括精模支架、精模调节法兰和三个调节螺栓,三个调节螺栓沿精模调节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精模支架和精模调节法兰之间采用球面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螺栓与精模支架通过精密螺纹连接,精模调节法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所述三个调节螺栓设置三个通孔;每个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一个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外圈与精模调节法兰边缘固定连接,关节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于所对应的调节螺栓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还包括有关节轴承外圈压圈和关节轴承内圈压圈,所述关节轴承外圈压圈与精模调节法兰本体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关节轴承的外圈,所述关节轴承内圈压圈与一六角螺母配合将关节轴承内圈压紧在所述调节螺栓一端的凸缘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还包括过线轮组件和成品模托架,精模支架、过线轮组件均固定安装于成品模托架上,所述精模调节法兰安装于所述精模支架上对应于过线轮组件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还包括压板组件,压板组件包括压板、压板螺栓、蝶形螺母、压板垫块、垫块螺钉,垫块螺钉将压板垫块紧固于所述精模调节法兰的边缘,蝶形螺母与压板螺栓配合用于将所述压板压紧在所述压紧垫块和拉丝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个调节螺栓对应的关节轴承统一采用向心关节轴承、角接触关节轴承或推力关节轴承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向心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3° 15° ,角接触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2° 3° ,推力关节轴承的倾角范围是6° 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拉丝机的钢丝圈径调整机构,包括精模支架、精模调节法兰和三个调节螺栓,三个调节螺栓沿精模调节法兰的周向均匀分布,精模支架和精模调节法兰之间采用球面接触,所述的调节螺栓与精模支架通过精密螺纹连接,精模调节法兰上靠近边缘的位置对应所述三个调节螺栓设置三个通孔;每个所述的通孔内设置一个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外圈与精模调节法兰边缘固定连接,关节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于所对应的调节螺栓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能够保证钢丝圈径稳定的,提高了钢丝的质量。
文档编号B21C3/00GK202356427SQ20112045366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5日
发明者庄超, 陈长存, 陈雨峰, 陈顺华 申请人:江苏高和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