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47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装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用于摩托车车架部装的悬挂旋转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车架部装是摩托车整体上线装配前的一个重要工序。在整车装配之前,需先将整车的主线束、主站架及侧站架等零件预先固定装配在车架上。在车架部装时,车架悬挂于吊具上,该吊具与悬挂链的角度器相固定。由于车架前后左右各个方位都需要安装部件,随着装配线悬挂链的刚性行走,工人需钻入行走的悬挂链中对车架进行部装,一方面劳动强度较大,装配的效率低;另一方面,工人容易被行走的悬挂链撞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装配效率、避免人员伤害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包括角度器(I)、吊具(2)、旋转轴(3)、下安装板(4)、轴套(5)、上安装板(6)和销子(8),吊具(2)位于角度器
(I)的下方,在所述角度器(I)与吊具(2)之间设有旋转轴(3),该旋转轴(3)的下端与下安装板(4)相固定,下安装板(4)固定于吊具(2)上,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从轴套(5)中穿过,旋转轴(3)与轴套(5)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轴套(5)与上安装板(6)相固定,该上安装板 (6)固定于角度器(I)上;在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沿径向穿设有销子(8),该销子(8)的两端均超出旋转轴(3)的圆周面,且销子(8)的两端由轴套(5)的顶面支撑。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旋转轴上端的销子由轴套的顶面支撑,能够防止旋转轴向下脱出,这样吊具、下安装板和旋转轴即悬吊安装在轴套上。由于旋转轴与轴套之间间隙配合,旋转轴能在轴套内绕其自身的轴线转动,在装配线悬挂链行走的过程中,吊具上吊装的摩托车车架除了用角度器进行仰、俯角调整外,用手转动吊具上的车架,在旋转轴与轴套的配合作用下,车架还能在周向的360°内进行水平旋转,这样工人站在原地就可完成车架前后左右各个方位部件的安装,工人不必再钻入行走的悬挂链中,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效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另一方面,能够防止工人被行走的悬挂链撞伤,安全性好。在所述轴套(5)的顶面上开有四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定位槽(5a),各定位槽(5a) 的内端与轴套(5)的中心孔相连通,定位槽(5a)的外端贯通至轴套(5)的圆周面,所述销子
(8)的两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定位槽(5a)中。定位槽用于对销子定位,周向上两相邻的定位槽之间互为90°,这样旋转轴每次转过的角度为90°,相对应地,车架每次旋转90°, 有利于旋转定位,进一步提闻了装配效率。所述定位槽(5a)为圆弧形通槽,结构简单、加工制作容易,并且对销子定位的可靠性好;定位槽(5a)的深度为所在圆周半径的一半,这样既能确保对销子定位良好,又能方便销子离开该定位槽向下一位置转动。所述轴套(5)的下端伸入上安装板(6)中,在轴套(5)的中部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 (5b),该环形凸台(5b)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顶面相贴合,环形凸台(5b)与上安装板(6) 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以上结构一方面有利于轴套与上安装板之间对位安装,另一方面,轴套与上安装板之间安装牢固、可靠,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在所述上安装板(6)与角度器(I)之间设有隔条(7),该隔条(7)位于轴套(5)的外围,所述隔条(7)与上安装板(6)及角度器(I)之间通过螺栓固定。隔条在上安装板与角度器之间预留出空间,以便于销子安装及运转。所述旋转轴(3)的纵向截面为“丄”形,该旋转轴(3)从下往上穿过下安装板(4), 所述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沉入下安装板(4)中,并由下安装板(4)内的台阶面限位,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与下安装板(4)之间通过螺钉固定。以上结构不仅旋转轴加工制作容易、 成本低,而且旋转轴与下安装板之间安装牢固而可靠。所述下安装板(4)的底面与吊具(2)的顶面相贴合,下安装板(4)与吊具(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这样下安装板与吊具之间接触的面积大,两者接合紧密,连接牢靠。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使车间在悬挂链上进行旋转安装,不仅灵巧轻便,节省了人力,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保障了安全生产。


