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复合材料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059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套复合材料的工装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触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套复合材料的エ装夹具。
背景技术
银合金材料与银焊接层材料经过氩弧焊后,通过热加工变形,使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但按GB/T 13397-2008,电触头产品的银金属氧化物与银焊接层界面不应有裂纹及长度超过150 u m的连续黑色界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复合材料的エ装夹具,它能有效地实现电触头产品的银金属氧化物与银焊接层界面没有裂纹及长度超过150 的连续黑色界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是一套复合材料的エ装夹具,所述的エ装夹具包括独立分开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和压扁构件两部分,所述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包括支架、压板、夹板、压杆,压板和夹板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压杆穿过支架与压板相连;通过紧固两材料,方便操作员进行氩弧焊,且能保证两材料表面紧密结合,确保了热加工后材料结合界面无裂纹及连续黑色界线;所述的压扁构件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和定位杆,上压模和下压模通过定位杆相连,且对应设置,形成有空腔的材料腔和两界面平行的挤压腔。在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变形量必须超过一定值时,将材料端头部分压扁,才能确保其界面结合强度,在确保结合強度的同时减少了加工难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它能有效地实现电触头产品的银金属氧化物与银焊接层界面没有裂纹和长度超过150 的连续黑色界线,确保产品质量;在确保结合強度的同时减少了加工难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表面紧密结合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扁构件结构示意图;在图中,I、支架 2、压板 3、夹板 4、压杆5、上压模6、下压模7、定位杆8、材料腔9、挤压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I、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套电触头复合材料的エ装夹具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它包括独立分开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和压扁构件两部分,所述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包括支架I、压板2、夹板3、压杆4,压板2和夹板3平行设置在支架I上,压杆4穿过支架I与压板2相连;所述的压扁构件包括上压模5、下压模6和定位杆7,上压模5和下压模6通过定位杆7相连,且对应 设置,形成有一大空腔的材料腔8和两界面平行的挤压腔9。
权利要求1.一套复合材料的エ装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エ装夹具包括独立分开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和压扁构件两部分, 所述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包括支架(I)、压板(2)、夹板(3)、压杆(4),压板(2)和夹板(3)平行设置在支架⑴上,压杆⑷穿过支架⑴与压板⑵相连; 所述的压扁构件包括上压模(5)、下压模(6)和定位杆(7),上压模(5)和下压模(6)通过定位杆(7)相连,且对应设置,形成有空腔的材料腔(8)和两界面平行的挤压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一套复合材料的工装夹具涉及电触头技术领域,所述的工装夹具包括独立分开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和压扁构件两部分,所述的表面紧密结合构件包括支架、压板、夹板、压杆,压板和夹板平行设置在支架上,压杆穿过支架与压板相连;所述的压扁构件包括上压模、下压模和定位杆,上压模和下压模通过定位杆相连,且对应设置,形成有空腔的材料腔和两界面平行的挤压腔;确保了热加工后材料结合界面无裂纹及连续黑色界线,在确保结合强度的同时减少了加工难度。
文档编号B23K37/04GK202411720SQ20112052137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冯如信, 郑大受, 陈星乐 申请人:中希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