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I所示,本发明由角度器I、吊具2、旋转轴3、下安装板4、轴套5、上安装板6和隔条7构成。其中,用于悬挂摩托车车架的吊具2位于角度器I的下方。在吊具2的顶面上设置下安装板4,该下安装板4的底面与吊具2的顶面相贴合,下安装板4与吊具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下安装板4上设置旋转轴3,该旋转轴3的纵向截面为“丄”形,且旋转轴3与下安装板4相垂直。所述旋转轴3从下往上穿过下安装板4,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沉入下安装板4中,并由下安装板4内的台阶面限位,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与下安装板4之间通过螺钉固定。如图I、图2、图3所示,旋转轴3的上端从轴套5中穿过,旋转轴3与轴套5之间间隙配合。在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沿径向穿设有销子8,该销子8与旋转轴3相垂直,销子 8的两端均超出旋转轴3的圆周面,且销子8两端的超出量相等。在所述轴套5的顶面上开有四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定位槽5a,这四个定位槽5a围绕在旋转轴3的外面,定位槽5a 为圆弧形通槽,定位槽5a的深度为该定位槽5a所在圆周半径的一半。各定位槽5a的内端与轴套5的中心孔相连通,定位槽5a的外端贯通至轴套5的圆周面,所述销子8的两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定位槽5a中,销子8的两端由对应的定位槽5a支撑定位。
如图I所示,在角度器I于下安装板4之间设置行上安装板6,轴套5的下端伸入上安装板6中,轴套5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底面平齐。在轴套5的中部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5b,该环形凸台5b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顶面相贴合,环形凸台5b与上安装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上安装板6与角度器I之间设有多个隔条7,该隔条7位于轴套5 的外围,所述隔条7与上安装板6及角度器I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摩托车车架吊装于吊具2上,车架除了用角度器I进行仰、俯角调整外,用手转动吊具2 上的车架,旋转轴3相对轴套5旋转,销子8离开所在的定位槽5a,当车架连同旋转轴3转过90°后,销子8进入另一定位槽5a中重新定位。在旋转轴3与轴套5的配合作用下,车架能在周向的360°内进行水平旋转,这样工人站在原地就可完成车架前后左右各个方位部件的安装。所述角度器I及吊具2均采用现有技术,其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包括角度器(I)和吊具(2),吊具(2)位于角度器(I)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角度器(I)与吊具(2)之间设有旋转轴(3),该旋转轴(3)的下端与下安装板(4)相固定,下安装板(4)固定于吊具(2)上,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从轴套(5)中穿过,旋转轴(3)与轴套(5)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轴套(5)与上安装板(6)相固定,该上安装板(6)固定于角度器(I)上;在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沿径向穿设有销子(8), 该销子(8)的两端均超出旋转轴(3)的圆周面,且销子(8)的两端由轴套(5)的顶面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5) 的顶面上开有四个按圆周均勻分布的定位槽(5a),各定位槽(5a)的内端与轴套(5)的中心孔相连通,定位槽(5a)的外端贯通至轴套(5)的圆周面,所述销子(8)的两端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定位槽(5a)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 (5a)为圆弧形通槽,该定位槽(5a)的深度为所在圆周半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5)的下端伸入上安装板(6)中,在轴套(5)的中部一体形成有环形凸台(5b),该环形凸台(5b)的底面与上安装板(6)的顶面相贴合,环形凸台(5b)与上安装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安装板(6)与角度器(I)之间设有隔条(7),该隔条(7)位于轴套(5)的外围,所述隔条(7)与上安装板(6)及角度器(I)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5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轴(3)的纵向截面为“丄”形,该旋转轴(3)从下往上穿过下安装板(4),所述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沉入下安装板(4)中,并由下安装板(4)内的台阶面限位,旋转轴(3)底部的台阶与下安装板(4 )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装板(4)的底面与吊具(2)的顶面相贴合,下安装板(4)与吊具(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车架部装悬挂旋转装置,在角度器(1)与吊具(2)之间设有旋转轴(3),该旋转轴(3)的下端与下安装板(4)相固定,下安装板(4)固定于吊具(2)上,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从轴套(5)中穿过,旋转轴(3)与轴套(5)之间间隙配合,所述轴套(5)与上安装板(6)相固定,该上安装板(6)固定于角度器(1)上;在所述旋转轴(3)的上端沿径向穿设有销子(8),该销子(8)的两端均超出旋转轴(3)的圆周面,且销子(8)的两端由轴套(5)的顶面支撑。本发明能够使车间在悬挂链上进行旋转安装,不仅灵巧轻便,节省了人力,而且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效率,保障了安全生产。
文档编号B23P21/00GK102581613SQ201210050299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刘锴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